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貨幣占比(國際貿易是如何影響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和銀行準備的?)

时间:2024-05-21 13:43:34 编辑: 来源:

2023五大國際貨幣占比

2023年五大國際貨幣占比分別為:美元(40.5%),歐元(20.5%),人民幣(7%),日元(4.7%),英鎊(4.1%)。

首先,美元依然保持著最大的國際貨幣地位,盡管其份額近年來有所下降。這種地位主要源于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全球貿易的主導地位。同時,美元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許多國家都將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首選。

其次,歐元作為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成果,也保持著穩定的國際貨幣地位。盡管近年來歐洲經濟面臨一些困難,但歐元區的整體經濟實力和規模仍然龐大,使得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

然后,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近年來有所提升,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不僅有利于中國的對外貿易和投資,也有利于提升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

此外,日元和英鎊也保持著一定的國際貨幣地位。雖然這兩國經濟規模相對較小,但它們的貨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總的來說,五大國際貨幣的占比反映了各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實力和影響力。然而,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和各國經濟的發展,這一占比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人民幣國際結算占比是多少?

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占比升至2,02%

人民幣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向前走,尤其是在貨幣金融獨立性立法和人民幣全球化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并且每走一步都可能前面是懸崖峭壁,摸著石頭走了幾十年,未來還會有很長的路需要繼續緩慢向前。不可能指望著別人的崩塌來提升自己的實力和高度,要筑建自己的貨幣基石,從周邊國家和東南亞國家開始起航,通過RCEP和一帶一路逐步走向全球化。

人民幣的國際占比,仍有待大幅提升

仔細看4月份,我們的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中的比例下滑至1,66%,排名也由全球第五下降至全球第六名。回顧之前的表現,我們發現人民幣仍然在和加拿大的貨幣在爭奪第五名的位置。

人民幣的市場份額也基本是在1,6%到2,2%之間波動,不僅和美元、歐元差距較大,也大幅低于英鎊、日元的市場份額。但我們的GDP經濟總量卻是全球第二名,在2019年達到了14,363萬億美元,遠非日本、英國可比。

還有對外貿易。2019年中國的進出口商品總額超過了4,57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德國、日本等傳統的貿易大國,穩居全球第一。如此之大的經濟總量,如此之大的貿易總額,按道理我們的人民幣不應該這有2%左右的國際市場份額啊。

顯然,當前的人民幣國際化地位與我們的經濟、貿易大國地位不匹配,當前的人民幣在國際投融資與衍生金融交易領域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我們繼續擴展金融市場聯通、完善基礎設施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有專家建議,我們需要在全球增發人民幣債券,需要將人民幣債務打造成類似美元那樣的“靈活抵押、融資、托管”等服務。此外還需要“逐步從目前的股票與債券品種延伸到大宗商品、股票和貨幣衍生品、人民幣利率產品以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

人民幣占國際貨幣份額

至2021年3月,人民幣占全球支付總額的份額為2.49%,繼續保持全球第五大活躍貨幣的地位。

1、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2020年1月20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在基于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全球支付份額排名維持全球第五位。

2、2020年12月,在主要貨幣的支付金額排名中,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分別以38.73%、36.70%、6.50%和3.59%的占比位居前四位。

拓展資料:

1、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后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72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截止到2021年,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于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紙幣和5角、1元硬幣除外)。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2005年、2015年、2019年、2020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

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占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各經濟體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資產占比升至2.01%。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根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買粉絲munications)的數據,以人民幣進行的支付活動比上年同期躍升,該協會為200個國家的11000多家金融機構處理跨境支付信息。盡管有所增長,人民幣僅占市場約2.4%,而美元占38%。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包括三個方面:

1.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2.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3.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后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什么是“已分配外匯儲備”?

IMF數據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IMF各成員國央行公開宣布的分配外匯儲備,稱之為“已分配外匯儲備”。這里面包括持有的美債、歐債以及其他各種貨幣類型的資產量,全部相加再按照匯率折算對比后,就可以知道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等各種貨幣所占的份額。

另外一部分就是“未分配外匯儲備”,包括非IMF成員國所持有的外匯儲備以及沒有對外公布各種外幣資產所占比例的外匯儲備。

國際貿易是如何影響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和銀行準備的?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總量。這個概念似乎很奇怪,但是在今天這個法定貨幣(指沒有任何實物資產作本位的貨幣)和計算機的時代,任何貨幣供應量的改變都可在瞬息間完成。政府的財政部門再也不必為了增加貨幣供應量而加印紙鈔——盡管他們也可以這么做。現在,他們只需在鍵盤上敲幾個鍵就能達到目的。

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對外匯交易員來說很重要,因為它對貨幣價值有直接影響。貨幣發行量越大,貨幣價值越低;貨幣發行量越少,貨幣價值越高。

一國的貨幣供應量通常由以下部門或機構決定:

·政府財政部

·中央銀行

一、財政部在決定貨幣發行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在之前提到過,財政部控制了造幣廠的貨幣印刷。鑒于法定貨幣沒有實物資產作為貨幣本位,財政部只需命令造幣廠準備好紙和墨并開動印刷機就能增加貨幣供應量。隨著這些新印紙幣的進入,貨幣供應量在真正意義上增加了。

當然,如果這些紙幣是用來代替破舊和損害的貨幣,市場中流通的實物貨幣數量就不會變化。在這里,你只需記住一點:開動一下印鈔機的開關就能完成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二、中央銀行在決定貨幣發行量時所扮演的角色

目前,開動印鈔機己經很容易了,但是中央銀行能更輕易地增加或減少貨幣的供應量——他們要做的事只是在電腦中輸入幾個數字,然后按下回車鍵。實際上,中央銀行每天都在印刷和銷毀貨幣。

下面我們將以美國中央銀行一一美國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或Fed)為例說明。

·當美聯儲準備降息時,它會通過把短期抵押貸款或稱“回購協議”貸給一級交易商(大型銀行)的方式來增加貨幣供應量。根據回購協議,美聯儲從各個一級交易商處借入美國國庫券,并將其從對方儲備賬戶中勾銷。協議期滿后,美聯儲將國庫券歸還給各個一級交易商,并將記入對方儲備賬戶。

·當美聯儲準備加息時,它通過從一級交易商(大型銀行)處購入短期抵押貸款或稱“回購協議”的方式來減少貨幣供應量。根據回購協議,美聯儲將美國國庫券借給各個一級交易商,并將其記入對方儲備賬戶。協議期滿后,美聯儲收購各個一級交易商手中的國庫券,并將其從對方儲備賬戶中勾銷。

奇妙的是,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實物貨幣的產生或消失,也沒有成堆的百元大鈔和國庫券在美聯儲和大銀行之間來回穿梭。整個過程只需專員操作電腦就能完成賬戶的借入和貸出。

當然,隨著2008年經濟危機的發生,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不再局限于使用短期回購和反向回購來增加貨幣供應量了,他們還能實施量化寬松政策。

三、量化寬松

量化寬松井非單純依靠資產的短期借貸來達到降低利率和增大貨幣供應量的目的。它要求中央銀行真正通過購買資產來達到目的,如美國國庫券、抵押擔保證券(MBSs)和其他債務抵押證(CDOs)。由于資產是被買賣而不是被借貸,中央銀行沒有義務歸還資產,賣方銀行和機構也沒有義務歸還款項。這里有個疑問:中央銀行購買資產的錢從何而來?答案是:錢并不是從哪里得來的,而是記入賣方賬戶時憑空產生的。

四、通貨膨脹

每當別人在談論貨幣的產生或印刷時,你一定會聽到“通貨膨脹”這個詞。當貨幣供應量增大時,商品數量滿足不了過多的需求,導致總體物價持續上升,這種現象被稱為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事關每一個人,因為它削弱了我們的購買力。換句話說,今天我們手上的每一分錢到了明天就會變得更不值錢,原因是物價上漲會導致我們花一樣的錢買更少的東西。

你能想象得出,通貨膨脹也影響外匯投資者。沒有人想購買因為供應量增加而逐漸貶值的貨幣。

所以,你在分析影響外匯市場的各個因素時要密切注意通貨膨脹,因為不斷上漲的通貨膨脹率會讓貨幣變得疲軟。我們以后將詳細說明通貨膨脹對貨幣產生的影響。總體來說,通貨膨脹對貨幣價值沒有好處。

五、購買力平價理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基本前提是:一國的通貨膨脹率一旦升高,其貨幣就會開始疲軟。

購買力平價理論提出,無論在哪個國家,同樣的錢購買的商品數量都是相同的。假設你在美國購買100美元的商品,根據美元和瑞士法郎1.1500的匯率,在瑞士購買同樣多的商品需花費115瑞士法郎。可不幸的是,情況往往不是這樣。

購買力平價理論還認為,購買力的不平衡最終會被貨幣價值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