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主題有哪些(跨國公司從事國際貿易有哪些基本模式)

时间:2024-05-04 15:12:28 编辑: 来源:

國際金融研究的主題包括哪些? 10分 A. 貿易所得 B. 國際收支平衡

個人認為選BCD,這題應該是國際貿易專業的國際金融方向,國際金融的三個核心內容是: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和外匯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及資本流動情況,而AE是國際貿易的內容。

國際金融不涉及到貿易,唯一有點影響的是離岸金融。

國際貿易專業的論文寫什么主題的好?(說的詳細一點)

國際貿易中的環境與環境保護問題

內容提要本文圍繞“經濟—環境—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從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考察當代國際貿易中的環境標志制度、環境管制、環保包裝、綠色產業等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背景,分析預測其發展趨勢,研究其對國際經貿的影響; 對國際上關于這些問題的一些不同認識和爭議進行分析、評價;并探討國際貿易與環境及環境保護關系的實質。旨在形成對國際貿易與環境及環境保護關系總體上的認識,為處理好這種關系、進行正確的環境保護與國際經貿決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貿易壁壘世界市場市場準入環境標志環境管制環保包裝綠色產業

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以保護生態環境、防治和減少環境污染、節約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中心內容的環境革命。這場革命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國際貿易也不例外: 各種環保意識、法律、規章和措施越來越多地涉及到與自然資源、人類和動植物生命及健康有關的商品的國際間流動,甚至擴展到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等領域,“迫使”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則、“游戲規則”、甚至基本理念都作出相應的改變。由此,“貿易與環境”問題成為國際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在理論上認真分析研究國際貿易中的各種環境問題,在實踐上正確處理貿易與環境及環境保護的關系,已成為國際社會所面臨的一鮒卮罌翁狻?

一、環境標志制度與貿易壁壘

環境標志也稱綠色標志、生態標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門或民間團體按照嚴格的程序和環境標準頒發給廠商,附印于產品及包裝上,以向消費者表明: 該產品或服務從研制、開發到生產、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個過程均符合生態和環境保護要求。環境標志制度對于調動全社會各階層人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有著獨特的作用。首先,環境標志制度體現了一種正確的環境管理思想。現代社會生產應當是一種以最少的資源消耗、最小的環境污染取得最大的產出,并且這種產出的使用和消耗也只對生態環境產生最小的污染的生產方式,這就需要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環境管理,從產品的研制、生產、包裝、運輸、銷售、消費到廢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等各階段都要考慮環境和環境保護問題。環境標志制度適應了這一環境管理思想的要求。其次,環境標志制度是一種有效的環境管理手段。依靠法律、行政命令等強制性手段進行環境管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它不能保證社會生產之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環境效益反而得不到保證;市場機制本身也難以保證環境效益的最大化。行政的強制性應當與市場機制的引導性相結合,環境標志制度正是這樣一種制度。同時,環境標志制度很好地適應了環保時代人們的生態需求。70 年代以來,人類的環境意識日益提高,逐步產生了“綠色消費”需求。各階層消費者關注各類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要求政府及權威機構依據環境標準對產品的環境影響進行確認,并以標志圖形的方式告知。環境標志制度滿足了人們的這一要求。

環境標志制度產生后發展迅速。70 年代,德國最先制定了具有環境標志制度性質的“藍色天使計劃”,到1995 年,已有40 多個國家的政府推出了環境標志制度,如北歐四國的“白天鵝制度”、奧地利的“生態標志”、歐洲聯盟的“EU 制度”、加拿大的“環境選擇方案”、日本的“生態標志制度”、新西蘭的“環境選擇制度”等。近幾年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開始制定和實施環境標志制度,如韓國的“生態標志制度”、新加坡的“綠色標志制度”、我國臺灣省的“環保標志制度”等。一些社會團體也制定了環境制度,如美國的“科學證書制度”和“綠色簽章”、瑞典的“良好環境選擇”制度等。國際標準組織的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正在研究制定國際統一的環境標志制度。

環境標志制度對于環境保護的獨特作用勿庸置疑,然而,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卻引起了莫大的爭議。一種觀點認為,環境標志制度的實施盡管原則上是自愿的和公開的,平等對待國內外廠商,但在實際上,由于涉及到這一制度的產品類別的選擇主要取決于進口國的環境利益,能否獲得這種標志的標準的制定也受到國內廠商的影響,因此會造成對外國產品的歧視,影響國外產品的市場準入并降低其競爭能力,因此不利于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是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

發展中國家則普遍認為,環境標志制度對發展中國家更為不利。因為,環境標志制度所確定的產品的環境標準相當高,發展中國家的廠商很難滿足這種要求; 為達到環境標志的要求,產品的生產須改變原材料成分及生產工藝,這又受到其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及技術能力等的制約;產品的檢測難度大,困難重重;環境標志費用也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因此,對發展中國家來講,只有兩條路可走:不申請環境標志; 以高昂的代價獲得環境標志。其結果都是降低其產品的市場準入和競爭能力。因此,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環境標志制度是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策略”。應當承認,上述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環境標志制度符合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則: 環境標志是國內外廠商自愿向有關機構申請的,符合非歧視原則;環境標志制度建立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符合市場開放原則; 各國制定環境標志計劃時,對產品類別、標準、評價方法、管理機構、申請程序、標志圖形、標志費用及標志證書等信息資料在國內外公布,符合透明原則。因此可以說,環境標志制度符合國際貿易“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原則。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在實際上,環境標志制度對國際貿易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首先,獲得環境標志就是獲得國際“綠色通行證”,這促進了對環境影響較少的產品的發展,促進了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的改進。其次,在這種制度下,那些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要求的產品的生產得到迅速發展,從而直接擴大了國際商品需要量和流動量,即擴大了國際貿易量(例如,水溶性涂料自80年代中期在發達國家開始實施環境標志以來,其國際貿易量已增長了25% 以上)。再其次,環境標志制度有利于促進廠商進行技術革新,改變生產工藝,采用環境適用技術,開發新產品,從而有利于國際貿易的發展。此外,環境標志是產品的最好廣告,可以幫助廠商樹立企業和產品形象,提高競爭能力。

二、環境管制與國際貿易政策及產品的競爭力

環境管制是指為環保目的而采取的貿易限制措施。目前,世界各國環境管制的主要措施有四種:

第一,以保護環境為由,課征環境進口附加稅。例如,美國對進口石油產品課征了這種性質的進口附加稅。

第二,采用強制性措施,限制或禁止進口。這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環境管制措施,其一般的依據就是進口產品的生產制造方法不符合本國的環境要求。例如,很多國家根據其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法規,禁止進口裘皮、毛皮、皮革和鯨業產品; 德國根據《危險物質使用條例》規定,禁止進口使用了偶氮染料的服裝及紡織品; 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規定,所有在美國出售的魚類都須來自經美方證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主題是什么?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主題是“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

2021年服貿會聚焦行業熱點和發展趨勢,突出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其中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為大會重點專題展。

擬舉辦6類活動,包括全球服務貿易峰會、論壇和會議、展覽展示、推介洽談、成果發布、邊會等。其中,展覽展示約13萬平方米,論壇和會議及推介洽談活動100余場。此外,展會期間還為展客商安排商務考察、投資促進、文化體驗等配套活動。

功能介紹

首屆京交會已于2012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圍繞服務貿易12大領域開展了開幕式暨高峰論壇、高層論壇、綜合展示、推介洽談、主題日活動、權威發布等6大板塊130多場活動,共有中外參展企業1721家。

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注冊客商2.4萬人,到會專業觀眾累計超過10萬人次,總成交額601.1億美元,其中國際服務貿易交易112億美元。

跨國公司從事國際貿易有哪些基本模式

當今國際貿易活動的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主要模式:一種是歐美跨國公司模式,以產業和產品為龍頭,集技、工、貿為一體;一種是日韓綜合商社模式,以貿易為主業,集貿易、金融、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第三種是各國大量存在的中小型貿易公司模式。

歐美跨國公司模式

在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由競爭階段,西方國家首先出現了外貿企業組織專業化,形成了專業性外貿公司在國際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的格局。隨著國際一體化帶來的生產國際化時代的到來,跨國公司逐步取代專業外貿公司成為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題,外貿企業制度走向實體化,組建集技工貿為一體化的企業集團,走“工業產品——占據國內市場——進入國際市場”的路線。跨國公司以產業和產品為依托,集技工貿為一體,推行強有力的品牌,憑借名牌產品開拓和占領世界市場。跨國公司還利用遍布全球的生產、銷售、金融和研發網絡,使各個分支機構相互協調,密切合作,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跨國公司在某一地區可以最好地進行部分價值鏈活動。

為克服國際市場的不完全性,跨國公司在內部兩個相對獨立的實體之間進行跨國商品和勞務交換,這種經營越來越普遍。目前公司內貿易密度最高的產品是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半加工制成品、產品零部件、設備和無形產品(如技術訣竅、管理經驗和新產品設計)等。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統計資料表明,公司內貿易額目前已超過美國公司貨物出口額的1/3和進口額的2/5。

日韓綜合商社模式

綜合商社模式初創于日本,后來韓國效法這種企業模式也獲得成功。日本的綜合商社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由于美國在占領時期實行一些強制性的措施,日本戰前存在的大財團遭到人為的解散,因而國內壟斷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進而控制對外貿易的過程。綜合商社通過相互持股、金融和信息服務等紐帶與生產企業密切相連,目前綜合商社已經由單純的商業企業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集科工貿一體化的企業組織形式,以貿易為主,發揮本身在資金、技術、人才、信息上的優勢,廣泛介入多種產業的經營服務,這使得商社經營業務綜合化、商社作用多功能化。

綜合商社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外貿與內貿相結合,內貿作為外貿的后盾,外貿作為內貿的補充。這一點日本綜合商社體現的最為明顯,日本九大綜合商社在國內市場的交易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國內銷售額大約占到社會銷售總額的50%—60%。所以,日本綜合商社不僅是進出口公司,同時也擔當起國內市場的“主渠道”角色。韓國綜合商社是參照日本綜合商社模式,主要圍繞出口制定標準,由政府推動和扶持建立起來的。韓國綜合商社在內外貿比例上,外貿主導,外貿額占銷售總額的比例為70%—80%;在進出口比例上,綜合商社的貿易中出口占主導地位,進口僅占10%左右,主要是進口國內所必需的大宗原材料。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內市場容量的急劇擴大,韓國綜合商社經營戰略的一個重要轉變是大力發展內貿,擴大內貿在銷售總額中的比例,加強商社在國內流通中的作用。

中小型貿易公司模式

第三種是各國大量存在的中小型貿易公司。這樣的貿易公司在美國約占20%,在德國約占45%。它們的經營活動為中小企業服務,做貿易代理,收取傭金;或是與跨國公司合作,通過投資或合作經營一部分進出口業務;也有一部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