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有哪些特點 如何針對這些特點完善發展(查閱資料,簡述國際貿易產生和發展的背景?特點有哪些)

时间:2024-06-01 14:12:15 编辑: 来源:

國際貿易有哪些特點?如何針對這些特點開展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是指不同國家(和/或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活動

國際貿易是商品和勞務的國際轉移

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

國際貿易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組成,故有時也稱為進出口貿易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的多

這里,主要是將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進行一些對比

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區別,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復雜

寄售:是一種委托代售的貿易方式,也是國際貿易中習慣采用的做法之一寄售方式運用并不普遍,但在某些商品的交易中,為促進成交,擴大出口的需要,也可靈活適當運用寄售方式

“寄售”是一種有別于代理銷售的貿易方式

它是指委托的(貨主)先將貨物運往寄售地,委托國外一個代銷人(受委托人),按照寄售協議規定的條件,由代銷人代替貨主進行,貨物出售后,由代銷人向貨主結算貨款的一種貿易做法

獨家經銷:又稱為“包銷”,指我出口企業與國外一個客戶或幾個客戶組成的集團即獨家經銷商達成書面協議,由前者把某一種或某一類商品給予后者在約定地區和一定期限內獨家經營的權利

獨家代理:獨家代理是指在指定地區和一定的期限內,由該獨家代理人單獨代表委托人從事有關的商業活動,委托人在該地區內不得再委派第二個代理人

在進出口業務中,采用獨家代理方式時,作為委托人的出口商即給予國外的代理人在規定的地區和期限內推銷指定商品的專營權

按照慣例,委托人在代理區域內達成的交易,凡屬獨家代理人專營的商品,不論其是否通過該獨家代理人,委托人都要向他支付約定比例的傭金

舉例我真有點舉不出啊 但是 你應該注意這些:由于海運成本低,適貨性強,是國際物流的主要方式

但是 由于海上貨物運輸具有風險高,復雜性強,涉及當事人多的特點,發生在海運環節的問題或糾紛也很多

正確區分國際貿易責任和海運環節承運人、托運人、收貨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對規避風險,保障貿易安全交易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國與國之間的政治 文化 經濟 諸多因素的不同 而采取有利與你的醒目開展貿易 舉例:越南 農業是越南的支柱產業,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0%

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有哪些特點?

與國際商品貿易相比較,國際服務貿易的特點可以歸納如下:

a.

貿易標的一般具有無形性

b.

交易過程與生產和消費過程的國際性

c.

貿易主體地位的多重性

d.

服務貿易市場具有高度壟斷性

e.

貿易保護方式更具剛性和隱蔽性

f.

服務貿易的慣例、約束具有相對的靈活性

g.

營銷管理具有更大的難度和復雜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特點對各種類型服務貿易的適用程度是不同的。

采納哦

查閱資料,簡述國際貿易產生和發展的背景?特點有哪些

新時期國際貿易的特點世界經濟聯系程度大大加強,國際貿易以超越物質生產發展的速度迅猛增加,達到空前水平。國際資本貿易空前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聯系的重要潮流。.世界經濟聯系的內容發生較大變化,進出口商品的結構出現新特點。商品越來越多樣化、高級化、優質化和綜合化、整體化。技術貿易發展擴大。 世界經濟聯系形式日益多樣化。世界經濟一體化與經濟貿易的區域化、集團化及跨國公司的出現,使世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和復雜。地區貿易發展不平衡不僅表現為區域貿易不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現為發達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加強。

新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的特點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不僅高于世界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高于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例不斷提高,位次不斷提前;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不斷改善,經濟開放度(外貿依存度)明顯提高;進出口貿易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進出口市場分布也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我國對外貿易分為哪些方面?

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分為:

1、對等貿易

(1)含義:賣方承擔向買方購買同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例如A國向B國出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必須同時從B國進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它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流行的一種貿易方式,1987年全球有120多個國家要求進行對等貿易,對等貿易額約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

(2)主要原因: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世界各國之間貿易發展不平衡,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價格普遍下跌,外債增多,外匯匱乏。所以,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持貿易平衡,紛紛要求對等貿易。

(3)范圍:對等貿易范圍十分廣泛,從初級產品到機器設備、飛機、船舶、導彈等,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石油。

2、展賣貿易

(1)含義:在本國舉辦和參加國外舉辦的各種國際性博覽會或集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進出口交易,采用這種貿易方式叫做展賣貿易。

(2)作用:可以進行商品購銷;展示各國經濟成就的全貌;交流經濟信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3)具體類型:在歷史上著名的國際商業城市舉辦的各種綜合性或專業性的商品博覽會和展銷會,如束比錫國際商品博覽會、巴黎國際商品博覽會等;在出口商品國舉辦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商品展銷會,廣泛邀請各國進口商前來看貨,洽談生意。例如我國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以及我國許多省利用各種形式的藝術節所舉辦的商品展銷會。

3、加工貿易

(1)含義:通常稱“三來貿易”,它包括來料加工貿易、來件裝配貿易、來樣加工貿易。

(2)特點和優點:投資少、時間短、見效快、風險小。

(3)意義: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有利于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4)現狀: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在中國發展迅速。1998年加工貿易出口已占中國出口總額的57%,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方式。但隨著加工貿易規模的擴大,對加工貿易監管的難度也不斷增大,出現了利用加工貿易走私等一些違法行為。1999年,中國政府在維持加工貿易優惠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加工貿易管理制度,實行加工貿易商品和企業分類管理。

4、補償貿易

(1)含義:我方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等,待投產后,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它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2)優點:既利用了外資,也擴大了商品的銷售渠道,補償貿易與加工貿易結合,通常稱為“三來一補”。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同發展時期國際貿易的發展各有哪些特點

國際化經營的發展階段

國際化經營的階段,可以從歷史發展和企業發展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和判斷。

1.歷史發展的角度

從歷史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經歷了一個不斷向更高層次演變的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可疑分為三個比較典型的階段。

(1)初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從19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1865年,德國拜爾化學公司在美國紐約州投資開設了一家苯胺工廠;1866年,瑞典制造炸藥諾貝爾公司在德國漢堡開設了炸藥廠;1867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公司在英國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縫紉機裝配廠,從而拉開了跨國經營活動的帷幕。但是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的主要特點是,活動方式主要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跨國投資的方式較少且所涉及的國家和行業也十分有限,此時的跨國投資主要被當作各發達國家的企業保衛各自海外市場的防衛手段。

(2)高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以及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各國企業紛紛以主動的姿態開展國際化經營。這一階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國際化經營的產物——跨國公司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核心組織者和最主要的經濟活動主體。對外直接投資成為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主導方式,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國際貿易。在這一階段,雖然發達國家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但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也紛紛崛起,并成為國際化經營中的一支重要的新興力量。

(3)全球競爭階段。 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各國經濟相互聯系與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納入到國際分工體系中;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革命和各國市場的日趨開放,國家間、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當今,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化經營活動最主要的載體。通過國際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實施全球戰略并形成全球一體化的生產體系,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

2.企業發展的角度

從企業的發展來看,國際化經營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喬納森和威施米普爾將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分為五個階段:國內經營階段,零星出口階段,經常性出口階段,國外銷售階段和直接投資階段。鄧寧認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可以被區分為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即間接、被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直接、主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非股權安排階段和國際直接投資階段。

如何認識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的特點

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增速有所放緩。透過上半年經濟數據,在“換擋”發展的新階段,我國面臨著經濟增長動力與下行壓力交織、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并存等諸多復雜嚴峻的局面。

8月5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詳細解讀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和應對策略。

記者:如何看待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

徐紹史:當前世界經濟正在深度調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依然十分復雜。主要經濟體復蘇態勢不平衡,發達經濟體出現了一些積極跡象,但增長后勁不足,新興經濟體整體增速雖仍較快,但下行壓力增大。美國經濟和就業都有改善,但財政減支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可能增加。日本經濟略有起色,但內需依然不振。歐元區狀況更加艱難,債務規模還在進一步上升。一些新興經濟體增長放慢,物價上漲。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日益多樣化,一些國家頻繁以反傾銷、氣候變化、知識產權保護、國家安全審查等為借口,對我設置各種準入壁壘,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記者:由于國內外經濟環境嚴峻復雜,許多地方、行業、企業都反映壓力比較大、日子比較難過,請問對這種情況怎么看?

徐紹史: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多年未有的錯綜復雜局面,許多地方、行業、企業的日子確實比較難過,面臨的壓力也比較大。但我們也注意到,我國區域、產業、行業、企業之間運行出現了分化,有不少見事早、行動快,能夠主動順應形勢變化、加快培育發展新增長點,呈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逆勢而上的發展態勢。

從區域看,東部地區轉型升級起步早、步伐快,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