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方醫院官網買粉絲關注(醫院買粉絲預約后,遲到了怎么辦)

时间:2024-06-03 11:38:52 编辑: 来源:

醫院買粉絲預約后,遲到了怎么辦

晚了也可以就診,對于預約建議在預約時間內就診,最好是可提起,到就診醫院,買粉絲導醫,無需再去排號。根據預約安排,等待就診,請問患者是什么病情,腎臟有什么不適表現?詳細說說可以就醫診療指導。

為方便市民就診,省去排隊掛號時間,市一院開通了多種途徑的預約掛號服務,但預約掛號后卻爽約不來就診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從7月30日起,醫院進一步規范管理,對預約掛號后遲到及爽約者來了個全方位制約。

記者從醫院信息管理處了解到,今年6月,醫院預約掛號36919人次,患者爽約547人次,爽約率1.48%。這種情況不僅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也延長了其他患者的候診時間。

萬一計劃趕不上變化,預約掛號后如何退號?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患者可通過原預約途徑退號,還可選擇最方便的一鍵退號。無論你選擇何種渠道預約掛號,都可以在市一院官方買粉絲中通過“個人中心”里的“我的記錄”里進行退號。

如果預約遲到了怎么辦?該負責人表示,分時段的預約時間并非是就診時間,而是到院確認預約并進入候診的時間。過預約時間的視為遲到,預約號也隨即作廢。遲到也會被記違約一次。

醫院提醒,患者90天內爽約或遲到累計3次,暫停30天的預約掛號資格,將被列入違約名單,僅可通過現場掛號就診。另外,患者買粉絲或支付寶掛號成功后,未簽到就診被視為掛號違約,將限制買粉絲和支付寶掛號業務。醫院從7月30日起對違約信息進行滾動統計。

記者了解到,市一院預約掛號渠道較多,可撥打“114”預約,還可通過醫院買粉絲買粉絲和支付寶,或關注市一院官網預約一周內門診號源。當然,需要預約的患者還可以采取診間預約、出院復診預約,直接到一站式服務中心10號窗口,或在院內自助機上進行現場預約。如患者市民卡、健康卡綁定了手機號碼,各預約掛號渠道會及時發送準時就診短信提醒以及遲到違約提醒。

如何識破虛假醫藥廣告騙局?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很容易看到各種“專家”“神藥”的宣傳。



2017年,一款我們幾乎天天能在電視廣告上看到的眼藥水,被指涉及虛假宣傳,走下“神壇”。

近些年夸大其詞、虛假宣傳的醫藥廣告屢禁不止,一些中老年患者深受其害。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受理“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投訴共1954件,其中涉及虛假宣傳占24.82%。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之際,《生命時報》(買粉絲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采訪專家,總結出虛假醫藥廣告的騙人招數,教你一眼識破它們。

受訪專家

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 孫忠實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藥師 夏雨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藥學部教授 劉世霆

虛假廣告的7大陷阱

面對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虛假廣告,消費者必須擦亮眼睛,以下這些花招往往是虛假廣告的常用伎倆。

1

過分強調療效

“3個月治愈”“一次性根治”“長期控制病情”等是典型用語。

隨著醫學的進步,一些疾病的確可以做到藥到病除。

但由于醫學還具有很多局限性,許多疾病尚未找到根治方法,只能控制發展和惡化,過于強調“治愈”“根治”的,一般都是騙子。

2

用偽學術包裝產品

關鍵詞是“國家專利”“國際醫學成果”等。很多廣告明確指出“治愈率99%”,實則并無臨床證據支持。

醫學信息是不對稱的,公眾很難辨識不實表述,患者長期受到疾病困擾,面對這些說法更愿選擇相信。



3

完全忽略不良反應

有些藥宣稱“數萬名患者臨床服用效果較好,且無任何毒副作用”。但“是藥三分毒”,任何藥都不可能做到無任何毒副作用。



4

過分夸大適宜人群

比如,有些抗骨質疏松藥僅作用于特定人群,但虛假廣告往往打著“有病治病,無病預防”的幌子,擴大銷路。



5

濫用科技前沿,鼓吹神醫神藥

有些廣告充斥著玄之又玄的詞語,比如“納米”“端粒酶”“遠紅外”等。很多詞語只是藥理學或生理學概念,并未實際用于臨床。

更有甚者,自創一些偽科學詞匯,讓普通人感覺特別“高大上”,進而上當。中醫藥領域是虛假廣告重災區,“神丹”“神貼”“祖傳秘方”等說法,常被用來鼓吹“神醫神藥”。



6

近似藥名,“李鬼”冒充“李逵”

有些藥品以其他知名常用藥的商品名為基礎,加上一個詞或一個字,比如“新”“超”等,借用人家的名氣。



比如,沐舒坦口服溶液是家庭常備藥,用于兒童祛痰,但市場上還有一個藥叫“新沐舒坦”,包裝和廣告設計都與前者極為相似,成分卻不同,用法、用量差異較大。

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到藥店可能稀里糊涂就買了后者,卻習慣性地按前者的量給寶寶服用。新沐舒坦屬于非處方藥,雖不是假藥,卻可能影響治療。



7

假專家“站臺”

有些廣告中的專家很不可信,身份往往造假,他們大多打著“協和”“北醫”“解放軍總醫院”等旗號,騙取信任。

由于公眾缺乏分辨能力,認為有名字、有單位就是專家,結果輕信其推薦的藥品。



這位老太太被譽為“中國最忙碌的虛假廣告表演藝術家”。出沒于各大衛視,頭銜眾多身兼多職。

從“拔痰定喘絕技傳承人”到“蒙醫后人”,從北大專家,再到風濕分會委員。后經查證,一系列頭銜全是偽造的。

嚴懲才能痛改前非

孫忠實認為,虛假藥品廣告屢禁不止,根源在于懲罰力度不夠。

《廣告法》對虛假廣告的處理是暫時停止銷售,“這個處罰太輕了”。他建議,加大監管、懲治力度,要暫時停止生產,才能讓違法者有壓力去痛改前非。

劉世霆表示,像“多少天就能治好”這樣的虛假宣傳內容,很容易查證,一旦認定責任就要嚴懲,讓違法者的風險大于受益。



夏雨表示,還要宣傳合理用藥概念,提高公眾、媒體和醫務人員的安全用藥意識和認知度。

建議大家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根據適應癥和自身情況選藥,不要相信廣告中過分夸大的療效,也不要盲目聽信病友推薦的藥品及其療效。



購買藥品3原則

專家們總結出消費者買藥時需記住的3點原則:



1.《廣告法》列出的禁用詞要熟記:“最”,如最新科技;“一”,如全國第一;“級”,如世界級、國家級;“首/家/國”,如獨家配方、世界領先、首款產品等;權威相關,如專供、專家推薦等。



2.虛假藥品廣告主要集中在難治、無特效藥、有病恥感的疾病上,比如癲癇、陽痿、皮膚病、糖尿病、癌癥等。

這些患者要了解健康常識,對所患疾病和治療前沿有所了解,如有疑問應詢問醫師或藥師。



3.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有專門的查詢平臺。如被藥品廣告說動心了,不妨先查一下,看有無藥品批號,按藥品說明書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處方藥不允許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只能發布在專業雜志。

怎樣分辨真假藥?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很容易看到各種“專家”“神藥”的宣傳。

2017年,一款我們幾乎天天能在電視廣告上看到的眼藥水,被指涉及虛假宣傳,走下“神壇”。

近些年夸大其詞、虛假宣傳的醫藥廣告屢禁不止,一些中老年患者深受其害。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受理“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投訴共1954件,其中涉及虛假宣傳占24.82%。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之際,《生命時報》(買粉絲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采訪專家,總結出虛假醫藥廣告的騙人招數,教你一眼識破它們。

受訪專家

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 孫忠實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藥師 夏雨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藥學部教授 劉世霆

虛假廣告的7大陷阱

面對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虛假廣告,消費者必須擦亮眼睛,以下這些花招往往是虛假廣告的常用伎倆。

1

過分強調療效

“3個月治愈”“一次性根治”“長期控制病情”等是典型用語。

隨著醫學的進步,一些疾病的確可以做到藥到病除。但由于醫學還具有很多局限性,許多疾病尚未找到根治方法,只能控制發展和惡化,過于強調“治愈”“根治”的,一般都是騙子。

2

用偽學術包裝產品

關鍵詞是“國家專利”“國際醫學成果”等。很多廣告明確指出“治愈率99%”,實則并無臨床證據支持。

醫學信息是不對稱的,公眾很難辨識不實表述,患者長期受到疾病困擾,面對這些說法更愿選擇相信。

3

完全忽略不良反應

有些藥宣稱“數萬名患者臨床服用效果較好,且無任何毒副作用”。但“是藥三分毒”,任何藥都不可能做到無任何毒副作用。

4

過分夸大適宜人群

比如,有些抗骨質疏松藥僅作用于特定人群,但虛假廣告往往打著“有病治病,無病預防”的幌子,擴大銷路。

5

濫用科技前沿,鼓吹神醫神藥

有些廣告充斥著玄之又玄的詞語,比如“納米”“端粒酶”“遠紅外”等。很多詞語只是藥理學或生理學概念,并未實際用于臨床。

更有甚者,自創一些偽科學詞匯,讓普通人感覺特別“高大上”,進而上當。中醫藥領域是虛假廣告重災區,“神丹”“神貼”“祖傳秘方”等說法,常被用來鼓吹“神醫神藥”。

6

近似藥名,“李鬼”冒充“李逵”

有些藥品以其他知名常用藥的商品名為基礎,加上一個詞或一個字,比如“新”“超”等,借用人家的名氣。

比如,沐舒坦口服溶液是家庭常備藥,用于兒童祛痰,但市場上還有一個藥叫“新沐舒坦”,包裝和廣告設計都與前者極為相似,成分卻不同,用法、用量差異較大。

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到藥店可能稀里糊涂就買了后者,卻習慣性地按前者的量給寶寶服用。新沐舒坦屬于非處方藥,雖不是假藥,卻可能影響治療。

7

假專家“站臺”

有些廣告中的專家很不可信,身份往往造假,他們大多打著“協和”“北醫”“解放軍總醫院”等旗號,騙取信任。

由于公眾缺乏分辨能力,認為有名字、有單位就是專家,結果輕信其推薦的藥品。

這位老太太被譽為“中國最忙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