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理論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在國際貿易中,什么是絕對優勢,什么是相對優勢?)

时间:2024-05-18 15:39:32 编辑: 来源:

貿易理論中絕對優勢和相對優勢的異同

絕對優勢理論是主張以各國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為基礎進行國際專業化分工,并通過自由貿易獲得利益的貿易理論。如果一國某種產品的絕對生產成本或價格比其他國家低,就稱該國具有這種產品上的絕對優勢,因而該國就應完全專業化生產并出口這種產品,同時進口那些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這種基于絕對優勢的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的結果將使貿易各方都可獲得貿易利益。

(2)比較優勢理論是主張以各國生產成本的相對差異為基礎進行國際專業化分工,并通過自由貿易獲得利益的貿易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國在所有產品上都具有絕對優勢,但相對而言總有一種產品的優勢是最大的;另一國在所有產品上都是絕對優勢,但比較起來總有一種產品的優勢是最小的。這樣,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兩國在相對成本差異的基礎上一樣能產生貿易,獲得貿易利益。

這是高鴻業上的課后題把 ,老兄,加油啊哦

本文來自: 人大經濟論壇 詳細出處參考: 買粉絲://買粉絲.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474904&page=1

在國際貿易中,什么是絕對優勢,什么是相對優勢?

絕對優勢亦稱“絕對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產上,一國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于另一國所產生的在該產品生產上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絕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相對優勢亦稱“比較優勢”、“相對利益”。一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處于劣勢地位,相比之下劣勢較小的產品生產上具有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在相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擴展資料:

在經濟學中,比較優勢原理是指一個生產者(個人,公司,或國家)能以低于另一個生產者的機會成本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比較優勢原理解釋了雙方進行貿易的好處,即使其中一方可以以比對方更少的資源進行生產,他也可以從貿易中獲益,因為他可以專門從事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活動。比較優勢是國際貿易理論的主要準則。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說主要闡明了如下內容:

1、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財富。

2、分工的原則是成本的絕對優勢或絕對利益。

3、國際分工是各種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階段,在國際分工基礎上開展國際貿易,對各國都會產生良好效果。

4、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后天的有利條件。

絕對優勢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的區別

共同點:

1、無論是絕對優勢理論還是比較優勢理論都屬于技術差異論的范疇。技術差異論,是指各國在生產同一產品時勞動生產率不同所造成的國際分工。

2、都采用了比較的方法來闡述原因。

3、都建立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上,勞動生產率的引進使國際貿易的原因從自然要素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如果沒有差異,則沒有比較,因此差異是基礎。

4、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進一步發展。

不同點:

1、假定條件不同:絕對差異論的假定條件是全世界只有兩國,都能生產兩種產品,一國在一樣產品上的生產率高于另一國,另一國在另一產品上的生產率高于此國;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一國兩件產品的勞動生產率都高于另一國,在此基礎上兩種理論對國際分工進行解釋。

2、比較內容與方法不同:絕對差異論比較是直接在二者中選出誰好誰劣,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

3、適用范圍不同:絕對差異論只能說明各國分別在某一種或某幾中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高于其他國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較優勢理論還可以解釋當一國在所有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都高于他國時國際貿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慮到相對技術優勢,但同時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為這種理論在假定時只考慮生產力的投入,并認為勞動力的轉移勞動生產率不變,以及從靜態角度考慮國際分工。

4、有絕對優勢一定有比較優勢,有比較優勢不一定有絕對優勢。絕對優勢是同一產品一國對另一國的優勢,是內生的,而比較優勢理論是同一國一產品對另一種產品的優勢,是外生性的

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的區別

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的區別:

一、計算方式不同

絕對優勢通過比較生產效率絕對值直接得到,比較優勢通過算生產一單位目標產品犧牲其他產品數量得到。

二、比較方法不同

比較優勢是同一國產品對另一種產品優勢,遵循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原則。絕對優勢則是同一產品一國與另一國對比,比較出絕對優劣。

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的聯系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都是由于各國技術差異而產生的,都建立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上,由差異引發比較。有絕對優勢就一定有比較優勢,有比較優勢則不一定有絕對優勢。

【拓展資料】

絕對優勢亦稱"絕對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產上,一國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于另一國所產生的在該產品生產上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絕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共同點:無論是絕對優勢理論還是比較優勢理論都屬于技術差異論的范疇。技術差異論,是指各國在生產同一產品時勞動生產率不同所造成的國際分工。都采用了比較的方法來闡述原因。都建立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上,勞動生產率的引進使國際貿易的原因從自然要素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如果沒有差異,則沒有比較,因此差異是基礎。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進一步發展。

絕對優勢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的異同 新貿易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的異同

現代貿易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異同探析

1、現代貿易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的不同點:

(1)理論假設的不同:①規模報酬不變與規模報酬遞增.在李嘉圖那里,產品生產的機會成本是保持不變的,也即規模報酬不變。規模報酬遞增意味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導致其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內部規模經濟理論認為正是規模經濟使得各國謀求通過擴大特定產品的生產規模以降低成本而獲得成本優勢并進而導致國際貿易。規模經濟理論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即外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主要來源于行業內企業數量的增加所引起的產業規模的擴大,由于同行業內企業的增加和相對集中,在信息收集、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成本會降低。②完全競爭與不完全競爭。傳統理論假定市場完全競爭,但現實中情況卻并不如此,同時企業傾向于追求規模經濟的追求。差異產品的存在時這種追求的結果也是其原因。同時,差異產品的消費也帶來消費者福利的增加。這些假定都打破了原有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結構。然而在一國市場范圍內,追求規模經濟效果和追求差異產品是矛盾的,而開展國際貿易能很好的解決這一矛盾。

(2)分析角度的不同。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多從供給的角度解釋國際貿易的原因、結構和結果,現代貿易理論認為,在同樣的生產條件下,需求不同也會影響國際貿易的地域分工。需求不同的原因可以是偏好不同,也可以是收入不同。前者認為各國偏好受其自然、人文環境的影響而各有不同。后者的典型代表是重疊需求理論。

(3)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在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中,各國的比較優勢是固定的,分析是靜態的,現代貿易理論則對現實中貿易模式的動態變動和在一些產品中領先地位的變化做出了解釋。

2、現代貿易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的相同點:

(1)理論的發展都是現實的反應。前溯至斯密甚至重商主義,貿易理論的發展都是為了回應實踐的需要、解釋現實和為實踐服務。比較優勢理論論證了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能夠帶來財富和福利的增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對外擴張提供了理論支持。二戰以后的現代貿易理論一個重要的使命是解釋現實中大量出現的產業內貿易以及貿易模式的動態變化。

(2)現代貿易理論是對比較優勢理論的發展而不是否定。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帶來相對成本的差異,并帶來比較優勢;資源稟賦的差異以及不同產品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帶來不同國家在密集使用其豐裕要素的產品生產上具有成本優勢也即比較優勢;規模經濟,無論是內部規模經濟還是外部規模經濟,都是因為規模經濟導致了成本差異進而帶來了比較利益;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則是解釋了比較優勢在產品生產周期的不同階段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動態轉移;重疊需求導致貿易的原因也在于各國規模生產其代表性需求產品而產生的成本優勢導致的比較優勢。

(3)在理論的政策意義上來看,目前所有的貿易理論都傾向于支持貿易自由化。依賴于不同的假設,特別是對傳統理論的發展,理論對于現實給出了不同的解釋,但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國際貿易理論都認為各國之間一定的專業化分工和交換能夠帶來福利的增加,這種福利可能表現為消費數量的增加,也可能表現為消費品種的增加。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