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的發展歷程主要包括哪幾個階段(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时间:2024-05-28 08:22:47 编辑: 来源:

國際貿易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的特征是什么?

國際貿易的發展經歷了初始發展階段、高速發展階段、全球競爭階段。

每個階段的特征如下:

國際化經營的發展階段 國際化經營的階段,可以從歷史發展和企業發展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和判斷。

1.歷史發展的角度 從歷史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經歷了一個不斷向更高層次演變的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可疑分為三個比較典型的階段。

(1)初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從19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1865年,德國拜爾化學公司在美國紐約州投資開設了一家苯胺工廠;1866年,瑞典制造炸藥諾貝爾公司在德國漢堡開設了炸藥廠;1867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公司在英國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縫紉機裝配廠,從而拉開了跨國經營活動的帷幕。但是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的主要特點是,活動方式主要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跨國投資的方式較少且所涉及的國家和行業也十分有限,此時的跨國投資主要被當作各發達國家的企業保衛各自海外市場的防衛手段。

(2)高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以及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各國企業紛紛以主動的姿態開展國際化經營。這一階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國際化經營的產物——跨國公司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核心組織者和最主要的經濟活動主體。對外直接投資成為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主導方式,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國際貿易。在這一階段,雖然發達國家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但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也紛紛崛起,并成為國際化經營中的一支重要的新興力量。

(3)全球競爭階段。 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各國經濟相互聯系與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納入到國際分工體系中;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革命和各國市場的日趨開放,國家間、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當今,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化經營活動最主要的載體。通過國際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實施全球戰略并形成全球一體化的生產體系,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

2.企業發展的角度 從企業的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喬納森和威施米普爾將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分為五個階段:國內經營階段,零星出口階段,經常性出口階段,國外銷售階段和直接投資階段。鄧寧認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可以被區分為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即間接、被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直接、主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非股權安排階段和國際直接投資階段。

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典、新古典、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四大階段。

古典和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以完全競爭市場等假設為前提,強調貿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釋了產業間貿易。

二戰后,以全球貿易的新態勢為契機,新貿易理論應運而生,從不完全競爭、規模經濟、技術進步等角度解釋了新的貿易現象。

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則以專業化分工來解釋貿易,力圖將傳統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統一在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框架之內。

拓展資料:

國際貿易理論在于揭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結構以及貿易利益的分配問題。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國際貿易理論也在不斷發展。二戰后,國際貿易表現出新的特點與格局,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無法或不能全部解釋這些現象,新貿易理論因此得以涌現發展。

新貿易理論主要是指二戰結束后,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解釋新的貿易現象而產生的一系列國際貿易理論學說。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迪可西特、克魯格曼、赫爾普曼、斯賓塞和布蘭德等。其中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克魯格曼。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哪幾個歷程?(簡要概況每個歷程的發展情況…詳細點更好)

~

按照歷史與邏輯統一的原則,可以把整個貿易模式的發展歷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產業間貿易階段、產業內貿易階段和產品內分工貿易階段。縱觀已有文獻,有關貿易類型的討論雖然已經比較成熟,但是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仍然存在擴張空間,特別是隨著垂直分工的深化和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產品內分工貿易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貿易模式出現在經濟學家的視野中,大家對其認識還比較模糊,與其相關的理論探討更是莫衷一是。因此,廓清貿易類型的發展歷程及其在不同發展階段上所表現出的不同特質,對于從更深層次上理解貿易理論并指導現實世界貿易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本文將重點從產業問貿易、產業內貿易和產品內分工貿易三個層面探討貿易模式的發展歷程,分析現有研究的不足,并著重就產品內分工模式下出現的最新貿易類型測算方式進行探討,最后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高手請幫下忙關于國際貿易的發展歷程

簡史國際貿易是在國際分工和商品交換基礎上形成的

在奴隸社會,由于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國際貿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隸和供奴隸主消費的奢侈品

在封建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也有所發展

這一時期,中國與歐亞各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國際貿易活動,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國之間也有貿易往來

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當時參與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和供封建主消費的奢侈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后,特別是產業革命以后,由于生產力迅速提高,商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并開始具有世界規模

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額不斷上升

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處于壟斷地位

當時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原料和機器設備

19世紀末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后,形成了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

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和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遭到很大破壞,世界貿易額銳減并停滯不前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貿易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美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頭號大國

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空前活躍并帶有許多新的特點,貿易中的制成品已超過初級產品而占據主導地位,新產品不斷涌現,交易方式日趨靈活多樣

當代國際貿易以發達國家為主,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國的對外貿易有極大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占份額不大,但與自身相比,對外貿易也有了很大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

國際貿易在當代國際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各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中國加入WTO的過程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總體上經過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對中國貿易體制的審議階段,從1986年開始一直持續至1992年。其間,GATT中國工作組共舉行10次會議,對中國的外貿體制、關稅和非關稅措施、服務貿易和外資管理等進行審議。由于長期以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對外貿易國家壟斷,中國的外貿體制與關貿總協定的要求差距甚大。締約國要求中國盡快改革經貿體制,并以此為中心提出數以千計的口頭或書面問題。其間,中國政府由經貿部組團,先后組織外交部、海關總署、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務院特區辦、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物價局、國家商檢局、國家統計局、國家體改委等部委參加GATT中國工作組會議,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外貿體制改革、關稅制度等專題進行口頭答疑。

1989年以后,國際風云突變,東歐劇變,前蘇聯解體,中國的“復關”遭遇不利的國際形勢和環境。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將“復關”當作對中國施壓、促變的一張王牌來打。一些西方國家也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產生疑慮,把1988年開始的“治理整頓”視為倒退。在此氣候下,中國的“復關”談判受阻,陷入停滯狀態,直至1991年11月美國國務卿貝克訪華、中美雙方互作讓步達成協議(美國支持中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中國同意臺澎金馬地區以單獨關稅區加入關貿總協定)后才出現轉機。1992年2月,中國問題工作組第10次會議舉行,基本結束了對中國外貿制度的審議。鄧小平南巡談話以及中共“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給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機,也給復關談判注入新的活力。同年10月,中國工作組第11次會議舉行,開始討論中國復關議定書的框架。至此,復關談判進入關鍵性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的談判主要圍繞市場準入問題展開,是整個“復關”“入世”談判的核心階段,也是最困難的階段。談判主要解決開放市場的速度、范圍、條件等問題。1994年4月,中國簽署烏拉圭回合最后文件和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同年11月,中國提出在年底完成復關的實質性談判,但在12月份GATT中國工作組第19次會議上,未能就中國成為世貿組織創始成員達成協議。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并在一年的過渡期后完全取代GATT。同年5月中斷了近5個月的中國復關談判在日內瓦恢復進行。7月11日,WTO破例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11月中國復關工作組更名為“入世”工作組,中國“復關”談判變成“入世”談判。

1997年5月,WTO第4次中國工作組會議就中國加入WTO議定書中關于非歧視性原則和司法審議兩項主要條款達成協議。同年8月,新西蘭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就中國加入WTO達成雙邊協議的國家。1998年4月,中國在WTO第7次中國工作組會議上提出一攬子降低關稅的方案,受到普遍歡迎。WTO共有135個成員,要求與中國進行雙邊市場準入談判的成員有36個,談判任務極其艱巨。截止到1999年10月底,中國已同12個國家結束了雙邊談判,另有24個尚未結束,其中包括美國和歐盟。

中美之間的雙邊談判在中國“復關”、“入世”談判歷程中貫穿始終,每一次談判的結果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GATT/WTO的主要成員,美國在GATT/WTO中占主導地位,同時它也是中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在長達15年的中美談判中,美國總是代表締約國向中國提出苛刻條件,中國政府則本著“有利、有理、有節”的方針,堅持原則,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同美方進行艱苦斗爭。在歷經波折和起落的艱辛之后,兩國政府本著平等互利、互諒互讓的精神,終于在1999年11月15日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達成雙邊協議,實現了“雙贏”的結果。至此,中國加入WTO的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此后,中國“入世”談判的進程大大加速。2000年5月19日,中國與歐盟代表在北京簽署了關于中國加入WTO的雙邊協定。2001年6月9日和21日,美國和歐盟先后與中國就中國“入世”多邊談判的遺留問題達成全面共識。6月28日至7月4日,WTO第16次中國工作組會議就多邊談判中遺留的12個主要問題達成全面共識。7月16~20日,WTO第17次中國工作組會議對中國加入WTO的法律文件及其附件和工作組報告書進行了磋商,并最終完成文件的起草工作。2001年9月13日,中國和墨西哥達成雙邊協議。至此,中國完成了與WTO成員的所有雙邊市場準入談判。

兩個月后的11月10日,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多哈會議審議并通過中國加入WTO決定的歷史性時刻。在完成必需的程序后,中國在一個月后邁步跨入WTO門檻,成為WTO的一員。

質量管理發展經歷了哪三個主要階段,各有什么特征?

質量管理發展的三個階段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