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代海外貿易時間是幾世紀到幾世紀(明朝末期,中國主要通過以下哪幾條航線進行海上貿易?)

时间:2024-05-11 00:37:13 编辑: 来源:

宋代商業革命與16世紀歐洲商業革命得影響有何不同

影響的效果不同 宋代商業革命的影響效果相對歐洲商業革命來說,效果要小得多。

宋代商業革命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 海上絲綢之路 的開辟。宋代已出現裝載量數十 萬石 的大海船, 瓷器 、 絲綢 與 東南亞 直至歐洲都有交易。 商業貿易 由內陸貿易為主向海洋貿易發展。2. 紙幣 和信用 票據 的出現與大量使用。 貨幣 有 交子 、 會子 等,本地交貨、異地取款的信用票據有交鈔(鹽鈔、茶鈔等)。3.包買商的出現。宋朝出現了 預付款 給紡織戶,產品織成后賣給商人, 農業 中也有商人廡付定金給果農,等 果子 成熟后由商人包買的現象。這種現象在西方是 資本主義萌芽 后才出現的。4.古典市制的瓦解與近代市制的確立。城市由坊(居住區)市(市場)分離向轉變為坊市合一的格局,市場由封閉轉變為開放,時間、空間均不再限制。由此形成了城市的市民階層及行會組織。5。圍繞大城市的鎮市大批出現,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以水陸交通線為網絡,以鎮市、村市為網絡交結點的多級 市場結構

歐洲十六世紀商業革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

歐洲與海外貿易往來的擴大,商品種類和數量的增加,使得商業經營日趨大眾化。市場上普通的日常用品逐漸代替了原來高級奢侈品的重要地位,過去專為封建貴族服務的進口貿易,也開始轉向廣大居民的一般消費。

國內外貿易的迅速發展,還促使商人紛紛組織起新型的貿易公司。這些公司實力雄厚,采用資本主義方式經營,完全不同于中世紀的封建性商人公會,不再具有濃厚的行會傳統和平均主義的特性。

此外,在地理大發現之后,商業活動已經遠及世界各地,國際上多種多樣的因素隨時在發生影響,商品價格經常有極大的波動,這為商業投機特別是對殖民地商品的投機,提供了廣泛和良好的機會。

再加上在新的條件下,商業的發達已經使得買賣雙方只要簽訂合同,或者集中在專門的交易所就可以進行貿易活動,不一定需要現貨成交。所以在16世紀,歐洲的商業投機活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大大超越了中世紀行會限制下的狹窄范圍。

商業革命促進了勞動的世界分工和國際貿易的擴大,使歐洲商業資產階級積累了巨額貨幣資本,從而推動了歐洲國家工場手工業的發展。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中國宋代的商業革命,并沒有改變原有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宋代過后,中國在之后的幾百年之內,依然是封建社會,甚至由于外族入侵等原因,出現了商業的倒退。而歐洲商業革命則實現了封建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邁進,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影響,在這之后,歐洲由于工場手工業的發展,開始逐步地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

明朝末期,中國主要通過以下哪幾條航線進行海上貿易?

14 世紀,西亞的奧斯曼帝國興起,由 于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戰事不斷,打斷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使得東西方的交通 不時受阻

并且奧斯曼帝國實行向過境商人征高額稅收的政策

受此影響, 全球 的海洋貿易走向衰落

元末開始,倭寇擾邊,在中國沿海大肆打劫

這也一定程 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海外貿易

也有些人認為這段時期的中國對外貿易的衰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明太祖的禁海 政策

這個觀點是不大正確的

因為分析明朝初期和中期的海禁政策, 可以發現, 這個海禁政策僅在洪武年間和嘉靖年間 (嘉靖二年五月明朝實行海禁) 的實行過, 而大部分時間,中國的海禁是十分松弛的

元末明初,整個世界的海外貿易已處 于低潮

這時中國海外貿易衰落正是受整個世界環境的影響

另外值的一提的是, 中國的海禁政策出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并非明太祖首創

在這段時期, 由于皇宮和中國官僚階層對東南亞的香料等奢侈品的需求,一種由 官方主導的與海外各國的朝貢貿易逐漸興起

朝貢貿易就是通過兩國官方使節的 往返,以禮物贈答進行交換的貿易方式

明初的鄭和下西洋更是把中國與海外國 家的這種朝貢貿易, 推向了高潮

朝貢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民間海外貿易衰 落帶來的損失

三、 明朝中后期的海外貿易 明代中國仍然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明代工商業較之以前有了長 足的發展

當時的中國手工業品生產在世界上仍居于領先地位,在國際市場享有 聲譽,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

16 世紀,西方殖民者開拓了從西方到東方的航線,東方與西方的聯系再次接通

嘉靖末期中國東南沿海倭寇基本平定,隆慶元年(1567),福建巡撫涂澤民請開海 禁,實施「船引」制度,準許居民至東、西洋貿易,明王朝接受此請求,從此中 國的海洋貿易再次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期

明朝商人與歐洲商人在太平洋地區的 貿易活動,為 17 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所以, “隆 慶開關”是明代繼鄭和下西洋之后對外關系中又一重大事件,標志著明朝的對外 交往從官府層面轉向民間層面

此時中國的朝貢貿易已經衰落, 民間貿易快速興起, 其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宋代

據記載,當時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了中國

明末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不 僅給東南沿海商人帶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此時海外貿易的范圍較之宋代也有了大范圍的擴展,可以歸結為三條航線: 1

以馬尼拉為中轉站,向美洲各地的貿易

2

以馬六甲為中轉站,向歐洲各地的貿易

3

與日本的貿易 而當時進出口的產品,也較以前更為豐富

據不完全統計明代的出口商品有 236 種,包括手工業品 127 種、礦產品、水產品、農副產品、動物和肉制品、干鮮果 品、文化用品和中草藥品等八大類

其中以紡織品,陶瓷,糖類為主要

當時普遍的說法是,“從智利到巴拿馬,隨處可見質優價廉的中國絲綢

”“他 們的絲織品質地優良, 所要的價錢只是我們所要價錢的三分之一,他們很容易與 我們競爭

”這點足以說明當時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手工業生產 水平仍居世界領先水平

鄭和下西洋經歷了多長時間?

第一次 1405年冬——1407年10月 劉家港——五虎門(福建長樂)——占城新州港(今越南中南部)——爪哇(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舊港——蘇門答臘——南里(三地均在今印尼蘇門答臘島上)——錫蘭山(今斯里蘭卡)——古里(今印度科澤科德)

第二次 1407年冬——1409年夏末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暹羅——爪哇——舊港——蘇門答臘——南里——錫蘭——柯枝(今印度柯欽)——古里

第三次 1409年10月——1411年7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暹羅——爪哇——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南里——錫蘭——古里

第四次 1413年冬——1415年8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舊港——

——彭亨——急蘭丹(馬來半島上)——

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南里——錫蘭——柯枝——古里——忽魯謨斯(今伊朗波斯灣口阿巴斯港南的島上)

第五次 1417年冬——1419年8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舊

——彭亨——忽魯謨斯

港——滿剌加——蘇門答臘——南里——錫蘭——柯枝——古里——剌撒、阿丹(位于阿拉伯半島) ——溜山(印度洋中一島國)——非洲東海岸

第六次 1412年春——1422年9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暹羅——滿剌加——蘇門答臘——南里——錫蘭——柯枝——

——溜山——非洲東海岸

古里——忽魯謨斯

——剌撒、阿丹、祖法兒

第七次 1432年1月——1433年8月 劉家港——五虎門——占城新州港——爪哇——舊港——滿剌加——蘇門答臘——錫蘭——柯枝——

——溜山——非洲東海岸

古里——忽魯謨斯

——剌撒、阿丹——天方(今麥加,位于紅海沿岸)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

明代永樂、宣德年間。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于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然而,關于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

擴展資料:

15世紀是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的海洋世紀,東西方海上交通發展迅速,先后出現了三大航海活動,這就是:公元1405—1433年我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遠航,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和公元1498年達·伽馬開辟了東方新航路。

在時間上,鄭和的遠航幾乎要比西方的同行早將近一個世紀,從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間,太監鄭和奉明廷之命率領船隊七次出使其他國家和地區。這七次航海過程中,鄭和從南京下關寶船廠出發,沿著江、浙、閩、粵的海岸南下再西行,訪問了亞非沿岸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甚至到達了非洲東岸。

正如英國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里所寫的那樣:15世紀上半葉,在地球的東方,從波濤萬頃的中國海面,直到非洲東岸的遼闊海域,呈現出一幅中國人在海上稱雄的圖景。

在軍事上,鄭和船隊配備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在宋代之前是冷兵器時代,從北宋開始到清代中葉,是冷兵器和熱兵器并存的時代。明初,火器的發展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不僅種類多,質量也不斷提高,使冷熱兵器在軍事裝備中的比例發生了重大變化。

鄭和船隊裝備了先進的大型火炮與可靈活操作的小型火炮。噴筒是另一種頗有特色的兵器,用于攻守城寨和水戰,火焰可遠達數十丈。除此之外,鄭和的船隊軍械庫里還有火箭、火炮、煙罐、灰罐、弩箭、藥弩、火磚、鉤鐮、過船釘槍、標槍等武器。尤其是使用了新兵器“賽星飛”,這是世界兵器史關于水雷雛形的最早記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長達兩到三年,人數多達兩萬七八千人,如此龐大的隊伍卻不曾面對哥倫布、麥哲倫船隊曾遭遇的壞血癥的威脅。這是因為鄭和的船隊專門配備了用于裝載糧食和副食品,保證艦隊遠航期間的供給的糧船和水船。

如按27000人兩年的口糧計算,共需糧食30萬石(每石60千克),每艘糧船載2萬石,船隊至少需要15艘糧船。同樣,以人均每天正常所需2~3千克淡水計算,艦隊至少要配備20~30艘水船。在遠洋艦隊中配置專用的運水船,是鄭和船隊以及明代造船業一項了不起的創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