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美自由貿易區現狀2020(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與特點的論文)

时间:2024-06-01 23:12:45 编辑: 来源: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如何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盡管它在進程中會有曲折,會有人反對,但其勢頭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資本、服務、技術、信息、勞務(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統一大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進入新世紀以后,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市場自由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之所以說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不可阻擋,這一進程不會中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一直往前轉,這兩股力量不可阻擋。這就是市場化的力量和網絡化的力量,也稱作市場革命和技術革命。

冷戰結束后,世界市場化的規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蘇聯東歐國家走上市場化道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步推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市場的控制也大為松動。整個世界的開放度、市場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互聯網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使商品、資金、技術、信息的流動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例如,紐約到倫敦的長途電話費, 2001年時,每3分鐘需1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降到3美分。網絡化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跨國公司的擴張力量不可阻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哪里的市場條件適合,哪里的成本低廉、潛力巨大,它們就往哪里推進。有研究顯示,全世界已有6.4萬家跨國公司,它們以資金、技術、品牌和銷售網絡的優勢馳騁世界市場,它們控制著全球1/3的生產、2/3的國際貿易,70%的技術專利,90%的國際直接投資。這些龐然大物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WTO的成立,統一的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對民族國家的約束力逐步加強,又大大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

但是,由于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的顯現,南北差距的拉大,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不合理(這些規則是以發達國家為主體制定的),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富國集中,不發達國家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產業結構的全球整合,使發達國家一部分人失業;工業化的步伐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興起提醒世界,全球化進程應當調整,需要反思,應當給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歐盟語),應使全球化成為一個共贏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世界經濟形成三大主體、三大市場

與經濟全球化一道,區域經濟合作(即區域經濟集團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

現在,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大大小小多達140多個,但在世界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占有最大市場份額的是三大主體: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正在籌劃并形成中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世界經濟的興衰起落,與這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密切相關。

經過五次擴大,歐盟今天已成為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組織。25國人口4.5億,GDP逾10萬億美元,占世界總GDP的30%。歐盟已建立起歐元區,統一了貨幣,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經濟領域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

北美自由貿易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正式建立,人口近4億,GDP 11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它要向南美擴張,美國認為拉美是“一個比歐盟更重要的市場”。如果拉美進入,便可形成一個包括34國、8億人口、占半個地球的大市場。南美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有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但這是遲早的事。

一個以雙邊為基礎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網絡正在形成。在2000年11月新加坡召開的東盟首腦會議和“10+3”(東盟10國+中日韓3國)首腦非正式會議上,首腦們就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并使其轉入具體實施。中國與東盟已確定在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日本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也將在2012年最終建成。在此基礎上,以“10+3”組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可望2015年左右建成,并逐步走向建立“東亞經濟共同體”的更宏偉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占東亞地區GDP90%以上的中日韓三國的合作至關重要。一旦東亞自由貿易區建成,將成為擁有占世界1/3人口,GDP達到7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其規模可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世界三大經濟板塊之間,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相互競爭。我國的主要市場、主要貿易伙伴,都在這一范圍。美、歐、日三大家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近一半。因此,密切關注世界三大市場的動向尤其重要。正如有專家所言: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動機、地域分布、組織形式、影響及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格局產生決定作用,對世界各國提出新的機遇和挑戰。

三、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四大環境

經濟的發展是要受到環境制約的。對世界經濟發展起重要影響的有四大環境,即政治環境、市場環境、資源環境、生態環境。

1.政治環境對經濟的影響甚為重大。從整個世界政治環境看,對和平發展有利。大國關系進入磋商、協調、合作為主的發展階段,出現了冷戰結束以來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是,局部戰爭、國際恐怖活動、民族與宗教沖突、社會動蕩,都使世界經濟發展受到阻礙,不確定的因素增加。

2.市場環境,包括氣候、人文環境、勞動力素質、市場消費潛力、勞工價格、交通通訊條件、企業信譽、政府的經濟貿易投資政策和開放度、法制狀況、辦事效率等等。美國開列的世界新興市場名單,中國、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南非、波蘭等在市場環境方面占有一定優勢。投資者總是涌向那些市場開放度高、投資回報率高、經營條件好的地方。

3.資源環境,關系到生產能否有保障,經營成本能否降低,經濟發展能否持續長遠,是物質基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能源、土地、礦產、水、糧食等自然資源條件的保護、改善與開發。無論是像日本、新加坡這樣的自然資源貧乏的國家,還是像美國、俄羅斯這樣的資源豐富的國家,在發展經濟、制定規劃時,都不能不把資源問題作為前提條件。石油、糧食、水三大戰略資源的安全問題,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

4.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工業社會造成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已經影響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全世界有11億人不能用上清潔水。酸雨、沙塵暴、持續高溫等現象的出現,非典、禽流感、瘋牛病等疫病的流行,已為人類敲響了警鐘。世界各國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拿出越來越多的資金用于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要使經濟做到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創造良好的四大環境。

四、科技進步是世界經濟增長的買粉絲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支柱的高新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今世界,以發展現代化科技來提升綜合國力,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點。日本重提科技立國的口號,歐洲提出加快追趕美國的目標。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進入了發展高技術、創立新產業的階段,都在搶占科技制高點。

如果說各種先進工具的誕生,是人類雙手的延伸,那么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則是人類大腦的延伸。當前正在演進的信息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其巨大效應,美國人把它與300年前的英國產業革命相提并論。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的高峰估計可延續到2020年前后,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持續增長、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強大買粉絲。21世紀初,世界科技正在四大領域,四個制高點上加快發展并展開激烈競爭。這就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

美國科學家認為,今后10年技術變革將超過20世紀百年的總和。科學技術,尤其是高科技,是發展經濟的買粉絲,是增強國力的關鍵手段,是富國強民的根本,是當代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最重要的武器。專家們認為,在21世紀,一個國家的興衰、經濟的增長,都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它的高科技發展水平。

五、金融在世界經濟中的獨特地位與巨大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世界金融市場正朝著全球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金融資本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資本在全球的流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空前加快,規模巨大。由于各國對外匯管制的放松,對本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對外經濟貿易合作的擴大,都為金融資本的迅速進出和自由流動創造了好的條件。目前全球游資高達七八萬億美元,全球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達1.5萬億到2萬億美元,其中90%以上的交易是短期資本,從事各種投機炒作。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全球化給各國投資融資發展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全球金融市場無控制的發展,也帶來極大的不穩定。

金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是,金融危機常常產生連鎖反應,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就是金融危機國際化。墨西哥金融危機,很快蔓延到拉美其他國家;泰國金融風暴很快便波及到東南亞各國以及亞洲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影響到整個世界。金融危機的頻發,提醒世界各國在擴大開放金融市場時注意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循序漸進,提高抵御金融風暴的能力,加強預防金融危機的管理體系。

六、南北貧富鴻溝擴大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全球化帶來的最大負面效應,便是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這對世界經濟的穩定與未來發展會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

由于歷史的原因,由于不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由于世界發展的不平衡,也由于因民族宗教等問題引發的社會動蕩,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50個不發達國家,經濟處于貧困落后狀態,有的已被邊緣化。

據統計,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7國,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1%,但是GDP占世界總量的65%。而世界其余地區,人口占世界的89%,GDP卻僅為世界的35%。全非洲50多個國家,GDP占世界總量的比例為1%,只相當于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一家的資產。

統計數據還顯示,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窮的20%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1960年為30∶1,1990年為60∶1,1999年為74∶1,現在已達到80∶1。世界人均年收入最低的國家剛果(金)只有90美元,而人均收入最多的瑞士多達37930美元。

外國直接投資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之間。2000年,世界凈投資達到1.5萬億美元,這筆投資中的82%分配給了發達國家,非洲只分配到1%的外國直接投資。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南北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問題便是社會不穩定、動亂、對富國的不滿和怨恨。

總之,目前世界經濟現狀是西強東弱,北富南窮,北攻南守。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求南北對話,改變不合理的經濟秩序,減免債務,增加對不發達國家的援助的呼聲日益增高。

七、中國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快車的動力

過去的20多年里,中國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加快改革,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