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蘭州二院買粉絲二維碼(社區負責疫情防控人員事跡)

时间:2024-06-02 02:46:33 编辑: 来源:

蘭大二院全稱是什么

蘭大二院全稱是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一、蘭大二院全稱是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位于甘肅省蘭州市,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本文將從蘭大二院的歷史沿革、機構設置、專業領域等方面進行介紹。

二、歷史沿革方面,蘭大二院的前身是蘭州醫院,成立于1928年。1951年,蘭州大學醫學院成立,醫院更名為蘭州醫學院附屬醫院。1960年,醫院再次更名為蘭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成為蘭州市第二家市級醫院。1996年,醫院成為甘肅省衛生廳直屬的綜合性醫院,并正式更名為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三、機構設置方面,蘭大二院設有臨床科室38個,醫技科室10個,研究所、實驗室15個,以及護理單元24個。醫院擁有核定床位2000張,年門急診量超過180萬人次,出院病人6萬余人次。此外,蘭大二院還設有研究生培養基地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承擔著醫學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的任務。

四、專業領域方面,蘭大二院在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腫瘤內科、呼吸內科、腎內科、眼科、骨科、神經外科、心臟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兒科、口腔科等領域具有較高的聲譽和技術優勢。同時,醫院還致力于開展前沿醫學技術研究,如干細胞治療、基因診斷與治療、腫瘤免疫治療等。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掛號方式

電話預約或醫院買粉絲買粉絲預約:撥打0931-8942262或0931-8942490,選擇預約時間、科室、專家,登記個人信息及聯系電話,收到短信后按時就診,掃描二維碼或搜索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注冊建卡后預約掛號。

醫保電子憑證怎么付款

你好,國家醫保局開發了相應的全國醫保服務平臺APP,參保人可在各大主流應用商城和應用商店下載使用。也可以打開支付寶“卡包”,選擇“醫保電子憑證”激活,認證后使用。在買粉絲上關注我的醫保買粉絲,開通醫保電子憑證,您只需去藥店買藥或醫院看病,打開手機刷醫保二維碼,即可輕松完成支付。

首先下載醫保服務平臺APP(版本號v.2.1)然后打開app,認證身份證即可,在購藥時打開手機刷醫保二維碼,即可輕松完成支付。

1、醫保電子憑證與現有實體卡有什么關系?

與實體卡相比,醫保電子憑證是一種“加減法”。一是服務群眾的補充。醫保電子憑證是應群眾要求,在就醫、購藥過程中增加身份驗證手段。它是服務措施的補充。原身份證、社保卡等醫療證件仍可使用;二是減輕群眾負擔。醫保電子憑證不依賴實體卡,不存在遺失、補辦、忘記帶等問題,有效減輕群眾負擔,維護群眾利益。

2、使用醫保電子憑證進行醫保結算有哪些優勢?

醫保電子憑證有四大突出優勢:一是方便快捷;醫保電子證書不依賴實體卡,參保人可以通過全民醫保APP激活,也可以通過買粉絲、支付寶等國家醫保經辦機構授權的第三方渠道激活,非常方便。

二是用途廣泛。醫保電子憑證廣泛應用于醫保查詢、報銷支付、參保掛號等醫保業務場景。一張電子憑證可辦理所有醫保業務。

三是全國通用。醫保電子憑證由全國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生成。該標準全國統一,跨地區互認。被保險人可在國內辦理相關醫療保險業務。可謂“一碼在手,醫保無后顧之憂”;四是安全可靠。醫保電子憑證通過實名認證,采用國內加密算法,數據加密傳輸,動態二維碼顯示,保障個人信息和醫保資金安全。

3、醫保電子憑證的推廣應用,標志著我省進入醫保公共服務“一碼一碼”、“一碼一碼”時代。

掛號沒收到短信是不是就沒成功?

建議你到個人中心,掛號記錄中查詢是否有相關的記錄,如有則預約成功,短信可能只是出現延誤,若是沒有,則預約不成功

可以打電話買粉絲客服

社區負責疫情防控人員事跡

社區負責疫情防控人員事跡(8篇)

疫情是一場大戰,考驗著初心使命和英雄本色。“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職責。”下面我給大家帶來社區負責疫情防控人員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社區負責疫情防控人員事跡(篇1)

近期,全國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蚌埠市也相繼出現新冠確診病例。社區疫情防控是防疫工作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從小區門禁管理、到排查核實風險地區人員行程,再到每日消殺、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生活服務,社區工作者們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淮河社區中心湖畔花都社區疫情防控的各個崗位上,涌現出一批盡責履職、不負使命的社區工作者,他們在湖畔花都社區黨支部的帶領下,以守住社區“小門”為主戰場,彰顯責任當擔,綻放組織風采,為疫情防控工作添上了一筆明亮的色彩。

一、守好社區門戶

只要群眾需要,我們就出現在群眾身邊。湖畔花都社區打響戰“疫”。當下新冠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湖畔花都社區轄區有企業、酒店、加油站等等,還有大量在鐵路系統上班的居民,疫情防控情況復雜多變。為此,湖畔花都社區黨支部連夜制定緊急預案,對特殊人群重點關注。同時,湖畔花都社區黨委綜合運用買粉絲群、LED電子屏、應急小喇叭、買粉絲買粉絲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相關信息,以確保社區和諧穩定,保障居民正常生產生活。

二、有人不理解,不配合

湖畔花都社區轄區內的小區門口,你總能看到社區工作人員身著紅馬甲,手持測溫槍,用沙啞的聲音讓進入小區的群眾掃碼、出示通行證。有居民質疑:“就住在這里,你們這么認真有必要嗎?”期間,更有甚者拒絕掃碼,不顧工作人員阻攔,強行進入小區。憤怒、不解、質疑……這些都沒有打倒湖畔花都社區的工作人員,他們說道:“聽到這些刺耳的話語,說不委屈是假的。但現在是特殊時期,我們必須堅持門禁管理制度,筑守疫情防控屏障,絕不松懈。”

三、各類政策了然于胸

居住在湖畔花都社區的居民,有很多是在鐵路部門工作,每天南來北往。尤其在當下特殊時期,不少鐵路職工遇到“轉碼”情況,這使得湖畔花都社區日常摸排和管控工作,難度劇增。心系居民,全力以赴。湖畔花都社區針對從上海、淮南等地返蚌的鐵路職工,根據政策精準管控。同時,湖畔花都社區黨支部要求每個工作人員,熟悉了解“轉碼”流程,以便隨時為居民答疑解惑,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基層防控系統。

疫情防控,黨員先行。淮河社區黨工委及時認清當前疫情防控的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堅持走在前,帶頭遵守中央、省委、市委有關疫情防控的要求,時時處處做表率,彰顯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湖畔花都社區黨支部則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人手緊缺、防疫卡口多、防疫物資到位緩慢等困難,帶動社區工作人員明確自身所肩負的責任,齊心協力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小社區,大社會,小網格,大擔當。在家中,他們是父母,是兒女,是愛人;在防疫一線,他們是黨員、是社區工作者;他們變的是角色,不變的是初心。無論身心如何疲憊,湖畔花都社區工作人員都擁有一顆火熱的真心,群眾的理解和鼓勵,是他們另一套“防護服”!請記住他們—湖畔花都社區全體工作人員!正是有他們的無私奉獻、默默付出,撐起了湖畔花都社區疫情防控最堅固的防線!

社區負責疫情防控人員事跡(篇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社區疫情防控是防疫工作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從安排開展宣傳動員新冠疫苗接種、申領核酸靜態碼、到組織力量及時開展“敲門行動”,反復打電話排查核實風險地區人員行程,再到為境外返蚌人員做好每日消殺、體溫監測,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生活服務,社區工作者們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全力筑牢轄區內防疫屏障。

徐瑩是勝利街道上游街社區的副主任,同時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平時工作中她充分起到了積極帶頭的作用。由于疫情的蔓延,上游街社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比如在小區里張貼宣傳頁、發放明白紙、申領靜態碼、深入轄區商戶進行疫情防疫排查落實工作。社區中許多老人出行不便,網格里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會找到她,徐瑩就積極主動聯系網格里的獨居、空巢、殘疾家庭老人等等,同時還為他們采購食物、藥品,及時送到家里解決居民的燃眉之急,每當居民想要表達自己的感激時,她也總是笑著回應道:“沒事這是我應該做的,有什么事您再聯系我。”

每次轄區卡點值勤時,她總是替身體不舒服的同事多站崗,不計個人得失。值班期間認真負責,仔細排查每一位進出社區的居民,“您帶著出入證了嗎?”一遍一遍地問,有的居民會不理解,態度特別不配合,這個時候她總是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并且馬上調整心態,繼續為居民們服務。

當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正處于關鍵期,形勢依然嚴峻,徐瑩同志按時按量高標準完成市區街道下發的各項工作,制定社區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入戶摸排轄區登記工作中,為確保一戶不漏,進行“地毯式”摸排,她佩戴兩層口罩,一層層爬樓,利用下午6個小時完成了自己管轄的所有住戶的登記,并在深夜加班加點進行社區整體信息的收集匯總。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徐瑩同志主動承擔起對接街道各項防疫工作部門的責任,按時完成每日數據的編輯、匯總、上報、排查工作。通過不斷完善社區疫情防控臺賬,提前實現了轄區“底子清、情況明”的摸排與掌握。

徐瑩同志樂于助人、甘于奉獻,作為一名社區兩委成員,她全心全意的為居民服務,面對復雜的社區工作,她總是用自己最飽滿的情緒、最積極的心態感染大家,帶動大家!

社區負責疫情防控人員事跡(篇3)

“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這首《孤勇者》是平橋鄉國華社區工作者汪金娟經常哼唱的歌曲,她的性格也正如這首歌所唱,性格直爽倔強,做事雷厲風行,吃苦耐勞,奮斗在基層一線,“我是我自己的英雄”,她自己打趣說。

4月3日清明節假期第一天,今天是她值班,接到的都是從外地回來的群眾報備的電話,她逐一問詢住址、乘坐的交通工具、健康碼等相關情況,并做好記錄。一天的值班就這樣忙碌地結束了。4月4日清晨,她拿起手機,看到工作群里的信息,她的心一驚,原來是市二院在接診一位發熱病人時,篩查出一例陽性。她想起了去年發生的疫情,往日的經歷還歷歷在目:2021年“5·13”疫情,她奮戰在當時疫情最為嚴重的百川名庭小區,負責核酸采集、后勤保障、封控管理等各項工作。如今我市新一輪疫情的爆發,疫情就是命令,她又迅速回到工作崗位,進入工作狀態,準備戰斗。

“請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隊,保持一米距離,不要著急,提前準備好安康碼或者核酸預登記碼,沒有的請把身份證拿在手上。”她每天不止一次喊出這句話,直到嗓子嘶啞也不停歇。今年核算采集信息登記用的是手機,她臨時替補上位,在簡單的跟同事學習后就上手操作。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她耐心地跟老人家解釋溝通,保證居民核酸檢測順利進行,隨著業務的熟練操作,個把小時能完成幾百人操作,截至目前,她一共完成約2300人核酸信息登記。坐在板凳上離手機太遠,掃碼不太方便,所以就站著,這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甚至更長,吃飯,喝水,上廁所,都沒辦法,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透不過氣,嗓子干了,就咽咽口水;想去上廁所,就堅持一會;錯過吃飯的時間了,就吃方便面解決。對于一些年紀大,行動不便的老人,就上門入戶做核酸,保證核酸檢測應檢盡檢,不漏一人。同事們勸她休息會,中途換人,但她擔心換人會影響進度和數據誤差,每次都堅持做完全程,大家都說她死腦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