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存渣打銀行 算海外資產(外資銀行發展前景是什么樣的??比如花旗,匯豐之類的)

时间:2024-05-21 11:35:49 编辑: 来源:

渣打,匯豐,花旗都是哪個國家的?哪個銀行更好?

渣打銀行是英國的。匯豐銀行是英國的。花旗銀行是美國的。具體介紹如下:

一、渣打銀行簡介

渣打銀行(又稱標準渣打銀行;英語:Standard Chartered Bank;LSE:STAN,港交所:2888,OTCBB:SCBFF)是一家建于1853年,總部在倫敦的英國銀行。渣打銀行1858年在上海設立首家分行。2007 年 4 月,上海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本地法人銀行之一。渣打是一家領先的國際銀行,為遍布亞洲、非洲和中東市場的個人和企業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支持他們進行投資、開展貿易。渣打集團在倫敦證交所、香港證交所,以及印度的孟買及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它的業務遍及許多國家,尤其是在亞洲和非洲,在英國的客戶卻非常少,2004年其利潤的30%來自于香港地區。渣打銀行的母公司渣打集團有限公司則于倫敦證券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上市,亦是富時100指數成份股之一。

二、匯豐銀行簡介

匯豐集團總部設于倫敦,匯豐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匯豐集團在歐洲、亞太地區、美洲、中東及非洲7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9,500家附屬機構。匯豐在倫敦、香港、紐約、巴黎及百慕大等證券交易所上市,全球股東約有200,000人,分布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雇有232000名員工。匯豐銀行在全球擁有超過1億1千萬的顧客。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匯豐名列第48位。

三、花旗銀行簡介:

花旗銀行(Citibank, N.A.,中文名“花旗”源于上海市民對該行的習慣性稱呼)是花旗集團旗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并購,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也是一間在全球近一百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大銀行,總部位于紐約市公園大道399號。2012年9月19日,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在中國的信用卡業務正式運作。

個人開戶匯豐和渣打哪個銀行好?

匯豐和渣打在境外取款的時候只要有銀聯取款機上都可以免手續費,但是要注意,查詢余額之類的業務是要扣手續費的……在中國境內的話,渣打規定銀聯取款機取款2000以上免手續費,渣打取款機不收手續費……匯豐也基本上是一樣的

不知道你想開的是不是VIP的卡,如果是VIP的話,兩邊的服務收費不一樣……都是首年免賬戶管理費,但是第二年開始,如果賬戶內每月日平均余額不足50萬的話,渣打一個月收150的賬戶管理費,匯豐收300……匯豐各項服務的費用相對渣打來說會稍微貴一點

另外 匯豐的普通卡最低辦理標準是30萬人民幣 而渣打是10萬

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有哪些銀行是跨國銀行

英國 匯豐銀行 香港匯豐銀行簡稱匯豐銀行,是香港最大的商業銀行,也是日本以外的亞洲最大的商業銀行、世界最大的跨國銀行之一。1995年該行的資產額3440億美元,居世界大銀行第31位,存款額818.37億美元,資本和準備金億美元,一級資本比率9.4%,總資本比率為14.5%,(一九九五年六月)雇傭職工100,000人,總行設在香港。

美國花旗銀行 花旗銀行總部坐落于美國紐約派克大道399號的花旗銀行,是華盛頓街最古老的商業銀行之一。1812年7月16日,華盛頓政府的第一人財政總監(Commissioner of the U.S. Treasury )塞繆爾.奧斯古德(Samuel Osgood)上校與紐約的一些商人合伙創辦了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今日花旗集團的前身。當時,該銀行還是一家在紐約州注冊的銀行。在創建之初,紐約城市銀行主要從事一些與拉丁美洲貿易有關的金融業務。英國 渣打銀行 英國渣打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在倫敦及香港交易所上市,并名列富時指數首25家公司(以市值計算)之內。 渣打銀行有150多年的歷史,致力于在全球高增長市場的發展。渣打銀行在亞太、南亞、中東、非洲、英國及美洲等5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400多家分支機構(含附屬機構、合作公司和合資企業)。 香港東亞銀行 香港東亞銀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一直以來致力服務香港客戶,并于內地及海外提供企業及個人銀行服務。 東亞銀行現為全港最大的獨立本地銀行,于2005年12月31日的綜合資產總額達港幣2,388億元(307.9億美元)。東亞銀行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為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

目前,東亞銀行于香港設有逾110間分行和顯卓理財中心,員工人數超過3,400名,集團于全球則聘用逾6,400名職員。

外資銀行發展前景是什么樣的??比如花旗,匯豐之類的

006 年12 月11 日,中國銀行業開放過渡期結束,外資銀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戶以及個人客戶提供人民幣業務。隨著《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出臺,對于經營人民幣業務執照的限制將進一步取消。目前,外資銀行在中國有198 家分行,大概有70 家是代表處,所有這些機構都是在24 個城市進行運作的。并且,已有12家外資銀行獲準將中國境內分行改制籌建為外資法人銀行,除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花旗銀行(中國)中國有限公司已經獲準開業,其余8家正在進行改制籌建的外資銀行是:恒生銀行、日本瑞穗實業銀行、日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荷蘭銀行、永亨銀行、新加坡華僑銀行、美國摩根大通銀行。

2007年4月2日,轉制成為外資法人銀行的“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開業。而在同一天,經中國銀監會正式批準,首批拿到本地注冊的法人營業執照后,匯豐、渣打、花旗、東亞等4家外資銀行在內地的100多家網點也同時開業,并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幣服務。中外銀行同臺競技的序幕正式拉開。

一、外資銀行對中國銀行的評析

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07年對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發展情況的調查(本報告的調查發現基于對40家外資銀行的訪談。這40家銀行代表了積極參與中國銀行業市場、來自22個國家/地區的74家外資銀行)結果顯示:外資銀行對中國內地銀行的評價還是相當之高,其中29家受訪外資銀行給出了至少8分的高分(滿分為10分)。然而,他們同時指出了中國內地銀行所存在的問題:例如,國內貸款市場方面(風險控制、對不良資產的處理、貸款評級系統準確性、對抵押的依賴)、公司治理(管理信息系統、董事的獨立性、前/中/后臺職能重疊),市場運作方式(利率管制、對高風險、低利潤貸款的集中、費用/傭金管制、受監管影響的交叉銷售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二、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策略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的飛速發展,90%的國外投資者都認為投資環境得到了改善,或者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也是外資銀行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中國的銀行體系是漸次開放的,尤其是2006年末,中國批準外資銀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戶以及個人客戶提供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能夠面對的客戶群進一步擴展,中國市場進一步打開,這對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外資銀行有很多,但市場份額實際上非常小。據統計,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為1.71%,貸款和存款產品都在1.7%左右。前不久進行的一項全國性金融調查顯示,在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后,明確表示將選擇外資銀行的人數占10.8%,仍愿意選擇國內銀行的人占72.7%,另外還有16.4%的人在觀望。同時,該項調查顯示,外資銀行的最大優勢是“服務水平好,效率高”,占66. 7%。確實,優質的服務、良好的信譽、高效率業已成為外資銀行的形象定位。

中國有近13億人口市場的巨大潛力,是外資銀行極力想開拓的市場,外資銀行總部承諾,與對其他市場業務發展的支持力度相比,將大力支持其中國機構的業務。那么,外資銀行如何發揮自身所長,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和中國內地銀行這樣的巨人進行競爭呢?筆者總結了外資銀行的三條發展策略:

(一)積極搶占零售業務市場

外資銀行在國內的迅速擴張讓國內的銀行業充分感到了壓力,我們發現,外資銀行在國內擴張的重要武器正是他們最為擅長的個人零售業務。個人零售業務是以存款為基礎的個人匯兌、結算、代理人業務、投資業務、買粉絲評估、家庭理財、信用擔保和承諾等各種金融服務,它是商業銀行實現盈利的重要渠道。花旗、匯豐、荷蘭、東亞等幾大外資銀行早已蟄伏國內多年,他們都以零售業務作為搶占市場的突破口。而在2006年年底,由花旗集團牽頭,中國人壽、國電集團、中信信托等組成的花旗財團擊敗國內外競爭對手,成功收購了廣東發展銀行85%的股份。此次收購后花旗銀行擁有廣東發展銀行20%的股份,有業內認識分析,通過參股廣發行,外資背景的花旗銀行可以建立一個面向所有消費者的銀行,同時還可以打開一扇零售銀行業務的窗口。

對國內銀行而言,批發業務一直是主題業務,通常占到整個業務收入的80%以上,而零售業務一直被大家忽視,不但占的比重很小,產品和服務的種類也相當單一。隨著整個金融業已經意識到個人零售業務的重要性,這樣的狀況在最近幾年發生了一些的改變,但是重視程度仍然不夠。

經過多年的發展,金融產業鏈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零售業務的貸款需求日益增加,從房地產貸款、信用卡透支到汽車貸款。目前美國個人貸款已占到全部貸款的40%以上。而在中國,盡管企業貸款仍占到總貸款額的90%,但近年來個人貸款業務也在快速上升,自2001年底到2005年底的4年時間里,中國人民幣個人貸款業務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已經達到了33.1%,其中房地產個人貸款從2000年底的5600億元上升到2005年底的8萬億元,信用卡也從零發展到4000萬張,未來隨著發卡行數量的增加和個人信用體系的逐步完善,個人貸款業務的數量和比重都將大幅上升。與此同時,企業貸款需求在下降。在美國,公司金融業務部門中傳統貸款業務所占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小,投資銀行、證券交易等服務于直接融資市場的業務正取代貸款業務成為公司金融業務的主流,而這些業務具有較強的中間業務性質,使整個公司金融部門的資金支出下降。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居民財富和儲蓄,為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外資銀行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并積極采取行動拼搶該領域。據國家統計局預計,到2010年,中國將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產階層,這些將是零售銀行業務的主要客戶,特別是高端客戶理財市場,將是外資銀行目光瞄準的重點。

(二)積極運用營銷手段,倡導人性化服務

外資銀行一直以來十分注重各種營銷手段的運用,積極倡導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以外資銀行在“結構性存款”這一業務的開發為例來進行分析。

結構性存款是結構性產品的一種。它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 主要是各類期權),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從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的業務產品。結構性存款作為一種金融創新的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增長迅速,2003年在我國推出,由于它的收益率明顯高于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因此在推出后即受到投資者的熱捧,并在理財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結構性存款種類繁多,各家銀行競爭激烈,而外資銀行在這一領域處于領跑位置,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