01 國家能源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個什么樣的單位啊?中海油旗下的?待遇怎么樣?)

时间:2024-06-02 08:30:30 编辑: 来源:

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個什么樣的單位啊?中海油旗下的?待遇怎么樣?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是中國最大的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冊資本949億元人民幣,總部位于北京,有員工5.7萬人。 中海油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采的純上游公司,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型企業集團,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化工化肥煉化、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綜合服務與新能源等六大良性互動的產業板塊。近年來,通過改革重組、資本運營、海外并購、上下游一體化等戰略的成功實施,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競爭實力不斷增強,逐漸樹立起精干高效的國際石油公司形象。2005年全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888.8億元,利潤總額387.7億元,納稅174億元,分別較去年增長25.3%、60.1%和43.9%。總資產達到1914.4億元,凈資產1054.7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4.9%、27.0%。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傅成玉先生出生于1951年,畢業于中國東北石油學院地質學系,后獲美國南加州大學石油工程碩士學位,在中國石油行業擁有逾30年的經驗。傅先生先后在中國的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和華北油田工作過。 傅先生于1982年加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自1983年始,先后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阿莫科、雪佛龍、德士古、菲利普斯、殼牌和阿吉普等外國大石油公司 的合資項目中任聯合管理委員會主席。 1994年至1995年,任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副總經理。1995年12月任美國菲利普斯公司國際石油(亞洲)公司副總裁兼西江開發項目總經理。1999年4月,傅先生擔任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總經理。 1999年9月,傅先生出任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作業官。2000年10月,擔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2000年12月,兼任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總裁。2002年8月起,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子公司--中海油田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03年10月,傅先生被任 命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兼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員工體檢、休假制度新規定

因為公務繁忙,公司領導人員過去常常連節假日都不能休息,更別提休假了。也常常因為忙,而忽視了自身的健康。1999年3月8日和2000年3月2日總公司分別下發的《進一步做好干部體檢、休假工作的實施辦法》、《總公司直管領導人員年療養休假制度》中就考慮到這種情況,特作了相關規定。 體檢結果要備案:每年一次的體檢結束后,體檢結果不僅要在醫務部門建立檔案,而且,為掌握總公司直管領導人員的身體狀況,各單位要將體檢結果報送總公司人力資源部備案。 領導人員實行定期休假制度:各單位要在每年二月底前將領導人員休假計劃報總公司人力資源部,由人力資源部負責匯總和協調各單位領導人員的休假計劃。各單位人力資源部要負責督促領導人員年休假計劃的實施。領導人員休假期間實行授權代理制。 短期定點休假療養:總公司將酌情安排身體不適的直管干部和海洋石油系統勞動模范,短期定點休假療養。 員工療養費的發放:根據目前社會有關服務價格的變化,2000年3月又對原定療養費發放標準做了調整;而且,連續工齡滿1年的在所有公司員工均可以享受到此項待遇;總公司直管領導人員完成休假天數,每年發給一次療養費,如在規定的期限內沒有完成休假天數,在當年12月底只能領取療養費的50%。

安全管理體系

海洋石油作業的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因此,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十分注意保護作業人員和海上設施的安全。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安全管理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安全監督管理。 全方位安全管理就是海上油氣田安全生產以作業者負責、第三方檢驗把關、政府監督、工會參與監督的方式進行管理。由作業者對整個油氣田的安全生產負責。由中國海洋石油作業安全辦公室行使政府職能,對整個中國海域的海洋石油作業實施嚴格的安全監督檢查。聘請國際國內著名的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對海上油氣生產設施進行技術監督檢驗,目前已有ABS、勞氏、DNV、BV、中國船級社等五家船級社及近20家專業設施的技術、安全檢驗機構參與此項工作,從而為海洋石油作業的安全作技術保障。 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產全過程的每項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要自始至終地做好安全工作,實施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并對主要環節和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管理和監督。如:油氣田開發階段要求必須編寫安全分析報告,并經安全辦公室審查和批準;關鍵性作業頒發作業許可證。 全員安全管理是要求從公司的領導到每名干部都要管安全,每名職工都要關心安全、注重安全。目前正在摸索一條新路子,即工會的參與和監督。工會通過宣傳輿論工具和組織各種安全活動,對廣大職工群眾進行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其提高安全意識;并利用各種民主手段對安全工作進行監督和參與。這將是全員安全管理的重要體現。 目前正在海洋石油系統內推廣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工作,以建立更加完善和可靠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

再雷!又一公司債券違約 神秘董事長背景驚人

金鴻控股公告稱,15金鴻債應于2018年8月27日回售,需要支付已登記回售債券的本金和利息(合稱回售款),以及未登記回售債券的利息待回售金額為4.14億元(含利息),但公司未于8月23日將“15金鴻債”未登記回售債券付息資金劃付至中央結算深圳分公司,發生利息違約。

目前,金鴻控股正在與登記回售的債券持有人積極協商爭取達成展期協議,回售款的兌付將根據協商的進展另行安排。

日前,因金鴻控股出現流動性問題,聯合評級在3天內將金鴻控股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及其發行的“15金鴻債”債項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并將其展望調整為負面。

值得注意的是,金鴻控股正處多事之秋,不僅債股遭雙殺、收購告吹、員工持股計劃被動減持,更面臨著大量債務集中到期的危機。

之前,15金鴻債卷入國儲能源離岸美元債違約風波,遭遇二級市場債股雙殺。盡管公司緊急聲明與國儲能源不存在任何股權關系,陳義和先生亦不持有國儲能源股份,但投資者并不買賬。

值得注意的是,前四大股東所持股權幾乎悉數質押。控股股東新能國際所持公司21.50%股權全被質押,而陳義和持有新能國際90%股權,目前這些股權已觸及平倉線。

股債雙殺余音未了,因受到公司股價下跌影響跌破了信托計劃止損線,而公司控股股東新能國際未能及時補倉,云南信托已對信托財產執行強制減持操作,8月10日,員工持股計劃所有股票被動減持。

另外金鴻控股擬42億元收購亞洲天然氣的計劃此前也宣告終止。

債務集中到期,償債壓力巨大

截止最新,金鴻控股存續債券2只,余額16億元。其中15金鴻債8億債券在今年面臨回售。

總資產129.77億元,總負債82.57億元,資產負債率63.64%。其中流動負債42.37億元,非流動性負債40.19億元。

金鴻控股面臨著巨大的償債壓力。

截止2018年1季度,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31億元,短期借款19.96億元,公司年內需償還銀行借款約為24.27億元。

而目前賬面上僅有4.24億元(包括因凍結等受限資金2.15億元)。1季度回流經營現金2.62億元,金鴻控股手中可用現金也僅有6.86億元,其中還包括凍結資金2.15億元,凈可用資金4.71億元。

另外加上15金鴻債8億資金回售風險,年內需償還資金額高達32.27億元,僅僅4.7億的現金,猶如螳臂當車,難以抵擋年內到期債務洪流。

而從流動負債角度來說,面對42.37億元的流動負債,6億多可動用資金對于金鴻控股則顯得更蒼白無力。金鴻控股流動資產19.33億元,就算全部變現都不足以擋債,而這19.33億元的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和其他流動資產占了大半,約為14億元,而兩者均存在一定的變現風險。

除了自身債務壓力,金鴻控股還面臨著不小的外部擔保風險。截至2017年,公司對子公司擔保余額為38.80億元,占公司凈資產的94.12%。

與此同時,金鴻控股這兩年的盈利能力卻不盡人意。

盡管2017年37億營收相比前兩年25億左右的水平,可謂上了一個臺階。但2015-2017年三年歸母凈利卻持續下滑,分別為2.41億元、1.81億元、1.7億元,同比下降22.73%、24.66%、6.05%。

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在近幾年,金鴻控股一直伴隨著收購動作。金鴻控股大肆擴張,并購活動頻繁,其相繼收購了寬城博瑞67%股權、蘇州天泓80%股權、正實同創49%股權等,耗資近10億。并且金鴻控股還在持續擴張,僅2017年1年,新增納入合并報表范圍的子公司多達11家。今年7月份,金鴻控股還高調宣布進軍氫能領域,與中國華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張家口鴻華清潔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出資700萬占股70%。

縱觀2017年年報小債發現,金鴻控股收購的5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2017年業績未達標。其中耗資最多的正實同創表現最為慘烈,顆粒無收的金鴻控股選擇向法院起訴。另外,小債獲悉,就連公司近三年通過定增及發債募資24.89億元投入的4個項目也均未達到預期。真金白銀投進去,業績卻凄凄慘慘戚戚,面對巨額增長的債務,金鴻控股的資金鏈命懸一線。

公司經營的惡化往往禍不單行,諸如包括金鴻控股在內發生過債券違約的 上市公司 ,往往面臨高比例股權質押、訴訟及債務纏身、債股暴跌等多重困境,這些企業往往還是資本市場一擲千金的買家,不斷的并購掏空了公司的基石資金和資產。最后只能陷入資金鏈拉鋸戰,流動性吃緊的苦日子里,倘若再等不到融資,便只能陷入債務危機死循環。

陳義和石油王國背后:人脈、股權關系錯綜復雜

上文提到的國儲能源離岸美元債和15金鴻債違約,也讓石油富商陳義和浮出水面。

金鴻控股董事長陳義和是內蒙古人。金鴻控股位于東北吉林省,金鴻控股主營的天然氣,也是陳義和布局的石油業務的外延,其在2013年通過借殼領先科技實現登陸A股。值得注意的是,國儲能源離岸債爆雷后,金鴻控股變更工商信息,陳義和便不再擔任金鴻控股股東。

陳義和原為政府官員,從83年到99年就職于包頭市政府,2000年起任中石油公司中油管道建工集團副局長,后任中油金鴻天然氣輸送有限公司董事長,新能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中油金鴻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現更名為金鴻控股),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

在陳義和控股的企業中,國儲能源的身份最為神秘。在2016年之前,國儲能源在公開場合和債券報告中以國企自居,股東涵蓋中石油、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和中國經濟聯絡中心、中國海外控股集團。而到了2017年前后,其“國企”身份變得模糊,對外也不再宣傳自身國企身份了。

據官網14年發布的介紹,中國經濟聯絡中心成立于1993年,與我國政府部門以及一些外國政府、政黨、組織和駐華使館開展業務合作,也就是說是類似于政府機構的外包公司,表面上來看并不是國企。而在16年之前,國儲能源又以國企自居,背后股權關系是否隱匿,尚不得而知,其背景則顯得愈發撲朔迷離。

目前,按Wind信息所顯示的,國儲能源目前實控人為中國經濟聯絡中心。而另一股東中油三環再向上穿透則是上海國儲能源,上海國儲能源為國儲能源子公司。如此循環關系,無法進一步查證源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