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農產品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哪些原因誘致農產品貿易保護的產生?)

时间:2024-06-01 14:31:09 编辑: 来源:

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出口制約因素

由于遭遇國外技術壁壘阻礙等多種原因,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幅度遠低于農產品進口增長幅度,從而影響了農產品對外貿易的均衡發展。

我國農產品進口大幅增加的同時,農產品出口增幅相對較小,兩者增幅相差高達39個百分點。我國農產品出口不能持續快速增長,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農民的經濟利益,實施某些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包括運用技術壁壘、反傾銷、知識產權等多種措施手段。二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全面提高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在我國農產品出口中,相當一部分是低價值產品(如蔬菜等)和低附加值產品,而畜產品等高價值農產品卻因衛生安全條件原因難以大量出口。四是我國農產品出口尚未完全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如發達國家需要大量有機農產品等。

2.市場及管理因素

一方面,國家放開了農產品外貿權,企業可以自主經營絕大部分農產品進出口業務;另一方面,由于行業組織發育、國際市場經驗和信息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場管理機制缺位,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國進出口企業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虧損。在進口農產品時,部分企業各自分散進口,不利于形成強有力的談判力量,被對方抬高了成交價格。例如,近年來我國一些油脂企業沒有利用統一進口大豆的優勢地位,反而被國外大豆供應商和基金聯手大肆炒高大豆價格;在出口農產品時,部分企業互相壓價惡性競爭,致使我國一些出口農產品的價格偏低。

哪些原因誘致農產品貿易保護的產生?

“政策影響”還不是農產品貿易產生逆差的唯一原因,業內人士認為,形形色色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成為令中國農產品出口防不勝防的隱形殺手。

就在人們為今年以來中國實行的一系列富農政策歡呼時,中國農產品出口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尷尬。

中國農業部的一份報告稱,今年上半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首次出現了逆差,逆差達到37.3億美元。報告指出,盡管中國在2004年上半年出口了價值106.2億美元的農產品,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11%,但是農產品進口量更高,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2.5%,達到創紀錄的143.5億美元。

而截止到2003年的前八年時間里,中國平均每年農產品貿易順差為43億美元。

政策影響出口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農業生產國,而且曾經是世界第二大谷類生產國(次于美國)和第三大谷類出口國。

中國農產品突然間出現的貿易赤字,不能不讓人驚訝,且很容易讓人與國內的糧食產量、糧食庫存這兩個問題聯系起來。“農產品出現貿易逆差與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歷史最低有直接關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經濟研究室孫東升博士指出。

2003年,中國糧食產量降到13年來的最低,同比下降約6個百分點,約為4.306億噸。同年,中國糧食庫存也處于197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甚至不足當年消費量的30%,比過去30年來59.4%的平均水平低約一半。而2003年的供求缺口更是高達當年消費量的13.4%。

為此,中國政府今年初實施了一系列刺激糧食增收的措施,包括減免稅收、對農民以現金方式進行直接補貼等。同時,在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方面,中國政府減少了主要農產品的出口配額。

黑龍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辦公室張經理透露,由于國家今年限制大米出口,從年初到現在他們公司還沒有出口一粒大米。而他們往年出口大米量都在20萬—30萬噸。

據了解,今年中國政府為了保證國內大米供應,采取了一方面限制出口,另一方面加大進口的嚴格措施。

業內人士透露,2004年中國大米出口預計比上年減少30萬噸(為120萬噸),而進口則達到100萬噸。而實際情況似乎比這還要槽,因為即使像黑龍江農墾局這樣當地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商,他們今年出口的大米也是“相當少”,而且只是用去年沒有用完的配額。

作為和大米一樣的大宗貿易產品小麥,在進出口貿易上,中國政府更是積極鼓勵大量進口。

2003年,中國小麥產量為8600萬噸,比2002年減少了5個百分點,比5年來的平均值低了15個百分點,創下了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今年4月份,中國政府對進口小麥開始免征13%的增值稅。

中國糧食進出口總公司有關人士對媒體透露,對小麥進口采取免增值稅的辦法,僅是短時間內采取的臨時措施,適用期限要視小麥市場供求與價格波動狀況而定。

防不勝防的“綠色壁壘” 不過,“政策影響”還不是農產品貿易產生逆差的唯一原因,業內人士認為,形形色色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成為令中國農產品出口防不勝防的隱形殺手。

“現在出口的壓力越來越大了。”浙江省農業廳對外經濟協作辦公室科長許關桐說,這主要是來自于發達國家眾多的貿易壁壘,因為這方面原因,現在浙江綠茶出口總額已較前兩年少了幾個億。

而來自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的消息稱,近年來中國茶葉出口遭遇嚴重“綠色壁壘”。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不斷制定的更嚴格和更廣泛之標準,正導致中國茶葉出口明顯下降。

不僅如此,去年歐盟禁止動物源性產品進口,造成浙江省蝦仁出口歐盟全面受阻。今年1至4月,我國凍雞出口量比去年減少近一半。

“很多國家在進口上都卡得很嚴,層層把關,而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就弱得多。”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家夏友富認為,這最后導致該出的出不去,不該進的卻大量涌進來。

而相關政府部門在進出口“攻守”方面的態度似乎也值得推究。比如美國的雞雜碎進入到中國的有幾十萬噸,而中國到現在一噸也不能出口到美國。

“在對待目前俄羅斯實行的國別配額上,我們的有關部門也幾乎就是聽之任之。”夏說,這明擺著就是國家歧視。2003年,俄羅斯給美國50多萬噸禽肉配額,只給中國3000噸配額,這一數量還不足去年我國對俄羅斯實際出口量的十分之一。今年俄羅斯給美國70多萬噸的配額,給中國的卻只有幾萬噸。幾個國家加在一起,中國今年才得到6萬—8萬噸禽肉配額.

“出口上升通常會增加出口國的就業,進口上升則產生相反影響。”一業內人士說。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則表示,“這種貿易逆差很正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著名國際貿易專家程國強解釋,這個結果只是半年的統計數字,并不是全年的,所以現在就說今年農產品貿易出現逆差還為時過早。

農業部官員表示,考慮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作出的承諾,關稅稅率配額的實施以及國際市場的競爭,農產品貿易出現逆差并不令人驚奇。

國際形勢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

國際形勢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包括消費市場的變化以及環保和安全標準的變化等。

1、消費市場的變化:國際形勢的變化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和購買趨勢,從而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影響。例如,全球貿易摩擦引起的經濟不穩定會導致消費者減少對高端農產品的需求。

2、環保和安全標準:國際形勢的變化導致各國對環保和安全標準的要求發生變化,這也會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影響。如果目標市場的標準發生變化,出口商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生產和加工流程,以適應新的標準要求。

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分析

初次發這個,我這里只有2006年的信息。發出來,看你用的上不?

2006年中國農產品出口數據分析簡報2007-10-31 12:292006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克服了國外技術壁壘和生產成本上漲壓力的影響,個別月份雖經歷了較大的波動,但仍實現較快增長。2006年1~11月,我國農產品累計出口278.02億美元,已超過2005年全年271.8億美元的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2006年全年我國農產品出口突破300億美元已成定局。

2006年1~11月,我國農產品出口呈現如下特點:

一、優勢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出口效益提高

1.園藝、水海等優勢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對出口總體增長拉動明顯。2006年1~11月,園藝產品出口79.1億美元,同比增長21.5%;水海產品出口80.5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僅此兩類優勢農產品出口已高達159.6億美元,占我國出口總額的57.4%,同比增長28億美元,對農產品出口總體增速拉動超過10個百分點。

商務部重點監控的30種重點大宗農產品中,15種商品同比增幅超過10%,24種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其中,大蒜出口12.6億美元,成為我出口額最大的農產品,同比增長42%;出口額達5~10億美元的有雞肉制品、烤鰻、腸衣;茶葉、蘋果汁等20種商品出口額達1~5億美元。糧食出口中,大米出口3.6億美元,同比增長77.1%;小麥出口2.1億美元,同比增長1倍。2006年1~11月,受國家玉米宏觀調控政策影響,玉米出口大幅下降,出口僅為3.4億美元,同比下降66.8%。

2.深加工農產品比重提高,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2006年1~11月,初級農產品出口143.6億美元,同比增長6.7%;深加工農產品出口134.4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在農產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增至48.3%,同比增長3.5個百分點。初級農產品和深加工農產品比重的此消彼漲標志著我農產品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高附加值農產品將逐漸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主體。

3.出口價格持續上漲,出口效益提高。2006年1~11月,商務部重點監控的30種重點大宗農產品中,19種商品平均價格上漲,其中大蒜、蘋果、蘋果汁、蘑菇罐頭等8種商品平均價格上漲超過20%,茶葉、中藥材等4種商品上漲超過10%。2006年前三季度,我國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下降0.27個百分點,而到2006年11月,我國農產品出口價格指數上漲了4.7個百分點,這標志著我農產品出口附加值進一步提高,貿易條件改善,扣除人民幣升值影響和生產成本上漲因素,農產品出口企業效益和國際貿易得益仍保持增長。

二、對歐美市場增勢強勁,對日本市場出口放緩,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

1.受園藝、水海產品出口拉動,對歐美市場出口增長強勁。2006年1~11月,我國對美國出口農產品為33.8億美元,同比增長34.1%,其中水海產品出口15.5億美元,同比增長42.2%,園藝產品出口7.58億美元,同比增長27.4%;對歐盟出口39.2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其中水海產品出口12.8億美元,同比增長36.2%,園藝產品出口10.4億美元,同比增長20.9%。

2.受“肯定列表制度”影響,對日本出口農產品增幅明顯下降。2006年1~11月份,我國對日農產品出口74.5億美元,同比增長3.7%,遠低于2005年同期9.4%的增幅。特別是實施初期的 6~7月,我國對日農產品出口連續出現負增長。

3.新興市場增勢良好,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2006年1~11月,我國對西亞、拉美、俄羅斯等新興市場農產品出口增長迅速,增幅均在20%以上,占我出口總額的19.4%,比“十五”期間提高1個百分點。日本、歐盟、美國、東盟、韓國、香港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六大主銷市場。“十五”期間,對上述六大市場農產品出口分別占我出口總額的31.1%、9.4%、9.5%、9.6%、10.6%、10.8%。2006年1~11月份,這一比例分別為26.8%、14.1%、12.2%、9.8%、9.1%、8.6%。對歐美、新興市場份額的增加和對日本市場依賴性的降低,百研資訊分析認為這標志著我出口市場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有利于降低出口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