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寧波邁際貿易有限公司(寧波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时间:2024-06-01 08:19:17 编辑: 来源:

寧波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寧波企業家的創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兩年,年入千萬

志向堅定,早作準備,不畏挫折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位于鎮海區的寧波市大學科技園區,這里有著不少大學生創業團隊。在管委會副主任鄭維芳的介紹下,記者走訪了園區一些由大學生們創建的企業。

水木裝飾是一家以經營家居裝飾為主的公司,雖然只有十幾名員工,但如今每年已有一千多萬元的產值,公司創始人鄭鵬隆本人也于2012年被評為寧波市十大創業新秀。

鄭鵬隆2011年畢業于寧波大學科技學院藝術陳設專業,但他在大二時就開始籌備創業了,那個時候,他每個月的生活費僅有1500元,由于創業初期需要資金的投入,因此每一月的第一個星期一過他就出現“經濟危機”了,之后的日子都是靠家庭和朋友的接濟熬過來的,那段時間他最主要的伙食就是就是方便面和饅頭。

除了缺資金,剛走上創業道路的鄭鵬隆同樣也缺乏經驗,由于對市場估計錯誤,經常做虧本買賣,一度欠下了30多萬元的債務。盡管創業之路如此艱辛,但鄭鵬隆卻始終沒有放棄過,他一直有一個念頭,就是“事不過三”,虧三次可以,但絕不允許虧第四次,結果也正如鄭鵬隆所意料,大三的時候他終于贏來了自己的第一次盈利。雖然由于估價錯誤,只賺了800元,但這是他們第一次盈利,所以感到無比開心。

專注堅持,認清自我,不要想著投機

在采訪鄭鵬隆的過程中,他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匯是“真誠”。鄭鵬隆說自己創業的時候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就是待人以誠,平衡自己的心態,找準自己的位置,虛心請教,因此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鄭鵬隆大四的時候,已經賺了些錢,比較得意,投資了一家酒吧,他的老師——寧波大學學生處俞金波副處長卻狠狠批評了他,讓他專心做好一件事,不要想著到處投機。之后鄭鵬隆專心做他的裝飾行業,最終有了今天的水木裝飾。

對于剛剛走上創業之路的大學畢業生們,喜歡喝茶的鄭鵬隆如此寄語,“創業就好比泡茶,首先你要對茶葉有準確、清醒的認知,也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要用什么火候,放多少水,泡多長時間,這樣才能泡出好茶。在創業過程中,一個創業者只有認清了自己所處的位置,才能知道自己下一步到底要往哪個方向走,然后沿著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下去,那么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未雨綢繆,在校大學生獲全國創業大賽金獎

準備充分才能抓住機會

寧波索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寧波大學科技學院13屆物流管理和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周照宇創立的,這是一家從事工業相機研發、生產、營銷與服務的高科技企業。

由于父母都是生意人,在他們影響下,周照宇從小就有了創業的念頭,因此剛踏入大學,他就開始積極準備創業了。由于準備充分,大四的時候,周照宇抓住了一次關鍵的機會。那個時候,學校組織隊伍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而周照宇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經驗,于是順理成章地被選入了這支隊伍,在共同的努力下,他們的隊伍最終拿下了全國金獎。這次比賽的勝利,給周照宇帶來了很大的信心。2013年4月,他和他的團隊一起開始創建索像光電,雖然當時場地還在實驗室,業務也是老師推薦的,但周照宇還是邁出事業的第一步。

周照宇坦言他創業最大的難點就是涉足的領域跟他所學專業的跨度太大,所以一開始難免摸不著頭緒,初生牛犢的他對于公司經營也缺乏經驗,面對出現的問題,只能通過請教長輩和自我學習來完善解決。到了今年7月,公司狀況有所好轉,發展形勢也漸趨穩定,辦公室也從實驗室搬到了產業園。當然,公司依然存在著比較大的困難,因為他們做的是高新產業,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但剛成立的公司資金有限,這種情況下,周照宇就會跟他的員工耐心交流,說明公司的實際困難,鼓勵大家同舟共濟,咬咬牙挺過去。

在采訪的工程中,周照宇始終面帶微笑,他的這種微笑折射的不僅是他溫和的性格,更是他樂觀和自信的心態。在他的員工們眼中,老板做許多事情都會未雨綢繆,事先做好準備,而且平易近人,喜歡和員工溝通、交流。

在大學科技園里,以及在整個寧波市,還有著不少像鄭鵬隆、周照宇一樣的年輕的創業者,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經歷和故事,也有著各自不同的體會和收貨,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都有著挑戰人生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決心。

省、市出臺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項補貼、貸款支持大學生創業

目前,浙江省、寧波市都出臺了各項政策對大學生創業給予了大力支持,為鼓勵畢業生創業,浙江省將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從20萬元提高到30萬元,將2年貼息期限延長至3年,設立合伙企業還可適當提高貸款額度。作為電子商務大省,浙江還首創了對畢業生開“網店”的優惠貸款政策,店主只要通過了網上交易平臺實名注冊認證,就可以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創業優惠政策對省內外畢業生同等待遇。

而在2012年底,寧波市政府也出臺了新的就業政策,大學畢業生當老板、開公司、招員工,都能得到扶持。根據《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使用失業保險基金預防失業促進就業有關問題的通知》,高校畢業生參加創業培訓,有補貼可以拿。寧波本市戶籍人員和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自己創業當老板,還能拿到一份專屬的創業者補貼,而且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大幅提高,從原來的5-15萬元提高到5-50萬元。在寧波市級統籌區內新創辦的企業,招聘員工帶動就業還能根據規定拿到補貼: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辦理就業登記并按規定繳納相應保險滿1年,補貼標準為每帶動1人就業每年補貼2000元,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10萬元,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建筑業、娛樂業等行業除外)。

世界上最大的幾家貿易公司是?

1、 Mearsk:這家公司祖上北歐海盜出身,后來走正途作了航運,總部在哥本哈根,是一6層小樓,有電梯,但很少人坐電梯,因為大老板每天爬樓梯到自己六樓辦公室,所以沒人敢坐,都爬樓。Mearsk以自大、死板、守信譽著稱,其上繳稅收占到丹麥政府收入的40%,在丹麥巨牛。其外派人員以素質低著稱,例如中國區總經理蘇恩深原來在丹麥就是開機卡的司機,據說他填履歷表學歷一欄從來都是空著。但是Mearsk對新員工要求很高,分為employee和trainee,前者是一般雇員,后者要到丹麥總部經過幾個月的集中培訓,(巨殘酷,教材有辭海那么厚,3本)然后派到世界各地任職,最后不管男女,上船鍛煉半年,再委以重任。

2、 MSC:歐洲黑社會的洗錢機構,在瑞士注冊。據說MSC到船廠造船是這樣的:派幾個人,用很大很大的皮箱提好多現金,和船廠談好合同以后,把皮箱打開,從里面數出一定比例現金,然后把其余的交給船廠,說我的傭金我已經拿走,這是定金,簽合同把。MSC的船名以*女的名字居多,如洛麗塔、法米婭之類。MSC從不和其他公司融艙,船都大的要命,運價低得要命,服務差得要命。也很少租箱子,全部是自有箱。

3、 長榮海運:張榮發40年心血的結晶,管理十分混亂,咎其原因是因為張榮發老婆太多,老婆多了兒子自然多,張大老板有6個兒子,2個女兒,這么多兒女是要安排工作的,可是除了二兒子沒有一個著調的,兒女之間互相傾軋,十分慘烈。長榮是股份公司,張榮發控股,但是還有他人股份,當年航運市場最低迷的時候,張榮發拿自己的錢注冊了立榮,以防長榮忽然倒下自己沒有退身之所。但后來市場越來越好,長榮越來越好,于是就讓長榮高價收購了立榮,張榮發自己大賺一筆。后來為了經營兩岸直航,繼續收購意郵,以歐洲公司的名義作直航。去年又成立HASU MARINE(絕對內幕),因為2006年長榮運力將增長40%,要分散風險。

4、 再說中遠。扣死扣(買粉絲s買粉絲)是中國的第二海軍,享受國家最最最優惠的航運政策。我們接觸比較多的是中遠集運,這兩年航運市場市場賊好,但是中集沒賺道什么錢,主要原因是中集運價體制太亂,特價申請滿天飛,差不多每張申請都有背景,主管人員又不得不批。作為老牌國企,中遠在管理體制上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船員收入,十分的底。有傳說現任集團總裁魏家福當時從新加坡調任天遠總經理的時候,他在新加坡的行李用中遠的集裝箱船捎帶到天津,船員聽說這批東西是上面某位重要領導的,于是毫不猶豫的把幾大箱子寶貝全扔到了海里,箱子里面有很多股東和文物。據說打這以后中遠對船員更加苛刻。前一段時間中遠成立了泛亞航運,將近洋航線全部納入泛亞旗下,中遠集運主體專著做好全球中遠洋航線。中遠還是當代中國航運界的黃埔軍校,很多航運界想當當的人物都有從中遠服務的經歷,這種現象也說明另一個問題:中遠就像一塊肥肉,有本事的人肯上一大口就走,跑到別處慢慢吃,中遠造就了多少百萬富翁,不得知曉。

5、 鐵行渣華: P&O和 Nedlloyd原是兩家公司,P&O就是大名鼎鼎的“半島及東方”,學過海商法的人都知道“喜馬拉雅條款”(此條款就因在每一份提單的背面),最早的判例就是出自該公司。97年的時候(好像,大概是這時間),兩家公司把集裝箱業務拿出來合資成立了鐵行渣華。這家公司秉承歐洲工藝一貫的穩健作風,雖無可圈可點之處,但也沒有讓人深惡痛絕的缺點,不像馬士基那樣有天生的優越感,一切規則必須服從自己,其實呢,航運市場低迷的時候賠得最多的就是馬士基。而像鐵行渣華這樣的公司則不一樣,就是一個字:穩!

6、 達飛輪船:達飛原名是CMA,就是Country Marine什么什么的(A代表什么忘了),但是現在達飛全稱是CMA-CGM,怎么回事兒呢,是這樣的。有帖子說達飛是法國公司,不錯,但是達飛的老板是個黎巴嫩人,就是CGM公司的老板,CMA歷史上欠了CGM很多錢,這樣就被CGM收購了,但是在業界CMA的名聲要大過CGM,所以新公司的名稱為CMA-CGM。達飛是一家非典型的歐洲公司,經營手段非常了得,這么說吧,當初在航運市場最低迷的時候,前20位班輪公司利潤率和艙位使用率最高的都是達飛。另外,達飛在資本運作方面非常成功,除收購CMA之外,還表現在收購ANL(澳大利亞國家航運),但是其手段高就高在只收購了ANL干線業務,而偏港和支線業務ANL交由萬榮船務打理,也就是只要肥肉,不要骨頭。達飛在非洲航線也有優勢,具體原因請在講述達貿公司時看吧。

7、 中海。這是1997年交通部通過行政命令強行把大連、廣州、上海三個海運局拉郎配似的組合在一起,美其名曰“中國海運集團“,總裁李克麟系原中遠集團副總裁,中國集裝箱之父(再往前是上遠總經理),因為與老表(陳忠表,中遠原總裁,現董事長)天天干仗,郁郁不得志,于是被受命組建國海運集團。97年成立時李總裁集確定發展目標:集裝箱。將廣州海運局數十條散雜貨船改造為集裝箱船(如今中海向字號的船都是那時振奮系列改的),這些船老舊破,固定資產已經提完,做一固定資產成本十分的低,改造只后以極低的租金(完全是象征性的)租給中海集運,既增加了運力,也降低了廣海的成本,就是*這批船起家,中海做起了沿海集裝箱運輸和近洋航線,緊接著,趁著航運市場低迷,租船市場租金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