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包裝網紅的公司有發展前途嗎(年輕人做網紅,真的比創業更有前途嗎?)

时间:2024-06-07 16:14:19 编辑: 来源:

你覺得把當網紅做成自己的職業,真的有前途嗎?

沒有前途,網紅憑借的是什么,是夠年輕,有才華,有辨識度,把她當做副業還可以,如果全心全意投入這個里,大眾審美很挑剔,而且網紅都是暫時的,不可能一輩子都火的,說不定哪天,別人有更好的東西代替自己了,這時候都沒有退路了

年輕人做網紅,真的比創業更有前途嗎?

做網紅不一定比真的比創業更有前途

雖然如此,我本人卻是比較肯定做網紅的,那種傳播價值觀或者有意義的網紅,而不是無腦炒作的網紅

網紅其實也算一種品牌推廣,自己就是自己的品牌,類似明星

自己火了,后續可以在轉到靠譜的創業項目上去,這個時候又有人氣,又有資金,何樂而不為,沒有誰規定做網紅就得一直做網紅,不能和創業結合在一起,而且網紅也是一種創業

畢業以后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想做網紅來養活自己,靠譜嗎?

可以嘗試一下,網紅做得好,比上班還強,如果做不開還是乖乖找個靠譜的工作,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網紅也是需要付出強大的精力跟時間的,你看著別人做得很輕松,很容易,但等到自己實踐的時候,你會發現它也很難,首選你想做哪一方面,有什么內容,然后你做出來有沒有人看,這都需要專業的知識的,如果真的想做就去學習一下,如果只是想過渡一下,玩玩而已。還是算了吧!放眼望去任何一行都沒有半吊子吃的飯,你抱著玩的心理挑戰人家吃飯的家伙,根本沒有可比性。無所謂靠不靠譜,賺不賺得了錢還兩說。

網紅助理有前途嗎

有前途啊,網紅掙錢也多啊

而且就像是明星助理一樣,明星火了,他的助理也會經常的露面啊,啥的,也會火起來啊,而且現在的網紅小助理都是很吃香的呀

現在做電商還有前途嗎?

1、電商的現狀

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同學分享了她的一次淘寶購物經歷:

她在淘寶一家店鋪消費了四年,收到了客服的這條短信后,感覺瞬間拉低了在心目中的地位。

先不說客服為了KPI導致了動作變形。這樣的一個現象,恰恰反應了現在電商的市場競爭。如果你還不能體會,那我再分享一組數據。

之前我看到過這樣一個信息,一位資深電商人士舉了個案例:

淘寶上一家皇冠級女裝店,30%的成本是產品成本,30%的成本是營銷成本,人員辦公等成本是12%,看上去毛利有20%多。但是,商家如果在營銷方面除了做廣告還要刷單的話,成本會增加10%,整體營銷成本就超過了40%。

因此,綜合核算下來,這家女裝店的產品毛利只有5%-10%,再扣除物流等運營成本,凈利幾乎為虧損。

是的,現在在電商領域創業,最大的難點就是流量。獲客成本的急劇增加,商家的經營成本太高,導致眾多賣家當中,真正賺錢的只有2%。

現在電商的競爭有多激烈,已經不用我再例舉數據,我服務的一個在線商城客戶也能明顯感到到這些變化(2017年開始重新布局流量渠道),做過電商的人也自然懂。所以,有所意識的商家都開始進行調整。

2、電商的本質

為什么曾經讓一些人大獲成功的電商,現在反而變的讓無數商家感到無比煎熬?電商不是顛覆了很多行業嗎?為什么現在很難在淘寶生存下去呢?

在我大概八歲左右的時候,我的父母就賺了一些錢,在廣州做小生意做了好幾年,就是開士多店(便利店)。

我記得,他們在不同的地方開過很多次,每次都能賺到一些錢。我記得最清楚的三個地方:一個是在羅沖圍、一個是在海珠、一個是在同德圍。

每一次,只要他們覺得營業額有所下降之后,就會選擇轉讓出去,然后重新尋找地段開店,開的店都是選擇在外來人口的集中地段。反反復復折騰了有四五次,確實也賺了一些錢,既賺了轉讓費,也通過開新店賺了錢。

為什么?

因為零售的底層邏輯是:永遠要不斷的尋找新的流量紅利。我的父母當時在不斷尋找新的地段,其實就是在尋找新的流量紅利。

也許他們當時并不清楚這個商業邏輯,也不了解這個商業概念。但是,當我開始創業以后,仔細思考商業的本質之后,我發現這是他們給我上過最好的一次商業課。

嗯,電商也是同樣的邏輯。當實體經濟面臨產能過剩的時候,淘寶的出現,對于很多商家來說,就是新的流量紅利(過去十年,中國網民的急劇增加,形成了電商的紅利期)。

這就像是線下新開了一家購物中心,有新的流量紅利。一小部分人開始嘗試之后,他們驚奇的發現:在淘寶賣東西,竟然不用租金,而且還能賺到錢。

比如說你是一個賣鞋的,你在淘寶開了一家店鋪,把自己的產品上架到淘寶出售。這時候,有人想在淘寶買一雙鞋子,直接在搜索欄進行搜索,出來的商家可能就那么幾家,而且剛好就在你的淘寶店下單。

因為顧客是通過搜索找到你的產品,所以這個訂單的獲客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屬于淘寶賣家的紅利期,所以好做。

然而,商人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覺得淘寶會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就紛紛開始進駐淘寶。因為你賺錢了,而且幾乎沒有成本,自然會吸引大家來分一杯羹。

一時間,淘寶上的商家如“雨后之春筍,嫖后之皰疹”般的出現,隨便一搜可能都會有幾百家,如果你沒有信用沒有流量,自然不會有顧客光臨你的店鋪。

那么,你想獲得流量該怎么辦呢——“當然是推廣。”

不論是外部引流還是淘寶廣告展示,淘寶商家為了流量都開始花錢宣傳。這樣一來,你獲取流量的成本開始急劇增加,甚至不花錢宣傳就沒有流量,經營成本已經和實體店持平。

以前是主動搜索的流量,而現在是被動接受的流量,這就直接導致了經營成本的上升。經營成本變高之后,利潤就減少,利潤減少,大家就覺得難做。所以,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大家覺得淘寶難做的根本原因。

零售的底層邏輯是不斷的尋找新的流量,過去的傳統對很多商家來說就是新的流量紅利,而現在的紅利幾乎已經被抹平,這就是導致電商競爭激烈的一個原因。

那么,為什么電商的流量紅利會越來越少?原因有很多,比如說產能過剩、網民增速下降、而商家又增多等原因。

但,背后有一個最重要的本質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互聯網做的只是存量市場,無法解決增量市場。也就是說,在互聯網吃的市場永遠是線下沒有觸及的部分,而不是因為產生了新的增長。

比如說一些大的品牌,一開始并沒有入駐淘寶、天貓之類的平臺,你在互聯網創業,也就是占了他們的份額,一旦大品牌入駐,市場份額還是屬于他們的。

然而,很多傳統企業或者想在電商領域創業的人,并沒有意識到互聯網其實是一個“存量市場”,頭腦一熱就擠進了互聯網創業的潮流。

3、電商的未來

面對流量的困局(流量紅利基本消失)、政策的變化(電商法的出臺)、激烈的競爭,是不是感覺進入電商領域之后沒有機會了?

當然不是。

并不是說沒有機會,就像買粉絲的紅利期過了,依然有人可以做成一個大號。同樣的道理,電商的紅利抹平之后,只能說想在紅海類目分得一杯羹的難度加大了。

而政策的變化,就是讓商家不得不按照正規化經營。原來正規的,該花的錢一分不少,而不正規的,需要去適應這個過程,適應不了的,最終也已經被迫出局。

實際上,普通人創業,電商依然還是屬于最好的選擇。對于缺少資金、人脈、資源的大多數人來說,只要你給消費者提供真正的價值,讓消費者認可你,就有機會獲得流量。

未來的電商,將會由“傳統電商”變成“新電商”,其實現在已經有人在實踐了。前面說了,傳統電商的流量紅利已經被抹平,而新的流量紅利正在慢慢形成。

對于普通人而言,在沒有強大團隊和資金的情況下,想要進入電商領域創業,未來的方向主要做好以下兩點。

1)小眾市場

未來是小眾市場,細分領域越來越多。只要在一個細分領域死磕到底,精心打磨產品,終究會有用武之地。

競爭激烈、紅利消失,普通人再想進入電商紅海領域的話,需要靠的是團隊、運營、營銷能力。比如說你至少要會付費搜索邏輯。

我之前在講關于如何發現創業機會的文章中提到:如果你在一個成熟的行業創業,發現產品同質化太嚴重或者競爭太激烈,你該怎么辦?放棄讓人眼紅的大眾市場,抓住毫不起眼的小眾市場。

比如說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或者淘寶賣東西,你不知道賣什么,賣水果賣零食都發現很多人在賣,如果你也選擇賣水果賣零食,很有可能你就會變成像大多數保險業務員一樣(只做熟人生意),后面就再也無人問津。

你不如抓住小眾需求的市場,比如說賣地瓜,真有人賣的挺好的,然后你跟朋友說你在朋友圈賣地瓜,如果他很驚訝,那就大膽去做吧。比如說你有什么手工產品,完全可以選擇在電商切入。

互聯網帶來最大的變化是什么?打破了地域限制,讓信息越來越對稱。

一些小眾產品也許平時很少人需要,但是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打破了地域限制,小需求已經可以被迅速的收集起來,一個個小需求最終都會累積成大需求。

未來大規模的去做一件有效的小事,才能做大。所有商業的長期成功,都是因為對于一個行業的理解深度,遠遠超過了同行。

什么是行業的理解深度?懂需求。

你知道你的市場,有什么樣的客戶,你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并且,你知道你可以用什么差異化的產品,服務其中的一類客戶,這就是理解了一個行業的本質。

優秀的創業者,懂得服務小眾客戶,深入細分領域。

2)自建流量

放眼看商業世界,所有的變化都是圍繞著流量而變化,每一次流量的變化,都暗藏著新機會。

比如說近一二十年線下流量的變化:從街邊店到購物中心,從傳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但不論怎樣變化,每一次流量變化帶來的紅利逐漸消失之后,都會遇到流量的天花板。

因為開店的越來越多,流量自然不夠用。所以,商家為了保證自己的顧客不輕易流失,采取會員機制的方式建立流量池。

其中,“會員系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自建流量池的方式,也是商家建立流量池的重要方式。

那么,面對電商的流量困局(雖然現在電商商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電子會員卡),應該怎么辦?

實際上,我們熟悉的會員機制不會過時,未來的一個趨勢是:會員制電商。比如說“京東PIUS會員”已經開始是試行會員經濟。當然,這是平臺干的事情(就像是線下商場的會員卡,而不是單個商家的)。

對于普通商家來說,一個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會員系統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流量池,將客戶鎖定在你的系統內(也就是導流到買粉絲群、自家平臺之類的私域流量)。

當你把淘寶當作轉化端,而不是流量端的時候,你就徹徹底底解脫了。

為什么?

因為平臺屬于中心化,平臺上的流量永遠都是屬于平臺的。不論你是一開始獲得了平臺的流量紅利,還是付費推廣獲得了流量,你一定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

在眾多的賣家當中,消費者很難想起他在哪家買過東西。

而且,平臺上的流量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截流,比如說當競爭對手投了直通車廣告之后,很可能消費者就選擇了你的對手。而且,每個平臺都有流量分配規則,比如說淘寶分配流量的規則是:根據老訪客量、復購率等數據進行分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