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區外加工貿易企業是什么意思(內銷和外銷是什么意思,什么區別)

时间:2024-06-03 06:21:33 编辑: 来源:

區內加工貿易與區外加工貿易區別

法律主觀:

在對外貿易中,進料和來料是加工貿易的兩種主要經營方式,出口貨物分別享受退(免)稅與免稅政策,由于貿易方式與稅收政策密切相關,是進料還是來料,是退稅還是免稅,稅負低是主要影響因素。 進料加工與來料加工的區別 一是貿易。進料加工是出口企業用外匯從國外購進原材料,經生產加工后復出口的一種貿易方式;而來料加工是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或技術設備,出口企業根據要求進行加工裝配,將成品出口收取加工費的一種貿易方式。二是風險。進料加工使用外匯占用周轉資金,承擔著出口貨物質量與國外銷售的風險;來料加工不占用資金,也不考慮銷售存在的風險。三是物權。進料加工擁有產品的所有權,出口企業與外商是買入與賣出的交易關系。來料加工不擁有產品的所有權,出口企業與外商之間是受托與委托的協議關系。四是稅收。進料加工自營或委托代理出口的貨物生產企業 增值稅 執行“免、抵、退”稅辦法,其應稅消費品免征 消費稅 。外貿企業增值稅執行“免、退”稅辦法,其應稅消費品退還消費稅。來料加工出口貨物實行免征增值稅、消費稅辦法,加工企業取得的工繳費收入免征增值稅、消費稅,出口貨物所耗用國內原料支付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轉入生產成本,其國內配套的原材料已征稅款也不予退稅。 稅收政策比較與分析 在加工貿易中,進口料件的占比、征退稅率之差的大小以及出口價格的高低,都會影響出口企業對進料還是來料加工方式的選擇,在同等條件下,看點就是稅負的差異(不考慮所得稅因素)。 (一)征、退稅率之差的大小 按照稅法規定,外銷收入乘以征、退稅率之差的積要計入主營業務成本,如果在外銷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征、退稅率之差越大,出口企業所要承擔的成本稅負就越高。 例如:某生產型出口企業A為國外客商B加工一批貨物,進口保稅料件組成計稅換算為人民幣的價格為2000萬元,加工后復出口的貨物換算為人民幣的總價格為5000萬元(單證收齊)。假設貨物全部出口無內銷發生,其加工所耗國內購進的料件及其他費用進項稅額為70萬元人民幣,增值稅適用稅率為17%, 出口退稅 率為13%,試分析出口企業選擇進料還是來料加工較為合適。 1.采用來料加工方式:3500萬元的出口貨物免稅,70萬元進項稅額不予抵扣成本自行負擔,其應 納稅 額為70萬元。 2.采用進料加工方式:3500萬元的出口貨物執行“免、抵、退”稅政策,進口料件2000萬元所計算的免稅稅額不予辦理退稅,應在計算的“免、抵、退”稅額中抵減。 當期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退稅率差-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退稅率差=(3500-2000)×(17%-13%)=60(萬元) 當期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0-(70-60)=-10(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單證收齊)×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3500-2000)×13%=195(萬元) 則退稅為10萬元,免抵稅額為185萬元。如果考慮免抵稅額參與城市維護建設稅和 教育 費附加(以下簡稱稅費)計算,那么,其稅費為18.5萬元。 從以上假設的條件看,采用進料加工方式出口企業應納稅額為零,只繳納了18.5萬元的稅費,稅負小于來料加工應繳納的稅款。 再假設,如果將原退稅率13%下調為5%,采用進料加工方式,那么: 當期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3500-2000)×(17%-5%)=180(萬元) 當期應納稅額=0-(70-180)=110(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3500-2000)×5%=75(萬元) 則免抵稅額為75萬元,其繳納稅費為7.5萬元。如果采用來料加工,在稅負上要少于進料加工方式。 (二)進口料件占比的多少 在進料加工方式下,國內耗料增值稅進項稅額的大小直接影響稅額的計算。 延用上例,如將國內耗料的進項稅額調增為90萬元,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調減為1500萬元,則: 當期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5000-1500)×(17%-13%)=80(萬元) 當期應納稅額=0-(90-80)=-10(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5000-1500)×13%=455(萬元) 其退稅為10萬元,免抵稅額為250萬元,繳納稅費為25萬元。如在來料加工方式下,則應納稅額70萬元,稅負大于進料加工繳納的25萬元稅費。 相反,如將國內耗料的進項稅額調減為10萬元,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調增為3000萬元,則: 當期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5000-3000)×(17%-13%)=20(萬元) 當期應納稅額=0-(10-20)=10(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5000-3000)×13%=260(萬元) 其免抵稅額為65萬元,繳納的稅費為6.5萬元。如在來料加工方式下,應納稅額為10萬元,稅負小于進料加工的16.5萬元應繳稅款。 (三)出口貨物價格的高低 延用上述案例,在進料加工方式下,如將出口價格上調為5000萬元,則: 當期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5000-2000)×(17%-13%)=120(萬元) 當期應納稅額=0-(70-120)=50(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5000-2000)×13%=390(萬元) 其免抵稅額為390萬元,繳納的稅費為39萬元。如在來料加工方式下,應納稅額為70萬元,稅負小于進料加工89萬元的應繳稅款。 相反,如將出口價格下調為2500萬元,則: 當期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2500-2000)×(17%-13%)=20(萬元) 當期應納稅額=0-(70-20)=-50(萬元) 當期免抵退稅額=(2500-2000)×13%=65(萬元) 其退稅為50萬元,免抵稅額為15萬元,稅費為1.5萬元。如在來料加工方式下,則應納稅額為70,稅負大于進料加工1.5萬元的應繳稅款。 選擇與效益 綜上分析,加工貿易的選擇必須要考慮以上三種條件,找出一個最佳的經營方式。 (一)當出口貨物耗用進口料件較小,且征退稅率之差較小時,選擇進料加工方式較為合適。因為在退稅額中要抵減的進口料件不予退稅額相對較少,應辦理退稅的實際數額就大。另外,征、退稅率之差較小,則進項稅轉出的就少,相比之下容易形成留抵稅額帶來退稅。 (二)當出口貨物耗用進口料件較大,且征退稅率之差較大時,選擇來料加工方式較為合適。因為來料加工免稅與征、退稅之差大小無關,并且進口料件較大則說明國內耗料較少,進項稅額不予抵扣部分相對變小,所承擔的稅負相對變少,又不動用資金購買進口料件。相比之下,進料加工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稅額就會變大,有時在無內銷的前提下也能形成倒繳稅現象。

請問保稅區“進在外,出在內.具有一定的"境內關外"的性質是什么意思~~

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都是“境內關外”運作模式,入區視同出口,從區內進內地,視同進口的。

進口入區保稅都可以實現進口入區保稅;出口入區退稅的話保稅區實現不了

保稅區要求實際離境了后才可以退稅,而物流中心只要入區即退稅。

所謂的境內關外,就是在我國境內,海關辟出一個專門區域,進出的貨物就相當于進口和出口。區內可以免關稅,免增值稅,流通可以減免流通稅,這樣這個區域使企業可以不出國門,就能享受有關優惠政策,通關速度和便利程度也大大提高,有利于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發展,對企業整個物流的運作可以減少很多成本,對于發展經濟非常有利。

如下事宜就比較好理解:

1,所有從中國進入出口加工區的物品都是出口。供應商能夠獲得出口退稅。

包括:原料,設備,廠房建設材料,水電煤的消費等等。

2,所有從國外進入出口加工區的物品都是一般貿易,沒有關稅和增值稅。

國外進入出口加工區的原料,設備均免關稅和增值稅。

3,所有從出口加工區進入中國境內的物品都是進口。

從出口加工區進入中國境內的物品要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4,所有從出口加工區進入國外的物品都是一般貿易。

出口加工區內企業沒有增值稅,也沒有出口退稅。

由于這個區域設在我國境內,又處在海關關口以外并受海關監管,所以稱為“境內關外”。在這個區域內的企業,其在區內加工、生產的貨物和應稅勞務,免征增值稅、消費稅,流通可以減免流通稅;可以不出國門,就能享受有關優惠政策,比如簡化區內出口加工企業海關手續等,使通關速度和便利程度也大大提高,有利于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發展,對企業整個物流的運作可以減少很多成本,對于發展經濟非常有利。同時,區內企業在關稅等政策上可以享受境外企業的待遇。比如在購買國內生產設備和原材料時,這些設備和原材料可以視同出口,供應商享受有關出口退稅政策。就連進入區內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磚瓦等建筑材料都被視為出口,同樣可以享受退稅政策。

這樣的出口加工區設在我國境內,但在關稅等政策上卻享受境外企業的優惠。比如在購買國內生產設備和原材料時,這些設備和原材料可以視同出口,供應商享受有關出口退稅政策。就連進入區內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磚瓦等建筑材料都被視為出口,同樣可以享受退稅政策。區內企業還享受一些優惠政策,像對區內企業在區內加工、生產的貨物和應稅勞務,免征增值稅、消費稅,簡化區內出口加工企業海關手續等。

內銷和外銷是什么意思,什么區別

1、對海關監管下的生產型企業,在經有關經貿主管部門批準,對其進口料件加工制造的產品允許在國內進行一定比例的銷售,可分為特區內銷售和特區外銷售,海關根據上述情況辦理有關手續并予以征半稅和全稅。

2、指經有關部門批準,銷售(或出租)給境外企業和個人,包括外國人、外籍華人、華僑及港澳臺同胞的商品。

3、內銷和外銷的區別:從地域上看,內銷是產品銷往國內,外銷是銷往國外;外銷要有外銷發票,海關報關單,外匯核銷單等;內銷只是開具國內發票,包括增票;有些企業無法自行外銷,有通過外貿公司代理出口的,有銷售給外貿公司然后出口的。代理的外貿公司收取代理費,銷售給外貿公司開具增票;外銷一般收取外幣貨款,內銷一般收取人民幣。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出口加工區的主要優惠政策提到:1、對加工區運往區外的貨物,海關按照對進口貨物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

1

對加工區運往區外的貨物,海關按照對進口貨物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

區外包括境內和境外,

境內進入出口加工區相當于出口,加工區內運往境內相當于進口,需要進口報關,加工區內運往境外相當于出口,因為你進入加工區內已經申報出口了,這時的出口申報是實際離境的申報,

2

這個問題顯示出你對這些概念很不理解,貨物進入加工區內相當于出口,所以需要征出口稅,但實際上貨物還在國內,最終目的地可能是國內或國內,如果是國內就不需要征稅,國外的話就要征稅了,海關為了管理方便,進入加工區后先予以保稅,意思是先不征,根據最后的目的地決定是否征稅。

關于出口退稅,因為一些原因,國家對部分出口商品給于出口退稅,通常的原因是為了保護企業,降低企業負擔,增加企業利潤。這些商品通常出口是不征稅的,所以進入加工區后可以先申請出口退稅,這樣企業可以降低企業的資金壓力,但是如果由加工區內銷往境內,那就要征收進口稅了。

有問題繼續問吧,我喜歡愛學習的人,

什么是跨關區異地加工

跨關區異地加工是指一直屬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