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前沿熱點問題(面對國際貿易摩擦,我國應該怎樣面對)

时间:2024-06-02 14:14:07 编辑: 来源:

求20個近期的國際熱點問題

1、中東危機:敘利亞問題 2、美國回歸亞洲 1、中東危機:敘利亞問題 內亂原因 最新局勢 周邊局勢 各方較量 何去何從 內憂外患原因 內因:

經濟困局難解,教派分歧,家族獨裁統治,雖然表面看上去敘利亞實行的是民選的總統制政府,可真正當選總統的無非是前任總統的直系親屬,家族式的經營模式,缺少真正民族意愿的政府

外因:中東是大國必爭之地,中東的不穩定,說明中東大國爭奪角力的激烈程度

敘利亞問題,不過是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為了進一步掌控中東地區,建立穩定的安全體系,最大限度維護自身利益所進行的新的戰略行動

最新局勢 “和平”抗議變成“武裝起義” 國內暴力事件持續升級 阿盟決定經濟制裁敘利亞 航母出動,干預行動或在即 中東局勢緊張 阿拉伯國家聯盟經濟和社會委員會2011年11月26日召開緊急會議并達成一致,決定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制裁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就是否制裁敘利亞尚存爭論,制裁能否落實仍存變數

面對多方外力干預,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繼續強硬姿態,政府軍開始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增兵

以色列蠢蠢欲動,敘利亞內亂,中東各方勢力發生巨大變化,伊朗失去盟友

美俄兩大國的暗中較量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圖片) 已有3艘俄羅斯軍艦駛入敘利亞附近塔爾圖斯海域

此外,2011年11月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被派到地中海東部海域執行任務

美海軍“布什”號航母(圖片) 2011年11月,作為美國海軍最新建成的航母,編號為CVN-77的“喬治·布什”號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喬治·布什”號從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駛往敘利亞近海一帶

希拉里中俄對敘利亞的態度令人惡心(圖片) 2012年1月22日,阿盟外長會議倡議結束敘利亞國內暴力沖突,敦促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將所有權力移交給第一副總統,并要求敘當局在兩個月內組建包括反對派在內的國民團結政府

2月4日,阿盟以這份倡議為藍本起草的一份決議草案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中遭到中國和俄羅斯否決

這一幕2011年10月4日也曾上演

2 安理會:中俄否決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視頻) 中俄聯手投否決票的原因 1、西方國家將昨天的利比亞經驗套用到今天的敘利亞身上,豈不是要聯合國為它們的軍事干涉再開一次綠燈?那么明天又該輪到哪個國家呢?這類干涉一旦盛行,國際關系和世界和平必將陷入巨大的混亂

2、俄外長拉夫羅夫講,中俄實際上投這個反對票是必然的,但是中俄雙方是想有一個緩沖期,當時俄羅斯代表在聯合國表示給出三至四天時間,俄高級代表團訪問了大馬士革以后,再進行表決,但是包括西方一些國家在助力推這個,要堅決進行表決,所以中俄投了反對票

3、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其實,中國的反對票既非“跟隨俄羅斯”,也不是“同情巴沙爾”,為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

2月5日,約兩萬人參加環球網就“你怎么看中國在聯合國否決敘利亞決議草案”的投票調查,其中91%的網友表示“支持”中國這次動用否決權

4、美國參議員麥凱恩近日在慕尼黑說,“阿拉伯之春”應當進入中國

美國的這種聲音越來越多,不斷強化中國社會的一個巨大擔心:搞垮中國最終將成為美國的頭號國家目標和外交“總政策”

不管這種擔心與美國的真實意圖有多少對應性,它都在中國社會里很真實,而且在逐漸變得緊迫

敘利亞何去何從 3月2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一份有關敘利亞問題的主席聲明

聲明重申,尊重敘利亞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原則,歡迎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作為聯合特使斡旋敘利亞危機,支持安南為實現停火、人道準入和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所做出的努力

該聲明沒涉及敘利亞政權更迭和武力干涉敘利亞危機的用語

中俄難以阻止事態的發展

從最早的南聯盟到后來的伊拉克,到利比亞再到今天的敘利亞,到甚至以后的伊朗,其實是一場世界的群毆,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對這些國家的一個群毆,它們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再者,要看俄羅斯能堅持多久,因為每一次都是俄羅斯,特別是南聯盟的時候,非常的義正言辭,最后它就撤了,這種劇情已經上演好幾次了

2、 美國回歸亞洲 2011年,美國“回歸亞洲”步伐加快,“回歸亞洲”戰略涉及外交、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

外交上,專注于南海問題,旨在擴大問題的復雜性;軍事上,加大在澳大利亞駐軍,向菲律賓出售武器等;經濟上,美國力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而中國的迅速崛起,讓美國感到了不安

我國應該冷靜觀察,穩住陣腳,從戰略上藐視來自美國的“包圍”,推動自身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奧巴馬高調回歸亞洲,中美關系小摩擦不斷(視頻) 一、美國確立“回歸亞洲”戰略的緣由 第一,全球戰略部署的需要,美國全球戰略部署的勢力滲透只剩下亞洲了

第二,亞洲占據的重要地位,亞洲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劑”

第三,解決美國自身的困難,亞洲的發展和繁榮與美國息息相關

第四,平衡潛在的對抗力量

美國回歸亞洲實質就是遏制中國 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進攻性現實主義代表人物米爾斯海默就認為,隨著實 3 力的增強,中國總有一天會發起對現有霸權國的挑戰,也就是對美國的挑戰

亞洲:美國實施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圖片) (二)美國“回歸亞洲”戰略的部署及行動 2009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就跨越重洋來到亞洲

先是高調訪問印度,將美印關系升級到“3

0版”,隨后又抵達泰國,并高調出席正在普吉召開的盟地區論壇部長會議,代表美國簽署了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此舉正式吹響美國“回歸”亞洲地區事務的號角

2010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出席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表示,美國深切關注中國與東盟“在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爭端”

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公開明確表示介入南海爭端

2011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這是美國又一次主辦APEC領導人會議

峰會上美國力推新的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 ,簡稱TPP

美國“回歸亞洲”就是借道亞洲回家 如果美國回歸亞洲戰略失敗,那也就意味著其稱霸全球的失敗

近年來,美國不但沒有能夠征服世界,反而為霸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更糟糕的是拖累了美國的經濟發展;美國國內的政治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美國目前的戰略實際上就是“借道”亞洲的“回家”戰略,主要是想把亞洲當成美國的前沿陣地,防止美國本土的安全受威脅

所以說,美國的回歸亞洲戰略實際上就是借道亞洲回家的一個過程

外交攻勢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南海問題”

美國插手南海問題,意在挑起中國和相關國家的爭端,在外交上孤立中國

軍事上進行包圍帶來的挑戰

首先是增兵澳大利亞

加緊與日本和韓國建立雙邊軍事同盟,繼續加大對臺灣的武器銷售

經濟上強行干預帶來的挑戰

美國意圖在于通過TPP幫助美國增加出口,建立一個有利于自己的跨太平洋地區的自由貿易區,進而主導亞洲的經濟秩序

外交 軍事 經濟 美國“回歸亞洲”戰略對中國的挑戰 奧巴馬訪"三八線"眺望朝鮮(圖片) 中國完全可以從戰略上藐視來自美國的包圍 最重要的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我們謹記當年鄧小平的教導,同時提出:韜光養晦,積極有所作為 (三)中國對美國“回歸亞洲”戰略的應對

面對國際貿易摩擦,我國應該怎樣面對

我國面對貿易摩擦應對辦法:

1、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力,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勠力同心,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化壓力為動力,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努力維護國家發展的國際環境,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推動我國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

2、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應對美國挑起貿易戰的行為,關鍵是不受對方干擾,保持戰略定力,避免犯顛覆性錯誤。

3、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

4、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全力增強創新能力。牢牢把握新技術革命的戰略機遇,加速技術追趕,加強前沿技術研發,用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6、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分工地位,建設貿易強國。

擴展資料:

貿易摩擦背景:

百度百科-貿易摩擦

經濟學前沿動態與經濟熱點分析

2009年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

中國經濟有望加速回暖率先復蘇

刺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宏觀經濟呈回升態勢

今年以來,在國家一攬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國經濟運行初步遏制了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呈現出企穩回升的態勢,尤其是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9%,扭轉了連續7個季度減速的趨勢。一攬子政策的刺激作用和我國中長期發展有利因素將共同推動下一階段經濟繼續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長8%左右。

去年底以來,國家出臺了4萬億投資計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改善民生、穩定出口等一攬子刺激政策,已經對遏制經濟快速下滑、穩定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國宏觀經濟呈現出企穩回升的態勢。

宏觀經濟呈現出企穩回升態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宏觀經濟增速企穩反彈。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398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增長6.1%,達到10年來季度新低;二季度強勁反彈,同比增長7.9%,扭轉了連續7個季度的減速勢頭。

二是政策作用使經濟提前3個月觸底回升。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國宏觀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分析,代表宏觀經濟未來趨向的先行合成指數已在2008年11月份觸底,此后連續7個月穩步回升;代表宏觀經濟同步表現的一致合成指數在2009年2月份見底,3-6月份連續4個月回升,大體可以判斷我國宏觀經濟下滑勢頭已經得到遏制,并開始形成企穩回升態勢。正常情況下,一致合成指數見底一般滯后于先行合成指數見底6個月左右,但在強有力的政策刺激下,這次滯后期縮短為3個月,宏觀經濟提前3個月觸底回升。

三是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外需顯著拖累經濟。上半年,在GDP增長的三大需求中,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庫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凈出口(國外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1%,下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