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主要理論之間的關系(國際貿易理論有哪些?)

时间:2024-05-04 19:46:48 编辑: 来源:

簡述國際貿易的幾種主要理論

幼稚產業保護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A.漢密爾頓(H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種對某些產業采取過渡性的保護、扶植措施的理論,是國際貿易中貿易保護主義的基本理論。其基本內容是:

某個國家的一個新興產業,當其還處于最適度規模的初創時期時,可能經不起外國的競爭。如果通過對該產業采取適當的保護政策,提高其競爭能力,將來可以具有比較優勢,能夠出口并對國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就應采取過渡性的保護、扶植政策。

主要運用關稅保護之類手段來實現.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二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由于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因此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要素稟賦理論(Factor Endowent Theory),又稱要素比例說 (Essential 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簡稱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E.F.Heckscher,1879—1959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年)的學說。要素稟賦論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要素稟賦說,是指除生產要素供給比例說之外,還包括要素價格均等化的

原理。狹義的要素稟賦說,是指生產要素供給比例說,它通過對相互依存的價格體系的分析,

用不同國家的生產諸要素的豐缺,解釋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和一國進出口商品結

構的特點。

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國擁有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

要素稟賦論(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稱H—O理論,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開端,

被譽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內容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要素稟賦論用生

產要素豐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的產生和一國的進出口貿易類型。廣義的要素稟賦論包括狹義的

要素稟賦論和要素價格均等化學說。

里昂惕夫反論是俄裔美國經濟學家里昂惕夫在二戰后的1953年根據自己的調查提出的

一種于當時占主導的經濟論點不同的觀點即美國美國進口的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的是勞

動密集型產品,而這個論點就是里昂惕夫反論,而后來的經濟學家也根據這個論點延伸出了

很多相關理論,使得該反論成了一個相關學說

自愿出口限制是進口國的政府或一個工業同出口國的政府或相競爭的工業安排的、對后

者所出口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產品的數量加以限制的措施。按照這個定義,自愿出口限制是對所有限制出口的雙方協議措施的通稱。嚴格說來,自愿出口限制是由出口國單方面采取和執行的行動,稱它為自愿”,是指出口國具有取消或修改限制措施的正式權利。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縮寫形式,即對外直接投資。是一國的投資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國境投入資本或其他生產要素,以獲取或控制相應的企業經營管理權為核心,以獲得利潤或稀缺生產要素為目的的投資活動。

跨國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關于國際直接投資(FDI)的本質,有的學者強調“經營資源”,尤其是企業的無形資產。

寡頭企業采取任何一項活動,其他企業都會效仿,力求縮小差距,降低風險,保持雙方力量均衡。這是寡占反應原理。企業進行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原因,是壟斷企業模仿領頭企業的競爭策略。

壟斷競爭論(theory of monopolistic 買粉絲petition),說明一種既含有壟斷因素,又存在著激烈競爭的資本主義市場結構的理論。在這個市場中,生產差別產品并能夠決定自己產品價格的許多銷售者之間進行著價格和非價格(質量、服務和廣告)的競爭

內部化理論又稱市場內部化理論,是西方跨國公司研究者為了建立跨國公司理論時提出和形成的理論觀點,是當前解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種比較流行的理論內部化理論強調企業通過內部組織體系以較低成本,在內部轉移該優勢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當作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真正動因。在市場不完全的情況下,企業為了謀求整體利潤的最大化,傾向于將中間產品、特別是知識產品在企業內部轉讓,以內部市場來代替外部市場。

寧建立的所謂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是對西方經濟理論中的廠商理論、區位理論、產業組織理論等進行兼容并包,并吸收了國際經濟學中的各派思潮,包括海默以來諸人的思想,創立了一個關于國際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和非股權轉讓三者一體的理論——通論。

通論認為,企業欲對外直接投資需要三種優勢:

1.所有權優勢

2.內部化優勢

3.區位優勢

外匯市場:是指經營外幣和以外幣計價的票據等有價證券買賣的市場。是金融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按外匯市場的外部形態進行分類,外匯市場可以分為無形外匯市場和有形外匯市場。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各國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經紀人公司、自營商及大型跨國企業

主要的國際貿易理論有哪些

1、古典派:

古典的國際貿易理論產生于18世紀中葉,是在批判重商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包括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古典貿易理論從勞動生產率的角度說明了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結構和利益分配。

2、重農派:

重農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張自由經濟,包括自由貿易,他們認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貿易)是保證市場均衡和物價穩定的重要機制。

3、絕對優勢:

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原因的研究》(國富論)中,斯密指出國際貿易的基礎,在于各國商品之間存在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而這種差異來源于自然稟賦和后天的生產條件。

簡述國際貿易的幾種主要理論

國際貿易的主要理論主要有絕對優勢理論,重商主義,幼稚產業保護貿易理論。

絕對優勢理論:是指某兩個國家之間生產某種產品的勞動成本的絕對差異,即一個國家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于另一個國家。

重商主義:指的是一國的國力基于通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

幼稚產業保護貿易理論:某個國家的一個新興產業,當其還處于最適度規模的初創時期時,可能經不起外國的競爭。如果通過對該產業采取適當的保護政策,提高其競爭能力,將來可以具有比較優勢,能夠出口并對國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就應采取過渡性的保護、扶植政策。主要運用關稅保護之類手段來實現。

拓展:國際貿易,指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活動。國際貿易是商品和勞務的國際轉移。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國際貿易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組成,故有時也稱為進出口貿易。

國際貿易與經濟的貿易理論

西方經濟學家的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理論 (1)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 :

斯密認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在于因地域、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絕對差異。他主張分工,認為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每個人專門從事一種物品的生產,然后進行交換,對每個人都是有利的。他認為國際分工是各種分工形式中的最高形式。因此如果國外生產的產品比國內生產的產品要便宜(生產成本絕對低),那么就應該輸出本國在有利的生產條件下生產的產品去交換外國的產品,而不要自己去生產。他認為,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后天的有利生產條件。無論是自然稟賦或后天的有利生產條件可以使一個國家生產某種生產成本絕對低的產品,然后進行交換,將會使各國的資源、勞動力和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從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社會物質財富。

斯密的國際分工理論被稱為地域分工論或絕對成本論。

(2)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

是由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19198年首先提出、另一名瑞典經濟學家俄林于

1933年創立的理論,也稱赫克歇爾—俄林理論或赫—俄模式。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沒有解釋為什么兩國之間的比較成本會發生差異。赫—俄繼承和發展了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提出了要素稟賦論,用生產要素的豐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所謂生產要素,是指在生產活動中所必須具備的主要因素,或在生產中必須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的才能)。俄林認為,商品價格的國際絕對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直接原因。所謂商品價格的國際絕對差異,是指同種商品在不同的國家把本國貨幣表示的價格都換算成同種貨幣表示的價格后二者不同。國際貿易之所以發生,就是由于價格的不同。當兩國間的價格差異大于各項運輸費用時,商品從價格較低的國家輸往價格較高的國家就能帶來利益,國際貿易因而得以發生。

兩國價格為什么會發生差異呢?俄林認為,價格的絕對差異是由于成本的絕對差異,而成本的絕對差異主要是由于:

第一,生產要素的供給不同,即兩國的要素稟賦不同;

第二,不同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

據此,一個國家出口的應該是那些在生產中密集地使用了這個國家最豐富的生產要素的商品,進口的應該是那些在生產中密集地使用了這個國家最缺乏的生產要素的商品。根據產品里投入的、所占比例最大的生產要素的種類不同,產品可以范圍勞動密集型產品、資本密集型產品、技術密集型產品等。

(2)“里昂惕夫之迷”

戰后美國經濟學家里昂惕夫根據赫—俄貿易理論,用他所創立的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對美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進行了驗證,結果卻得出了與赫——俄理論完全相反的結論,在西方引起了轟動,被稱為“里昂惕夫反論”。

按照赫——俄理論,美國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實際驗證的結果卻正好與此相反,美國出口的商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進口的則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到底是誰錯了呢?看來兩者都沒有錯。這就成了一個不解之迷。為了揭開這一“謎底”,西方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解釋,從而推動了戰后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

(3)對“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釋

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釋。各國的生產要素稟賦不僅有數量上的不同,而且也存在著質量上的差異。“謎”之所以產生,肯市由于美國工人的效率比其他國家高,大約是其他國家的3倍。其原因主要市美國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工人所受的教育和培訓較好,以及人們進取精神較強的結果。

人力技能理論。以勞動的異質性為前提,認為初級產品的生產和貿易主要取決于自然資源的稟賦狀況,而工業品的生產和貿易則主要取決于熟練勞動、人力技能的稟賦狀況。各國勞動熟練程度或技能水平的不同,決定了它們在工業品生產和滿意上所處地位的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工業品的國際競爭能力決定于產品的質量和價格的高低,而這又與熟練勞動投入兩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勞動的熟練程度、人力技能的水平、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的緩慢提高而提高的,需要長期的過程,這就使熟練勞動相對豐富的國家在工業品的生產和貿易上得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于領先地位。

人力資本理論。理論認為熟練勞動或人力技能也是一種資本,稱之為人力資本。熟練勞動是對人才投資、進行教育和培養的結果。它和實物資本一樣可以重復取得收益。 稟賦論認為,各國要素稟賦的差別愈大,發生貿易的機會就愈多,貿易量也就愈大。因此,發達國家以工業制成品與發展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