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是核心嗎(形勢與政策有關就業指導的論文2000字)

时间:2024-06-02 04:42:12 编辑: 来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是核心期刊嗎

不是中文核心和統計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創刊于1990年,是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國內刊號:CN44-1554/Z,國際刊號:ISSN 1672-0962。本刊前身為《外國語高教研究》《外語外貿高教研究》,于2001年改為現刊名,并于2002年公開出版發行,初為季刊,2007年改為雙月刊,單月30日出版,國內外發行。本刊堅持“立足理論前沿,傳播科研成果,繁榮學術研究,服務學科建設”的辦刊宗旨,努力辦成“有鮮明特色、有理論水平、有借鑒意義、有可讀價值的高水平的學術期刊”。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主要刊登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所涉及一級學科或研究領域主要有外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公共管理、教育學、社會學、文化研究、藝術研究等。歡迎對當代學術、當代社會的難點、重點、熱點問題的研究,期望做到三個相結合: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學術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前瞻性與指導性相結合。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在廣大作者、編者的共同努力下,辦刊水平和學術影響不斷提升。現為中國核心學術期刊(RCCSE),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CAJD)、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CSPD)、維普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CSTJ)等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本刊誠摯歡迎校內外、海內外專家學者賜稿,并將嚴格執行匿名審稿制度,客觀、公正地處理來稿,希望推出具有較高學術質量和較大學術影響的力作。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的介紹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創刊于1990年,是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國內刊號:CN44-1554/Z,國際刊號:ISSN 1672-0962。本刊前身為《外語外貿高教研究》,于2002年公開出版發行,初為季刊,于2007年改為雙月刊,單月30日出版,國內外發行。本刊堅持“立足理論前沿,傳播科研成果,繁榮學術研究,服務學科建設”的辦刊宗旨,努力辦成“有鮮明特色、有理論水平、有借鑒意義、有可讀價值的高水平的學術期刊”。

985大學是否接受211的專碩考博

985大學是否接受211的專碩考博?直言不諱的講,名校學生就不要看我的“經驗漫談”了。因為,“安徽某大學”這所普通211或者說雙一流高校可能不入你們的“法眼”。當然,如果你們情愿降低標準,不妨可以提出些許意見。

筆者自我介紹

筆者本科就讀于四川省內某所普通211高校;研究生就讀于河南省內某所“四非”院校;未通過司法考試;未通過英語六級。2013年9月,筆者就讀于四川這所211高校。當然,筆者多次強調就讀211高校,并不是炫耀;而是更好的告訴大家,筆者的本科學校出身對于我考博來說,毫無競爭力可言。

何出此言?此學校的法學不僅在全國法學專業排名中墊底,還在本學校中墊底。一所211高校中的“二本專業”本來就不多,法學是其中一個。但是,我是幸運的!2014年,法學專業升為“一本專業”;2017年法學脫離“文法學院”,與社會學一起獨立為“法學院”。同年,法學在馬克思主義學院下設二級碩士點“馬克思主義法學”。2016年10月,筆者司法考試,失敗!被迫起身考研,成功上岸。2017年9月至今,就讀于河南省內某全國排名200名開外的院校。

總的來講,筆者是一個毫無核心競爭力的考博生。即,學校出身不好!英語成績不好!司考考試未過!學術能力不強!專業知識薄弱!

考博心路歷程

說來可笑,我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卻走上了考博的道路。從小到大,沒有看過一本課外名著。本科期間,沒有讀過一本法學經典專著。研究生期間,沒看過幾篇論文。

可想,我的專業知識是多么的“薄弱”!(自嘲一下)。

2017年9月20日,筆者再次參加司法考試,以“棄考”落敗。由于學校并不怎么好,文科專業既無實驗可做,也無老師指導。

所以,終日混跡于紙醉金迷式的“煙酒生”群體之中。2017年11月,我查看著朋友圈和QQ空間,情緒異常低落。(原因:同學們在空間里發通過司法考試的說說。)

2017年12月,低迷一個月的我初次萌發出讀博的想法。(原因:司法考試沒過,總不能失業吧。)有想法之后就得實踐呀!我就去導師辦公室跟導師說:“老師,我想讀博!”導師說:“我們學校的研究生都是在考司法考試和公務員,歷年來沒有幾個讀博士的。并且,我們學校沒有博士點,只能考外校的,你好好去科研吧。”聽到導師的回復,我的內心又一次沉到谷底,毫無希望可言。

但反過來又想,如果我考上博士了,不就是學校的開創者,擺脫多年來被人嘲諷的狀況。至此,我就開始著手學習英語、司法考試和科研知識。然而,現實還是給我一記響亮的耳光。

直到2019年6月,司法考試未過、英語六級未過。(嗚嗚....)僅有的一點成績就是在三本學院學報發表了2篇文章。

因此,我揮手告別了所有的名校。通過檢索全國有法學博士點的高校,最終將目標院校定為“安徽某大學”、“暨南大學”、“新疆大學”、“海南大學”、“云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黑龍江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學校。

考博中的潛規則

眾所周知,考博圈有“申請審核優先規則”、“導師拍板規則”兩個潛規則。筆者詳細闡述自己的技巧,助力大家成為“潛規則”中的一員。

一是,“申請審核優先規則”。

當前,國內的考博方式主要有“申請審核制”、“本科直博制”、“碩博連讀制”、“公開招考制”。法學本科直博生并不多見,僅在少數知名院校中有存在,此處不多討論。“申請審核制”和“碩博連讀制”是目前主流的考博方式。而“公開招考”是在申請制之后舉辦,名額少,并且很多情況下是在申請制沒有招夠之后才實行“公開招考”。

故,沒有特別強硬的關系,高超的考試能力,還是選擇申請制。申請制是指,考生滿足院校規定的英語條件、學術條件以及其他學歷條件后(具體可查看可院校招生簡章),直接參加復試(復試形式主要是:面試形式、面試加筆試形式)。

如何具有申請制條件呢?

英語方面,筆者建議大家要努力通過英語六級;若未通,爭取以報考雅思等英語考試彌補,以院校單獨組織的英語考試保底。

學術方面,筆者建議大家爭取通過各種“途徑”發表核心級別以上文章,至少發表普通學院學報2篇及以上;不要發沒有“影響因子”的垃圾期刊!!!(具體文章發表問題,有機會可以再談。)

二是,“導師拍板規則”。

考博方式改革后,導師的決定權具有絕對地位。俗話說,“導師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說你不行就不行,不服不行!”。筆者對這句俗語深有體會。

復試階段,無論采用筆試形式還是面試形式,均是學院單獨出卷、單獨改卷。一般情況下,筆試以論述題為主,大家普遍寫滿,分差不大;面試以導師組為面試導師,面試問題難度大,大家普遍答得不好。

每一位考試的感受都是“完蛋了,考不上了,啥都不會!”此種復試模式,即可以降低選拔風險,還能保障導師的選人權。(降低選拔風險是:視頻錄像看不出問題,大家都不會。導師選人權是:面試組每個導師可以選一個人錄取。)

批評語言學和批評性話語分析是一回事嗎?

下面這篇文章應該對你有所幫助

批評性話語分析評述

常麗娟

摘 要:批評性話語分析是最近20年來興起的一種話語分析方法。

它主要揭示語篇所傳達的意識形態。

本文從批評性話語分析起源、理論發展、研究的原則、內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動態等方面加以概括, 預示了批評性話語分析發展的新動態。

關鍵詞: 批評性話語分析;語言學;概述

一、批評性話語分析的含義

批評性話語分析(Critical Dis買粉絲urse Analysis ) 是現代語言學研究的一個新興分支,是一門旨在研究和解釋社會問題的跨學科語言研究。

其所涉及的社會科學領域包括社會學、政治學、傳播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等,具有極強的實踐導向作用。

批評語言學不同于傳統語言學的語篇分析,傳統語言學忽略了語篇的社會屬性,而批評語言學則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實踐,是社會過程的介入力量。

語言不單反映社會,它還直接參與社會事物和社會關系的構成。

它不僅研究語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語言為什么是這樣;不僅對語篇本身的意義感興趣,而且對語篇如何產生這種意義的過程感興趣。

在國外,批判性話語分析正在迅速發展,研究和實踐的隊伍日益壯大,有關專著增多,國際性的刊物和地區性的合作項目出現。

相比較而言,國內批判性話語分析起步較晚,但已開始引起語言學界的重視。

二、批評性話語分析綜述

批評性話語分析是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語言學思潮,其源頭為批評性語言學。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國、法國、德國的幾位反主流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

它形成的主要動因是“對西方主流語言學和早期社會語言學的批判”(田海龍,2003:40)。

它是一種以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為主要理論根據的社會指向的語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

批評語言學的哲學基礎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新馬克思主義(Neo-Marxi *** )和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School)的社會批評理論。

他們把社會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所有組成部分都是某種權力的反映。

羅杰·佛勒和甘瑟·克里斯還受到了米歇爾·福科的影響。

福科的“知識是純粹的”的傳統觀念,揭示了知識和權力的不可分割性。

一方面,所有知識都是一種特殊權力體制的結果。

另一方面,各種形式的知識構成了他們所描述和分析的社會現實:“權力與知識直接地相互包含……不存在任何沒有相關知識領域之構成的權力關系,也不存在任何沒有同時包含和構成權力關系的知識。”通過各種不同的話語,權力—知識復合體的效果得到了重新安置:“正是在話語中,權力與知識結合在一起。”佛勒和克里斯理論的語言學基礎是薩皮爾—沃爾夫(Sapir-Whorf)的語言決定論( linguistic determini *** )和語言相對論( linguistic relativity)學說以及韓里德(Halliday)的功能語法理論中的“語言的社會符號學理論”。

作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或者一種語篇分析方法,批評語篇分析的語言分析基礎主要建立在現代語言學的各種理論上,尤其是以Halliday為首的系統功能語法。

Halliday吸收了布拉格學派的功能主義語言學觀點、倫敦學派J.R.Firth的系統思想、人類學家B.Mali-nowiski的語境思想、社會學家B.Bernstein的語碼思想,不把語言看做是由規則組成的系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