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安踏出口貿易數據(我國現今鞋業發展狀況)

时间:2024-05-22 10:02:11 编辑: 来源:

我國現今鞋業發展狀況

——預見2023:《2023年中國鞋類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達芙妮(0210.HK);紅蜻蜓(603116);奧康鞋業(603001);佛山星期六(002291);李寧(2331.HK)等

本文核心數據:市場規模;產量;銷量;域競爭格局;企業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行業概況

1、定義

鞋類行業就是紡織面料鞋、皮鞋、塑料鞋、橡膠鞋及其他各種鞋的生產、研發、運營與銷售活動。按照材料劃分,鞋子可分為皮鞋、紡織面料鞋、塑料鞋與橡膠鞋;按照功能可分為運動鞋、休閑鞋、拖鞋等;按照消費對象可分為男鞋、女鞋、童鞋與老年鞋。

2、產業鏈剖析:原材料產品較多

中國鞋類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及生產設備,其中原材料有紡織面料、皮革、原料皮、橡膠等,中游為鞋類行業,主要為品牌運營和加工制造企業。下游則主要銷售渠道及終端消費者。

中國鞋類上游原材料紡織面料相關企業有如意集團,江蘇陽光集團等,尼龍生產廠商有江蘇宏發公司以及黑龍江尼龍廠;中游鞋類品牌運營企業有安踏、特步和李寧,鞋類加工+研發的企業有百卓鞋業、石林鞋業等。下游線上銷售渠道主要以天貓、京東、小米、蘇寧易購、拼多多和抖音為主;品牌自營店主要是各品牌的直營店。

中國鞋類產業鏈上游尼龍等原材料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等區域,紡織面料原材料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例如浙江的嘉欣絲綢,江蘇的陽光集團等。中國鞋類產業鏈中游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例如廣東的佛山星期六,浙江的奧康,意爾康等。

行業發展歷程:企業正在進行銷售渠道的轉型

中國鞋類行業的發展主要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978-1988年,此時中國鞋類行業處于萌芽期,中國的鞋類產品基本上是由港澳等外來鞋業提供的,原有的傳統生產區域,如上海、北京、廣州、武漢、成都、重慶、青島等國有鞋類企業生產的鞋類也比較單一。第二個階段為1989-1998年,中國鞋類行業迎來發展期,第三個階段是1999-2008年,中國鞋類行業進入壯大期,第四個階段的中國鞋類行業更注重產品質量(2009-2019年),最后一個階段為2009年-至今,此階段的中國鞋類行業需進行銷售渠道的轉型。

行業政策背景:“綠色發展”是主旋律

近年來,國家對于鞋類行業的政策多以指導類為主,意在減少污染化學物質排放,進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行業發展現狀

1、2021年隨著疫情緩和,中國鞋企復工復產,產量小幅度回升

2013-2021年,中國鞋類產品產量呈現波動下降趨勢,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中國鞋類產品產量達到新低,為111.2億雙,2021年隨著疫情緩和,中國鞋企復工復產,產量小幅度回升,為120.2億雙,增長率為8.09%。

注:截至2023年2月,相關機構未公布2022年數據。

2、2022年鞋類銷量小幅下降

2017-2022年,中國鞋類行業銷量整體呈現先上升后下降趨勢,2022年銷量為43億雙,同比下降9.61%。

3、不同品種的鞋,價格差別較大

從國內外鞋企主要品牌價格區間來看,阿迪達斯、耐克在運動鞋方面價格較高,其中專業籃球鞋定價較高,阿迪達斯專業運動鞋價格區間在1500-2000元/件之間,相比之下安踏、特步專業籃球鞋價格偏低。李寧專業籃球鞋定價也較高,在1000-1800元/件之間;奧康和意爾康在皮鞋定價方面價高,意爾康的手工定制皮鞋價格區間在2000-7000元/件之間;佛山星期六主打產品為女鞋,定價在200-500/件之間。

4、2022年中國鞋類行業市場規模小幅下降

2013-2022年,中國鞋類行業市場規模整體呈現增長的趨勢。2013-2019年,中國鞋類行業市場規模逐年上升,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中國居民消費水平下降,市場規模下降,為3984億元,2021年隨著疫情緩和,中國經濟逐步回升,市場規模為4938億元,同比增長18.63%。2022年,中國鞋類行業市場規模為4502.3億元,同比下降8.82%。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浙江省產業園區分布最多

根據前瞻產業園區庫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23日,中國鞋類行業共有產業園區106個,其中浙江省產業園區最多,為53個,其次為河南省與福建省,均為8個。

注:查詢時間截至2023年2月23日。

2、企業競爭格局:市場競爭較激烈,耐克市場份額較為領先

2022年,中國鞋類企業市場份額占比最多的是耐克,其零售價值占比為13.2%;其次為安踏,占比為6.1%,與2021年相比市場份額上升3.5%;第三為阿迪達斯,市場份額為4.7%。。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鞋企應更走進消費者,更直接與消費者進行溝通交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對鞋子的需求早已不在僅僅滿足功能性的需求,而是要在功能性要求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盡可能追求個性化。信息技術的進步讓每一個人都擁有了發聲的權利,潮流的定義權不再掌握在少數設計、時裝界和精英媒體手中,潮流的變動也越來越快。中國鞋類企業應該更走進消費者,更直接與消費者進行溝通交流。

2、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119億元

隨著線上零售等多種多樣銷售渠道的發展,中國居民對于鞋類產品的需求量會進一步增大,未來中國鞋類行業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趨勢,根據Euromonitor披露的數據顯示,預計2023-2028年中國鞋類行業市場規模將以年均增長率4.4%的趨勢增長,到2028年中國鞋類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6119億元。

中國體育的整體形勢用趨勢,1000字左右

一、中國體育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以上,體育產業將迎來黃金增長期,2011年我國人均GDP就達到約5700美元,2015年更接近8000美元,顯而易見體育行業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若按照國務院46號文件中5萬億的目標,則未來10年平均復合增速要達到27%以上。此外,從國際比較的幾個角度來看:

1、我國總人口超過13億,目前體育產業規模大約500億美元,相比于美國3億人口,體育產業市場規模約5000億美元仍有較大成長潛力。

2、國家體育總局預測2015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可達0.7%,盡管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仍遠低發達國家平均1%-3%的水平(全球平均約2%),因此至少還有2-3倍的增長空間,預計到2020年將達1%。

3、2014年我國人均體育消費約為152美元,對比其他發達國家超過300美元的水平也有至少2倍的成長空間。

二、中國體育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2014年下半年我國體育產業迎來了政策紅利、深化改革的長周期,體育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自上而下的推動力度也是史無前例的,對提高國民體質、助力經濟轉型發展將起到深遠的積極影響,我們認為2015年以來快速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尤其是46號文中的相關意見逐步實施,足球成為改革的排頭兵,整體行業發展環境已大幅改觀,我們已看到, 2014年包括體育文化產業基金、體育產權交易平臺就相繼成立, 2015年中超聯賽、中國之隊、女足超級聯賽等媒體版權實現市場化競標,體育總局與足球協會脫鉤,2016年中國職業足球聯盟、中職籃公司又陸續宣告成立,整個市場對體育市場化改革充滿充足的信心。

2、如果說被稱為“競技大年、產業元年、路跑熱年”的2015年是相對而言的“體育小年”,那即將迎來四年一次的奧運會和歐洲杯、以及大美洲杯賽的2016年就是名副其實的“體育大年”。今年我們將欣賞到全球矚目的里約奧運,烽火點燃的世界杯預選賽,速度與激情的滑冰比賽,巔峰對決的網球公開賽,或將上演騎士復仇勇士的NBA總決賽,國足世界杯外圍賽之旅,以及貫穿國內全年的中超、亞冠聯賽,可謂是目不暇接且不乏爆款,對拉動國內觀賽人次、市場熱度、媒體曝光度及品牌效應有望波瀾迭起。

3、體育賽事大年對相關節目的收視率有明顯的正相關性影響。逢奧運賽事期間,CCTV-5賽事的收視份額明顯增大,央視自1997年就買斷了四屆奧運會的轉播權,獨享奧運會分銷版權,2004年雅典奧運會獲得7億人民幣的廣告收入,北京奧運會期間獲得20-30億廣告收入。2010年世界杯、亞運會舉辦,以及2012年奧運會、歐洲杯舉辦期間,全國電視觀眾收看體育節目的分鐘數比臨近年份有顯著增加。

2012年是歐洲杯年,也是競彩大年,中國體育彩票總銷量首次突破千億,競猜型彩票銷售268.3億元,同比增長23.0%。由于歐洲杯的推動,競彩增幅達39.69%,銷量達到173.15億元,占競猜型彩票總銷量的65%。

此外,體育賽事大年帶來贊助廣告業務的增長。轉播重大體育賽事意味著能夠取得更大的廣告市場收益,媒體在最大限度地抓住觀眾注意力的同時,必定會為眾多國際、國內品牌提供前所未有的廣告傳播機會。數據顯示,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酒精類飲品廣告花費強勁增長32%;當年的傳統媒體廣告和互聯網廣告均在第二季度(奧運月前2-3個月)達到峰值。

4、相對于海外成熟發達市場,我國的體育產業起步較晚,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提出體育產業的深化體制改革,2000年前后逐漸形成規模化,并開始與資本市場接軌,國有體育公司中體產業最先在1998年完成上市,隨著2014年下半年46號文的發布,產業脫離行政色彩,正式進入市場化改革的實質性階段,而對于大量體育公司來講,目前仍是投入布局的關鍵時期,將體育業務與資本相融合上升到新的戰略高度。

6、體育產業主要分為體育用品和體育服務兩個部分,在海外成熟發達的市場,高附加值的體育服務業占比都在50%以上,而中國則呈現極不平衡的狀態,體育制造業的占比卻在70%以上,我們認為未來必將不斷優化調整,包括健身休閑、場館運營及賽事運營在內的體育服務產業中長期發展空間巨大,既是決定未來體育大消費崛起的關鍵,又是撬動未來五萬億市場的重要增長極。且隨著近幾年改革的深化,體育產業正走出封閉的狀態,以內容為核心的服務產業鏈趨于完備,在賽事運營、版權運營和經紀業務等初始形態的基礎上,包括體育旅游、體育科技、場館運營、體育新媒體、大數據等細分領域同樣百花齊放,巨大的體育消費市場對接充滿朝氣的體育服務鏈必將迸發巨大的商業價值。

7、智能信息化也成為未來的重要趨勢。以國內標桿性體育商業場館樂視體育生態中心(原北京五棵松籃球館)為例,2016年樂視體育將攜手中興通訊把五棵松體育館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體育館,目標實現全場18000 人的全網絡覆蓋及1 兆/秒的網速。在此基礎上,觀眾可通過移動APP 應用,享受場館提供的各類智能服務。

8、受資本與政策雙輪驅動,我國已迎來場館的投資浪潮,數量與規模與日俱增。據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13年末,我國共有體育場地 169.46萬個,場地面積19.92億平方米,平均而言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2.45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46平方米,較2003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