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印度上半年外貿逆差減少(印度每年貿易逆差,外匯儲備那么少,為什么有錢滿世界買軍火?)

时间:2024-06-01 18:22:19 编辑: 来源:

印度每年貿易逆差,為什么還這么有錢滿世界買買買

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地區,每個國家都會有貧富差距。像印度這種發展中國家,即使有貿易逆差,但是并不妨礙印度政府在全世界范圍內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且印度買的這些東西并不會一次性付清。

印度一個重要的外匯來源是僑匯。高端一點的是美國的印度裔IT人員的匯款,混知乎的都會了解一些。低端一些的是在阿拉伯國家打工的,這些人在當地被當做奴隸,但是人數多,掙了大把的美元。剩下的應該是外國投資吧?印度市場雖然不怎么樣,但是金融領域是很開放的,不像中國被卡得死死的。

印度在全世界買武器是出了名的,過去幾年占全世界軍售的13%,穩居世界第一。名義上,印度算是南亞次大陸最強軍事大國,但是實際上印度自己的基礎工業并不發達,印度自己造武器很慢,還有各種事故。印度的軍購就是一個坑。雖然都是號稱幾十上百億美元,但是要分二三事年付清。而且有附帶條款,一半要用印度的產品頂替或者一定比例設備在印度境內采購。而且即便通過了招標,印度人一內斗起來就會無限期擱置下去,到最后再重新換個名字進行招標。

當然,印度每年也會減少自己的貿易逆差,印度一直為了擺脫貿易逆差而努力。但是印度不得不每年都在世界范圍內購買武器裝備,因為印度人自己做的武器并不實用。而且印度直接購買武器,還可以節省研發費用,吸取他國的高科技經驗,為自己發展做準備。

印度每年貿易逆差,外匯儲備那么少,為什么有錢滿世界買軍火?

印度貿易逆差其實從上世紀的80年代就開始了,到了本世紀就逐漸擴大,印度2018年全年的整體貿易逆差達到1874.5億美元,同比增長24.7%。可能有的人不理解什么是貿易逆差,所謂的貿易逆差就是進口總額大于出口總額,也就是代表著出口的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相對比較弱,長時間的貿易逆差會使一個國家的資源不斷的流出,同時外債也會持續增長,這也是印度近年來一直在面對困擾的問題。

而印度的外匯儲備,根據印度央行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印度外匯儲備約為4017.76億美元。較去年4月的4260.28億美元大跌超250億美元。4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對于其他一些國家可能還算不錯,但是對于印度這樣一個大國來講,太少了。中國當前的外匯儲備有3萬多億美元,和我國相比,人口差不多的情況下,外匯儲備卻只有我們的七分之一左右。這和印度一直想當大國的地位不是很匹配,而印度的外匯儲備少主要原因就是貿易逆差。

那為何印度外匯儲備那么少,還有錢滿世界買軍火?

首先就是印度滿世界購買軍火也不一定全部都是用外匯支付,可以用一些國內礦產等資源交換。再者購買軍火時都會有附加條款,錢并非是一次性付清,而是在合同期內分期付款,就跟我們信用卡分期還款一個道理,這樣就可以減輕壓力。

其次就是借錢,印度作為一個世界大國,而且這幾年經濟發展迅速,年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6%-7%,很受西方國家的青睞,自然也比較容易借到錢。

第三就是國外投資,每一個國家的發展自然少不了一些外國投資者,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也很受一些外國投資者的青睞,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印度吸引外來投資1610億美元。這些外國投資者帶來的美元換成盧比,就可以在印度消費投資。而這些美元也算是印度的外匯儲備了。

第四就是印度有大量的海外僑民,比如在美國硅谷就有很多高科技人才,中東、迪拜也有很多印度僑民,這些僑民也會把賺到的錢匯到印度,然后那些僑民的家屬就會把這些美元在換成盧比在印度使用,這部分美元自然也是印度的外匯儲備。

綜上所述,雖然印度這樣滿世界買軍火,可以快速的提高軍事力量,但是對于印度的軍工體系是相當不利的,外匯儲備就那么多,大部分都用來買軍火,研發費用就會下降,沒有自己的技術,永遠只能買別人要淘汰下來的產品。

美國外貿統計數據說明了什么?

如把進口與出口分別來統計,上半年美國從水路進口的外貿貨物為4

762億噸,較2006年同期下降4

4%,進口貿易額為4 812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的4 672億美元增長3

0%

上半年從水路出口的外貿貨物為1

961億噸, 較2006年同期下降7

2%,出口貿易額為1 735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的1 467億美元增長18

3%

這主要是美國為了使上半年中從歐洲進口的貿易金額保持在20年同時期的同一水平上,而大舉向歐洲出口,出口的貿易金額增長了20%以上

這也是跨大西洋的歐洲/美東集裝箱班輪線將由小型船改換為中型船的原因

采取美元貶值的政策以及其他的保護措施 美國政府把降低外貿逆差作為它施政的一項重要目標, 目前它已使進出口貿易額之比從2006年上半年的3

18∶1 減至2007年上半年的2

77∶1, 即進出口貿易額比率有了好轉,但仍然是2

77∶1的逆差

從進出口貿易額的絕對值來講,數據顯示進出口貿易逆差已從2006年上半年的3 205億美元,降至2007年上半年的3 077億美元,即貿易逆差減少了128億美元,相當于減少4

2%,這對于美國來講已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亞洲地區是美國第一貿易大戶 在地理上,亞洲地區離美國有萬里之遠,但仍是美國的第一貿易大戶,即占美國全部貿易量的21

4 %,比美國北鄰北美洲或南鄰南美洲要多得多

在2007年上半年為1

438億噸,與2006年同期持平

其中的中(含臺灣地區)、韓、南亞(以印度為主)都有所增加,而與日本、東盟則有所減少

除了亞洲地區的貿易量在與2006年同期持平外,其他地區如歐、中東貿易量都有所減少

在貿易額上,亞洲地區更是美國的當然貿易大戶,占美國全部貿易額的近一半,約44

2%

在2007年上半年美國與亞洲的貿易金額為2 893億美元,與2006年的2 631億美元相比,增長了10%

其中中國增長了17%,為亞洲之首,其次是以印度為主的南亞增長了13

5%,再依次為東盟(8

7%)、韓國(7

3%)、中國臺灣地區(6

7%),日本僅增長了0

3%

美中貿易逆差持續堅挺 在美國與中國的貿易上,2007年上半年的貿易額為1 272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1 087億美元增長了17%,增幅之大為全球之首

從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來分析,無論美國采取一系列強力措施,甚至中國政府機構也在鼓勵進口美國貨物,采取措施以減少順差,但是美國從中國進口與出口至中國的貿易金額之比,從2006年上半年的6

31∶1 還在微增至2007年上半年的6

39∶1,并且美對華貿易的逆差由2006年上半年的790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上半年的928億美元,即2007年上半年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較去年同比又增加了138億美元,相當于增長了17

4%

可見美國采取了美元貶值與一系列保護政策,在全球范圍內確見成效,但在美中貿易上卻未掀起浪花幾許

當然一項政策的效應不會立即顯示出來,需要有一定時間才能有所定論,是否會在2008年有大的轉變還需繼續觀察

另一方面我們應注意到,美方統計出來的這些數字可能與中國官方發布的有所差異,其中至少有兩點不同:一是這些數據是排除了空運與陸運的,中美之間幾乎無陸運可言,但空運是有的,空運貨物重量雖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