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圓明園流落海外文物在外國展出新聞(圓明園有哪些文物流失海外?)

时间:2024-06-02 10:12:48 编辑: 来源:

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有哪些,現在都在哪?

1、《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僅剩9段,為絹本設色,現收藏于大英博物館。

2、景泰藍麒麟

景泰藍麒麟原屬圓明園珍品,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收藏于法國楓丹白露宮。2015年3月1日清晨6點被遭竊,下落未明。

3、《圓明園菊花迷宮圖》

《圓明園菊花迷宮圖》原屬圓明園珍品,是由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繪制得繪畫作品。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收藏于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4、乾隆大玉山

乾隆大玉山原屬圓明園珍品,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藝術中心。重640磅。這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新疆和田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綠色光澤,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這座精美的玉雕藝術品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一個。

5、圓明園印

1904年(光緒三十年),康有為游巴黎,在奇規昧博物館曾見過中國內府珍物及玉璽等,并認為是圓明園文物。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收藏于法國巴黎東方博物院。

圓明園流失國外的文物有那些。

1、景泰藍麒麟

景泰藍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瑯附在銅胎或是青銅胎上,燒制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景泰藍”這個名字是一般俗稱的名字,學術上的正式名稱是銅胎掐絲琺瑯。

景泰藍麒麟是清朝時期的琺瑯器,收藏于法國楓丹白露宮。2015年3月1日清晨6點遭竊,下落未明。

2、龍首,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之一,原本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鑄造于清朝乾隆年間。資料顯示,該系列獸首均由宮廷西洋畫師意大利人郎世寧主持設計,法國人蔣友仁監修,宮廷匠師制作。

19世紀中葉,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并火燒圓明園,自此,十二獸首銅像開始了長達百年的海外流落歷史。

3、豬首銅像,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購回,現收藏于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流失海外143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之一的豬首銅像,2004年03月17日下午乘專機由北京順利抵達廣州白云機場。21日起它將免費供羊城市民參觀。

4、圓明園印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 中記述: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東方博物院中國展室中發現“有圓明園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圓明園印’,白玉方印,稍小”。

1904年(光緒三十年),康有為游巴黎,在奇規昧博物館曾見過中國內府珍物及玉璽等,并認為是圓明園文物。

5、圓明園菊花迷宮圖

《圓明園菊花迷宮圖》是由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繪制得繪畫作品。

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收藏于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圓明園流失國外的文物有哪些?3件

12生肖像,至今有三個未找到……算不?

不過,流失的寶物真的很多,不計其數,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愛藏品、東晉顧愷之 《女史箴圖》 唐代摹本最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盜寶第一人”)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

書畫: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李思訓《青綠山水圖》、巨然《茂林疊嶂圖》、李公麟《華巖變相圖》、范寬《攜琴訪友圖》、燕文貴《群峰雪霽圖》、蘇軾《墨竹圖》、馬遠《山水再游圖》等。(自己挑一些吧)

英法聯軍真可惡!

望采納

圓明園有哪些文物流失海外?

自1860年以來,圓明園文物除了在“火燒圓明園”中被焚毀之外,還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散失,據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其中的精華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最多,分藏在各個博物館和其他收藏機構。

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后,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把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進獻給拿破侖三世和歐仁妮皇后。為了存在這些文物,拿破侖三世和歐仁妮皇后主持建造了中國館,收藏的來自圓明園的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鐘、寶石和金銀器等大約3萬多件。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于清乾隆在位期間完成,圓明園四十景是指園內獨成格局的40處園林景群。圓明園三園約有百余處景群,但昔日分景繪圖僅此40景而已,這套彩圖的歷史價值自然凸顯。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圓明三園,《圓明園四十景圖詠》被法軍上校杜潘所得,杜潘回國后將所得進行了三次拍賣,其中就有《圓明園四十景圖詠》。這套彩圖的保留價被定為3萬法郎,但最終卻以4000法郎賣給了巴黎的一位書商。幾天后,法國國家圖書館以4200法郎的價格從書商手中購得該套彩圖。

被譽為“國家級的博物館和私人藝術收藏的成功典范”的英國華萊士典藏博物館收藏著一對“金甌永固”杯,一銅一金。“金甌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權永固。據記載,乾隆年間共制作了4件“金甌永固”杯,華萊士典藏博物館收藏的銅杯為乾隆四年所制,金杯為乾隆五年所制,為法軍上校杜潘于1860年從圓明園獲得,后來被華萊士爵士于1872年的倫敦拍賣會上購得。

《虞山林壑圖》由元代畫家倪瓚于1371年在常熟創作,是他與友人伯琬高士同游虞山后而作,故有有深的感情寓于其中。倪瓚在詩中將伯琬高士比作東漢太守陳蕃,將自己比作貧士徐稚,來感激伯琬對他的器重。1860年,圓明園被洗劫,《虞山林壑圖》流落民間。上海解放前夕,大收藏家王季遷獲得此圖,而后經時任大都會亞洲藝術中心主任方聞介紹,美國迪隆基金會購得此圖。后來,方聞說服迪隆基金會將此畫卷捐贈給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同年流失的還有《柳蔭牧歸圖》,后輾轉流入美國,現藏于波士頓美術館。該圖為圓明園淳化軒舊藏,創作于宋元時期,為賞玩之用,畫工精致細膩,色彩豐富,題材以日常生活常見的人物、動物為主。

同樣原藏于圓明園淳化軒的《駿骨圖》卷后輾轉流落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家族所收藏。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臨終囑托家人其收藏來于社會,當歸之于社會,而后其長子將包括該圖在內的160多件中國古代書畫捐贈給大阪市立美術館,因此被大阪市立美術館保存至今。

日本東洋文庫是目前世界上收藏亞洲地區國家圖書、文獻資料最大的書庫,其中就有圓明園文源閣《四庫全書》多本散本,這些散本上都蓋有“文源閣寶”和“圓明園寶”印。

除了收藏于各地博物館內,圓明園的遺物還被各大私人收藏家收藏以及流轉于各大拍賣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