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現狀、存在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建議(我國集裝箱現狀及發展趨勢)

时间:2024-06-02 05:17:31 编辑: 来源:

常州內外貿一體化存在的困難

一般貿易在全省份額不大,區域發展不平衡,鼓勵促進政策措施不多,一般貿易的后勁不足。根據查詢原創力文檔網顯示。

1、一般貿易在全省份額不大。盡管常州市一般貿易占比較高,但在全省的份額較小,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常州市由于長期發展慣性,在貿易發展中未能給予一般貿易足夠的重視度。

2、區域發展不平衡。常州各轄市區一般貿易占比差異較大,主要貿易國別地區一般貿易占比高低不一。

3、鼓勵促進政策措施不多。一方面鼓勵扶持發展一般貿易政策不夠多。另一方面省市轄市區各級考核指標不匹配。

4、一般貿易的后勁不足。一方面近年來常州市一般貿易占比持續提升,后面要持續快速提升,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常州市外貿企業面臨訂單流水,利潤下滑,產業外遷的困境。

福建內外貿一體化存在的困難

1、市場供求不平衡,福建在貿易中主要依賴進口資源和原材料,但出口產品多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產品,導致市場供求不平衡。

2、跨境貿易壁壘,國際貿易中存在各種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措施,這對福建的內外貿一體化造成一定的影響,關稅,技術標準,貿易限制。

內外貿一體化什么意思

內外貿一體化,就是要通過把內外貿管理體制從原來的分割逐步改為一體化,為建立國內統一大市場提供著力點和突破口。

貿易,是在平等互愿的前提下進行的貨品或服務交易。貿易屬于商業行為。貿易是在交易市場里面進行的,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現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金錢)作貿易平等代換。金錢及非實體金錢大大簡化和促進了貿易,兩個貿易者之間的貿易稱為雙邊貿易,多于兩個貿易者的則稱為多邊貿易。

我國企業物流發展環境的現狀及其對策分析 誰有的

一、我國物流發展現狀

1、物流基礎設施規模迅速擴大

鐵路在國家交通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縱八橫鐵路通道為路網主骨架加以重點建設(八縱:為京哈、沿海、京滬、京廣、京九、大湛、包柳蘭昆通道:八橫:為京蘭·藏、煤運北、煤運南、陸橋、寧西、沿江、滬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15萬公里。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1985—2001年新增公路里程49.30萬公里,年均增長3.08萬公里,2002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176.10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2萬公里。

內河水路運輸線路長度2002年達到12.15萬公里。到2002年底,我國沿海和內河共有生產性泊位33450個,其中深水泊位達到822個,主要港口生產性泊位比1989年增長了1.1倍。到2002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6.8億噸,已有7個港口突破了100萬標箱(TEU),其中上海港超過800萬標箱、深圳港超過700萬標箱,都進入世界集裝箱大港前十名。

2001年航空線路為1,143條,航空運輸線路總長度為155.36萬公里,為10年以前(1991年)55.91萬公里的2.78倍。

2001年輸油管總長度13,272公里,為10年前1992年的1.55倍;輸氣管總長度14,283公里,為1992年的1.85倍:輸油氣管總長度27,555公里,為1992年的1.74倍。

許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樞紐、物流園區如以交通部45個公路主樞紐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現代物流園區的建設,都在加快進行。

2、全社會貨物運輸量持續增加

在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下,交通運輸部門在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運輸形勢平穩發展,鐵路、公路、水運是主要的運輸方式,2002年的運輸量和運輸周轉量如下表:

由于沿海的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快以及對外貿易的增長,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長很快,2001年達到14.26億噸,2002年為16.63億噸,增長率為14.25%。由于入世促進外貿,預計到2005年對外貿易總額將突破7,000億美元。目前每年外商直接投資大約為400億美元,到2005年將超過1,000億美元。港口吞吐量還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走勢。有7個港口躋身世界億噸港行列,上海港貨物吞吐量超過兩億噸,成為世界第四大港。目前7個億噸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別如表三所示。

表一、總貨物運輸量(億噸)

2001年 2002年

鐵路 19.26 20.4

公路 105.63 110.6

水運 13.27 14.1

資料來源:中國物流發展報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表二、總貨物運輸周轉量(億噸公里)

2001年 2002年

鐵路 14572.2 15085.79,15477

公路 6330.4 6554.88,6704

水運 25988.9 26181.2,26481

資料來源:中國物流發展報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表三、各大港口集貨物吞吐量(億噸)

2001年 2002年

上海 2.21 2.64

廣州 1.282 1.49

寧波 1.285 1.52

大連 1.005 1.09

秦皇島 1.13 1.118

天津 1.137 1.303

青島 1.04 1.227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3、物流市場潛力巨大

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1)汽車工業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總量目標為:2005年,汽車產量為320萬輛左右,其中轎車產量為110萬輛左右,汽車工業增加值為1,300億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1%左右。汽車產品出口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8%左右。2005年摩托車產量約為1,300萬輛。摩托車出口占其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15—20%。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結構調整,將大大增加對現代物流服務的需求。

(2)家電、電子、通訊產業

家電生產能力近年來增長很快,根據國家輕工業“十五”發展規劃,到2005年,主要家電產品的需求為:電冰箱1,300萬臺,洗衣機1,800萬臺,冷氣機2,000萬臺,微波爐900萬臺,洗碗機400萬臺,電熱水器1,000萬臺。一些企業正在建設現代物流系統,以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電子通訊器材和電腦的生產發展也很快,出現不少大型企業,這些企業發展到目前的水準,也面臨物流現代化問題。

(3)商業系統

連鎖超市的發展,促進了配送中心的建設。目前連鎖超市雖然發展很快,但是規模仍不足與國外同類企業相比。商品配送主要依靠人工進行分揀作業,隨著經濟發展、規模擴大,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對物流系統的要求也將逐步提高。上海華聯和上海聯華超市店鋪總數都已超過1000家。

(4)藥品、食品工業

藥品、食品工業是利潤很高的行業,一些企業尤其是合資企業的發展很快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物流輸送系統規劃與建設也是勢在必行的。

其他如煙草行業普遍已完成主生產線的現代化改造工作發展快速。在生產發展的同時,物流系統現代化將成為企業競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4、第三方物流服務方興未艾

客戶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應將從現在的15%,增加到3年后的35%;制造高產品銷售將從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3年后的80%;經銷商物流的外包將從目前的略高于25%,增加到近65%。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境內的三資企業:跨國公司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競爭優勢,積極實行物流本地化戰略,在進入中國以后一般都不建立獨立的物流部門,而是選取若干專業的物流提供商,通過共配物流、設施租賃等多種形式,獲得必要約物流服務,構成了目前物流市場需求的主體。

國內高新技術企業、連鎖經營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這些企業產品大多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點,對物流服務的及時性、準確性的要求較高。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對物流服務有迫切需求。一部分國有大型企業:面對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也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觀念,開始著手對企業傳統物流活動進行重新改造,以攫取競爭優勢。

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時必須充分注意企業物流的合理化問題,每一個生產企業都是社會物流網絡的一個節點,企業物流合理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是社會物流合理化的基礎。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就是從大型制造企業的物流部門中發展起來的。

5、物流技術裝備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來我國企業生產規模與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設備與物流設備的更新與現代化需求旺盛,汽車、煙草、藥品、家電等行業都是物流技術裝備的良好市場。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物流技術裝備廠商也不斷提高產品的水平并且開發出新產品。日本和歐美等國外著名廠家也接連在中國設立辦事處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國公司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由于外國企業更廣泛的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高性能的技術裝備;中國企業的產品也不斷出現新品種,質量也不斷提高。近年來華為公司、海爾公司以及許多煙草公司的高水平物流系統的建成,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起到了堅強的保證作用。郵政、機場、連鎖商業等配送中心和分揀設施的建設也有效地保證了該系統的高效率運行。

因此,物流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為我國物流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

表四、2001—2005年中國國家發展規劃對物流產業目標

戰略目標 具體目標

··物流成本GDP的比重減少2% ··培養先進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

··發展第三方物流,增加外包和分銷配送。 ··鼓勵國內企業物流外包。

··更新物流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水平、管理水平。 ··從分銷體系的建設出發,建設幾個國家級運輸網絡。

··推進企業的合并、聯盟,使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 ··成為亞洲物流中心,建立幾個核心基地。

··培養30個以上專案基地。

··加強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

6、北京奧運會為物流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無疑是中國物流發展難逢的機會,因為從奧運設施建設到奧運會的召開,始終需要遠比平常龐大、復雜的物流系統的支撐,在物流設施規劃與建設、物流組織與管理、物流技術創新與應用等方面對主辦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既給物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給物流業發展帶來熱限商機。北京奧運會使中國物流業與國際物流業同場競技,按國際標準和慣例提供服務,中國物流業只有與國際接軌,才能分享奧運物流市場這塊大蛋糕。可以說,北京奧運會在給中國物流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的同時,也使中國物流業找到了高水準服務的參考指標,其示范作用將進一步加快中國物流的現代化進程。

7、政府部門對現代物流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物流在國家經濟規劃中的地位不斷加強

2001年3月,國家經貿委、鐵道部、交通部、信息產業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和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現代物流的總體目標,是積極采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和設備,加快建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