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出口貿易商品結構幾個方面寫(一個營銷方案都需要寫些什么??主要應包括哪幾方面??)

时间:2024-05-21 04:38:29 编辑: 来源:

進出口貿易對通貨膨脹影響從哪幾方面寫

進出口貿易對通脹產生影響主要有三種途徑

外貿專家指出,進出口貿易對我國通貨膨脹產生影響主要有三種途徑:貨幣供給途徑、國外商品的價格傳導途徑、成本傳導途徑。其中,貨幣供給途徑的傳導機制是:當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長期大量的對外貿易順差而形成巨額外匯儲備時,國內市場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方面,商品從國內市場被大量輸出到國外;另一方面,為收購出口所得外匯,卻要增加貨幣投放。這樣,會造成流通中通貨過多,引發通貨膨脹。另外,當國外資本大量流入而引起國際收支順差過大時,也需要增發大量本國貨幣以收購外匯,從而也會導致國內貨幣供應量過多,引發通貨膨脹。

從國際收支情況來看,我國長期表現為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至2006年10月,我國外匯儲備一舉跨過萬億美元大關。由于外匯不能在市場直接流通,中央銀行為買入外匯需要投放大量本幣,構成外匯占款。隨著外匯占款的增加,基礎貨幣投放量隨之增加,并引起廣義貨幣供應量的擴大,從而引發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將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定運行。

國外商品的價格傳導途徑的傳導機制是:當國外出現通貨膨脹、價格上漲時,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國外商品的價格上漲,會導致該國對外商品出口的增加,從而增加該國的對外貿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國外商品的價格上漲,又會減少本國居民對國外進口商品的消費,而轉為增加對本國商品的消費,由此,一增一減,最終引起社會總需求的增加。

從國外商品的價格傳導途徑看,近年來,我國對外商品出口連創新高,對外貿易連年出現順差。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全球經濟復蘇導致的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市場需求的增加。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截至2005年底,我國對外貿易中的經常項目順差已達1608億美元,同比增長近50%。從商品出口的增幅來看,月均同比高達38.3%,進口同比高達30.5%。快速增長的對外貿易,不僅提高了我國對出口商品的市場需求,而且也引發了整個社會總需求的膨脹。這種膨脹的社會總需求一旦失控,就會引起通貨膨脹。

成本傳導途徑的傳導機制是:由于國際市場上石油、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導致國內這些基礎產品的輸入價格增加,從而引起國內的價格上漲,并最終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從成本傳導途徑看,2005年,國際石油價格持續攀高。研究表明,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將大體沿著這樣一條產業鏈,以對整個國內價格體系發生作用:首先,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將導致國內成品油和有機化工產品的價格上升,而國內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又會引起交通運輸、用油工業品以及居民燃氣價格的上漲:其次,有機化工產品價格的上漲則與國際原油價格同步,隨著有機化工產品價格的上漲,其下游的塑料、橡膠和化纖等工業中間品的價格也將進一步上升,并由此一步一步向下傳導,最終引起整個社會價格總水平的上升。這種逐次傳導的價格上漲機制一旦失控,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映,產生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目前國內三次石油價格的調整對整個物價的拉動作用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另外,在我國,進口的絕大部分商品是生產的必需品,原材料、燃料、機械及運輸設備的進口量在總進口額中占的比重比較大。來自日本、美國以及歐洲等我國較大的進口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對我國進口額影響較小,而從拉丁美洲進口商品價格的影響比較顯著,其原因主要是我國自該地區進口的大多是原料和燃料等初始生產要素,而這些初始生產要素又是國內無法自產而又必需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小。這就決定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提高廠商的生產成本,引起物價上漲,會對國內通貨膨脹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提醒我們今后要注意進口商品和服務的結構。

(一)進口與出口的變化都是引起通貨膨脹變化的原因。格蘭杰因果分析表明,進口、出口與通貨膨脹之間有明顯的因果關系,二者的變化會引起通貨膨脹率的變化。

(二)從脈沖響應分析來看,出口對通貨膨脹的影響為正效應,且正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增大;進口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在開始一段時間為負,之后轉為正,正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緩慢增大。但出口的正效應總是大于進口的正效應,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在VEC模型分析中,卻發現進口對通貨膨脹總是負效應,這與張明玉的研究結論一致,原因在于ECM模型中的解釋變量取的是進口、出口和通貨膨脹率的滯后值,而在脈沖分析中,度量的是某變量在當期發生變化,在以后各期被解釋變量對于沖擊的反映。所以,這兩個結論并不矛盾。進口對通貨膨脹的沖擊效應由負轉為正恰好說明兩者是一致的。

(三)進口、出口對通貨膨脹影響的長期效應總是大于短期效應。這一結論在VEC模型中通過比較變量的系數或者是觀察脈沖響應曲線都可以得出。

四、結語

九十年代末至今,由于以下幾個原因,我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世界宏觀經濟形勢向好;外資大量進入,成為我國進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巨大推動力;政策放寬使私營企業迅速進入外貿領域,成為促進出口的新生力量;出口退稅政策的成功實施帶動了企業增加出口的積極性。但是,除2007年到現在以外,我們一直保持著低通脹、高增長的良好勢頭。雖然在長期進出口對通貨膨脹有推動作用,但是由于我國在宏觀調控方面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比如堅持擴大內需,增加對“三農”的投入,促進高新產業發展等,有效地避免了進出口對通脹的影響。

從2007年開始的通貨膨脹,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世界經濟形式不明朗,國際油價、農產品價格不斷上升對我國的傳導,以及國內生活資料供應不充足是主要原因。再結合本文的實證分析可以發現,進出口對通貨膨脹的影響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小的,在宏觀調控上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它的影響。當然,在以后的對外貿易中也需要根據國家的經濟戰略、產業政策等做一些調整,以促進國內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誰能幫分析下新疆與中亞五國的進出口商品的結構

新疆是我國沿邊開放戰略對西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我國與中亞、西亞、南亞和東西歐的重要通道。隨著上海合作組織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取得進展,新疆已形成“沿邊依橋、外引內聯、東進西出、逐步向西傾斜”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自20世紀90年代實施對外開放戰略以來,外貿發展極為迅速。2008年新疆有望完成進出口額200億美元,2009年將達到240億美元。2007年新疆外貿總額達到137億美元,位列全國第15位,增長50.7%,增幅全國第二,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115億美元,進口額22億美元,增長12.7%。新疆占我國與中亞貿易總額的76%,中亞占新疆進出口總額的82%。新疆在中亞的貿易地位也不斷上升,對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俄羅斯西西伯利亞、以及外高加索地區的輻射作用也逐步增強。第二歐亞大陸橋建設和中哈輸油管道的開通,使新疆成為亞歐腹地的交通樞紐,能源和資源合作的大通道和加工區。東部地區乃至全中國是新疆參與中亞次區域經濟集團化的堅強后盾。新疆進口的能源和礦產品主為滿足內陸需求,出口的礦產品大多來自內地,2007年出口品中81.7億美元來自中東部地區,占新疆出口額的71%。

新疆占我國與中亞五國貿易的60%。2008年1-7月,新疆與中亞貿易占我國與中亞貿易的61.3%。其中,占我國對吉爾吉斯貿易的90.4%、占對塔吉克貿易的76.9%、占對哈薩克貿易的53.9%、占對烏孜別克貿易的28.2%、占對土庫曼貿易的9.6%。

新疆與中亞及周邊國家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十分廣闊,就其潛力來看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礦產資源開發。主要為能源、金屬和非金屬類礦產的勘探、開采及綜合加工。能源主要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礦產,金屬主要指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貴金屬,非金屬類主要包括化工原料非金屬礦、建筑材料非金屬礦等。二是制造業。主要是機械電子、建材、輕紡、民用品、食品等。三是農業,主要是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及畜禽良種引進與選育、品種與種子審定、良種繁育與推廣、械化規模機種植、養殖等。四是服務業。主要涉及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醫藥衛生、旅游、科技教育等。五是高新技術,主要為俄語系統的軟件開發、信息自動化控制、電信服務、生物技術等領域。

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貿易特點

2008年9月第17屆烏洽會成交合同的商品結構有明顯變化,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貿易穩步增長。中亞國家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社會及居民購買力的增強,消費品進口需求的旺盛和市場消費的結構升級,對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期坦的成交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對這四個國家的成交額占”烏洽會”全部成交額的七成以上。其中,對哈薩克斯坦成交額為190821.9萬美元,增長55.8%,占本屆烏洽會對外經濟貿易成交總額的54%。俄羅斯31912萬美元,增長52.2%;塔吉克斯坦24008.2萬美元,增長46倍;烏茲別克斯坦18090萬美元,增長93.8%。

從本屆烏洽會進出口商品構成來看,各類建材、工程機械等附加值高的出口產品所占比例很高,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比例逐步提高,進口訂貨仍以資源性商品為主,新疆傳統大宗進出口商品成交仍很活,如各式服裝、鞋靴、PVC管材、日用百貨,電產品占出口成交總額的比重依然很高,各種工程機械、各種車輛出口訂貨強勁。進口訂貨仍以資源性商品為主,其中,銅材、棉花、鐵礦砂、鉛礦砂、化肥、各類鋼材、硫磺、重油,加工機械等9類商品占本屆烏洽會進口訂貨總額的九成以上。

構建大外經貿格局。2008年年初新疆外貿確定了“構建大外經貿格局,打造開放型經濟服務平臺”的戰略目標和“貿易先行,產業聯動”的發展思路。新疆與中亞五國在貿易方面有著明確的互補關系,能源、資源上的差異及需求,是開展經貿合作的動力與潛力。中亞五國有著豐富的能源和農產品,而所需的資本和消費品則嚴重短缺。獨特的地緣和資源優勢使新疆成為中亞五國的最佳貿易伙伴。新疆擁有17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目前與周邊國家共開通雙邊出入境貨物運輸線路54條。其中,中哈間開通直達貨物運輸線路35條,未來幾年將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二類口岸為依托,輻射中亞的國際物流網絡。

新疆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新疆地產出口商品加工水平低、量大價低。主要出口番茄醬、氫氧化鋰、鋁錠、木制家具、特種變壓器。除家具外,產品作為工業原料出口,附加值低,抗擊國際風險的能力弱。應利用新疆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獨特的區位優勢,聯合東部發達省市建設出口加工區,提高國際競爭力,開發有新疆地域特色的產品。新疆的優勢產業主要是棉花、甜菜、糧食、紅色和綠色植物為主的種植業、畜牧業以及毛紡織品和皮革加工業,近年來輕工業發展較快,但對外競爭力較弱,需要大力培植龍頭企業。

針對經貿合作中存的“三低一小”(起點低、水平低、效益低、規模小)和“兩少一多”(大客戶少、拳頭產品少、短期行為多)的問題,應大力培育外向型經濟,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及時調整外貿結構:在外貿商品結構方面,初級產品外貿競爭力下降,工業制成品的競爭力有待提升;在工業制成品內部的結構里,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較強,資本密集型產品競爭力較弱;在外貿市場結構方面,市場較為集中在中亞,應繼續向西亞、向南亞拓展;外貿方式結構方面,新建以邊境小額貿易為主,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為輔,要提高加工貿易額占外貿額的比重。要優化新疆外貿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新疆招商引資的力度和質量、實現外貿市場多元化與促進和引導加工業發展。金融安全方面要推行人民幣周邊化政策。要大力加強政府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協調,推動文化交流與合作,努力贏得對方支持跨國經濟合作區中建設,推動對外投資和加工貿易,政府是企業“走出去”開拓中亞市場的主導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