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化療后網織紅細胞偏低會怎樣(血小板濃度偏低會誘發哪些疾病?)

时间:2024-06-03 00:05:07 编辑: 来源:

網織紅細胞計數偏低是什么問題?

網織紅細胞低說明造血功能差

一般要給與富于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和飲食,以助于恢復造血功能

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

一般在應用鐵,銅,鈷或維生素B6,B12之后5-7天,外周血液顯示網織紅細胞增多

中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偏低有何影響?

網織紅細胞檢查主要是反映骨髓紅細胞的生成功能,網織紅細胞旺盛見于各種貧血,網織紅細胞減少見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熒光高低是由網織紅細胞核糖體等嗜堿性物質決定的。網織紅細胞反應骨髓造血功能。不能根據一項低熒光網織紅細胞比例偏低來判斷結果, 如果血紅蛋白正常,沒有貧血,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低中高熒光就沒什么意義。

血小板濃度偏低會誘發哪些疾病?

血小板的正常值為100×109~300×109/L

在一定容積的循環血液內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以及紅細胞壓積均低于正常標準者稱為貧血。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認為貧血。

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復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

貧血的病因病理

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輸送氧氣,正常血液一克血紅蛋白能攜帶1.34ml氧,貧血的病理生理基礎是血液攜氧能力減低,組織缺氧。機體對缺氧進行代償和適應機制如下:

一、心臟搏出量增加

貧血患者因紅細胞減少,血液粘度減低和和選擇性的周圍血管擴張,周圍血管阻力減低,心率加速,循環速度加快,為防止對機體供氧量減少,心臟排血量增加。

二、增加組織的灌注

貧血時血液供應重新分配,供血減少區域為皮膚組織和腎臟,故皮膚蒼白,對缺氧敏感的心肌、腦和肌肉供血量增加。

三、肺的代償機能

四、紅細胞生成亢進

貧血患者除再生障礙性貧血外,幾乎都有紅細胞生成亢進,且紅細胞生成素的產生也增加,一般紅細胞生成素的釋放與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成反比。

五、氧解離曲線右移

六、Bohr效應

貧血時缺氧引起肌肉和其它組織無氧糖酵解,致乳酸產生堆積,因組織酸中毒,血紅蛋白與氧的親和力減低,氧的釋放增多,結果使組織供氧改善。

貧血分類

貧血可以根據紅細胞的形態特點或發生的原因和發病機理加以分類。

根據紅細胞形態特點分類,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及紅細胞血紅蛋白平均濃度(MCHC)。貧血可分為三類:

一、大細胞性貧血

紅細胞MCV>95fI。此類貧血大多為正常色素型,如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性貧血和貧血伴網織紅細胞大量增多時。

二、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紅細胞MCV=80~95fI,MCHC=0.32~0.36(32~36%)。屬此類貧血者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多數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后貧血及慢性系統性疾病(慢性炎癥、感染、尿毒癥、肝病、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內分泌病等)伴發的貧血等。

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紅細胞MCV<80fI,MCHC<0.31(31%)。屬于此類貧血者有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等。

采用形態分類法,除計算紅細胞指數外,尚應強調血片的觀察,因為紅細胞形態的改變在血片中最為分明,正細胞性貧血并不意味著所有紅細胞都是正常大小,并且紅細胞大小不勻可能很明顯,但其平均體積在正常范圍內。大細胞性貧血中也可有不少小細胞出現。此外,形態改變的異形細胞也只有在血片中能觀察到。

根據病因和發病機理的分類,貧血可分類如表5-2-3。

以上兩種貧血分類法各有局限性。形態分類法對缺鐵性貧血和葉酸缺乏或維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細胞性貧血的診斷能提供重要線索,但對正細胞型貧血提不出確切診斷的線索。病因分類法的優點是對貧血發生的機理有所說明。但是某些貧血的發生機理比較復雜,不能用一種原因闡明發生貧血的全部機理

淋巴細胞百分比:44.7% 偏高;血小板分布寬度:12.6 偏低;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指數:1.8%偏低;尿隱血:1+

病情分析: 你好,從描述來看,目前尿中有潛血,是需要檢查是否有腎臟疾病還是泌尿系結石等。需要做血生化檢查明確腎功能,以及下腹部彩超等明確是否有結石。

意見建議:建議,大便經常不成形,是要考慮脾虛的,可以通過益氣健脾等改善。可以口服一些中成藥比如參苓白術散等,平時要注意清淡飲食,不要吃的太辛辣就行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