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華為員工外派海外的利弊(華為財經怎么樣)

时间:2024-06-09 12:38:34 编辑: 来源:

華為財經怎么樣

華為財經和“四大”會計所,我該去哪一個?

華為財經和四大的糾結,是每年財務應屆生和入職1-3年的財務人都特別頭疼的問題,知乎上問的人也不少!

比如這位四大er說:“大家都在吐槽華為加班強度,但是還是想去華為,不過年紀越來越大,總得綜合考慮身體、家庭等因素。”

面對這個二選一的財務界世紀問題,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有的人揚言:“如果再給一次機會,絕對選擇華為!”理由是覺得四大錢少事多!事務所的工作太摧殘身體!

而有的人則不同意!說:“四大牌子響,四大出來的人認可度高,基本素質也比較好。”

還有位知乎@網友張呵呵說:選擇四大!華為頁不輕松!四大辛苦兩三年可以鍍金!

知乎@網友張呵呵補充說:“四大三年,哪怕一年后出去,選擇很多!而華為的財審并沒有!”

那對于應屆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來說,華為財經和四大審計到底,哪個是更好的平臺?

1

2020應屆生選擇去四大,

會有這些優劣勢!

四姐先來客觀的講下四大的優缺點!

四大的優點有:

1、上升空間穩定,競爭環境相對公平,員工晉升有明確的梯度且公開透明。

2、薪水每年漲幅固定且透明。

3、工作強度大,每年同時做幾個項目,大量的加班和高強度的工作,可以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經驗。

4、行業跨度大,有機會積累不同行業的審計會計經驗。

5、內部培養體系健全、完整、規范。事務所校招的時候會有很多其他非財務類專業的人員,最終這些人也能成為很出色的審計師,靠的就是事務所強大、健全、規范的人才培養體系。

6、良好的工作習慣、職業素養的養成。

7、專業基本功底的扎實。

8、買粉絲、并購業務對于四大愈發重要,且成為重要的發展機遇。隨著本土企業跨國并購越來越頻繁,目前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主流手段,四大所挾全球化的優勢壟斷了這塊買粉絲+審計的高毛利業務。與之相應的稅務、財務等買粉絲服務也水到渠成。過去的5年里借中國企業走出去四大所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并購買粉絲的高級經理和合伙人。本土所目前加速國際化步伐,就是要來競爭這塊利潤。

四大的缺點呢?有這些:

1、工作強度太大,如果不能熬過4-5年左右,做到senior audit,而較早跳槽的話,市場價值并不高。

2、乙方的思維定勢。事務所人員做乙方時間長了,思維模式會相對固化。會從最謹慎的角度出發去規避風險。要做一件事,有哪些限制性條件約束你不能做?會有這樣那樣的風險和困難,使我們無法達成目的?這是乙方做決策的思路出發點。而甲方則不同。甲方思維模式是:如果要做一件事,我要通過哪些方法把他做成,沒有條件怎么創造條件?缺少資源怎么吸引資源?這種思維模式的差異,往往會導致乙方跳槽去甲方時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3、躺著賺錢的時代結束,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四大已經放下身段開始競爭民營企業這塊蛋糕,而同時本土N大卻開始走國際化路線,與四大競爭跨國企業這塊蛋糕。市場、人才的搶奪上四大并不占多少優勢。

2

2020應屆生選擇去華為財經

這些利弊一定要知道!

華為財經,對于應屆生來說,有這些優勢!

1、作為跨國巨頭,非常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分工精細、財務體系健全、制度完整、流程規范。薪資體系和晉升體系相對成熟、健全,在市場上也有較強的競爭力。

2、既是制造巨頭,也是研發怪獸,釆購物流生產質量硏發項目銷售,產業鏈完整到無以復加,是財務管理人員極好的平臺。

但華為財經也有這些劣勢!

1、公司越大,流程越長,分工越細,在一個具體崗位上的能見度越低,被取代可能性越高,這是巨頭的通病。

2、起步階段遠離決策中樞,也許外派、也許負責某個子公司財務,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迂回發展的道路,財務管理的發展路徑不如四大清晰。

3、上升空間問題。穩定的發展造成了空缺職位的緊張。沒有上升通道,就要靠輪崗來尋找空間,這勢必增加職業路徑曲折的風險。一旦沒有輪崗的機會,那就只能靠跳槽來解決問題。

4、早期跳槽競爭力不強。巨頭體系內分工過細造成自身財務模塊經驗的不完整,使得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限。

提問解答:

Q:現在在體制內覺得工作很無聊沒盼頭,好想去四大,請問有沒有好的建議?

A:某四大去年入職審計人員,畢業那年面的第一個公司就是華為財經,沒過終面,遺憾至今,一直想去領略一下非洲,中東的風光只能無限期推遲。后又在某國有股份制銀行輪崗半年,而后辭職進入四大,心里排序,華為>銀行>四大!四大真不是以前四大,沒想象中那么好!

Q:華為近年發展勢頭迅猛,今年校招起薪已達到12k,去年就吸引到了一些清北牛津耶魯的畢業生。而四大近年已招不到這種層次的畢業生。難道憑借四大的履歷就能在職業發展上超過華為招進的優秀的畢業生嗎?

3

選了華為財經or四大的人怎么樣了?

這兩個真實案例揭露真相!

那以前糾結過華為的四大的人,是選擇誰呢?為什么呢?現在又怎么樣了呢?

我們來看兩個人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本科生女孩,獲華為財經和四大offer,最后選了華為。

我們一起來聽她的例子:

我也是拿到了華為財經和四大的offer ,我最后選的華為,與題主不一樣,我是本科生。

我覺得怎么選擇主要是看自己的以后的發展吧,去華為,以后你可能絕大多數情況是在財經領域發展,而去四大,相當于給自己多一個選擇的機會,以后可以去金融領域也可以去財務領域。

在四大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人際關系什么的,晉升制度什么的都很清晰,這些都是四大的好處。

還有雖然說四大出來可以跳金融機構,但是金融機構也沒有那么好進,又是青春飯,自己身體素質也不行,況且本科進去也不容易,我自己也沒有很喜歡金融,這些也是我考慮的因素。

另外雖然說去華為是放棄了一夜暴富的機會,但收入還是可觀的。除此以外,四大和華為的薪資水平也是我考慮的因素,粗略算一下,在四大工作到第三年才能達到華為第一年的薪資,雖然錢不是最重要的,但誰也不會嫌錢多啊,況且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你獲得的薪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你工作的重要性和地位。

再一個是學習機會,都說去四大能學到很多東西,其實這都是看個人的,四大中混日子的也有,具體學不學還是看你自己,沒人會管著你,此外在華為肯定也是學東西的呀,有績效考核壓著你,你肯定也不會放松。

另外我拿的四大的offer 是在北京,這樣的話即使以后跳到金融機構,買房和戶口依舊很有壓力,但如果回二線的話,二線沒有很好的金融機構機會,也只能去財務領域,和我從華為跳出去的境遇差不多,綜合考慮了很多,選擇了深圳華為。

以上是我的選擇,因為自身情況和題主不太一樣,題主還是多考慮一下自身經歷和以后發展,總之這兩個offer 都很好啦,選哪個以后都不會錯。可以找一張紙,寫上各個的優勢劣勢,然后就能比較出來啦,其實自己內心還是有一定傾向性的,就跟著內心走吧。其實無論做了什么選擇,如果若干年后你混的不好,都會后悔今天的選擇,總覺得選另外一條路可能會更好一些,如果你混的好,都會慶幸今天的選擇似乎是做對了。其實人生就是這樣,無論你做了什么選擇,都會不甘心那個未知的選擇,所以,別慫,選一個,走下去,努力生活的人都不會過的太差,加油,說給你聽,也是說給我自己聽。

當年拿了華為普華等六個offer,最終是在華為普華里邊選,最后選了華為,因為列了一大堆的優劣勢發現真心各有優劣,綜合選擇可能會讓優柔寡斷的人更糾結,只能挑選你最看中的一點來判斷,比如我最終的想法是來外邊看看,所以要選擇海外崗,所以來了華為。

優劣勢上邊說的挺好,我記得當時列了滿滿一頁紙的兩家的優劣勢。

四大的優勢就是公司較為扁平,ey很人性,專業度比較高,忙季淡季相對明顯,跳槽選擇多,出來的人較為全面專業,華為的優勢呢是公司行業較好,領導人nb,走向世界,建制全面,可以接觸全面的管理,劣勢呢是應屆生容易迷失在某一個小點上失去了整個大picture,需要有意識的讓自己不斷接觸新的視角,17萬人管理起來像治國一樣,,加班多,海外辛苦些但是錢不少,等等等

比較起來有些地方是共同優點,有些甚至完全相反,所以你先把你考慮的所有點都列出來,排除掉只剩下三個,選一下,在排除兩個,再選一家,如果這兩家一樣,那么就去吧。

三十歲之前,不要怕,三十歲之后,不要悔。

無論在哪都不要被自己眼前的螺絲釘工作遮住,這是你接觸一個大公司的表像,一定要撕破窗戶紙,思考每一個決定為什么這樣做,管理規定為什么這樣發,目前問題都在哪?怎樣解決眼前和怎樣解決根本問題?利益如何劃分?業務市場發展怎樣突破?如何根據不同業務的發展程度建立不同的業務組織,不同的流程?如何建立資金外匯保函的各項專業知識?如何考核各個崗位?如何招人效率最好?部門間跳槽流程如何建立如何評價每一個項目?如何發現人才?會計核算準則怎樣應用?內審稽查內控流程如何建立如何評價?等等等等。

這些問題無論在四大還是華為都能遇到,區別是怎樣深入思考,越是在這些地方越能看出管理水平和視野,和專業知識相關,但是和管理和人性更相關。

剛來華為的時候總想當時怎么就這么sb跑來了華為?在魔都混四大十年當個小par也是可能的。后來來了海外,一年了,被金錢俘虜了,整天嚷嚷要跳槽,機會也在看,但還是沒撤,主要是房價太高,其次是擔心國內可能貨幣要撐不住還是多留點外匯好,海外壓力確實大,差不多是用命換錢,需要很好的調節心理壓力。部門同事有個人剛買了房,那就更不能回國了。

視野這個東西,和在哪有一定關系,和自身能力也有關系,在四大往哪跳都行,來華為很多人確實就真的能力退化了,放到外邊真心沒競爭力,這點切記切記,一定要能識別出自己在一個大picture里邊的哪一個位置,在業界自己是不是有競爭力,這才是長遠的,當然華為也有很多出類拔萃的,但是這個比例要比四大低不少。

說了這么多,說穿了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未來要干嘛,適合什么樣的工作,這樣才能去選擇,否則你一定會患得患失。

還是那句話,不要怕,不要悔。

補充一句,賬務的應屆生流失率應該是最高的,因為真的就是給應屆生一些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事情做。公司今年pfc大擴招,這個崗位也吸納了大量應屆生,大浪淘沙,你懂的,四大的形式呢,這兩年審計有點惡化,買粉絲不錯。

以上就是這兩個人的例子了。大家權衡下四姐所列舉的華為和四大的優劣勢以及兩個例子,你的心中應該就有了答案。

那對于有3個及以上offer選擇的人來說,四姐可能給不到建議,但這里四姐安利一個決策平衡單。

華為訂單班的利弊

華為訂單班的利弊如下:

弊:未來發展受限制:由于華為訂單班的畢業生只能進入華為等少數企業工作,因此未來發展的選擇相對較少。競爭激烈:由于華為訂單班的畢業生具備較高的就業競爭力,因此進入華為等企業的競爭較為激烈,需要具備一定的優勢和實力。

華為輪值董事長制度的利弊有哪些?

這意味著華為能夠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而且也能更加正確地實施經營和管理戰略。最重要的是,孟晚舟的上任意味著華為的管理層擁有更強的決策能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