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對外貿易新優勢的核心(中國對外出口貿易的優勢和劣勢?)

时间:2024-05-20 00:05:14 编辑: 来源:

什么是新的對外開放戰略的核心

1.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階段

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我國對外開放理論主要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1978年—1997年)。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是面向國際市場,建立出口產業結構,通過出口勞動密集層型產業的產品取得外匯,并以此支持內地的發展;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水平,不斷增強國內企業的實力和水平;通過建立經濟特區,吸引國外的企業前來投資從而吸收國際資金促進內地的發展。

但是這一階段的開放不只是外向型經濟發展,而是以外向型經濟發展為主。這一階段仍有內向型經濟的影子,內向型經濟理論的理論基礎是阿根廷經濟學家勞爾的“中心一外圍”理論。所謂內向型戰略,就是指以國內生產和保護排斥進口,以內銷代替出口的貿易戰略。這種戰略通過減少進口,保護國內的企業的發展,鼓勵企業的內銷,幫助國內的企業實現工業化。由于我國建國后的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業化體系,全面開放會直接打擊這種體系,所以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這一點可以從我國的關稅看出來,對外開放初期,我國的關稅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但是之后慢慢降低,開放程度越來越高。

這一階段的特點也比較鮮明,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實驗性。因為對外開放實行于文化大革命的之后,人們的思想還有待解放,關于搞市場經濟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還在爭論之中,所以中央采取了經濟特區的辦法,先在少數的城市實行對外開放。通過積累經驗和教訓,來靈活對其他的地區施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這些經濟特區有很大的實驗性,就算是沒有成功影響也比較小,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二.循序漸進。先開放沿海的幾個城市,再逐漸開放內地的各個城市,最后吸引國外資金到中西部進行投資。三.單向性。這一階段主要是以出口導向型經濟,主要是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品為主,而為了保護本國的企業,對于進口做了一定的限制。

2.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1998年至今)

前一階段雖然我國的外匯數額不斷的增長,但是這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制造的產品獲得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這些企業主要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而以農業和制造業為首的第一第二產業的經濟效益要遠小于第三產業,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有60%以上,而我國的第一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不到40%

。所以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發展開放型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從中國加入WTO開始,中國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國際貿易,中國和世界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過去我們是通過輸出初級產品取得外匯,支持內地企業的發展,這只是利用了勞動力廉價的優勢,而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不強。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鼓勵企業到國外投資,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這樣才可以保持企業的競爭力,使得國內的企業得到長久的發展。這樣的發展從過去的量的發展到了質量效益的發展,從有限領域開放到全方位的開放,可以利用全球化的優勢,使企業真正受益。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一.雙向性。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可以讓國內的企業在競爭的環境中優勝劣汰,促進國內的企業的綜合實力的提高。鼓勵國內的企業在國外投資,讓這些企業利用全世界各個地區的優勢,靈活的進行資源的調配,是公司的成本降低而競爭力提高。二.更加注重效益。過去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增長,為了吸收國外的資金投資,建立了一些公司,但是這些公司并沒有很好的利用內地的資源,浪費了資源。而現在,我們的雙向的投資更加注重效益。同樣出口的企業也從出口初級產品到出口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

我國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

簡單說就是, 工業靠技術,精確度,硬指標,考研發能力和投入,無捷徑。

服務業看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人員受教育程度。靠管理和培訓。

中國對外出口貿易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勞動力資源密集,以初級產品為主,成本低廉,便于拓寬國際市場,薄利多銷。出口產品層次豐富,符合各國人的口味。

劣勢:核心競爭力低,低附加值,出口結構不合理,高新技術產品少。

一直以來,紡織品都是我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紡織品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我國之所以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占有優勢,在于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成本低廉。紡織品的成本最大組成部份就是人力成本,因此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之所以在國際貿易上占有優勢,就在于我們的產品價格夠低。

第一,發生在我國傳統優勢行業的貿易摩擦比例將呈下降趨勢。雖然彩電、服裝、鞋帽等行業的貿易摩擦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在我國與發達國家間的貿易摩擦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從長期看所占比例將呈現下降趨勢。

第二,新興優勢行業,如鋼鐵、汽車、通信設備、化工產品將會成為我國與發達國家貿易摩擦中的新熱點。發達國家對涉及這些行業的貿易爭端更容易采取貿易保護的手段,以維護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優勢地位。例如,2007年1至 11月份,已經有11個國家對我國出口的多類鋼鐵產品發起貿易保護調查,涉案11億美元,占當年我國遭遇國外貿易保護調查的15%,預計明年鋼鐵仍將是貿易摩擦焦點。

第三,我國所遭受的"反補貼"等新的貿易摩擦形式將會繼續增加。截至2007年9月底,我國共遭遇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10起、反傾銷反補貼再調查4起,影響波及12萬就業人口和約10億美元出口。而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國2004和2006年遭遇反補貼案都高居首位。預計反補貼案仍將為未來兩年的焦點。

第四,涉及我國的貿易爭端發生在第三國的可能性將會加大。

一方面,在傳統優勢領域,我國可能面對其它一些以制造業為主的新興發展中國家的挑戰,從而引起貿易摩擦;

另一方面,在我國的新興優勢領域,我國會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上與發達國家開展競爭。

第五,我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將可能加劇。捷克、土耳其、烏克蘭等一些東歐國家和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國家和我國同屬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同樣以制造業為主,因此與我國在經濟結構上缺少互補性,其國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容易受到我國產品的沖擊。

當今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是什么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于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創下25年來的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既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于主導地位。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并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來國際貿易增長中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占全球貨物貿易總額和增量的比重分別達6.4%和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準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這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并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托,其變化趨勢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買粉絲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游業所占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占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制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同時,由于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等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并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于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我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