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城發貿易公司英文名稱(兼職個人簡歷范文怎么寫好)

时间:2024-06-17 10:11:48 编辑: 来源:

環保上市公司更名背后的發展變局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作為資本市場2021年的開年大戲,1月22日晚,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發環境)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啟迪環境 科技 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迪環境)。兩者合并完成后,城發環境擬更名為黃河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環境),旨在發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將打造一個集 科技 創新平臺、國際環保合作平臺為一體的新型國際化環保 科技 集團。

不只是黃河環境,廈門中創環保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創環保,證券代碼300056.SZ)、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環境)、僑銀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僑銀股份)、中持環境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持股份)……這些看似陌生的環保上市公司其實并非剛剛上市的新股,而是在A股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面孔”,只是換了名字而已。

“股市名稱是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更名一直都是A股市場的一大風口,所謂“風口之上,豬也能飛”。緣何諸多環保上市公司紛紛更名換姓?

重大資產重組,促進向深發展

在日益繁榮的環保產業市場,企業的興衰存亡直接取決于自身的強弱。對于環保企業而言,要想壯大除了靠內生增長,就是靠外部并購。近些年,環保并購規模不斷擴大,在塑造龍頭企業的同時,也促進了產業的不斷成熟。

2021年1月11日,城發環境和啟迪環境均發布公告稱,雙方正在籌劃由城發環境通過向啟迪環境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啟迪環境并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事宜。

1月22日晚,城發環境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啟迪環境。

城發環境董事會秘書易華表示,若吸收合并成功,公司的資產規模、項目數量將會有大幅增加,業務范圍也會從固廢處理向污水處理、城市環衛等領域拓展,投資專業化管理與技術優勢疊加,有望實現打開全國市場的戰略意圖。

據悉,城發環境作為河南投資集團控股的國有上市公司,某種程度上正在成為河南省踐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和抓手。目前,除了負責統籌實施河南省的靜脈產業園建設運營,城發環境更是將業務拓展至水務、環衛、環保裝備制造等領域,經過近三年的發展迅速躋身國內環保行業第一梯隊,擁有投資、建設、運營的專業化管理優勢,被業界譽為“一匹黑馬”。

啟迪環境為清華大學旗下環保上市企業,在 科技 研發、技術創新等方面擁有國內領先的業績及經驗。雙方主營業務均涉及固廢處理、水務、環衛、環保裝備制造等領域,產業協同、優勢互補性強,重組后有望在環保領域實現全面整合,形成集環保研發制造、工程建設、運營管理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此次交易完成后,黃河環境將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發展新優勢。未來,它將以更大的資產規模,支撐更大體量環保投資項目落地,以更優的“專業化管理+技術服務”能力,提升環保治理水平。與此同時,也將以更強的行業競爭力,打造河南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努力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貢獻更大力量。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此次交易順利完成,重組后的城發環境總資產規模將達到562.9億元。屆時,其資產規模將位居環保行業A股上市公司前列,一躍成為行業龍頭企業,將直接改寫環保行業的競爭格局。

事實上,這是城發環境第四次發布擬更名公告,前三次均已更名成功,而這一次發布擬更名公告距離上一次成功更名僅過去兩個月左右。

2020年8月31日晚,河南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變更公司名稱并修訂公司章程的公告稱,為滿足城發環境全國性、國際化發展需要,擬將公司工商登記名稱由河南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11月17日,城發環境發布公告稱,公司工商登記名稱由河南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完成了變更公司名稱、增加注冊資本的公司變更登記手續,并取得了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核發的《營業執照》。

資料顯示,該公司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由洛陽春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獨家發起、募集設立,2007年7月27日,公司名稱由洛陽春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8月8日,因發展戰略調整需要,公司名稱由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河南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前兩次更名后,其公司經營范圍發生變化,主要為:環境及公用事業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及管理;城市給排水、污水綜合處理、中水利用、污泥處理;熱力生產和供應;垃圾發電;水污染治理、大氣環境治理、土壤治理、固體廢棄物治理、餐廚垃圾處理、資源綜合利用、生態工程和生態修復領域的技術研究與 科技 開發、設備制造與銷售、工程設計與總承包建設、項目管理、工程買粉絲、技術服務;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工程和生態修復;苗木種植;園林設計;園林綠化工程和園林維護;國內貿易;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第三次更名后,經營范圍在上述基礎上,增加了高速公路及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并將注冊資本追加至64207.8255萬元。

2020年11月23日,城發環境在北京成立全資子公司,提出“雙總部”發展戰略,并將北京總部業務定位為市場開發、國際業務、品牌推廣、資本運營、兼并收購、省外項目投資。

業內人士表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并購重組是快速做大做強向深發展的重要方式。城發環境動作頻頻,此次布局黃河流域治理,它會成為下一個長江環保集團嗎?

股權之爭落幕,呈現嶄新面貌

近年來,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股權大戰頻頻出現,舉牌、股權糾紛等事件時有發生。多方競奪上市公司股權,看似都看好企業未來,但股東之間的爭奪喋喋不休,“最受傷”的還是上市公司。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股權之爭,如同一部部情節跌宕起伏的大戲,上演著風云變幻。然而,上市公司“宮斗”風波落幕,留下的大多是“一地雞毛”。股東之間的每一次內斗,幾乎都為業績震蕩埋下了隱患。

廈門三維絲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維絲)正是因股權之爭而更名的環保上市公司之一。

2016年11月14日,三維絲發布的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顯示,羅祥波、羅紅花夫婦被免去第三屆董事會董事職務。隨后,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決議顯示,羅祥波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

隨后,羅紅花對三維絲提起了訴訟。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月3日,三維絲先后發布公告稱,羅紅花起訴要求撤銷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決議的通知。羅紅花認為,股東大會決議的內容及召集召開程序以及董事會會議召集召開程序違反了公司《章程》的規定。

在三維絲深陷股權之爭的同時,公司經營業績也出現了重大虧損。2018年三維絲業績出現了上市以來最大的虧損。報告期內,公司取得銷售收入78649.16萬元,同比減少39.9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42935.91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119.6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160.87萬元,同比減少88.42%。

對此,三維絲稱,公司股權相對分散,且公司目前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公司股權分散有利于股東對公司重大事項進行民主決策,但如果股東意見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股東大會對于重大事項決策的效率及影響公司管理層的穩定,從而給公司生產經營和發展帶來潛在的風險。

2020年1月7日,三維絲發布公告稱,擬將公司名稱“廈門三維絲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廈門中創環保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也由“三維絲”變更為“中創環保”,公司證券代碼保持不變。

2020年2月19日,經深圳證券交易所核準,此前二級市場中的“三維絲”,正式更名為“中創環保”。

二是“中創”寓意深刻,適合公司現狀,“中創”的“中”,取自易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蘊含公司堅持“不忘初心、遵守規則”的理念,且“創”有“創造”“創業”的意思,意在向市場傳達公司全員將以創業的心態努力奮斗,既不受制于 歷史 包袱,又能在原有成就基礎上不斷突破,共同創造嶄新未來的決心。

三是2019年12月23日,公司披露《關于大股東簽署〈股份轉讓協議〉〈表決權委托協議之解除協議〉暨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的公告》,本次股份轉讓辦理完成后,上海中創凌興能源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中創)持有公司19.65%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且合計擁有公司29.34%股份對應的表決權,成為擁有表決權份額最多的主體。上海中創的持股數量和表決權比例遠超其他大股東的持股數量之和和表決權比例之和,上海中創擁有的表決權能夠對公司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且上海中創的實際控制人王光輝于2018年8月13日起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上海中創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王光輝、宋安芳夫婦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三維絲表示,在此情形下,修改公司全稱、證券簡稱及外文名稱、外文名稱縮寫有助于正本清源,向市場傳遞積極信息:公司已告別過往,將呈現嶄新面貌。

聚焦業務重心,突出發展戰略

“一些公司選擇更名的背后,體現的是管理層對公司發展戰略、未來愿景的思考和態度。”業內人士分析稱,從更名公告看來,這類更名大致可以分為“泛化”或“聚焦”兩種情況。

就“聚焦”更名而言,主要是企業在發展中主業優勢越來越突出,或業務更加聚焦于某一細分領域,進而通過更名來增加辨識度并展現出在相關產業持續深耕的決心。

2020年9月16日,光大環境宣布,繼公司于日前的股東特別大會通過有關更改公司名稱的特別決議案,近日公司獲得香港公司注冊處發出的公司更改名稱證明書,將公司名稱由“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更改為“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自2020年9月10日起生效。

2020年9月22日上午9時起,公司證券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買賣的中文股份簡稱將由“中國光大國際”更改為“光大環境”(英文股份簡稱由“CHINA EB INT’L”更改為“EB ENVIRONMENT”),股份代號維持不變。公司網站亦由“”更改為“”,于2020年10月5日起生效。

“此次更改公司名稱及更換公司標志旨在更直觀地彰顯光大環境的業務重心和發展方向,更好地支撐公司的長足發展。”光大環境行政總裁王天義表示,公司更名的特別決議案在股東特別大會上獲得高票通過,顯示出公司股東對公司聚焦環境領域的高度認可和支持。

據悉,光大環境自2003年涉足環保領域以來,已逐漸構建起環境、資源和能源“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主營業務涉足垃圾發電及協同處理、生物質發電、危廢及固廢處置、環境修復、污水處理、中水回用、供水、流域治理、裝備制造、垃圾分類、環衛一體化、資源循環利用、“無廢城市”建設、節能照明、分析檢測、綠色技術研發、生態環境規劃設計、環保產業園等領域。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落實逾430個環保項目,總投資超過人民幣1300億元,業務遍及國內23個省(區、市)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