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印度成為美國第一貿易伙伴(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印度為何離不開中國制造?)

时间:2024-05-03 00:08:53 编辑: 来源:

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是哪個國家

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是美國

中國居第二位

其他主要貿易伙伴包括德國、阿聯酋、沙特、新加坡、英國、瑞士、法國、伊朗、日本、香港等

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這對兩國有何好處?

      在現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國家特色以及宗教信仰,不同的國家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外交方式。兩個國家可能會因為之間的利益發生沖突,也有可能會因為某個雙贏的項目而變成合作伙伴,所以并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要雙方的利益達到了,不管之前的關系有多惡劣,都會變得像親兄弟一樣,只有利益才能使國家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經濟共同發展才是所有國家的追求。

       在2020年的時候,鄰近我國的印度曾經在我國邊境蓄意的挑起中印沖突,并且查封了部分開設在印度境內的中國企業,給我國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中國與印度的關系一度惡化到最低點。但是就在2021年,雖然印度官方放緩了對中國企業投資的審批,卻也導致了印度更加的依賴中國制造的重型機械,電信設備還有家用電器。這種種現象導致了2021年中國與印度的雙邊貿易逆差接近400億美元,中國直接超過了美國成為了印度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

       這一現象也使近期緊張的中印關系變得逐漸舒緩起來,并且近日印度政府即將批準來自中國約45項的投資,其中也包括了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的投資提案。經濟得到有效發展是每個國家都想要看到的,國家只有變得強大和安寧才會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中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這對于兩個國家都有著重大意義,不僅帶動了印度貧瘠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拓寬了我國的經濟交流道路,使更多國家看到我國經濟實力強橫的一面,得到更多的合作資源。

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印度為何離不開中國制造?

雖然疫情嚴重損害了印度經濟,損失了大量民眾收入,但也被印度視為推動“印度制造”崛起的契機。去年,印度開始限制從中國進口產品,一些產品仍然面臨滯留在港口的問題。與此同時,印度開始扶持自己的制造業,甚至直接“貼錢”。然而,提高制造能力不是一天的事情,印度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例如,印度的行動不僅沒有影響中國品牌手機的銷售,反而實現了增長。中國將在2020年再次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因為它不能離開“中國制造”。

盡管印度禁止了數百家中國企業的申請,減緩了對中國企業投資計劃的審批,并要求“自力更生”,但它仍然無法改變對中國制造產品的高需求。根據印度官方數據,去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到777億美元,中國取代美國,再次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印度從中國的進口總額達到587億美元,超過了其對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和第三大貿易伙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進口總額。印度對中國制造業的高度依賴可見一斑,因此2020年印中貿易逆差將達到近400億美元,成為印度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

事實上,印度最初減少進口的想法是錯誤的,包括許多產品,如手機零件、工業機械設備、汽車零件等。印度無法自給自足。如果不進口,只會破壞自己的工業生產,從而損害經濟發展。對于印度的一些消費品,印度人并不認可,他們更喜歡消費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比如中國品牌的手機。

同樣,在打出自力更生、減少對外依賴的口號之后,印度迅速“啞火”,繼續大量進口中國商品。在此之前,印度“積壓”了大量的中企投資申請,也設置了新的限制。但現在印度逐漸放松了投資管制。根據印媒報道,印度將成立一個協調委員會,集中研究來自中國的大筆投資申請,這被認為是中企赴印投資的一個積極信號。

印度將批準來自中國的45項投資提議,包括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的提議。從各種跡象來看,印度對中國投資驅動其制造業抱有很大期望。在此之前,印度對外國投資有嚴格的要求,并收緊了各種相關規定,如要求對鄰國的投資實行官方審批。

不難看出,印度雖然講擺脫對外依賴,但身體還是老實的。不過,這也是意料之中的。疫情期間,印度消費大幅下降。為了實現長期穩定增長,印度需要中國企業的投資。根據印度銀行的預測,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為負7.5%,這是歷史上最糟糕的表現,印度經濟何時復蘇尚不清楚。

印太經濟框架

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出發點是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服務于美國的根本利益,并非著眼于本地區疫后經濟復蘇和發展繁榮。

美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文萊13個國家成為初始成員。

相關信息:

中國是全球供應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東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印太經濟框架其他各國也有密切的經貿關系,包括美國,此時打造排除中國的供應鏈,即便只是半導體供應鏈,也會令本已脆弱不堪的供應鏈更加支離破碎。

中國也是數字經濟大國,且不論不包含中國的印太數字經濟能否玩轉,現有印太經濟框架成員在電子傳輸和數據流動征稅問題上就分歧嚴重。印太經濟框架中的人口大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明確表達支持征稅,其他成員中應該還有持類似想法的,而征稅正是美國堅決反對的。

為什么印度政府軟件業選擇戰略性貿易政策

一、印度經濟現狀概述

(一)印度國內經濟狀況

印度作為一個擁有世界第四大軍隊,第八大制造業和僅次于美國的高科技人才資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正在創造“印度崛起”的神話。印度政府在“十五計劃”中,將2002年-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定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負擔、不平衡的產業結構、巨額的財政赤字、懸殊的貧富差距、落后的基礎設施、居高不下的銀行不良資產以及國內種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長存等現實情況分析,這一目標的實現頗為不易。

1.印度國內經濟發展現狀總述

印度經濟自獨立以來到上世紀8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僅為3.5%,80年代提升為5.6%,90年代中期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更是超過了中國,達到了創紀錄的10.4%。2004-2005財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為6.6%,其中建筑業增長率為5.2%,工業增長率為9.3%,第三產業增長率為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貿易增長53.5%,較第一季度的24.6%增長了一倍多,外國直接投資則增長26.8%,印度經濟進入了“黃金時代”。

(1)第一產業現狀:“綠色革命”使農業增產增收但科技興農仍然任重道遠。

今日的印度已徹底改變了“帶著討飯籃子”的形象,糧食產量從獨立之初的1500萬噸增至2003年的2.2億噸,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糧食產量目標為2.251億噸但由于降雨量下降,產量預計會減少到2.06億噸。現在印度的許多農產品如大米、小麥、豆類、棉花、甘蔗、茶葉、煙草和黃麻的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列。這主要歸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開展的“綠色革命”, 90年代后印度又開展的“白色革命”和“藍色革命”促進了畜牧業和漁業的發展。現在印度正朝著2010年糧食產量翻番的目標前進,預期屆時糧食市場將超過25,000億盧布。但是客觀來講,印度農業生產率仍然很低,每公頃1.7噸的單位面積糧食產量與2.6噸的世界水平和5噸多的發達國家水平還相差甚遠。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預算報告中特別強調了要改善農業領域的投資環境,其中包括允許國內農產品出口商免稅進口種子和農用物資等。印度農業發展的關鍵是開墾荒地、選育良種、改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利設施網增加灌溉面積、保證電力供給、提高糧食加工儲藏能力、完善糧食市場流通環節,使農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第二產業現狀:新興工業實力漸強,但協調發展不容忽視。

印度現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其中制藥、汽車等領域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業(包括煤炭、石油和電力)發展也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 占全國商品能源消費的40%以上。但是電力供應仍然很緊張,目前印度正在尋求開發以甘蔗渣為原料發電,進一步補充傳統煤炭發電的供不應求。輕工業在印度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20%以上, 主要為紡織工業和食品工業, 其中食糖, 茶葉和紡織產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隨著整個工業的發展, 棉麻紡織、制糖、榨油和制煙等傳統工業的優勢地位正在不斷地讓位于化學、能源、機械和電子等新興工業。

①能源和基礎工業——產量大幅增長,但石油、天然氣仍嚴重短缺。

從總體上看,印度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門類比較齊全,煤儲量近2000億噸,是世界重要產煤國之一。近年來能源工業發展較快,可由于缺少現代工業的“血液”——石油,因此總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調查顯示,印度石油資源匱乏,可開采量不足8億噸,按目前開采速度,僅可再開采20年。天然氣儲量不到7000億立方米,也只能維系20多年的開采量,而且天然氣生產中噴發浪費嚴重,效率不高。

②醫藥工業和紡織業——印度制造業的兩個亮點。

印度是非專利藥品生產和出口大國:印度的藥品占全球藥品銷售量的8%,排第四名,是世界第五大散裝藥生產國。印度的醫藥工業有2萬個實驗室,醫藥市場規模為53億歐元,其中最大的醫藥企業Glaxo SKB 占有5.7%的市場份額。

紡織業是印度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行業,其產出占GDP的6%左右,吸收了3500萬人就業。

③耐用消費品市場、機械及部件市場——現狀不樂觀但發展潛力大。

雖然印度國內擁有一個由3億中產階級構成的穩定的消費市場,但消費熱潮并沒有啟動,大多數耐用消費品構成買方市場,供大于求。印度的機械產品多為低端產品,重載設備、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紡織和珠寶加工的機械長期依賴進口。但是消費信貸的進一步完善可以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可以推動以建筑機械為主的機械及部件市場的發展。

(3)第三產業現狀:印度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和推動力。

行的是“進口替代型”政策,和發展民族產業,與外界的聯系不密切。印度憑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術和英語語言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先行帶來了印度軟件、商務處理外包等IT服務業的興旺,促進了印度資本金融市場的發達和旅游業的繁榮。

① 計,中國輸待外資的開放態度已經取得了突破。信息服務部門——軟件業異軍突起,實力雄厚。

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就頒布了扶持計算機軟件發展的政策,1991/92年度至2001/02年度的關鍵十一年之間,印度軟件業的年均增長率達45%,2004年這一數字達到了50%。印度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軟件超級大國”,目前有軟件及服務企業近3000家,從業者超過50萬人,其前十家軟件及服務企業的人員規模多在萬人以上,最大的企業已逼近4萬人。企業盈利均在20%以上。班加羅爾、海得拉巴和馬得拉斯市形成了印度軟件基地的“金三角”。

②資本金融服務部門——開放的金融環境形成了較發達的資本市場。

印度擁有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