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地工齡轉到上海退休一樣計算嗎(請問外地工作14年無交社保,現在在上海上班15年交社保的,退休工齡有區別嗎?)

时间:2024-06-03 06:22:21 编辑: 来源:

外省社轉移上海了工齡怎么認定?

社保關系異地轉移后,工齡能自動累加。

合并計算也叫合并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后兩段工作時間合并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后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并計算。

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的長短標志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它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但計算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一般來說,因個人原因間斷工作的,其間斷前的工作時間只能計算為一般工齡)。

現今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所以一般工齡當今已經失去意義。

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后,以實際繳費年限作為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應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即“滿”一個周年才能算一年。

外地檔案也92年之前的工齡在上海退休享受視同繳費年限嗎

不能

通過查看上海社保局規定社保繳費年限公告說明,外地人有上海戶口,視同繳費可折算成上海的社保繳費工齡,沒有上海戶口則不計算

因此外地檔案92年之前的工齡在上海退休不能享受視同繳費年限

在異地辦理退休時,參保者的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必須由參保者的原參保地的社保局進行認定

跨省同時有社保,退休前需合并,轉入地計算退休工資工齡是累加計算嗎?

一、兩地社保合并,退休待遇是怎樣的?

多地繳納社保,退休后的養老金待遇是根據參保人最終退休地的養老金領取標準來計算的。而養老金高低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有關,退休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越高,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越高,因此退休后領取到的養老金也會越高,所以退休地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退休地的選擇并不是由參保人自己決定的,要遵從戶籍地優先、從長、從后計算的原則。

二、多地參加社保,退休地如何確定?

1、社保關系所在地確定

如果社保關系在戶籍所在地,那么退休后將在戶籍所在低領取養老金;如果社保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參保人在社保繳存地累計繳費在10年及以上,那么最終在社保繳存地退休并領取養老金。

2、社保繳費累計年限確定

如果社保關系不在戶籍地,并且社保最后繳存地的繳費年限不足10年,那么將會在上一個社保繳費年限滿10年的繳存地退休。如果所以繳存地的繳費年限都不滿10年,那么參保人的社保關系將回到戶籍所在地并在戶籍所在地退休。

請問外地工作14年無交社保,現在在上海上班15年交社保的,退休工齡有區別嗎?

退休的工齡是按照繳納社保的年限確定的,你在外地沒有繳納社保,就不算退休工齡,只計算你在上海繳納的15年社保年限,退休工資也是只計算15年的社保繳納年限

不論在哪里退休都是這樣計算退休工齡的,不僅僅是在上海

外地戶口在上海退休92年前工齡怎樣認定

視同繳費年限

外地戶口在上海退休92年前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就是等于已經繳納了社保,不管以后繳納多少,92年以前的不會變化,肯定會承認的,92年以后的超過15年的繳費年限才可以到退休時領取養老金,所以外地戶口在上海退休92年前工齡就認定是繳納了社保的

異地轉移社保關系后,視同繳費年限是怎么確認的呢?

大家在開展社保關系的外地遷移時,通常是遷移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關聯,對于有視同繳費年限工作的人員,一般養老保險轉移是指繳費年限和個人帳戶資金,統籌賬戶資產嚴格按照12%比例遷移,醫療保險轉移繳費年限和個人帳戶資金余額。一般在轉移社保關聯時,有一個轉移聯系的繳費證明,要標明從哪一年逐漸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每一年的交費額度多少錢,轉移額度多少錢等,待遷移聯系的證明和轉移資金抵達轉到地,轉到地辦理完轉到人社保關系,社保的轉到辦理手續才算是進行。

針對具備視同繳費年限工作的人員,主要指在我國實行交費規章制度之前,具備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或者參加工作時間工作的人員。例如之前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中,之后離職或者辭職到公司的人員,這群人以往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期限要視作為繳費年限。大家在跨地區轉移社保關聯時,在轉移社保聯系的繳費證明中,一般都要標明視同繳費年限是多少年,從哪一年的哪月到哪里月止等,可是轉到地社保機構,一般在測算視同繳費年限時,并不是不要只看遷移關聯繳費證明記載具體內容,主要是應該根據人事檔案來確認。

你是以山東省將養老保險轉移到大連市,山東省所提供的繳費證明表明是以1990年到2013年,按有關規定把個人養老保險關聯轉至大連市后,大連市社保局網站上只表明1996年往后的。大連市社保局網站的表明內容就是并沒有不正確的,由于視同繳費年限一般不太可能展示在繳費平臺中,視同繳費年限一般是在辦退休的時候才能進行核對,現在都有些地方還可以在養老保險關系轉到時,只需遞交了人事檔案的最好提前進行核對,但大部分地方都是需到辦退休時候進行核對。因此大家從1990年到1996年中間工作年限,應當屬于視同繳費年限,而1996年以后的繳費年限才歸屬于視同繳費年限。

即然你社會養老保險逐漸從山東省轉到了大連市,那你的個人人事檔案,假如你所屬的用人公司有些人事檔案管理權限,盡量要將個人人事檔案,也轉到你在大連所屬的用人單位組織人事部門管理方法,假如你所屬的用人公司歸屬于民企,這也是并沒有人事部門檔案管理權限的,那樣可以買粉絲大連市的人才服務中心,或者人力資源部所屬檔案管理中心等方面進行委托管理,只需簽署人事代理制度協議書就能免費給你辦理檔案的調成辦理手續,完全免費給你管理方法個人人事檔案,將來辦退休時,才可以個人人事檔案史料記載來確認你視同繳費年限。

總的來說,社保異地轉移之后,只有遷移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很難轉移,僅有到法律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辦退休時根據讀取個人人事檔案進行核對。因此具備視同繳費年限得人,在轉移社保關聯的前提下,一定記牢遷移自已的個人人事檔案,將來自已的視同繳費年限才會得到確定。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