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巴西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有哪些(中紡集團下屬企業有哪些)

时间:2024-05-07 20:36:47 编辑: 来源:

肥料出口有哪些公司?

1、加拿大鉀肥

加拿大鉀肥(PotashCorp)是世界上最大的肥料公司。該公司主要生產鉀肥,占鉀肥總產量60%以上。加拿大鉀肥在美國有許多礦山和設施。

2、美盛

美盛(Mosaic)是一家主要生產鉀鹽和磷肥的肥料公司,總部位于美國明尼蘇達州普利茅斯。公司主要目標是幫助全世界農民提高產量。將鉀鹽和磷酸鹽的銷售與生產結合起來。客戶包括40多個國家的零售經銷商批發商和個體種植者。美盛在8個國家/地區雇傭約9000名員工,年收入為1.757億美元。

3、烏拉爾鉀肥公司

烏拉爾鉀肥公司(Uralkali)專注于鉀鹽的出口和生產。烏拉爾鉀肥公司生產顆粒狀和標準的氯化鉀,并將其提供給大約60個國家/地區,主要市場包括印度,巴西,東南亞,中國,歐洲,俄羅斯和美國。2016年,公司生產了1080萬噸鉀肥。烏拉爾鉀肥公司礦產總儲量約為82億噸。

4、Belaruskali

Belaruskali專注于鉀肥生產,并向全球70多個國家出口的鉀肥的占全球總供應量1/7。

5、Yara

Yara是一家專注于肥料業務的公司。公司產品主要集中于提高糧食和農業產量。Yara主要生產的氮肥產量與糧食產量和農業生產力密切相關,其中包括氨,尿素,硝酸鹽和其他氮基化學品的生產。

跨國公司從事國際貿易有哪些基本模式

當今國際貿易活動的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主要模式:一種是歐美跨國公司模式,以產業和產品為龍頭,集技、工、貿為一體;一種是日韓綜合商社模式,以貿易為主業,集貿易、金融、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第三種是各國大量存在的中小型貿易公司模式。

歐美跨國公司模式

在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由競爭階段,西方國家首先出現了外貿企業組織專業化,形成了專業性外貿公司在國際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的格局。隨著國際一體化帶來的生產國際化時代的到來,跨國公司逐步取代專業外貿公司成為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題,外貿企業制度走向實體化,組建集技工貿為一體化的企業集團,走“工業產品——占據國內市場——進入國際市場”的路線。跨國公司以產業和產品為依托,集技工貿為一體,推行強有力的品牌,憑借名牌產品開拓和占領世界市場。跨國公司還利用遍布全球的生產、銷售、金融和研發網絡,使各個分支機構相互協調,密切合作,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跨國公司在某一地區可以最好地進行部分價值鏈活動。

為克服國際市場的不完全性,跨國公司在內部兩個相對獨立的實體之間進行跨國商品和勞務交換,這種經營越來越普遍。目前公司內貿易密度最高的產品是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半加工制成品、產品零部件、設備和無形產品(如技術訣竅、管理經驗和新產品設計)等。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統計資料表明,公司內貿易額目前已超過美國公司貨物出口額的1/3和進口額的2/5。

日韓綜合商社模式

綜合商社模式初創于日本,后來韓國效法這種企業模式也獲得成功。日本的綜合商社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由于美國在占領時期實行一些強制性的措施,日本戰前存在的大財團遭到人為的解散,因而國內壟斷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進而控制對外貿易的過程。綜合商社通過相互持股、金融和信息服務等紐帶與生產企業密切相連,目前綜合商社已經由單純的商業企業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集科工貿一體化的企業組織形式,以貿易為主,發揮本身在資金、技術、人才、信息上的優勢,廣泛介入多種產業的經營服務,這使得商社經營業務綜合化、商社作用多功能化。

綜合商社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外貿與內貿相結合,內貿作為外貿的后盾,外貿作為內貿的補充。這一點日本綜合商社體現的最為明顯,日本九大綜合商社在國內市場的交易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國內銷售額大約占到社會銷售總額的50%—60%。所以,日本綜合商社不僅是進出口公司,同時也擔當起國內市場的“主渠道”角色。韓國綜合商社是參照日本綜合商社模式,主要圍繞出口制定標準,由政府推動和扶持建立起來的。韓國綜合商社在內外貿比例上,外貿主導,外貿額占銷售總額的比例為70%—80%;在進出口比例上,綜合商社的貿易中出口占主導地位,進口僅占10%左右,主要是進口國內所必需的大宗原材料。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內市場容量的急劇擴大,韓國綜合商社經營戰略的一個重要轉變是大力發展內貿,擴大內貿在銷售總額中的比例,加強商社在國內流通中的作用。

中小型貿易公司模式

第三種是各國大量存在的中小型貿易公司。這樣的貿易公司在美國約占20%,在德國約占45%。它們的經營活動為中小企業服務,做貿易代理,收取傭金;或是與跨國公司合作,通過投資或合作經營一部分進出口業務;也有一部分利用掌握的技術和品牌做許可貿易。我國的貿易公司大多是這種模式,以浙江、廣東最為典型。

浙江貿易模式

浙江的中小貿易公司走的是以專業市場、產業集群為依托,以一般貿易為主的模式(2003年,浙江外貿一般貿易占進出口的比重高達82.2%)。這種模式應該說是溫州模式的發展和延伸,其特點是依靠地區產業群和專業市場的大平臺而發揮作用。共同發展是建立在處于正在成長或已成熟的產業集群的基礎上的,整個行業的變化和整個地區的集群環境對外貿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目前浙江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專業市場,如寧波的服裝市場、溫州的皮鞋市場、紹興的化纖面料市場、海寧的皮衣市場、蕭山的汽配零件市場、永康的小五金、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等。專業市場為浙江內部的區域之間和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分工創造了條件,形成了以貿促工的發展機制。近年來浙江外貿正依托省內的大型專業市場這一基礎向國際擴展。目前浙江已在巴西、南非、阿聯酋、俄羅斯、馬來西亞、科特迪瓦等國興辦了9個商品專業市場,其中巴西的中華商城有限公司的經營額已達 7 000萬美元。通過這些專業市場的對外拓展形成了以本省國內企業為基地,省級窗口公司為核心,區域重點企業為緊密層,相互獨立,大小兼顧,層次分明,內外配合,呈放射性狀態的國際營銷網絡。目前,杭州、寧波、義烏等經濟發達地區還通過開展會展經濟的形式,進一步把域內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專業市場的進一步外向發展,創立了一種開拓國際市場的新模式。

廣東貿易模式

廣東的中小貿易公司走的是 “前店后廠”,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合作模式(目前廣東省加工貿易企業有7萬多家,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2002年廣東省加工貿易出口總額占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78.7%)。“前店后廠”是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合作的一種模式。80年代,香港產業結構升級,適逢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內地勞動力大量涌進珠江三角地區,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因此,香港的許多制造業往珠江三角洲一帶遷移,如紡織業可以轉移的加工工序已有70%—90%內遷,80%的制鞋商到內地設廠。內遷到珠江三角洲的香港制造業,在其整個市場營銷的鏈條中,加工生產在珠江三角洲,而“窗口”部分仍留在香港,于是形成“前店后廠”的格局。“前店后廠”的通常做法是:香港的工商業者拿到訂單,帶著相應的使用技術和資金在內地設廠,使用內地的廉價勞動力在珠江三角洲加工生產;港方負責市場和營銷。“前店后廠”模式使雙方互利共生,各展所長,各得其所。隨著粵港經濟合作的發展深化,“前店后廠”模式已逐步演變為“廠店合一”的新模式。

國有外貿企業貿易模式

國有外貿企業由于早期實行的是特殊的政策,因此形成其獨特的經營模式——“買斷制”和“收購制”,這是幾十年來一直使用的模式。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國有外貿企業按傳統的經營模式,生存相對容易。這除了得益于改革開放使我國進出口迅速擴張的大環境外,國家對外貿企業的政策偏向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的政策和外貿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外貿經營權放開,優惠貸款、出口退稅政策的變化等,給國有外貿企業的經營帶來巨大的壓力。國有企業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例在1999年接近50%,而到2003年這一比例已下降到30%左右。與此同時,私營企業的出口卻在成倍增長。在新的經貿環境中,國有外貿企業的貿易運營模式急需做出調整。一些國有外貿企業進行了改革,如進行集團化、實業化,以及組建綜合商社等,但總體上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以上轉摘,請參考)

中國從巴西進口玉米,會產生哪些影響?

中國逐漸少見地從巴西進口玉米。盡管巴西是全世界第二大玉米輸出國,但在過去的九年中,中國幾乎并沒有從巴西進口過玉米。引用不肯居民的糧食作物貿易公司得話說,中國已從巴西購買約25萬-40萬噸級玉米。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玉米投資分析師劉棟27日告知《環球時報》新聞記者,從巴西到中國有兩三個月的航次,如今送貨,九月這種購置的玉米就可以抵達中國海港。但他預估這種玉米不容易馬上釋放出來到銷售市場,反而是進到國家儲備。

從巴西進口玉米很有可能會構建中國現階段的玉米進口構造。2021年,中國玉米進口中70%來源于美國,29%來自烏克蘭。發展巴西銷售市場將會危害中美間玉米進出口貿易構造。銷售市場憂慮價錢更高一些的美國玉米要求會隨著趨軟,芝加哥玉米期貨交易自周一至今下挫了2.8%。

報導還公布,中國購置巴西玉米是在本月23日彼此簽定一項協議書前開展的,該協議書確保巴西玉米可進到中國銷售市場。依據中國商務部24日公布的信息,5月23日,兩國之間舉辦中巴(西)高委會第六次大會,并取得多種成效,主要包括中國海關總署與巴西農業部簽定《巴西玉米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修訂版)。巴西農業部當日一樣公布申明公布了這一協議書。

早在2014年,中國與巴西就簽定了《關于巴西玉米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中國容許進口符合規定的巴西玉米。但是,從近些年中國玉米進口數據信息上看來,來源于巴西的玉米基本上可以忽略,少許巴西玉米多以種用玉米出口報關,中國也大部分看不見巴西玉米。

對于此事,劉棟剖析覺得,巴西間距中國漫長,航次長,運輸費較高,且因為巴西玉米的轉基因食品進口審批問題,早期現行政策審核可以進口的種類比較有限,進口購置困難比較大,促使大部分公司舍棄進口巴西玉米。

據報導,在巴西北京首都巴西利亞舉辦的一個大會上,中巴車兩國之間在通過多年的商談后,最后達到環境衛生引導,給提升玉米銷售量借水行舟。巴西玉米生產商協會監事會主席格勞貝爾·西爾韋拉表明,“大家為這一份協議書勤奮了三年多,如今協議書已經簽定,第二步該是理清不一樣的玉米種類,防止在中國海關造成問題。”

玉米是中國關鍵的飼料由來之一。劉棟告知《環球時報》新聞記者,伴隨著中國玉米要求的提升,玉米供求慢慢趨緊,進口玉米2020年做到1129萬噸級,2021年進口玉米再次提升到2836萬噸級,創厲史新紀錄。

但是,俄烏矛盾后,烏克蘭玉米出入口遇阻,中國的進口量隨著降低。中國海關資料顯示,4月份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玉米已大幅度降低到了70萬噸級。劉棟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擴展中國進口玉米購置方式,有一定重要性。但是,覺得,從長久看來,中國從巴西進口玉米或將激勵巴西農民進一步栽種玉米,并從美國搶走一定市場占有率。

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信息,巴西近期本年度的玉米生產量大概占全球的11%,僅次美國和中國,居全世界第三。但其出入口量占比較高達26%,為世界第二大玉米輸出國。彭博新聞社報導說,巴西玉米絕大多數出入口到伊朗、西班牙、日本、越南和埃及,對中國的產銷量小且不穩定。2022年4月巴西對華貿易玉米產銷量僅為3.5萬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