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元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宋元時期推動商業發展的措施)

时间:2024-05-25 06:37:44 编辑: 来源:

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管理機構

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管理機構有市舶司和海關。自唐迄明是由市舶使、市舶司進行管理。唐于 714年在廣州設市舶使。宋于971年在廣州始設市舶司,其后分別在八個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市舶務或市舶場。元代,先后在七個主要港口設立了市舶司,還規定了市舶條例。1293年,正式制訂了《市舶法則》23條(實際22條),1314年,又修訂重頒了《市舶法則》22條,進一步完善了市舶管理制度。明代承宋元舊制,仍由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清代始設海關。1684年,清廷廢除海禁。1685年,開澳門、漳州、寧波和云臺山四港對外通商,并分別設立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和江海關。清廷還制訂了一系列關稅稅則和管理辦法。從此,海關代替歷代市舶機構管理海外貿易。以后,鑒于西方殖民主義者的違法行為,清廷于1757年只準廣州一口貿易,由粵海關加強管理,直至鴉片戰爭后才開五口通商。

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港口主要有哪些?

宋元時期為人熟知的大型海港有廣州、泉州、明州等港,其實兩宋時期的東南沿海地區見于文獻記載的外貿港口城市,至少有20來個

宋初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先在廣州復設市舶司;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之前已設杭州市舶司;十年后即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又設明州(今寧波)市舶司,反映兩浙海外貿易在迅速發展

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又在福建泉州設市舶使

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則在秀州華亭縣(今上海松江)設市舶場(注:《宋史》卷186《食貨志(下八)》,“互市舶法”條稱,“宣和元年(1119年),秀州開修青龍江浦,舶船輻輳,請復置監官

先是,政和中置務設官于華亭縣

后江浦湮塞,蕃舶鮮至,止令縣官兼掌

至是,復設官兼領也

”)

此外,浙西的鎮江(今同)、平江(今蘇州)亦是外貿通商口岸,“如有蕃商愿將舶貨賣入官,即令稅務監官依市舶法博買”

(《宋會要輯稿·職官》44之10)可見這兩個城市也有外商前來從事外貿活動

除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設于北方密州板橋鎮(今山東膠縣)的一個市舶司外,北宋東南沿海見于記載的外貿港口有7個之多,大致已經連成一片

南宋財政更加倚靠外貿“舶入”,對外貿易更加興盛,因此外貿港口續有增加

除廣、泉、明三州外,又在溫州(今同,1132年)、江陰軍(江蘇今縣,1146年)設市舶務,在秀州海鹽縣澉浦鎮(浙江今縣今鎮,1250年)設市舶場

據弘治《上海志》載,南宋末年還在上海鎮(今上海市)設市舶司和榷貨場

除以上11處設有市舶機構的較大外貿港口外,據宋人《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等志書,通(今江蘇南通)、楚(今淮安)、海(今連云港)、越(今浙江紹興)、臺(今臨海)、福、漳、潮、雷(今廣東海康縣)、瓊(今海南海口)這10來個城市,也有外貿活動的存在(注:《太平寰宇記》,北宋樂史撰,成書于太宗雍熙末至端拱初(987~988年)

《輿地紀勝》,南宋王象之撰,成書于理宗嘉定末至寶慶末年(1224~1227年)

兩書是兩宋時期最為重要的地理總志,而后書則大量征引前書,有明顯的繼承關系

此外,設于廣西沿海欽州的博易場也有管理與交阯貿易的職能,“凡交阯生生之具,悉仰于欽,舟楫往來不絕也

……其國富商來博易者,必自其邊永安州移牒于欽,謂之小綱

其國遣使來欽,因以博易,謂之大綱”

(周去非《嶺外代答》卷5《財計門》“欽州博易場”條)海南瓊州轄下的瓊山、澄邁、臨鄉、文昌、樂會5縣,也有市舶之設,當地駐軍以市舶稅入為經費來源(注:趙汝適:《諸蕃志》卷13,“海南”條載,“(海南)俗以貿易為業”

“(瓊州)屬邑五,……皆有市舶,……”

這樣,北起淮南東海,中經杭州灣和福建福漳泉金三角,南到廣州灣和瓊州海峽的南宋海岸線上,與外洋通航的外貿港口,至少有20來個之多

這樣一種景象不僅唐代未曾見過,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現

宋元時期推動商業發展的措施

宋王朝統治者執行了開明政策。宋王朝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鼓勵經商的封建王朝。

兩宋時期商業環境相對寬松,重農抑商政策相對減弱;兩宋時期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重要財源。

第一,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

第二,城市數量增多,面積擴大。

第三,原先的坊市制度徹底打破。前面說過,唐末坊市之間的界線開始被打破,到了北宋時期,這種界線被徹底打破。商業滲入坊區,處處是店鋪。既方便了商業,也方便了居民生活。隨著市的空間的開放,市的時間也開放,不分早晚,有早市、日市、夜市等。

第四,城市中出現了各種類型的集市,比如定期的廟會、專業性的集市以及節令性集市等。

第五,與商業相關的邸店業、倉儲業、柜坊、交引鋪、質庫、便錢務等大大發展。

第六,民族間貿易發達。宋與遼、西夏,雖然時有戰爭,但和平時期設有互市。與其它少數民族政權也設互市交易。至于對外貿易,北宋的海外貿易相當發達。東南沿海的一些重要港口,比如廣州、泉州、明州,都成了著名的國際港口,政府在那里設置市舶司進行管理。

第七,實物貨幣退出,金屬貨幣成為通用貨幣。北宋確立了年號貨幣制度,就是貨幣以年號命名,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除了銅、鐵所鑄貨幣,金銀也成為重要的法幣。除此之外,北宋貨幣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出現紙幣,當時稱“交子”。

第八,小商小販大量出現;行組織更加嚴密;飲食行業大發展;其它便民服務行業如瓦子娛樂場、租車租賃業、醫療、澡堂等叢生。

第九,商業資本空間膨脹,少部分人先富起來,且富得流油。

元朝交通發達,國家空前統一。元朝商業繁榮,大都成為國際性商業大都會。

蒙古人建元之初,有人提議盡殺漢人,把漢人的土地盡改為牧場。反而采取多種措施,發展農工商,當然其中也不乏這個少數民族政權的獨特之處:

第一,交通運輸業空前發達。驛站制度發達;內河航運發展;開發了海運,先是開辟上海至直沽(天津)的航道,后是開辟蘇州劉家港直達直沽的航道。

第二,城市及城市商業大發展,特別是沿海城市。

第三,海外貿易發達。

第四,人口販運發達。這是蒙古奴隸制殘余導致的。

第五,在私營商業中蒙古貴族、官僚、色目人、大僧侶占優勢。這是元朝的民族歧視政策導致的。

宋元時期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這是為什么

宋朝時期對外開放主要是海外貿易,宋朝造船業躍居世界的首位

政府非常重視海外貿易(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在主要港口設立的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

宋代的職能機關“市舶司”主要管理什么?

宋代的職能機關"市舶司"主要管理海上貿易和船舶運輸。它是宋代一種特殊的機構,負責管理港口、海上貿易和船只運輸。

市舶司的職責包括管理港口的建設和維護、監管海上貿易往來、確保商船的安全與秩序、征收稅收和關稅、管理海上運輸等。市舶司在宋代起到了重要的經濟和安全管理的作用,推動了宋代海上貿易的繁榮和發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