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專業進國企難嗎(國投貿易好進嗎)

时间:2024-06-11 18:52:32 编辑: 来源:

國投貿易好進嗎

不好進

根據查詢國投貿易招人簡章知,進入國投貿易需要本科學歷及以上,專業要求國際貿易等相關專業,工作經驗1年以上,年齡要求30歲以下,所以不好進

中國國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全資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

985本科畢業,男,找個國企央企很難嗎?

985本科畢業,男,找個國企央企難么。答案是: 國企央企現在的要求確實比較高,但是如果你本身的專業和個人能力很強的話許多國企是搶著要的。

我有一次參加一個聚會,里面有一個阿姨是銀行里面的工作人員,大家吃飯聊天說些孩子學習工作的事情,那個阿姨家里有個男孩子,明年要畢業,她和其他的人一起聊天想要知道她們對于各自孩子的前程是怎么打算的。

席間她們談起了各個不同行業和單位的現狀,說的都是自己身邊熟人的事情。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比較適合女孩子,工作穩定工資還可以,老師是事業單位里面最好的了,畢竟生了小孩以后可以自己教育小孩子,而且還可以找到其他科目的同事幫忙私下培訓自己的小孩,這一點就很占便宜。但是男孩子做的話就不太合算,家里要有家底才好進這種單位,不然賺錢太少不好養家。

民企和私企太累了,老板雇了員工就好像是把員工給買下來似的,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讓員工黏在公司里,想方設法地讓員工加班,能克扣工資就克扣,能壓榨就壓榨,絕對不是好去處。

這個銀行里面的阿姨聽來聽去, 最后做出來了結論:還是國企和央企好,穩定,福利好,錢多。

基本上現在大家的共識就是:找工作要找這種穩定,福利好的單位,能進國企央企的就絕對不進民企私企。 大家都是爭破了頭要進這些企業,如果你沒有兩把刷子是進不去的。

總結:

1. 個人能力夠強確實可以進去國企和央企,最好在學校里面是學生會成員,或者在校期間拿過各種獎狀,獎學金。

2.家里有熟人介紹也比較好進國企和央企,熟人介紹后可以讓樓主你進去企業實習,實習效果好的話可以直接轉為正式員工了。

去年秋招,我鄰居家孩子985的文科,愣是找不到央企的工作。樓下的普通學院的孩子,學的是工科,反而招進了央企。兩個人報的是同一央企。這家央企一般不招文科生,他們認為文科崗位,把那些閑置人員用好就可以了,現在缺的是工科人才。所以,985本科畢業,如果專業不對口,也不容易找到好國企好央企工作。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985的名校生,也未必能看上國企工作。除非在一線城市的大央企,或者待遇薪酬特別好的國企,對名校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一般性的國企,很難吸引到那些985的名校生。985的名校生也心高氣傲,眼里瞄準那些知名的外企、民企和上市公司,圖的還是高薪和發展快。在畢業生的常識里,國企就意味著論資排輩、意味著要人浮于事,意味著要學習拍馬術,等等,不愿意把國企當作首選。

還有一點,央企招人,總部機關的崗位比較有吸引力,其他大量的崗位在基層,甚至在生產一線,有的還在偏遠地區。工資水平也不高,報名的應屆生就比較少。造成國企招人高不成低不就,名校生不報名,他們自己還不愿意降格以求。前幾天,我看了一家央企的報名表,北京總部機關的崗位是1000:1,而有一線的崗位則無人報名。但是,他們又不招二本三本或者大專生,怕丟了名聲。

985名校生,其實,也沒有必要報考央企國企崗位。名校光環,在國企招聘時有用,畢竟有的國企招聘門檻很高,很多崗位都要求是碩研。但是進入國企后,學校名氣就沒有用了,國企內部不在乎學歷,在乎你的做人做事,討上級喜歡比什么都強,專業和能力反而是第二位的。因為市場競爭壓力不如民企私企大,論資排輩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這也是名校生不甘心的地方。

我自己本身也就是在央企工作,所以這里面的很多東西也算了解,很樂意來解答下:

其他的國企央企不便多加評價,以我所在行業所在省份的三家央企而言,從2015年開始幾乎不約而同的大批量擴張。主要因為幾個原因:

1、 現在的央企都在做市場化改革

在國家的強制話要求下,現在的國企和央企都在進行市場化的改革,而且進度頗快。主要體現在

(1)薪酬方面開始參考公司盈利情況,不再是以前的旱澇保收,

(2)考核評價導向也開始逐漸向經營改革,

(3)風險管控比以前強化了太多。

所以以前國企央企的很多沉珂都已在逐漸消除,走向市場化的運營。

舉個例子,以電信為例,最早的時候電信還叫電信局,帶了個“局”字,因為當時的電信還承擔著一些政府部門的職能,不是只是單純的企業。而現在電信叫“股份有限公司”,三家運營商連年混戰,市場化的改革進程也很明顯。

2、 人員年齡結構原因

以我所在企業為例 ,年齡的斷層非常明顯,我今年已經快35了,我再往上的就是45歲一代的,中間35-45這一層幾乎是沒有的。這是 歷史 遺留的原因,所以在進行市場化改革之后,企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沒有新鮮血液的企業就會失去生命。

所以從15年開始,大批量的應屆大學生招聘進來而且對于學歷和畢業院校的要求畢竟沒有那么挑剔,基本上本科學歷無論學校就可以進。

15年當年就招聘了接近1200人進公司,我所在城市就分配了接近500人。中間因為各種原因離職的也有接近三分之一,現在留下來的都在各個分公司、管控部門擔任重要崗位。今年才剛剛又招聘了600多人,分配到我所在的城市也有100多人。

如上所說,人員在大批量的擴張,但是年輕人都是想留在大城市的,誰也不想去一些234線城市,甚至一些窮鄉僻壤的地方。

我們企業所在的省份從15年至今招聘了接近4000人進來,但是這4000人是不可能都留在省會城市的,必然要散落到全省的各個角落。除了極個別的人會留在省市級公司之外,其他都是分配到基層單位從事最基層的一線工作。

對985、211院校畢業的學生而言,十年寒窗苦讀,闖過千軍萬馬的獨木橋,進了夢寐以求的國企、央企,結果工作卻被分配到一個鄉下小城,從事著最基層最普通的工作,那種落差是非常大。

所以每年招聘進來又離職的大學生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總結來說,以你的學歷和學校要進國企央企并不難,只是所分配的去向無法和你意,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噫!

全國的985、211院校一百多個呢!每年的畢業生數量也是一個可觀的數字。至于“難不難”對于不同院校的每個個體學生之間是有很大差異的。老鬼站在描述現實的角度分享一下為好:

每年各個國企、央企說招聘的崗位是有差異的,說需要的人才的結構也是不同的。這也決定了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獲得的求職機會的大小以及被錄用的機率是不同的。

并非只要是985、211院校的學生,國企、央企就一定要!而要根據企業說需要的崗位的需求來確定招聘人選哦!

因此:專業不對,可能不會要;

盡量招聘某個崗位的人員數量有限,也會使一些專業的大學生被錄用機率降低;

不同地區、不同的985、211院校所在地區不同,各個央企偏向與哪些985、211院校的招聘,也會影響不同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開個玩笑:985、211院校每年畢業那么多大學生,可冷血的現實是很多人連工作都找不到!更別提什么國企、央企了!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有關211院校、985院校實力排名的信息,也會看到大學不同專業教學實力的學校排名。

因此,不同學校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同。即使是同樣一所大學, 社會 、企業對于該校的不同專業的認可度也是不同的!

不能統一的說自己是211、985院校畢業的!這個太“大”了!

說的再直白一點:有些國企、央企招聘某些特殊崗位的大學畢業生時,很可能到某個非211、985院校,但是某學科非常強的大學去尋找人才!因為,確實有些大學整體實力不見得多高,無法成為211、985院校,但是某個、某幾個專業卻在國內處于頂尖地位!

很多優秀大學的大學生,根本沒有想著非常進入國企、央企。這就像一個圍城,好很多進入國企、央企的大學生想進去,而很多進入國企、央企的大學生想施展自己的報復而離開。

國企、央企在薪酬待遇方面有他的優勢。同事,很多國企、央企的文化、氛圍、 歷史 因素等等也讓很多年輕人的才華、能力無法得以施展。

因此,有很多優秀的大學生不選擇進入央企、國企。國內優秀的企業 多了去了!

或許有些大型國企、央企招聘大學生時,是需要一些關系的。誰不愿意承認這個現象,那就是睜眼說瞎話了!但這絕對不是全部哦!別以偏概全就好!

有些企業,你先得達到了985、211院校畢業這個“臺階”,擁有了這個基本的籌碼,還得通過一點點關系,才能進入。

這種現象存在也不是一兩年了。我們沒必要否定他。但這絕對不是在各個國企、央企都存在的。也不是所有的人想進入任何國企、央企必須要需要通過關系的!

社會 是很現實的。客觀的現狀就是部分211、985院校學生在畢業后很久都找不到工作!

因此,更不能奢望畢業了一定能進入國企、央企。大學都擴招到這個程度了,還想著二十年前“天之驕子”那一套,很不合時宜的!

想進入國企、央企,享受良好而穩定的薪酬待遇的想法值得尊重,但不要將此視為唯一目標。否則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迷茫、無助、焦慮之中。

我們要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優秀的企業越來越多!而且并非所有的國企、央企都能讓大學生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平臺、機遇!一些國企內的文化氛圍、多年的積習讓很多年輕人成長的空間很小,有些年輕人在國企內不僅得不得發展,還面臨別打壓的境遇。這是客觀存在的現狀。

指望著考了一所211、985院校,就可以穩穩當當的、順順利利的進入一家央企、國企?這種想法在這個時代已經變成了“天真”的想法。一考定終身好像是封建科舉時代的產物吧!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大學生稀缺的時代,或許還好一些,現在?呵呵了。

而且,我們要知道大學畢業證含金量的高低,只是個人畢業后求職的一塊敲門磚而已。之后的發展還得靠個人。

在某種程度上,一所985、211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在求職投遞簡歷后,被篩選簡歷過程中得到面試機率的可能性要比普通院校的學生大很多。但參加面試過程中自己的表現可不是一張畢業證能夠抵消的!面試過程中一無是處,那也很懸哎!

以上供參考吧。

作為一名國企H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