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名詞解釋(對外貿易量名詞解釋)

时间:2024-05-17 05:55:53 编辑: 来源:

對外貿易名詞解釋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

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從國際范圍來看,這種經濟活動就是國際貿易。對外貿易是一個歷史范疇,其性質和特征受社會生產方式所制約。從歷史上看,其產生的基本條件是:社會第三次大分工即商業成為獨立部門和國家的形成。

現代對外貿易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交易條件的磋商以及交易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對外貿易的政策基本上分為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兩大類,它反映著一個國統治階級的利益。

無論哪種貿易政策,只要它有利于促進生產關系的形成和鞏固,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它便具有進步性。掌握對外貿易的自主權是發展中國家爭取經濟獨立的一項重要前提。

按商品移動的方向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進口貿易 (Import Trade):將外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入本國市場銷售。

2、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將本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出到外國市場銷售。

3、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甲國的商品經過丙國境內運至乙國市場銷售,對丙國而言就是過境貿易。由于過境貿易對國際貿易的阻礙作用,目前,WTO成員國之間互不從事過境貿易。

對外貿易乘數的名詞解釋

對外貿易乘數:一國在既定的邊際消費傾向作用下,由于對外貿易收入而增加的該部門消費會通過國民經濟的產業鏈增加相關部門的收入和消費,最終對國民經濟增長和國民收入產生倍加效果

對外貿易依存度名詞解釋

對外貿易依存度

反映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為對外貿易系數(傳統的對外貿易系數),是指一國的進出口總額占該國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其中,進口總額占GNP或 GDP的比重稱為進口依存度,出口總額占GNP或GDP的比重稱為出口依存度。對外貿易依存度反映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是衡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

基本資料:

對外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國進出口總額與其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之比,又叫對外貿易系數。或(進口)出口依存度。一國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一般可用對外貿易依存度來表示,體現該國經濟增長對進出口貿易的依附程度,也是衡量一國貿易一體化的主要指標。比重的變化意味著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的變化。

對外貿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國國民經濟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的重要指標,它以該國對外貿易總額在該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為了準確地表示一國經濟增長對外貿依賴程度,人們又將對外貿易依存度分為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反映一國市場對外的開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則反映一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程度。一般來說,對外貿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該國經濟發展對外貿的依賴程度越大,同時也表明對外貿易在該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重要。伴隨經濟的全球化,對外貿易在各國經濟中的比重都在增加。1980~2000年間,世界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6.1%,而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為 5.4%。據WTO和IMF的數據測算,1960年全球外貿依存度為25.4%,1970年為27.9%,1990年升至38.7%,2000年升至 41.7%,2003年已接近45%。中國作為轉型中的發展中大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也逐年提高。

對外貿易量名詞解釋

對外貿易的解釋 也稱國外貿易

一國或一個地區與他國或另一地區 之間 的商品 買賣 活動,即國際間的商品交換

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故又稱進出口貿易

詞語分解 對外的解釋 一般指對國外的來說,對外政策、對外立場等

例句:我們的經濟 改革 ,概括一點說,就是對內搞活, 對外開放

貿易的解釋 ∶買賣的通稱 ∶ 改變 ;變易 星辰 錯謬,高下貿易詳細解釋

交易,買賣

《墨子·號令》:“募民欲財物粟米,以貿易凡器者,卒以賈予

”《新唐書·藩鎮傳·劉從諫》:“﹝ 從諫 ﹞性 奢侈 ,飾居室輿馬

無遠略,善

宏觀經濟學名詞解釋

GDP(國內生產總值):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在本國領土上生產的各種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GNP(國民生產總值):一個國家的居民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生產的各種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NI(國民收入):這里的國民收入是狹義的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用于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各種生產要素所獲得的報酬(收入)的總和。

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名詞解釋:關稅同盟

關稅同盟(Customsunion)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締結協定,建立統一的關境,在統一關境內締約國相互間減讓或取消關稅,對從關境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商品進口則實行共同的關稅稅率和外貿政策

關稅同盟從歐洲開始,是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之一

對內產行減免關稅和貿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動;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和對外貿易政策

關稅同盟有兩種經濟效應,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

關稅同盟的主要特征是:成員國相互之間不僅取消了貿易壁壘,實行自由貿易,還建立了共同對外關稅

也就是說,關稅同盟的成員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貿易障礙之外,還采取共同對外的關稅及貿易政策

GATT規定,關稅同盟如果不是立即成立,而是經過一段期間逐步完成,則應在合理期限內完成,這個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

關稅同盟大體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發達國家間建立的,如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關稅同盟,其目的在于確保西歐國家的市場,抵制美國產品的競爭,促進內部貿易的發展,積極推進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另一類是由發展中國家建立的關稅同盟,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本地區各國的民族利益,促進區內的經濟合作和共同發展

如中非關稅同盟與經濟聯盟,安第斯條約組織、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大湖國家經濟共同體、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

靜態效應 有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產生由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向成本較低的貿易對象國生產,本國從其他成員國進口產品所帶來的利益

貿易轉移效慶是指產品過去從生產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進口轉向從成本較高的成員國進口的損失

這是參加關稅同盟的代價

當貿易創造效應大于轉移效應時,參加關稅同盟給成員國帶來的綜合效應就是凈效應,意味著成員國的經濟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則為凈損失和經濟福利水平的下降

動態效應 關稅同盟不僅會給參加國會帶來靜態影響,還會給它們帶來某些動態影響

有時,這種動態效應比其靜態效應更為重要,對成員國的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影響

關稅同盟的動態優勢: 1、關稅同盟的第一個動態效應就是大市場效應(或規模經濟效應)

關稅同盟建立以后,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并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外,特別是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

因此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大市場效應引發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

2、關稅同盟的建立促進了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

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以前,許多部門已經形成了國內的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居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

因而不利于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

組成關稅同盟以后,由于各國市場的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于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

結果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采用新技術的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一種濃烈的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關稅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資

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并銷售,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關稅同盟的動態劣勢: 1、關稅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壟斷的形成,如果關稅同盟的對外排他性很大,那么這種保護所形成 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新壟斷又會成為技術進步的嚴重障礙

除非關稅同盟不斷有新的成員國加入,從而不斷有新的刺激,否則由此產生的技術進步緩慢現象就不容忽視

2、關稅同盟的建立可能會拉大成員國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關稅同盟建立以后,資本逐步向投資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流動,如果沒有促進地區平衡發展的政策,一些國家中的落后地區與先進地區的差別將逐步拉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