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代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什么(宋朝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和具體表現是什么)

时间:2024-06-01 07:52:54 编辑: 来源:

宋朝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和具體表現是什么

1、原因:

⑴從國內情況看,宋代南方經濟迅速發展,我國經濟重心南移,著成為宋代積極發展海外貿易的基礎。

⑵從國際環境看,唐中期以后,阿拉伯商人不斷向東部開辟商路,越來越多地出入于我國的沿海口岸。著就從客觀上為兩宋的對外經濟交流創造了一個有利的國際商業環境。

⑶從兩宋政府的政策來看,都積極支持商人開展對外貿易。

⑷從技術條件看,當時造船技術的提高,指南針在航海上的使用,以及對風向的認識和利用等,這些航海技術的進步,是宋代海外貿易興盛的重要原因。

⑸從地理條件看,自唐朝安史之亂后一直到宋朝,吐蕃、契丹、黨項、女真等少數民族相繼興起,控制了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帶,唐宋王朝因此與西亞、歐洲各國的陸上聯系受到阻礙而中斷,東南亞的海路成為宋王朝對外交往的必然選擇。

2、概況:

表現:到南宋時,從海路前來通商的國家有50多個;東南沿海出現了許多貿易港口,其中廣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貿港。

官府在貿易港口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貿易事務,征收商稅;市舶司所在的港口,還設有專供外國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貨交易的“番市”。

內容:宋代的海外貿易,輸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寶、藥材等,輸出商品主要是絲織品、瓷器、茶葉等。

3、影響:

宋朝海外貿易不僅使宋朝政府獲得了巨額的財政收入,也給通商各國的文明進程增添了活力。

擴展資料

南宋對外的貿易形式是什么?

南宋對外的貿易形式是什么?

南宋時期,有20多個貿易港口,包括廣州港、泉州港、明州港(今寧波)等。朝廷還在通商口岸設置了市舶司,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和規范。

在公司所在的港口,有專門的 "番房 "供外國商人居住,有 "番市 "供貨物交易。與南宋有對外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60多個,海上貿易范圍從南洋、西洋到波斯灣、地中海和東非海岸。進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如香料、珠寶等。

出口商品主要是手工業產品,如絲綢制品、瓷器等。海外貿易十分活躍。商務部是唐朝以來設立的管理外交事務的政府機構。在唐代,只在廣州設立了一個辦事處,負責對外事務。北宋時增加了杭州、明州和泉州,使對外貿易的規模擴大了一倍。宋代的市場部類似于現代的海關,但它的權力更大。商船必須向它申請并保證離開,否則其貨物將被沒收,其人員將受到懲罰。宋朝與海外國家的貿易范圍進一步擴大。有50多個國家與南宋王朝進行貿易,其中最接近的國家是高麗、日本、科欽和占城。

沿海地區的對外貿易港口相繼增加,包括泉州、明州和廣州,其中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南宋時期,中國古代迎來了東西方交流的新時代。當時有近20個外貿港口和大量的港口城鎮,形成了南宋時期沿萬里海岸線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這在唐代是沒有的,在明清時期也無法再現。政府對海外貿易采取了鼓勵政策,歡迎外國人在中國經商,甚至定居,并在一些較大的港口設立扇面供外國人居住。國家還設立了一個商業部門來管理。

為什么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發達

1.經濟重心南移:宋積極發展江南地區的經濟,百業興隆,手工業制品遠銷海外,輸出路線自然倚重水路航運,遠達南洋及非洲東岸。

2.工商業發達:宋元手工業上承唐與五代以來的發展而更趨專業化,手工業作坊分工細密,質量精美,產品激增,故極需發展海外市場。

3.政府獎勵:宋代國家財政困難,因而非常重視海外貿易,把海關稅收作為國家財政主要來源。宋政府沿海重要港口設市舶司,又立法保護外商權益,并設「蕃坊」、「蕃市」以方便外商,并籠絡來華的阿拉伯人。

4.造船業發達:宋元時期造船業發達,尤以明州、溫州兩處最多。船舟之大,種類之多,式樣之新,皆超越前代。且北宋時已懂得使用指南針測定航行方向,有力地幫助了海外貿易之發展。

初一歷史試卷及答案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 )1、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2、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

A、巴拿馬運河 B、京杭運河 C、隋朝大運河 D、蘇伊士運河

( )3、唐朝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兩位統治者

A、善于用人,重視納諫 B、具有雄才大略治國安邦

C、善于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D、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 )4、科舉制的殿試開始于

A、武則天時期 B、隋文帝時期 C、隋煬帝時期 D、唐玄宗時期

( )5、我國封建社會歷時最長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漢 D、元朝

( )6、下列內容是唐朝與國外友好交往的史實,出現在唐玄宗時期的是

A、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國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經 D、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 )7、下列關于“開元盛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出現于唐玄宗統治前期

B、史稱唐玄宗有貞觀遺風

C、這時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

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齡等人為相

( )8、唐朝被稱為“詩仙”、“詩圣”和“畫圣”的是

①李白 ②閻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吳道子 ⑥柳公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9、“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維 C、杜甫 D、白居易

( )10、下列關于唐朝與少數民族交往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先后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C、吐蕃贊普上書唐皇帝說,吐蕃與唐朝已經“合同為一家”

D、唐玄宗冊封過回紇、南詔和粟末靺鞨的首領

( )11、下列有關唐對外交往的正確敘述是

A、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

B、天竺參照漢字創制了文字,在社會上至今還保留著唐人的某些風尚

C、唐太宗時,鑒真應日本邀請,東渡日本

D、唐玄宗后期,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 )12、隋唐時期開鑿的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

A、龍門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云岡石窟 D、樂山大佛

( )13、澶淵之盟簽訂雙方是

A、南宋與金 B、北宋與遼

C、南宋與西夏 D、北宋與西夏

( )14、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宋遼之間、宋夏之間“和議”共同點的是

A、緩解了雙方的戰爭狀態

B、宋朝都需交納“歲幣”

C、導致了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共處

( )15、北宋、遼、夏、金四個政權從建立的時間排列順序是

A、北宋、遼、夏、金

B、遼、金、北宋、夏

C、北宋、遼、金、夏

D、遼、北宋、夏、金

( )16、下列關于紙幣出現的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宋朝的造紙業發達

B、紙幣的制造比鐵錢制造方便

C、由于商業發展很快,攜帶鐵錢不方便

D、對外貿易中,對方不使用鐵錢

( )17、下列關于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B、兩宋時,從越南引進了占城稻得到推廣

C、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

D、宋朝時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 )18、后來發展為著名瓷都的景德鎮興起于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 )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為

A、士大夫的提倡 B、達官貴人的需要

C、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D、農民的需要

( )20、成吉思汗主要功績是

A、滅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統一蒙古

( )21、下列敘述與回族的形成有關的是

A、回族是漢族與畏兀兒人融合的結果

B、漢族與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結果

C、蒙古草原的統一

D、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來中國后與漢、蒙、畏兀兒等民族融合的結果

( )22、下列對唐都長安和北宋東京相同點敘述,不對的是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城內大街小巷店鋪林立,熱鬧非凡

C、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都居住著大量人口

( )23、與北宋和南宋關系類似的政權是

A、西漢與東漢 B、西晉與東晉

C、唐朝與后唐 D、西魏與東魏

( )24、我國歷史曾出現過幾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實現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統治者采取促進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間的長期交往

C、經濟繁榮,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

D、少數民族大量的內遷

( )25、下列人物屬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統治者的是

①完顏阿骨打 ②元昊 ③鐵木真 ④耶律阿保機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二、仔細推敲,準確填空(共15分)

26、從公元581年 朝建立,到 年唐朝滅亡,是我國封建社會 時期。

27、 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誕生;殿試開始于 時期。

28、 時,鑒真應日本邀請,東渡日本。

29、隋朝書法融合 的秀美和 的雄健,為唐代書法創新奠定了基礎。

30、宋朝時期,太湖流域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