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海貿易體系形成的原因(歷史解密:南宋時期,刺桐港驅馳全國海外貿易港口之首的原因)

时间:2024-05-29 02:58:51 编辑: 来源:

南海公司破產的原因有哪些?拜托各位大神

南海公司事件是世界經濟史和會計審計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

其產生的原因,經濟學界多歸結于狂熱與泡沫,會計審計學界則歸結于會計舞弊

本文研究表明,南海公司事件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經濟原因和復雜的社會背景

它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由不公平的產權制度、不合時情的制度設計、不完善的公司治理、不對稱的會計信息和不適應的會計技術等多項因素綜合作用而造成的

【關鍵詞】 南海公司事件 審計史 案例研究 在歐洲工業革命前的經濟發展中先后出現了三起重大的破產事件,其中兩起都與資本市場有關,一起是法國印度公司事件,另一起是英國南海公司事件

與工業革命前的其他任何經濟事件相比,南海公司事件無論在世界經濟史、資本市場發展史,還是在會計審計史上,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標志性事件

南海公司事件是世界早期資本市場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產物,它折射出早期資本市場諸多方面的問題,深入研究南海公司事件對現今資本市場的建設和會計審計工作的開展仍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一、南海公司與南海公司事件 南海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711年的特許貿易公司,它的初始股本由承擔政府約1000萬英鎊的短期國債組成

由于擁有與南美的貿易壟斷權,且其特許權中包括從非洲向南美販賣奴隸的內容,該公司的前景因此被描繪得十分輝煌

然而該公司自成立以來所期望的貿易潛力從未變成現實,向拉美滲透也因西班牙殖民地官員的不合作而未果,該公司管理層急切希望抓住一切商機,并多次進行商業策劃,但收效甚微

1719年該公司又擬定了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以增發股票來幫助政府實現債務轉移,即兌換政府高達3100萬英鎊的三大類長期債券,來獲得政府的支持和高額利息,同時賺取巨額股價盈余

由于南海公司對其好處大作宣傳,股價迅速上升

1720年1月3日南海公司股價為128英鎊/股,5月2日升至335英鎊/股,6月24日上升至1050英鎊/股,該公司因此獲利得到巨額盈余

當人們發現南海公司并無真實資本,便紛紛拋售該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面臨破產境地

許多陶醉在發財夢景之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損失慘重

1720年8月25日至9月28日的一個月時間里,該公司股票從每股900英鎊跌至每股190英鎊,最后被迫宣告破產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國會任命了一個由13人組成的特別委員會

秘密查證的結果是:南海公司的會計記錄嚴重失實,明顯存在蓄意篡改經營數據的舞弊行為

于是委員會便聘請了精通會計實務的查爾斯?司奈爾先生對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Sawbridge Company)的會計帳簿進行了檢查

這便視為民間審計的發端

經審計,司奈爾發現了該公司管理當局存在著會計欺詐行為(Ed-wards,1988)

二、南海公司的方案與股價 經濟學界多將南海公司事件歸結于狂熱與泡沫,會計學界則將之歸結于會計舞弊,本文研究表明,南海公司事件產生的深層原因是不公平的產權制度、不合時情的制度設計、不完善的公司治理、不對稱的會計信息和不適應的會計技術等多項因素綜合作用而造成的

要洞悉事件的真正原因,有必要了解當時英國政府的負債情況

(一)英國政府的負債情況及其嫁接方案 17世紀后期至18世紀初,英國政府在與法國政府長期持續的競爭中形成了巨大的債務,這些債務嚴重影響了政府信譽和償債承受能力

英國政府雖然想盡各種辦法解決這一問題,但收效甚微

截止到1720年初,英國國債面值高達約5000萬英鎊,其主要債券品種,結構及利率如下表: 1720年英國債券市場的利率水平為4-5%,而這些國債利率大大高于市場水平,使英國政府不堪重負

為了擺脫困境,英國政府仿效法國政府采用了一種“嫁接辦法”(Engraftment)來清理負擔沉重的短期國債市場,具體做法是:同大的壟斷公司合作,用公眾持有的國債來換取這些公司的股票,作為交換條件,政府為參與國債換股票的公司提供融資渠道和授予這些公司能夠盈利的特權

通俗地講,就是政府為了減少債務,將民眾對政府擁有的債權轉換為企業的股權

1720年3月1日,在與英格蘭銀行競標的過程中,由于南海公司用股票向議員和國王親信行賄,南海公司償還債務的第一議案獲得英國議會通過

南海公司中標的條件是,如果它獲得3100萬英鎊的國債,它就同意給予政府750萬英鎊,而南海公司承攬的國債由政府按年支付5%的利息,且這一收益水平維持到1727年,之后的利率減少到年息4%

(二)南海公司的股價 從1720年1月,南海公司股價從120英鎊/股(面值為100英鎊)開始,當嫁接方案還在協商之中時,股價就一路上揚

3月21日方案通過后,股價從200英鎊/股跳升到300英鎊/股,4月14日南海公司第一次增發新股時為300英鎊/股,4月29日第二次申購時就為400英鎊/股,6月17日第三次申購時,股價已從745英鎊/股上漲到950英鎊/股,8月24日第四次發行新股時上漲達1000英鎊/股

具體發行方式,發行價格和發行數量如下表: 南海公司的股價直線上升,不到8個月股價上漲900%,這不僅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早期是一個天價,就是在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史中也不多見

突然暴富,連公司管理層都有些難以置信

1720年8月,南海公司的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因分贓不均,發生內訌,一位董事認識到目前的股價與公司實際前景完全脫離,加之受法國資本市場崩潰影響,便毅然拋出了所有股票,接著,其他高管紛紛撤出,導致眾多股民一片恐慌,股價急劇下挫

暴跌前,南海公司股價曾摸高1050英鎊/股,9月11日跌為775英鎊/股,兩周后為500點,10月14日跌至170英鎊/股,12月跌為124英鎊/股

(三)南海公司的破產及其后果 南海公司的破產引發了工業革命前西方資本市場的最為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它標志著世界早期資本市場的崩潰

1720年8月31日,南海公司股票市值為1640萬英鎊,此后不到一個月市值就被蒸發掉1030萬英鎊,同年10月,倫敦的股票指數平均跌去一半

資本市場危機使剛剛建立的金融制度搖搖欲墜

硬幣從流通中消失,在倫敦,每月需支付5%的利息才能借到硬幣,在愛爾蘭,甚至回到了物物交換的階段,阿姆斯特丹的股份公司個個垮臺,股東紛紛破產(高德步等,2001)

由于股價暴跌,南海公司遭到參與債務和貨幣認購的股東的敵意攻擊,議會也迅速掉轉矛頭針對南海公司,就此成立了一個13人組成的特別委員會,調查南海公司破產事件

南海公司事件后,本來是南海公司采取各種手段影響國會通過的旨在減少與南海公司爭奪資本資源競爭對手數量的《泡沫公司取締法》(The BubbleAct)真正成了股份公司的克星

此后的一百零五年,民間合股被視為非法

南海公司事件還影響了英國的立法,自此,對破壞金融市場均衡與構成潛在威脅的行為進行整治和禁止已成為英國當時立法的特定慣例

1734年,在約克郡房屋互助協會(theYork Building Society )財務危機后,期權交易即遭到禁止即是例證,雖然法律的漏洞允許邊際銷售繼續進行(Paskin,1997)

三、南海公司破產的原因 直接導致南海公司破產的原因首先是受約翰?勞(John Law)的計劃在法國成敗的影響

英國政府與南海公司的合作是借鑒法國金融大臣約翰?勞為法國政府解決債務危機的方法

勞的使法蘭西公共債務合理化的計劃于1719年秋啟動,最終因種種原因而失敗

1720年春,勞的計劃失敗后,許多投機商將自己的資產轉移到正處于牛市的倫敦,致使倫敦股市大漲

1720年6月,英國《泡沫公司取締法》通過后,投機商的資金即刻向海外轉移,加之此間巴黎盛傳勞的計劃已經實現了振興法國目的,流入倫敦的現金復歸巴黎,增大了倫敦市場指數下調的壓力

其次是適得其反的《泡沫公司取締法》

《泡沫公司取締法》本意是南海公司為了減少倫敦資本市場的競爭對手,利用公司在政界的盟友支持和推動而通過的一部法案

從法案于1720年6月11日獲得通過這一時間安排上也可證明南海公司管理層的精心策劃

該法案不僅否認了所有未得到國王或議會賦予法人資格的公司,而且也成為約束新的股份公司成立的手段

令南海公司管理層始料不及的是,該法案的實施導致了英國的投資商將大量的資金轉移海外,特別是流向對新設股份公司限制不甚嚴格的國家和地區,巨額資本外逃引起了倫敦市場股價下挫

再者是開戶銀行倒閉

在股價下跌時,為避免發生清償危機,南海公司與英格蘭銀行約定,英格蘭銀行以每股400英鎊的標準來支持它的股票,并持有它的有擔保債務發行的一大部分

不過,當南海公司的資金存儲機構斯沃德布萊德銀行(the SwordBlade Bank)倒閉時,英格蘭銀行便即刻毀約,這一保護線也旋即遭到突破

這時,南海公司的股票已跌至每股190英鎊(Paskin,1997)

此外是高級管理人員舞弊與套利

據國會組織的13人特別委員會調查顯示,該公司會計記錄嚴重失實

委員會聘請的審計師查爾斯?司奈爾(Charles Snell)對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Sawbrige Company)會計帳目的審計更清楚地表明該公司確實存在舞弊行為

同時,該公司管理當局還涉嫌操縱股市,并通過多種手段調節股市,以期靠信息欺詐來維持股價

例如當1720年8月股價開始波動時,該公司承諾在以后的12年間,公司每年將支付50%的紅利(Paskin,1997)

特別是在股價漲至1020英鎊左右時,公司管理當局又提出了一系列迷人而又荒唐的發展計劃(威廉斯,1989)

根據審計結論,國會沒收了全部董事的個人財產,并將一位負直接責任的經理逮捕入獄

本來,股價有漲有跌,有跌有漲

漲漲跌跌,跌跌漲漲乃是資本市場平常之事,也是一條不變規律

但南海公司的股價被大多數研究文獻稱之為“非理性的繁榮和市場的瘋狂(加伯,2003)

本文認為,南海公司事件不單純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破產案,它的股價的漲跌也非簡單的市場漲跌,它的暴漲暴跌和破產有其深刻的經濟原因和社會背景

(一)不公平的產權交易 可以說,南海公司的股東是政府轉嫁債務的犧牲品

前面論及,股東名義上擁有的南海公司的股權,實際上是應由政府支付的債權,而政府通過被視為創新的手段將民眾持有的以政府信譽擔保的國債轉化為風險自擔的企業股票

當擁有的對政府債權被轉化為對股份公司的股權后,由于南海公司并無真實資本,投資者對該公司的剩余索償權就只剩下特許經營權

一旦特許經營權無法產生效益,股東的產權便成了廢紙

政府高官和議員們在很大程度上是了解南海公司經營狀況的,但為了轉嫁負擔,同時也因他們中的相當部分人接受了南海公司的賄賂,他們只有犧牲民眾的利益

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希望南海公司的股價高漲,以便更快的減少債務

雖然他們的本意并不是想讓南海公司破產,但因為一場不公平的產權交易使他們難以對南海公司管理層進行有效的管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