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代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名稱是什么(明代的稅官是如何收稅的)

时间:2024-06-03 11:34:23 编辑: 来源:

七年級下冊歷史課后題答案(動腦筋)

1、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年號開皇。

2、589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隋朝時,惠州地區成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統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4、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隋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開鑿的。

5、隋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⑴、掌握隋大運河的一個中心,兩端,四段,連接的五大水系

一個中心:洛陽 兩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根本目的是:鞏固隋朝在全國的統治。

⑶、隋開鑿大運河的歷史作用是:促進南北的經濟交流。

⑷、隋大運河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6、大運河對生態環境方面會有哪些影響?

隋開鑿大運河時,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運河通航后,兩岸大規模植樹造林,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繼位,年號“貞觀”。

3、被唐太宗比喻為“知得失”的一面鏡子是:魏征。

4、唐太宗認為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用能。

5、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

⑴、在賦役制度方面,唐朝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并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縛逐漸松馳。

⑵、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刪繁就簡,化重為輕。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六部分管具體政務。

7、《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

8、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第3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則天以及唐玄宗。

2、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國號為“周”。

3、武則天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

4、史稱武則天有“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是武則天。

5、唐玄宗統治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6、唐朝時期,在農業生產方面,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筒車是一種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7、唐朝最盛時,疆域東至安東,西迄安西,北達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8、以黃、綠、藍等為基本顏色的彩陶制品叫唐三彩。

9、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第4課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

1、 隋唐時期創立并逐步完善了科舉制度。

2、 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撥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3、 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人們普遍推重進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飲茶風俗風靡全國是在唐代。(我國是茶的故鄉)

6、 唐代,騎馬出行變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 盛唐時期,科舉選官等一系列制度創新,為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勃發的活力。

8、 盛唐從習俗風尚到思想文化都體現出胡漢交融和中西貫通特點,展示了博大開放、匯納百川與充滿創新活力的時代精神。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1、 隋唐之際北方少數民族中,漠南地區的東突劂勢力最為強大。唐朝太軍掃平東突劂后,在當地設立都督府。

2、 在唐朝開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3、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贊干布統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4、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5、 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唐玄宗時,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稱與唐朝“和同為一家”。

6、 唐玄宗封皮羅閣為云南王,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尋塔與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第6課 開放與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與大詩人李白、王維是親密朋友的日本留學生是阿倍仲麻呂。

3、唐玄宗時,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的僧人是鑒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內還安放著他的坐像。

4、玄奘,又稱買粉絲法師。貞觀(唐太宗統治時期)初年,他從長安出發,途經我國新疆及中亞諸國,到天竺取經。后編成《大唐西域記》

5、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介紹到中國的人。

6、唐朝都城長安不僅是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國際性的大都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東市與西市是長安城的兩大商業區。

第7課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

1、 唐朝初年,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成都、洛陽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業中心。

2、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剛經》。

3、 唐初,人們在煉丹時發明了火藥。唐初著名的孫思邈在他的《丹經》一書中,第一次把火藥的配方記錄下來。唐末,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宋元時期,火藥廣泛應用于軍事上。最初用火藥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 隋朝工匠李春設計的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橋,被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趙州橋的設計開創了世界平拱橋的先河。

第8課 璀璨的文學藝術

1、 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圣”,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

2、 白居易稱頌李白、杜甫“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

3、 唐太宗創作的《秦王破陣樂》和唐玄宗創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4、 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敦煌莫高窟所藏藝術珍品(塑像與壁畫)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寶。

5、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圖案,被贊譽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征。

第二單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第10課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

1、960年,趙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稱北宋。

2、916年,契丹族首領阿保機(遼太祖)建立契丹政權(后改國號為遼),定都上京。

3、1005年,遼宋之間訂立和議:北宋每年送給遼“歲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

4、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大夏國,定都興定,史稱西夏。

5、1044年,宋夏訂立和約:夏對宋稱臣,北宋送給西夏“歲幣”。

6、北宋時,惠州名稱正式出現。

第11課 宋金南北對峙

1、1115年,完顏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權,后定都會寧。

2、1127年,金軍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3、1127年,趙構(宋高宗)在南京稱帝,后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著名抗金英雄岳飛帶領“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兵,取得大捷。

5、 1141年,宋金訂立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南宋送給金“歲幣”。

第12課 經濟發展與重心南移

1、 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兩宋時期,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2、 “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3、 宋代人從越南引進優良水稻品種—占城稻。

4、 宋代,煤(當時稱石炭),開采量居世界第一。

5、 宋代鐵產量大致相當于18世紀歐洲各國產量的總和。

6、 宋代陶瓷制造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中國因此被譽為“瓷之國”。

7、 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通行“會子”“關子”等紙幣。

8、 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設有“蕃市”“蕃學”。

9、 宋朝時,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機構。

10、南宋時,福建泉州成為全國第一大港。

第13課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1、 規定商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可以做官是在宋代。在宋代,商人居于士農工之后。

2、 宋代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3、 宋代民間最重視的三大節是:元旦、寒食、冬至。

4、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娛樂場所叫瓦舍。

5、 南宋都城臨安等大都市人口超過百萬。

宋朝的經濟、軍備、政策、文化到底去到什么程度?

分類: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問題描述:

我要具體的數字,詳細的,最好和其他歷代可以比較。例如:國家稅收、商業數據、海外貿易……

解析:

宋朝經濟

在許多人看來宋朝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這個 統治中國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給蓋棺定了論。的確,按中國傳統對王朝的評價 標準來看宋朝也確實挺丟人的。首先,要有強大的中央集權——這一點宋朝似乎還過得 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還不夠,頂好是把莫斯科也弄來——這 方面宋朝就差勁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諸如“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之類的諷刺詩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柀∑康膰塵�頻匠こ且幌叩氖奔湟�不過是一瞬間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說;最后就是要揚國威于域外——“明犯強漢者,雖 遠必誅!”,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長驅漠北,直搗黃龍就別提了,連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斷的送錢, 叫叔叫伯的還老是挨揍。兩個皇帝作了俘虜,兩次在大陸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這 些都堪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光輝事跡。 但是,如果我們改變一下自己的視角,試試按另一種標準來看待歷史,不是只看王侯將 相的“千秋功績”,而是看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也許情況就會大不相 同。 有一個數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北宋中后期的 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 00萬貫文。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我們用其他的數字比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慶5年 (1571)國家歲入白銀250萬兩。張居正改革之后的萬歷28年(1600)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