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印度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是多少(2007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

时间:2024-06-01 11:12:42 编辑: 来源:

2020年新加坡對外貿易依存度是多少呢

新加坡屬于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國、日本、歐洲和周邊市場,是亞洲“四小龍”之一。COVID-19疫情的暴發及蔓延使新加坡經濟深受打擊。2020年,新加坡經濟增速為-5.4%,創歷史新低,其中對外貿易、旅游和零售等領域受疫情影響顯著,下降幅度較大;制造業的強勁發展成為新加坡經濟的重要支撐。那么,2020年新加坡經濟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特點?環球印象投資分析新加坡事業部多角度回顧2020年新加坡經濟發展現狀

  1、經濟發展受疫情影響嚴重,多個指標創歷史新低

  1.1 經濟增速創歷史新低,但制造業發展勢頭強勁

  2020年,按照當前市場價格,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691億美元,低于2019年的5107億美元。從實際GDP看,新加坡GDP全年同比增長-5.4%,為獨立以來最低增速。2020年4個季度的增速分別為0、-13.3%、-5.8%和-2.4%。從具體領域看,制造業的快速恢復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20年,新加坡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7.3%,扭轉了2019年負增長的趨勢,為近3年來的最高增速(詳見下表1)。其中,2020年12月,新加坡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4.3%,連續2個月取得雙位數增長。生物醫藥制造產業、電子和精密工程產業的穩定發展支撐了制造業的快速增長。2020年,新加坡生物醫藥制造業、電子制造業和精密工程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3.7%、11.9%和10.6%。

  與制造業的快速增長相反,服務業和建筑業產值均為負增長。2020年,新加坡服務業產值同比增長-6.9%,其中只有金融保險業和信息通信業產值保持正增長,同比分別增長5%和2.1%,但均低于2019年7.8%和12%的增速。建筑業產值降幅更大,2020年同比增長-36%。

  1.2 對外貿易大幅下滑,服務貿易降幅大于貨物貿易

  一是貨物貿易方面。2020年,新加坡貨物對外貿易總額為9691.1億美元,同比減少5.2%,為近年來第二大降幅(見下圖1)。其中,貨物出口同比下降3.2%,進口同比下降7.4%。由于油價下跌,石油貿易同比下降31%,非石油貿易則小幅增長了0.7%。5月貿易額僅為679.4億美元,為年度最低值;12月貿易額最高,達864億美元。與2019年各月度相比較,2020年除了2月和3月保持增長,其他月份均為負增長,其中5月降幅最大,達23.9%(見下圖2)。2020年,新加坡的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韓國、日本、中國臺灣、歐盟、泰國、馬來西亞、中國、中國香港和印度尼西亞,貿易額分別同比增長38.3%、27.2%、26.1%、15.5%、8.8%、6.8%、-0.7%、-8%、-15.1%和-16.4%。

  二是服務貿易方面。根據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公布的數據,2020年,新加坡服務貿易總額由2019年的5800億美元減少到2020年的4970億美元,降幅為14.3%。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下降12.7%和16.1%。

美國2021年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是多少

美國2021年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是20%

2021年的外貿依存度分別是:美國20%、德國70%、日本30%、英國40%、印度30%、法國40%、意大利50%、加拿大50%

2014年美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是多少?

1月21日,商務部召開2015年第一次例行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進行2014年全年年度盤點。以下為對外貿易情況:

據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其中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30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出口2.3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1%,進口1.9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4%。貿易順差3824.6億美元,同比擴大47.3%。在剔除2013年套利貿易墊高基數因素后,全國進出口同比實際增長6.1%,出口增長8.7%,進口增長3.3%。2014年全年進出口運行情況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地位鞏固。從全球范圍看,2014年全球貿易預計僅增長2%左右。1-11月美國進出口增長3%,歐盟和日本分別下降0.5%和2.5%。而我國外貿增速明顯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速,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預計全年我國出口占全球份額達12.2%左右,較2013年提高0.5個百分點。

二是外貿對經濟增長貢獻突出。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外貿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按支出法核算,2014年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10.2%,預計全年貢獻率將在10.5%左右,創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

三是一般貿易占比持續上升。全年一般貿易進出口2.31萬億美元,增長5.3%,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53.8%,較2013年提高1個百分點,比重連續兩年提高。加工貿易進出口1.41萬億美元,增長3.8%,增速較2013年加快2.7個百分點。

四是貿易伙伴更趨多元。開拓新興市場取得新成效,全年我國與發展中國家進出口比重較2013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印度、俄羅斯、非洲、中東歐國家等進出口增速均快于整體增速。實施自貿區戰略效果明顯,不含港澳臺地區的其他17個自貿伙伴在我國出口總額的占比較2013年上升0.6個百分點。對發達國家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對歐盟和美國進出口分別增長9.9%和6.6%。

五是商品結構繼續優化。工業制成品占出口總額的95.2%,較2013年提高0.1個百分點,占比連續三年提高。裝備制造業成為出口的重要增長點,鐵路機車、通信設備出口增速均超過10%。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4851億美元,增長5%。生物技術產品、航空航天技術產品、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產品等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增速均在15%以上。消費品進口1524億美元,增長15.3%,占進口總額的7.8%,較2013年提高1個百分點。

六是中西部地區對增量貢獻首次過半。中西部地區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其中,中部地區進出口3127億美元,西部地區進出口3344億美元,分別增長10%和20.5%,中西部地區合計對整體進出口增量貢獻60.3%,貢獻率首次超過東部。東部地區進出口3.66萬億美元,增長1.6%,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85%,較2013年下降1.5個百分點。

七是貿易條件明顯改善。在國內工業品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的情況下,全年進口商品價格指數下降3.3%,而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僅下降0.7%,貿易條件連續第三年改善。重要能源資源產品進口價格走低,節約了大量外匯支出,僅原油、鐵礦砂、銅礦砂、銅材、橡膠、化肥、大豆和谷物8種商品就少支出約485億美元。

八是民營企業成為穩增長的主力軍。全年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占外貿企業總數的比重超過70%,較2013年提高1.6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1.57萬億美元,增長5.3%,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36.5%,較2013年提高0.6個百分點,對整體進出口增量貢獻55.9%。國有企業進出口7475億美元,下降0.2%,連續三年負增長。外資企業進出口1.98萬億美元,增長3.4%。

風水征兆下載解讀

2007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

自從加入WTO之后,我國的對外貿易出現了強勁的增長,外貿依存度也隨之急劇攀升。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遠遠高于美國、日本、印度、巴西等經濟大國。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參與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國外市場的需求已經成為我國國內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形成相互依賴的伙伴關系,另一方面過高的貿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國貿易目的地集中、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不合理以及戰略資源產品進口依存度攀升等諸多弊端。

按照通行的計算方法,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國對外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它不僅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同時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開放程度。國際經驗表明,僅從數字上、從貿易總量上考察外貿依存度的高低并不能真正衡量我國經濟的對外依賴程度, 因為有許多因素影響和夸大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具體來說,我國外貿依存度偏高的原因分析如下:

對外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比重較大。2005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為6905億美元,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上升到48.6%,幾乎占到貿易總額的半壁江山。由于對外加工只收取少量的工繳費,沒有過多的附加增值,國內采購、配套率亦較低,即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行組裝之后再出口到國外。這一進一出加以匯總再除以當年的GDP,使得外貿依存度明顯地有虛增的成分。

國內產業結構以制造業為主,第三產業比重較低,是外貿依存度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一般說來,由于第三產業的可貿易性較低,GDP 構成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可能越低。目前,美國第三產業在GDP 構成中的比重已經超過75%,而我國僅為33% 左右。

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分母——GDP的增長率近年平均不過9%左右,但分子——外貿進出口的平均增長率卻達到30%以上。當GDP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速上,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越高,則其相對增長速度越快,外貿依存度則越高。

匯率的變動直接影響外貿依存度的水平。總體上看,人民幣低估是我國外貿依存度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按照現行匯率計算,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確實偏高。但若據世界銀行按購買力平價估算,人民幣與美元購買力比價為4:1,按此計算,我國外貿依存度將減少一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國外貿依存度高是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依賴過大這一經濟結構的必然反映。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全國出口額最大的200 家企業中,外資企業77%;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外資企業占62%。從外貿依存度這一比率的分子來講,我國巨額外貿的一大部分實際上是在華外商投資企業所創造的,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大于其他企業的出口額,從2001年到2004年,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依次為50.1%、52.2%、54.8%和57.1%。從這一比率的分母來講,國內生產總值也包括了在華外商投資企業

貢獻的部分,但由于外商投資企業的主要特點是“大進大出,兩頭在外”,外貿傾向大大高于國內其他企業。由此可見,外商投資企業“大進大出,兩頭在外”這一經營行為,也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外貿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增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實際上,外貿依存度是一把“雙刃劍”,其提高和變化一方面為我國更加主動地參與國際經濟,提高了我國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風險和影響。總的來說,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持續增長的外貿依存度會給對外貿易和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有:

對外貿易摩擦加劇

由于我國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出口遭遇國外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明顯增多。在“十五”期間,我國被反傾銷立案的數目分別為:2001年55起,2002年51起,2003 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