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相對優勢可以提高嗎(在國際貿易中,什么是絕對優勢,什么是相對優勢?)

时间:2024-05-29 18:30:05 编辑: 来源:

在國際貿易中,什么是絕對優勢,什么是相對優勢?

絕對優勢亦稱“絕對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產上,一國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于另一國所產生的在該產品生產上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絕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相對優勢亦稱“比較優勢”、“相對利益”。一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處于劣勢地位,相比之下劣勢較小的產品生產上具有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在相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擴展資料:

在經濟學中,比較優勢原理是指一個生產者(個人,公司,或國家)能以低于另一個生產者的機會成本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比較優勢原理解釋了雙方進行貿易的好處,即使其中一方可以以比對方更少的資源進行生產,他也可以從貿易中獲益,因為他可以專門從事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活動。比較優勢是國際貿易理論的主要準則。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說主要闡明了如下內容:

1、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財富。

2、分工的原則是成本的絕對優勢或絕對利益。

3、國際分工是各種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階段,在國際分工基礎上開展國際貿易,對各國都會產生良好效果。

4、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后天的有利條件。

比較優勢理論對國際服務貿易的適用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體現在: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是在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斯密認為由于自然稟賦和后天的有利條件不同,各國均有一種產品生產成本低于其他國家而具有絕對優勢,按照絕對優勢的原則進行分工和交換,各國均會獲益。李嘉圖發展了斯密的觀點,認為各國不一定要專門生產勞動成本絕對低(或者絕對有利)的產品,而只要專門生產勞動成本相對低(即利益較大或不利較小)的產品,便可進行對外貿易,并能從中獲益和實現社會勞動的節約。

李嘉圖在闡述比較優勢理論時,是從個人的情況談起的。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的“論對外貿易”中講到:“如果兩個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個人在兩種職業上都比另一個人強一些,不過制帽時只強1/5或者20%,而制鞋時則強1/3或者33%,那么這個較強的人專門制鞋,而那個較差的人專門制帽,這不是對雙方都有利嗎?”

拓展資料

(2)但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斯密一樣,李嘉圖研究問題的出發點是一個永恒的世界,在方法論上是形而上學的。李嘉圖把他的比較優勢理論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設條件的基礎上,把多變的經濟世界抽象成靜止的、均衡的世界,因而所揭示的貿易各國獲得的利益是靜態的短期利益,這種利益是否符合一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則不得而知。李嘉圖雖然偶爾也承認,當各國的生產技術及生產成本發生變化后,國際貿易的格局也會發生變化,但遺憾的是他并沒有進一步闡明這一思想,更沒有修正他的理論。

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理論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嗎?

比較優勢理論是國際貿易學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理論,它不是哪一個國家的理論,而是在全球范圍內都起作用的一個理論,它的理論體系是不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的。

但是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以及技術的進步會導致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發生變化。比如19世紀的時候,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具有著很強的比較優勢,他們占據了大工業革命的成果,但隨著他們的經濟發展,他們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比較優勢喪失,逐漸的被日本、韓國等一些后起之秀取代,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韓國在勞動力成本上又失去了優勢,很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的轉移到中國。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勞動力成本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現在很多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逐漸失去比較優勢,逐步向東南亞或者非洲地區轉移,這些都是比較優勢理論發生作用的結果。

我們國家按照這個理論規律在不斷地進行產業升級和產業調整,目的就是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繼續保持比較優勢。

為什么比較優勢是國際貿易的基礎

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用其他產品來衡量)低于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的話,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

和比較優勢相對應的是絕對優勢。絕對優勢的概念不難理解,比如在輪胎制造領域我比你強,我在制造技術方面就處于絕對優勢。但在國際貿易中,并不能據此決定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比如,我制造的輪胎所需要的橡膠原料供應及價格受制于你,而從我方出口到你方的產品還有運輸物流通關等費用,還有人力成本高低不同,可能到你方境內的產品加上各方面成本會高于你國內的供應價格。

所以, 兩國的貿易關系是建立在比較優勢而不是絕對優勢的基礎上。分工合作關系是建立在比較優勢之上,而不是絕對優勢之上。要知道,一個地方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盡管可能你什么都比我行,但你不能什么都自己做。當然你可以選擇什么都自己做,但那樣你得到的收益會少于和我合作你所得的份額。

比較優勢這個概念告訴我們,對一個各方面都強大的國家或個人,聰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強勢,四面出擊,處處逞能或事必躬親,而是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用在自己最擅長的地方。反之,一個各方面都處于弱勢的國家或個人也不必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先天不足。要知道,“強者”的資源也是有限的。為了它自身的利益,“強者”必定留出地盤給“弱者”。

事實上,中國的田忌賽馬故事也反映了這一比較優勢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馬,每個層次的質量都劣于齊王的馬。但是,田忌用完全沒有優勢的下馬對齊王有完全優勢的上馬,再用擁有相對比較優勢上、中馬對付齊王的中、下馬,結果穩贏。

中國進行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是什么

中國對外貿貿易的優勢首先是相較歐美發達國家,我們的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的優勢。產品的產業鏈覆蓋范圍廣,這樣也是極大的方便外貿企業進行原材料的采購備貨。相對于東南亞市場,我們的勞動力綜合素質要高,生產的品質和交期都很有保障 。出口產品層次豐富,符合各國人的口味。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不僅促進了中國經濟現代化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提高了13億多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使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促進了發展 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于世界各國和地區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

我國外貿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出口增長主要依靠資源、能源、土地、勞動力和環境的投入和消耗,科技投入不足,管理創新,外貿發展與資源能源供給和環境承載能力矛盾日益突出;企業在研發方面的競爭力D、設計、營銷和服務不強,自有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出口產品比例不大;外貿發展對三大產業的貢獻不均衡;中西部地區外貿規模和水平還比較落后;外貿增長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國政府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問題,采取積極措施,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實現外貿可持續發展。

拓展資料:

1、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在顯現,世界經濟復蘇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更加突出,全球經濟結構和貿易格局面臨深刻調整。 我國外貿也將進行新的調整,努力實現從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從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向增強綜合競爭優勢,從貿易強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2、我國外貿發展仍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制約,將面臨新的困難和壓力。 “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發展創新,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融入世界。 經濟規模更大、領域更廣、水平更高。 中國愿與貿易伙伴一道,共同應對世界經貿發展面臨的各種挑戰,促進外貿更加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與貿易伙伴共享繁榮,實現互利共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