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條件下經濟增長的五種類型(簡述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幾種類型及其原因.)

时间:2024-05-28 03:46:48 编辑: 来源:

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存在哪幾種說法

問題:關于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存在哪幾種說法?

解答: (1)剩余物資出口論,假設一國在貿易前,其生產能力未能充分利用,如果全部生產能力都能調動起來,本國生產的產品就會出現“剩余”。一國參與國際貿易以后,生產能力的充分使用就可以用滿足國內需要后的剩余產品對外出口。

(2)大宗產品貿易理論:指一國利用原材料或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增加本國的收入,進而提高該國的儲蓄和投資水平,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3)在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中,還包含著一國通過對外貿易,特別是自由貿易,進口本國生產成本較高的生活必需品,從而降低國內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進而降低實際工資水平,相應提高廠商的利潤水平的意義。

相關鏈接:

四門過了三門,滿足了,下次繼續努力。《英語(二)》92分,《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踐)》80分,《勞動政策分析》73分。

我是上海的考生,2013年10月份第一次考試,報了4門都過了。《英語(一)69分,《人力資源管理(一)》81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78分,《 *** 思想、 *** 理論和“ *** ”重要思想概論》89分。

簡述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幾種類型及其原因.

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如上節所述,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現象是經常的、絕對的,而平衡卻是偶然的、相對的,因此,國際收支的調節是無時不在進行著.為了順利而有效地調節國際收支,首先必須研究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然后才能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措施來進行調節.

各國發生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繁多而復雜,這些原因中既有一般的原因,又有特殊的原因.

(一)、一般原因

西方經濟學家按發生國際收支不平衡一般原因的不同,將國際收支不平衡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周期性不平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

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國經濟周期波動引起該國國民收入、價格水平、生產和就業發生變化而導致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是世界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常見的原因.因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國經濟不同程度地處于周期波動之中,周而復始出現繁榮、衰退、蕭條、復蘇,而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對國際收支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經濟衰退階段,國民收入減少,總需求下降,物價下跌,會促使出口增長,進口減少,從而出現順差;而在經濟繁榮階段,國民收入增加,總需求上升,物價上漲,則使進口增加,出口減少,從而出現逆差.如日本在1974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9.4%,國際收支卻出現46.9億美元的逆差;1976年日本經濟蕭條,但國際收支卻出現順差36.8億美元.

2、貨幣性不平衡(Mo買粉絲ary Disequilibrium)

貨幣性不平衡是指一國貨幣增長速度、商品成本和物價水平與其它國家相比,如發生較大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國內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引起的,一般直觀地表現為價格水平的不一致,故又稱價格性的不平衡(Price Disequilibrium).例如,一國發生通貨膨脹,其出口商品成本必然上升,使用外國貨幣計價的本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就會削弱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客觀上起著抑制出口的作用.相反,由于國內商品物價普遍上升,相比較而言,進口商品就顯得便宜,鼓勵了外國商品的進口,從而出現貿易收支的逆差.不過在這里還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還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一定程度的貶值,但一般來說此時匯率貶值的幅度要比物價上漲的幅度小得多,因而其影響也小得多.它只能緩和但不會改變通貨膨脹對國際收支的影響.貨幣性不平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長期的.

3、結構性不平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

結構性不平衡是指當國際分工的結構(或世界市場)發生變化時,一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不能適應這種變化而產生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世界各國由于地理環境、資源分布、技術水平、勞動生產率差異等經濟條件和歷史條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從而形成了各自的進出口商品和地區結構,各國的產業、外貿結構綜合成國際分工結構.若在原有的國際分工結構下,一國的進出口尚能平衡,但在某一時期,若世界市場對該國的出口需求或對該國進口的供給發生變化,則該國勢必要改變其經濟結構以適應這種國際變化,即原有的相對平衡和經濟秩序受到了沖擊.若該國經濟結構不能靈活調整以適應國際分工結構的變化,則會產生國際收支的結構性不平衡.

譬如,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生了持續性國際收支逆差,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引起逆差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莫過于貿易出現大量逆差,商品入超過大,以及傳統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能力減弱.眾所周知,美國傳統出口產品中以機械制造產品占主導地位,其中出口比重較大的是汽車,美國汽車耗油量較日本、意大利等其他國家的汽車耗油量要大,由于上世紀70年代石油價格猛漲,各國的消費者當然不愿意購買耗油量大的汽車,因此,美國的汽車就無法與日本、意大利等國的汽車競爭,從而貿易赤字越來越大,使該國國際收支出現持續性逆差.

改變結構性不平衡需要重新組織生產,并對生產要素的使用進行重新組合,以適應需求和供給的新結構,否則這種不平衡現象難以克服,而生產的重新組合阻力較大,進展緩慢,因此結構性不平衡具有長期性,扭轉起來相當困難.結構性不平衡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普遍,因為發展中國家進出口商品具有以下兩個特點:其一,產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彈性低,而產品進口需求的收入彈性高,所以出口難以大幅度增加,而進口則能大幅度增加;其二,產品出口需求的價格彈性大,而產品進口需求的價格彈性小,于是進口價格上漲快于出口價格上漲,貿易條件惡化.

4、收入性不平衡(In買粉絲e Disequilibrium)

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各種經濟條件的惡化引起國民收入的較大變動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國民收入變動的原因很多,一種是經濟周期波動所致,這屬于周期性不平衡,另外一種是因經濟增長率的變化而產生的,在這里是指這種不平衡,它具有長期性.一般來說,國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全社會消費水平就會提高,社會總需求也會擴大,在開放型經濟下,社會總需求的擴大,通常不一定會表現為價格上漲,而表現為增加進口,減少出口,從而導致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反之當經濟增長率較低時,國民收入減少時,國際收支出現順差.

5、臨時性不平衡

臨時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確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例如,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國際社會對伊拉克實行全面經濟制裁,世界各國一度曾中止與伊拉克的一切經濟往來,伊拉克的石油不能輸出,引起出口收入劇減,貿易收入惡化;相反,由于國際市場石油短缺,石油輸出國擴大了石油輸出,這些國家的國際收支從而得到了改善.這種性質的國際不平衡,程度一般較輕,持續時間也不長,帶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認為是一種正常現象.

(二)特殊原因

如前所述,西方經濟學家把引起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分為五種類型,但這些原因并不都適合所有國家.實際上,不同類型的國家如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計劃經濟國家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各有差異的.

發達國家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特點表現為:第一,商品、勞務、資本輸入過多或不足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國際競爭力、利潤率和未經抵補的利息率的變化.第二,資本項目在國際收支中的地位日趨重要,資本輸出、輸入頻繁且不穩定.第三,由于高度一體化的全球國際金融市場上資金對有資信的國家來說是充裕的,因而較易發生的是國際儲備過多(而不是不足)的情形.

發展中國家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特點是:第一,一些商品勞務輸入不足與另一些輸入過多并存;商品、勞務的輸出時而不足、時而過多,尤其是世界經濟結構全面而深刻的變化,使他們面臨出口構成嚴重不合理.第二,資本凈輸入過多與不足相交替,但國際儲備的水平經常處于適度水平線以下.第三,國際收支不平衡常常表現為過度逆差.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國家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特點是:第一,出口構成不合理,而且大部分出口因缺乏國際競爭力而常常輸出不足,小部分出口因支付逆差所需而常常輸出過多.第二,處于對外開放過程中的國家國際收支不平衡往往表現為:先是經常項目過度逆差、外資輸入過多,然后是外匯儲備不足、進口不足、外資輸入不足.第三,由于貨幣不可自由兌換,因而能否通過進口來平衡貨幣供應和貨幣需求、總供給和總需求,以抑制或消除通貨膨脹,必定受制于本國的外匯儲備水平或對外借貸能力.

國際收支失衡的類型有幾種

一)結構性失衡 因為一國國內生產結構及相應要素配置未能及時調整或更新換代,導致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本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結構性因素主要體現在一國應使其生產結構適應于世界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動

世界需求結構由于收入增長、科技革命、制度變遷、嗜好轉移等眾多因素而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之中

一般說來,生產結構的變動滯后于需求結構的變動

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存在許多制約生產結構調整的客觀因素,如科技落后、教育不發達、資金短缺、信息系統不健全、資源缺乏流動性等

這樣、即使在貿易條件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它們仍只能大量出口初級產品或勞動密集型產品,其出口收入很難增加

除此之外,結構性因素也涉及一國應使其需求結構適應于世界市場供給結構的變動

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調整了石油產量,引起世界市場石油價格上漲數倍

許多國家未能及時用煤炭、核能等替代石油,導致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逆差(二)周期性失衡 跟經濟周期有關,一種因經濟發展的變化而使一國的總需求、進出口貿易和收入受到影響而引發的國際收支失衡情況

典型的經濟周期具有衰退、蕭條、復蘇和繁榮四個階段

這四個階段各有其特征并對國際收支產生不同影響

例如,衰退階段的典型特征是生產過剩、國民收入下降、失業增加、物價下降等

這些因素一般有助于該國增加出口和減少進口,從而可以緩解該國的國際收支逆差

又如,繁榮階段的典型特征是生產和收入高速增長、失業率低、物價上升等

這些因素一般會刺激進口,從而容易造成貿易逆差

因此,經濟周期會造成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和逆差的更替

如果各國經濟周期存在非同期性,則周期性因素對國際收支差額的影響較大

例如,當本國經濟處于繁榮階段,而貿易伙伴處于衰退階段,且本國是經濟小國,而貿易伙伴國是經濟大國時,會使本國的貿易逆差增幅較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周期各階段的特征有所變化,如危機和蕭條階段仍可能出現物價上漲

但是,經濟周期對國際收支差額的影響仍然存在,只不過表現力度有所不同

(三)收入性失衡 一國國民收入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一定時期一國國民收入多,意味著進口消費或其他方面的國際支付會增加,國際收支可能會出現逆差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一國收入平均增長速度越高,會使居民增加對進口生產資料的需求,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升,該國進口也會很快增長

因此,收入增長較快的國家容易出現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