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山海經海外北經有哪些故事(山海經.海外北經里有什么故事)

时间:2024-05-19 06:21:58 编辑: 来源:

山海經.海外北經里有什么故事

故事: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裔射日、吳剛伐桂、共工怒觸不周山、刑天舞干戚。

女媧補天: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并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其根本就是蛇身。

精衛填海: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

出自《山海經海外北經》的故事有哪些

女媧補天 精衛填海 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 后裔射日 吳剛伐桂 共工怒觸不周山、 刑天舞干戚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山海經神話故事

鏈接:買粉絲s://pan..買粉絲/s/1SlyPr1FzNwSZpfzQ3Z3Ebw 提取碼:rjmr     

《山海經》中都有哪些神話故事?

《山海經》中十個神話故事如下:

一、青丘之狐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䨼。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譯文:再向東三百里是青丘山,山的陽面有很多玉,山的陰面有很多可作青色顏料的礦物。山中有一種獸,它的形狀像狐貍,有九條尾巴,叫聲像嬰兒啼哭,會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后就不會受毒熱惡氣的侵襲。

——《山海經·南山經》

二、瑞鳥鳳凰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譯文:再向東五百里是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丹水發源于丹穴山,向南流入南海。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雞,身上的羽毛色彩斑駁,花紋像文字的形狀,它的名字叫鳳凰,它頭部的花紋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紋像“義”字,背部的花紋像“禮”字,胸部的花紋像“仁”字。這種鳥,自如的進食,自由自在的歌唱、跳舞,當它出現時,天下就會安寧太平。

——《山海經·南山經》

三、精衛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音于東海。

譯文:再向北二百里是發鳩山,山上長著很多柘樹。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爪,名字叫精衛,它的鳴叫聲像在喊自己的名字。精衛本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字叫女娃。女娃有一次去東海邊游玩,不慎落入海中,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就化身為精衛,常常銜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想要把東海填平。

——《山海經·北山經》

四、比翼鳥

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

譯文:比翼鳥棲息的地方在南山的東邊,這種鳥是一青一紅兩只鳥的翅膀并在一起。

——《山海經·海外南經》

五、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夸父追著太陽跑,離太陽越來越近。這時,他口中干渴,想要喝水,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把黃河和渭河的水都喝干了,他還是覺得渴,便想去喝北邊的大澤中的水。但是還沒趕到大澤,他便在路上渴死了。夸父臨死前扔掉了手中的手杖,這根手杖變成了鄧林。

——《山海經·海外北經》

六、扶桑樹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譯文:黑齒國的下面是湯谷,湯谷上有一顆扶桑樹,那里是十個太陽洗浴的地方,位于黑齒國的北邊。在水中有一棵大樹,下面的樹枝上住著九個太陽,上面的樹枝上住著一個太陽。

——《山海經·海外東經》

七、開明獸

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

譯文:昆侖山南邊的深淵深達三百仞。開明獸的大小與虎相似,有九個腦袋,每個腦袋上都長著人一樣的臉,面向東站立在昆侖山上。

——《山海經·海內西經》

八、常羲浴月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譯文:有一位女子,正在給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這是她剛開始給他們洗澡。

——《山海經·大荒西經》

九、黃帝戰蚩尤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譯文:有一座系昆山,有一個共工臺,射箭的人不敢向共工臺所處的北方而射。有一個人,穿著青色的衣服,名叫黃帝女魃。蚩尤制作出金屬兵器后去攻打黃帝,黃帝命令應龍在冀州的原野上與蚩尤作戰。應龍把水蓄起來,蚩尤請來風伯和雨師,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黃帝于是把一名叫魃的天女從天上請了下來,魃從天上下來后,雨就停止了,于是殺了蚩尤。魃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了,凡是她所居住的地方就不會下雨。叔均把這件事告訴了黃帝,黃帝讓她居住在赤水的北邊。叔均被任命為主管田地的官。魃常常跑到別的地方去,人們想要把她趕走,就要說“請魃往北走吧!”并要清理水道,疏浚溝渠。

——《山海經·大荒北經》

十、鯀禹治水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譯文:大地上洪水滔天,鯀未經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把鯀殺死在羽山之郊。鯀死以后,從腹中誕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終區分規劃了疆土,并劃定了九州。

——《山海經·海內經》

縱觀古今,沒有任何一本書像《山海經》般全面的記錄了上古時期的地理博物乃至風俗民情,既客觀真實又充滿瑰麗想象,沒有一本書讓歷代學者窮其一生難以窺得真境,沒有任何一本書擁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張力,歷經千年,仍令讀者神往不已。

《山海經》之“海外北經”

原文 :海外自東北陬至西北陬者(應為西北角至東北角)。北方禺彊(qiáng),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譯文 :海外北方從西北角到東北角,所經過的依次為:無䏿國、鐘山、一目國、柔利國、相柳氏、深目國、無腸國、聶耳國、博父國、鄧林、積石山、拘纓國、尋木、趾踵國、歐絲野、三桑、范林、務隅山、平丘、北海。北方是禺強(玄冥)管轄的區域,他的外形是人面鳥身,耳朵上穿掛著兩條青蛇,腳下也踏著兩條青蛇。

原文 :無䏿(qǐ)之國在長股東,為人無䏿。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䏿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柔利國在一目東,為人一手一足,反厀(xī),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國,人足反折。

譯文 :無䏿國在長股國的東面,這個國家的人沒有后代,所以叫做無䏿。(據說無䏿國的人都生活在洞穴里,以泥土為食,不論男女,死了就埋掉,但他們的心不死,一百二十年后又會復活。因此,無䏿國的人雖然沒有后代,但他們實際上是長生不死的,所以,國家照樣可以經久不衰。)

在無䏿國的東面,鐘山腳下,居住著一位神人,叫燭陰,被稱為鐘山之神。他有著人的面孔,蛇的身體,全身紅色,身長有一千里。他睜開眼睛就是白天,閉上眼睛就是黑夜;他吹氣的時候就是冬天,呼氣的時候就是夏天;他平常不吃、不喝,也不呼吸,偶爾的氣息波動,就會化作大風,舞動云氣。

一目國在鐘山的東面,這個國家的人只有一只眼睛長在臉的中間。有的說這個國家的人也是有手和腳的。

柔利國在一目國的東面,這里的人都是一只手和一只腳,膝蓋朝后反轉,腳也是朝上扭曲著。另一個說法是把這里叫做留利國,這里的人都是腳跟朝前,腳尖向后反折。

原文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深目國在其東,為人舉一手一目。在共工臺東。

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為人長而無腸。

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使兩文虎,為人兩手聶其耳。縣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兩虎在其東。

譯文 :在昆侖山的北面,柔利國的東面,居住著相柳氏,他是共工手下的大臣,長了九顆腦袋,有著人的面孔,蛇的身體,他的身體表面都是青色的,平常以九座山上的牲畜為食。只要是相柳接觸過的地方,都會變成沼澤和溪谷。大禹在打敗共工后殺了相柳,當時血流遍地,腥氣彌天,血腥味也熏染了周圍的土地,不能種植樹木和糧食。于是,大禹就派人挖掘這片土地,可挖填了三次,也塌陷了三次,只能積土堆砌為眾帝之臺。共工臺在相柳的東面,呈四方形,四個角上各有一條蛇,蛇身上有著老虎樣的斑紋,頭沖南方。因為畏懼共工臺,人們一般不敢向北面射箭。

深目國在它的東面,這里的人眼眶凹陷,總是舉著一只手,睜著一只眼睛。有的說深目國在共工臺的東邊。

無腸國在深目國的東面,這里的人長的比較高,但沒有腸子。

聶耳國在無腸國的東面,這里的人平常出行都使喚兩頭花斑虎,并且總是用雙手托著他們的大耳朵。有一種說法是聶耳國孤懸在海中,平常隨海水出入的盡是些奇異的怪物。兩頭老虎在它的東邊。

原文 :夸父與日逐(zhòu)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博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

禹所積石之山在其東,河水所入。

拘纓之國在其東,一手把纓。一曰利纓之國。

尋木長千里,在拘纓南,生河上西北。

譯文 :炎帝的后代,有個叫夸父的高大英勇的男子,他同太陽競走,走進了太陽的光照里。他渴得想要喝水,于是,他把黃河與渭水喝干了,還不能解渴,又想去北方的大澤飲水。在半道上,因干渴而死。臨死前,他拋棄了他的手杖,手杖化為了鄧林(桃林)。

夸父國在聶耳國的東面,這里的人長的比較高大,右手拿著青蛇,左手操持著黃蛇。鄧林在夸父國的東面,兩樹成林。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