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嬰兒期網織紅細胞較成人高多少(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的正常值是多少?)

时间:2024-06-16 02:18:11 编辑: 来源:

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

(一)血漿 血漿相當于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為淺黃色液體,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還有無機鹽、纖維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種營養物質、代謝產物等

這些物質無一定的形態,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漿中含有900~910g水(90%~91%)

65~85g蛋白質(6

5%~8

5% )和20g低分子物質(2%)

低分子物質中有多種電解質和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如代謝產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

血漿中電解質含量與組織液基本相同

由于這些溶質和水分都很容易透過毛細血管與組織液交流,這一部分液體的理化性質的變化常與組織液平行

在血液不斷循環流動的情況下

血液中各種電解質的濃度,基本上代表了組織液中這些物質的濃度

(二)血細胞 在機體的生命過程中,血細胞不斷地新陳代謝

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顆粒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

淋巴細胞的生存期長短不等,從幾個小時直到幾年

血細胞及血小板的產生來自造血器官,紅血細胞、有粒白血細胞及血小板由紅骨髓產生,無粒白血細胞則由淋巴結和脾臟產生

血細胞分為三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1、紅細胞 紅細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直徑7~8

5μm,呈雙凹圓盤狀,中央較薄(1

0μm),周緣較厚(2

0μm),故在血涂片標本中呈中央染色較淺、周緣較深(彩圖5- 2)

在掃描電鏡下,可清楚地顯示紅細胞這種形態特點

紅細胞的這種形態使它具有較大的表面積(約140μm2),從而能最大限度地適應其功能――攜O2和CO2

新鮮單個紅細胞為黃綠色,大量紅細胞使血液呈猩紅色,而且多個紅細胞常疊連一起呈串錢狀,稱紅細胞緡線

紅細胞有一定的彈性和可塑性,細胞通過毛細血管時可改變形狀

紅細胞正常形態的保持需ATP供給能量,由于紅細胞缺乏線粒體,ATP由無氧酵解產生;一量缺乏ATP供能,則導致細胞膜結構改變,細胞的形態也隨之由圓盤狀變為棘球狀

這種形態改變一般是可逆的

可隨著ATP的供能狀態的改善而恢復

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也無細胞器,胞質內充滿血紅蛋白(hemoglobin,Hb)

血紅蛋白是含鐵的蛋白質,約占紅細胞重量的33%

它具有結合與運輸O2和CO2的功能,當血液流經肺時,肺內的O2分壓高,CO2分壓低,血紅蛋白即放出CO2而與O2結合;當血液流經其它器官的組織時,由于該處的CO2分壓高而O2分壓低,于是紅細胞即放出O2并結合CO2

由于血紅蛋白具有這種性質,所以紅細胞能供給全身組織和細胞所需的O2,帶走所產生的部分CO2

正常成人每微升血液中紅細胞數的平均值,男性約400萬~500萬個,女性約350萬~450萬個

每100ml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男性約 12~15g,女性約10

5~13

5g

全身所有紅細胞表面積總計,相當于人體表面積的2000倍

紅細胞的數目及血紅蛋白的含量可有生理性改變,如嬰兒高于成人,運動時多于安靜狀態,高原地區居民大都高于平原地區居民,紅細胞的形態和數目的改變、以及血紅蛋白的質和量的改變超出正常范圍,則表現為病理現象

一般說,紅細胞數少于300萬/μ1,血紅蛋白低于10g/100ml,則為貧血

此時常伴有紅細胞的直徑及形態的改變,如大紅細胞貧血的紅細胞平均直徑>9μm,小紅細胞貧血的紅細胞平均直徑<6μm

缺鐵性貧血的紅細胞,由于血紅蛋白的含量明顯降低,以致中央淡染區明顯擴大

紅細胞的滲透壓與血漿相等,使出入紅細胞的水分維持平衡

當血漿滲透壓降低時,過量水分進入細胞,細胞膨脹成球形,甚至破裂,血紅蛋白逸出,稱為溶血(hemolysis);溶血后殘留的紅細胞膜囊稱為血影(ghost)

反之,若血漿的滲透壓升高,可使紅細胞內的水分析出過多,致使紅細胞皺縮

凡能損害紅細胞的因素,如脂溶劑、蛇毒、溶血性細菌等均能引起溶血

紅細胞的細胞膜,除具有一般細胞膜的共性外,還有其特殊性,例如紅細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外周血中除大量成熟紅細胞以外,還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稱為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在成人約為紅細胞總數的0

5%~1

5%,新生兒較多,可達3%~6%

網織紅細胞的直徑略大于成熟紅細胞,在常規染色的血涂片中不能與成熟紅細胞區分

用煌焦藍作體外活體染色,可見網織紅細胞的胞質內有染成藍色的細網或顆粒,它是細胞內殘留的核糖體

核糖體的存在,表明網織紅細胞仍有一些合成血紅蛋白的功能

紅細胞完全成熟時,核糖體消失,血紅蛋白的含量即不再增加

貧血病人如果造血功能良好,其血液中網織紅細胞的百分比值增高

因此,網織紅細胞的計數有一定臨床意義,它是貧血等某些血液病的診斷、療效判斷和估計預指標之一

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

衰老的紅細胞雖無形態上的特殊樗,但其機能活動和理化性質都有變化,如酶活性降低,血紅蛋白變性,細胞膜脆性增大,以及表面電荷改變等,因而細胞與氧結合的能力降低且容易破碎

衰老的紅細胞多在脾、骨髓和肝等處被巨噬細胞吞噬,同時由紅骨髓生成和釋放同等數量紅細胞進入外周血液,維持紅細胞數的相對恒定

2、白細胞 白細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為無色有核的球形細胞,體積比紅細胞大,能作變形運動,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成人白細胞的正常值為4000~10000個/μ1

男女無明顯差別

嬰幼兒稍高于成人

血液中白細胞的數值可受各種生理因素的影響,如勞動、運動、飲食及婦女月經期,均略有增多

在疾病狀態下,白細胞總數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值皆可發生改變

光鏡下,根據白細胞胞質有無特殊顆粒,可將其分為有粒白細胞和無粒白細胞兩類

有粒白細胞又根據顆粒的嗜色性,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用嗜堿性粒細胞

無粒白細胞有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兩種

紅細胞偏低的原因?

問題一:紅細胞偏低是什么原因,會引起什么后果。 病情分析:紅細胞計數偏低是貧血,你的情況說明您輕度貧血了。紅細胞人們通常叫紅血球,化驗單上常用英文縮寫字母簡寫成RBC。紅細胞生于紅骨髓,主要以蛋白質和鐵為原料,其次還需要微量的銅、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葉酸。此外,腎臟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有促進骨髓紅細胞生成的作用。紅細胞的發育、成熟約需3.5~7天,一般能生存120天。衰老的紅細胞主要在肝、脾等器官中被吞噬和分解。在神經體液因素調節下,紅細胞不斷地新生、衰老、死亡,在血液中保持相對恒定的數目。紅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血紅蛋白(其中包括蛋白質和鐵)。血紅蛋白是人體內運輸氧 (O2)和二氧化碳 (CO2)的工具,把從肺部吸人的氧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個細胞,又把細胞內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裝載上,隨血液循環運到肺呼出體外,往返于肺與各細胞之間,一刻不停地工作著,紅細胞數量的變化影響到氧和二氧化碳的運輸,使人體發生病理生理變化。意見建議:

問題二:紅細胞低都有那些原因造成的 1.生理性減少:3個月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因生長發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對不足,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可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婦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釋,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減低,均可導致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

2.病理性減少:

⑴紅細胞生成減少所致的貧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等伴發的貧血。

2)因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引起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⑵因紅細胞膜、酶遺傳性的缺陷或外來因素造成紅細胞破壞過多導致的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地中海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異常血紅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心臟體外循環的大手術及一些化學、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⑶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潰瘍、鉤蟲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貧血。

問題三:紅細胞數量過低會得什么病? 人體內的血液中由兩大部份組成:有形成分和無定形成分。有形成分是指血細胞及血小板;無定形成分就是血漿。上述的血細胞又分兩大類:紅細胞和白細胞。白細胞根據其功能和形態又分為有核的(中性粒、嗜酸性粒、嗜堿性粒細胞)和無核的(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是不是很復雜? ^_^)

正常血液中的紅細胞要完成其生理功能,條件之一就是它們必須穩定的懸浮在血漿中,當血液流動時,它就會隨之到達全身各處,這就是醫學中所講的“懸浮穩定性”。當它們失去“懸浮穩定性”時,它就會在心、血管腔內沉積下來。

實現這一目的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紅細胞與細胞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聚集(聚積)在一起,因為發生聚集、疊連時,它們就會下沉,就不能隨血液“運動”起來。

目前的醫學還沒有對紅細胞“聚積過低”作出過標準,理論上是它們聚積能力越低越好,但如果因為它們的距離變遠了才致聚積能力變低,那可能是貧血,亦即是單位體積內紅細胞的數量少了。

另:白細胞過少會使人體的抵抗力下降,防御能力下降可較容易的被致病微生物入侵而患病。(同時要注意白細胞有沒有質的異常)

問題四:紅細胞偏低是什么原因影起的? 您好,紅細胞礎血紅蛋白偏低,說明有貧血癥狀.貧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的測定技術比較復雜,所以臨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的濃度低于患者同年齡組,同性別和同地區的正常標準.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在我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 Hb<120 g/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 ,孕婦Hb<100 g/L ,就是貧血.您既然是略微偏低的話,平時注意食療即可.一般要給與富于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和飲食,以助于恢復造血功能. 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具體有:(1)飲食調攝:飲食營養要合理,食物必須多樣化,食譜要廣,不應偏食,否則會因某種營養素的缺乏而引起貧血.要富有營養及易于消化.飲食應有規律,有節制,嚴禁暴飲暴食.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豬血,瘦肉,奶制品,豆類,大米,蘋果,綠葉蔬菜等.多飲茶能補充葉酸,維生素B12,有利于巨細胞性貧血的治療.但缺鐵性貧血則不宜飲茶,因為飲茶不利于人體對鐵劑的吸收.適當補充酸性食物則有利于鐵劑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配合滋補食療以補養身體. (2)勞逸結合,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祝早日康復.

問題五:人體紅細胞偏低怎么辦 屬于輕度的貧血的,平常飲食上要多加注意的,平時應注意添加含鐵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