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球礦產貿易年規模(世界礦業的全球化發展趨勢)

时间:2024-05-21 00:05:38 编辑: 来源:

世界礦業的全球化發展趨勢

此文系本書作者和鮑榮華合作。原載《中國礦業》2004年第13卷第1期

摘要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礦業的全球化,近年來世界礦產品貿易普遍大幅度增加,礦業投資在全球化范圍流動,跨國礦業企業并購浪潮此起彼伏,發達國家鼓勵本國公司到海外勘探開發礦產資源,發展中國家紛紛改善礦業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勘探、開發本國礦產資源。

關鍵詞 世界礦業;全球化;趨勢

1 經濟全球化促進礦業的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主流。經濟全球化促進礦業的全球化,由于礦產資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只有國際化才能實現礦產資源最佳配置。同時,因為礦產資源是生產的主要要素來源,所以礦業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礦業生產要素將流向質優價廉的礦產地。

礦業全球化表現為:礦產資源跨國勘探、開發,礦產品跨國加工和銷售,礦業公司跨國并購和上市,礦業資金跨國流動,大型礦產勘查和開發項目多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以及礦業信息國際共享。

(1)礦產品貿易全球化。

近年世界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體上呈大幅度上漲趨勢。如:1997年比1993年,世界主要鐵礦石、煤、硫出口量,分別增長了近18%、37%、28%。1999年比1993年,世界鋁、銅、鉛、鋅、錫、鉀出口量,分別增長了29%、68%、83%、51%、53%、15%。磷酸鹽巖1998年比1993年出口增長了17%。

同時,世界礦產品的貿易增幅遠大于產量增幅。2000年世界礦產品貿易量比上年增加了42%,1999年比上年增加15%,而同期礦產品產量的增幅只有3.5%和2.0%,可見用于國際貿易的礦產品占產量的比重在加大。例如鐵礦石世界貿易量占產量的比重由1998年的43%,上升到1999年的45%。

(2)礦業投資全球化。

礦業投資全球化的主要趨勢是礦業資本從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向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流動,即從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南非、英國等向全球數十個發展中國家流動。

近年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由于本國找礦難度增大,成本增高,礦業受環境保護制約和土地準入的法規限制越來越嚴。因此,他們到某些勘查開發投資環境好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礦產勘查活動明顯增加,最近10年內預計有數十億美元用于亞太地區的礦業開發。

(3)礦業服務的全球化。

有資源潛力的發展中國家大多在標準、規范、礦業權評估、資源評價、獨立勘查地質學家、礦業經紀人、勞務合同公司等領域與國際慣例接軌,努力實現礦業服務的全球化。

2 世界礦業集中度提高

(1)跨國礦業企業并購浪潮此起彼伏。

礦業全球化的發展,使礦業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劇,為了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經營成本,加強核心業務,提高國際競爭力,礦業公司兼并浪潮席卷全球。

金屬礦業公司經過1992~1997年大規模兼并之后,自1995年以來,并購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1998年全世界金屬采礦和冶煉業用于并購的費用超過250億美元,創歷史最高記錄。最大的一宗鋁業公司并購金屬交易是美國鋁業公司(Al買粉絲r)以46億美元并購其美國同行——鋁生產商Reynolds。另外兩大并購事件均發生在銅業部門。據統計,1990~1999年,交易額在2500萬美元以上的全球基本金屬業公司兼并案合計達135件,交易額共計278.2億美元;金業公司的兼并案達146個,交易額共計283.15億美元。最大的礦業公司BHP公司和Billiton公司于2001年3月9日完成合并,涉及案值280億美元。

(2)礦業產業集中度提高。

礦業生產集中度提高。根據瑞典RMG 1997年對世界礦業公司的排名,32家礦業公司的礦產產值總額占全球礦產總產值份額的50.38%,在這32家公司中,有6家是發展中國家的跨國礦業公司。

根據總部設在斯德哥爾摩的原料集團公司(RMG)2000年統計,目前參與世界礦業經營活動的公司約有8000家左右,但礦山產量的大部分僅由少數幾家公司控制。在世界50強大礦業公司排行榜上,最大的25家公司中,美、加、澳、英和南非的發達國家的礦業公司就占19家,其控制產量占25家公司總產量的78%。

金屬礦產控制程度更高,4家公司控制西方總產量的75%;10家公司分別控制西方國家鉛和鋅總產量的58%和51%;10家公司控制70%的鋁土礦、銅礦和鉻鐵礦的產量,及60%的鐵礦石產量和鎳產量。

煤炭生產的集中程度也在提高,如美國,1976~1993年,煤產量由6.21億噸增至8.56億噸,增長37.8%;而煤礦數卻由6533個減至2475個,減少62.1%;每個礦的平均產量由9.5萬噸提高到34.6萬噸,12個年產1800萬噸的公司的總產量占全國的41%。

礦業勘探投資也比較集中。1999年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三國勘查投資預算占全球總預算的39.5%。1998年加拿大礦業公司勘查投資占全球礦業公司總勘查投資數的37%,美國占17%,澳大利亞占9.5%,南非占3%,英國占1.3%,其他幾個發展中國家主要(包括秘魯、智利、印度尼西亞、津巴布韋等)占15.2%。

3 發達國家鼓勵本國公司到海外勘探開發礦產資源,發展中國家紛紛改善礦業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勘探、開發本國礦產資源

長期以來,美國、加拿大、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一直努力實施全球資源戰略,鼓勵本國公司到海外勘探開發礦產資源。其意圖就是為了獲取廉價、優質的礦產資源,擴大對全球資源的控制能力,保證本國資源供應,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1)建立專門機構支持對外礦業投資。

有些資源貧乏的發達國家,通過組建專門機構,大力推行“技術援助、經濟援助及合作計劃”,為礦業企業的跨國經營提供全方位支持,并通過“以合作求發展”的戰略,與國際投資機構、與有歐美背景的跨國礦業公司及資源公司加強合作,大力推進跨國礦業公司以不同方式廣泛地參與全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

如:前西德聯邦地質調查所(BGR),與發展中國家實行技術合作,現已成為德國在國外進行探礦活動的中心。日本建立了金屬礦業事業團,以對探礦事業開展必要的貸款工作。法國的地質礦物調查所(BRGM),是金屬和非金屬資源政策的主要執行機構。該所在國內外的事務所有30多個,工作人員達2000多人,其中國內研究人員約有900人,該所費用主要來自政府的委托費。另外也從民間企業委托的勘探活動中獲得資金。

(2)通過財政、金融、稅收、保險等多種手段,全方位鼓勵礦業企業的跨國經營。從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支持和促進在海外建立礦產資源供應基地。

如前西德曾撥給聯邦地質調查所4000萬馬克進行國外調查,此外還撥給技術合作費用約3000萬馬克,以支持聯邦地質調查所開展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源調查和技術合作。加拿大政府對礦業提供低息貸款、投資建鐵路、公路等。

(3)對國外勘探實行投資保險制度。

由于礦產資源生產國政治形勢和經濟政策有可能發生變化,使企業開發國外礦產資源具有一定的風險;加上礦山建設周期長,世界經濟形勢發展前景的不易估計,這都會影響民間企業對開發國外礦山的積極性。為此,一些國家政府采取了投資保險制度。

如:前西德在20世紀70年代與49個國家簽訂了兩國間的保護協定,保證在國外的企業,在國有化的情況下也能自由經營。這一政策已成為德國企業在國外積極進行開發活動的支柱。

(4)實行部分礦種探礦補助金制度。

日本、法國和英國都曾經實行部分礦種探礦補助金制度。其中日本補助19種,聯邦德國補助除石油、煤炭以外的礦產,法國只補助銅、鈾兩個礦種,英國補助有色金屬礦。

(5)礦業融資。

通過融資取得礦業勘探、開發資金,是國外礦業公司的普遍做法。在草根勘探階段,可進行私募,即依靠個人或基金會的自有資金募集少量資金進行踏勘,各方按事先約定分享權利;當找礦有一定前景時,可進行證券融資;以有一定找礦前景的礦權為基礎,經買粉絲公司認定其找礦價值,按風險資本上市的要求,通過證券市場融資;還可以通過出讓部分礦權,換取勘探開發資金。

(6)改善投資環境。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個別地區實行有效的政策吸引鼓勵外來投資。1975年以來,隨著整個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政策發生了明顯變化。面對本國礦業開發資金缺乏、管理工作混亂、技術落后等諸多困難,它們采取各種措施吸引私人資本及國外的資金和技術,開發本國礦產資源。

改善礦業投資環境的主要做法有:修改礦業法、降低礦業稅收、簡化勘探開發行政審批程序、加強公益性地質調查和信息服務、擴大外商可勘探開發的資源范圍等。如:阿根廷把投資鼓勵和礦權管理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礦業法規。它遠遠超出了傳統礦業法的范圍,包括稅收優惠、外匯管理、投資保證、爭端解決、海關法規、優先雇用東道國公民和培訓職工、優先由東道國供應材料、勞務、運輸和動力,以及防止礦業公害等內容;這是一種更有效的促進礦業投資、發展本國礦業的適當辦法。通過這些措施,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地區1999年吸引了西方礦業公司固體礦產勘查投資的51%,比20世紀80年代增加了25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吸引了近2/3的世界大型礦產開發(采選)項目投資,其中,拉美地區占一半以上,其次是亞洲、非洲等。

世界大宗礦產的生產和貿易,我國主要的礦產資源和的流向,資源性工業城市的持續發展等。

1!!金屬礦產資源總量豐富

共有 金屬礦產54種 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

2!!礦產資源質量差,國際競爭力弱

考慮礦石品位、礦石類型、礦石的選冶性能等綜合因素,我國金礦,鉛礦、鋅礦的質量為中等;鐵礦、錳礦、銅礦、鋁土礦的質量處于最差地位。

3!!成分復雜的共(伴)生礦多,大大增加了開發利用的技術。

有色金屬最為普遍。例如,鉛鋅礦中共(伴)生組分達50多種,僅鉛鋅礦中的銀就占全國銀儲量的60%,產量占70%;伴生疏達大型、特大型的銅礦床就有10余座,全國伴生金的76%和伴生銀的32.5%均來自銅礦等等。雖然共(伴)生礦的潛在價值較大,甚至超過主要組分的價值,但其開發利用的技術難度亦大,選冶復雜,成本高。因而競爭力低。

4 中、小型礦和坑采礦多,大型、超大型礦和露采礦少,嚴重制約著礦產開發的規模效益。

擁有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多為鎢、鋁、銻、鉛鋅、菱鐵礦等礦產一些重要支柱礦產如鐵、銅、鋁、金礦產,以中小型為主,不利于規模開發,單個礦床難以形成較大的產量,影響資源開發的總體效益。我國至今尚未發現特大型的富鐵礦(5億t級)和富銅礦(500萬t級),而國外探明金屬量超過1000萬t的超大型銅礦60余座,其中有一半超過1000萬t。目前我國己開采的329個銅礦,全年產量僅33.4萬t;世界超200t的超大型金礦有48個,我國金礦超過60噸的產地也僅有7處。可露采的礦產地少。如煤礦可露采的儲量僅占7%,而美國、澳大利亞露采礦分別占總產量的60%和70%,因此生產效率、成本、回采率等,都難以與國外的相比。在金屬礦產中,我國70%以上的鋁土礦,80%以上的銅礦,90%以上的鎳礦都需坑采。而硫鐵礦全國可露采的僅 15%。此外,由于礦床規模偏小,并以坑采為主,不能形成規模開發。這些都是造成我國礦產資源開發效率和經濟效益低的重要原因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