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出口貿易條款cif,貨丟了怎么賠償(FOB和CIF到買家港口后, 清關費由誰承擔, 買家還是賣家)

时间:2024-06-02 01:30:59 编辑: 来源:

FOB和CIF到買家港口后, 清關費由誰承擔, 買家還是賣家?

根據FOB和CIF術語,清關費通常由買家承擔。

FOB術語下,賣方負責將貨物裝運上船,并承擔貨物裝船前的所有費用和風險。而買方則負責支付運費和保險費,并承擔貨物裝船后的所有風險和費用,包括進口清關所需的費用。

CIF術語下,賣方承擔貨物裝船前的所有費用和風險,包括將貨物裝運上船、辦理出口清關手續和支付所有相關費用。而買方則支付運費、保險費和進口清關所需的費用。

因此,根據FOB和CIF術語,清關費通常由買家承擔。如果需要賣方協助辦理進口手續,買家可能需要與賣方協商分攤相關費用。

FOB、CIF、CFR三種貿易術語下,買賣雙方的責任是什么?

買賣雙方承擔的責任(運輸、保險、進出口手續等)及負擔的費用(與上述責任有關的費用)不同。

即,

FOB買方負責海運費和保險費 

CIF賣方負責海運費和保險費

CFR買方負責保險費,賣方負責海運費

解釋:

FOB 

買方

1、負責派船接運貨物

賣方

1、應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時通知買方,貨物在裝船時越過船上,(現在課本中不在說是船舷,注意,如果寫了船舷會錯)風險即由賣方轉移至買方。

CIF 

買方 

⑴承擔貨物越過船舷后一切風險

⑵負責裝船后裝運港到目的港通常運費、保費以外費用 

⑶辦理進口 

⑷支付貨款 

賣方

 ⑴安排運輸,支付至目的港運費,及時通知買方 

⑵承擔貨物越過船舷前一切風險 

⑶辦理保險,支付保費 

⑷辦理出口 

⑸提供相應單據

CFR

賣方責任:

1、負責在合同規定的日期或期間內,在裝運港將符合合同的貨物交至船上,運往指定目的港,并給予買方充分的通知 

2、負責辦理貨物出口手續,取得 出口許可證 或其他核準證書

3、負責辦理 租船 或訂艙,并支付至目的港的正常運費

4、負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5、負責提供商業 發票 和貨物運往約定目的港的通常運輸單據,或商業 發票 等具有同等效力的電子信息

6、按照買方的要求,提供投保信息

買方責任:

1、負責按合同 規定 支付價款

2、負責辦理貨物進口手續,取得進口許可證或其他核準證書

3、負責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后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4、按合同規定接收貨物,接受運輸單據

擴展資料:

FOB,CIF,CFR都術語貿易術語。

貿易術語(Trade Terms)也被稱為價格術語(Price Terms),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來表示成交價格的構成和交貨條件,確定買賣雙方風險、責任、費用劃分等問題的專門用語。

涵義

貿易術語又稱貿易條件、價格術語(price terms),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它是用來表示商品的價格構成,說明交貨地點,確定風險、費用和責任劃分等問題的專門用語。

1.有利于買賣雙方洽商交易和訂立合同。由于每一種貿易術語對買賣雙方的義務都有統一的解釋,有利于買賣雙方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早日成交。

2.有利于買賣雙方核算價格和成本。各種貿易術語對于成本、運費和保險費等各項費用由誰負擔都有明確的界定,買賣雙方比較容易核算價格和成本。

國際貿易中按CIF條款簽訂的合同,賣方沒買保險但安全到達,買方是否有權拒絕付款

答案很肯定:有權拒付

因為買方沒有完全按照合同上面規定的履行其義務,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貨物沒有安全到達怎么辦呢?因此,在賣方沒辦保險貨物安全到達的情況下,買方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當然是有權利拒付的

按CIF或CIP貿易術語對外發盤,若按下列作為保險條款提出是否妥當?如有不妥,更正并說明理由

1、一切險里面已經包含了一般附加險,而一般附加險里又包含了偷竊提貨不著險、串味險,所以只投一切險就行了;

2、一切險里面包含平安險,也已經包含了一般附加險,而一般附加險里又包含了受潮受熱險,戰爭險、罷工險是屬于特殊附加險,所以投一切險和特殊附加險;

3、破損破碎險屬于一般附加險,一般附加險和水漬險又組成了一切險,所以只投一切險;

4、偷竊提貨不著險、鉤損險、戰爭險、罷工險分別屬于一般附加險和特殊附加險,不能夠單獨投保,可以投一切險和特殊附加險;(一切險包括一般附加險)

5、航空運輸一切險已經包括了一般附加險中的淡水雨淋險,所以只投航空運輸一切險。

cif條件下交貨?

Ⅰ * 交貨條件: FOB CNF CIF 其它

FOB CNF 及CIF是國際貿易的交易術語:

FOB 指定裝運港)”是當貨物在指定的裝運港越過船舷,賣方即完成交貨。這意味著買方必須從該點起承當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

CFR/CNF 是COST AND FREIGHT三個單詞的其中一個字母組合而成,中文意思為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指當貨物在指定裝運港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交貨任務。

CIF是COST,INSURANCE,AND FREIGHT(..NAMED PROT OFDESTINATION)三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組成,中文意思為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

出口國交貨的貿易術語三組 :

1)、E 組:E.W.X.,工廠交貨。

2)、F 組 F.C.A.,貨交承運人;F.A.S.,裝運港船邊交貨;F.O.B.,裝運港船上交貨。

3)、C 組 C.F.R.,成本加運費;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C.P.T.,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C.I.P.,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的目的地)。

在進口國交貨的貿易術語有五種:

1)、D.A.F.,邊境交貨;

2)、D.E.S.,目的港船上交貨;

3)、D.E.Q.,目的港碼頭交貨;

4)、D.D.V.,未完稅交貨;

5)、D.D.P.,完稅后交貨。

Ⅱ 為什么3,CIF條件下交貨,()A.裝運時

你是要問:

CIF條件下交貨,( )

A.裝運時間先于交貨時間 C.裝運時間遲于交貨時間

B.裝運時間與交貨時間一致 D.其先后次序視運輸方式而定

我的理解如下,不一定跟網上的答案一樣,但我的是正確的:

CIF、FOB、CFR的價格術語,裝運時間就是交貨時間,它是象征 *** 貨。如果是DAP、DAT或DDP的價格術語,裝運時間是晚于交貨時間的,因為這三個術語的交貨是實際 *** 貨。

Ⅲ CIF條件下交貨 A.裝運時間先于交貨時間 C.裝運時間遲于交貨時間 ~~~~~幫下忙選哪個,為什么

CIF的風險劃分點是裝運港船舷,所以當買方把貨運至裝運港船舷處既完成交貨,所以裝運的時間是遲于交貨的時間的。

如果貿易術語變為DDU貨DDP或其他在目的港交貨的貿易術語,則裝運時間就會先于交貨時間。

這是我的理解,不過如果這個題目是以In買粉絲terms2010為基礎出的話,其實是有缺陷的。In買粉絲terms2010對于CIF,FOB等的風險劃分點是有別于In買粉絲terms2000的~

Ⅳ CIF,FOB,CFR交貨條件下的風險及措施防范

由于近幾年來運價的無度上漲,很多業務員為了省心——規避運價上漲的風險,往往出口對外只報F佃價,或者樂于接受FOB,因此使FOB價貨量急劇上升,某些外貿企業已達80%以上。運價的頻頻上漲,使本來微利的單子,變成了不盈利甚至做虧了,這是所有業務人員不愿接受的。但從現在FOB價日益增長的情況來看,對外貿業務員而言并不省心、省事。綜合FOB價中存在的問題大致是:

1、FOB價指定船公司,在船公司艙位緊張的情況下,不一定保證能訂到艙。對FOB價貨、船公司通過電腦查出運價低、又不是大客戶的,往往不安排箱位。據有的外貿公司反映,當出口商爭取快出貨,某船公司聲稱沒有箱子,需調箱要增加調箱費用$500;貨已備好,運不出信用證過期,只有硬著頭皮支付高昂的調箱費用。指定船公司的另外一個弊端就是,往往賣方備貨到付運時間比較急促,而船公司在港口通常每周只有一個航班,若我貨備不齊,就得等下周才能出運,而延誤裝期需買方修改裝期,遇上市場起了變化,對方不修證,而我貨又備好,則損失是肯定的了。

①指裝的這些貨代,大多數為境外貨代,僅在我國設有辦事處,對其資質情況難以考證,因此客戶和貨代勾結,無單放貨的事例屢屢發生。這是因為貨代出的提單只能去銀行議付之用,并不具有物權憑證的性質。當發生無單放貨事實后,往往傳遞中丟失,發貨人只好自己奔波,另想它法補辦,無法奈何它。

3、FOB價膨脹,對國輪、保險業的發展都不利,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的三大船公司(中遠、中海、外運)都有長足的發展,如果外貿為規避運費上漲風險而去做FOB價,就會使國輪的發展失去貨源基礎。國輪壯大不起來,最后受害者是國家和國內的發貨人,因為外輪占據了航運市場的主要份額,我國失去了對外運輸的主動權,將使進出口易受制于人。現在從北美、歐洲向我國出口的運費是低的,增強了他們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反之我國出口運價水平高高,削弱了我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我們在對外洽談中,一定要盡力爭取做CIF、CFR價,在一般情況下,CIF、CFR價有如下好處:

①可以掌握對外出運的主動權,當某船公司的船期趕不上,可以選擇其他船公司出運:

②CIF價貨量大的外貿企業,可以集中運量與船公司商談優惠運價,真正做“上帝”。若都去做FDB價,即使是出口幾億美元的公司,從運輸角度上講是小公司、小貨主,不為船公司和貨代所青睞。

③減少了FO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