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廣東的年貨糖環(廣東年貨有哪些)

时间:2024-05-19 17:44:57 编辑: 来源:

廣東春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一、煎堆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這是廣東人過年的溫暖記憶之一。臨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戶就張羅著“開油鍋”、炸煎堆了。

二、油角

到過年時,油角就是廣東人民間串門送禮、招待客人必備的過年食品。油角象征的形狀像“荷包”,亦即錢包。油角是廣州等地家常小吃的一種,各個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咸的換成蔬菜即可。

三、糖環

糖環是廣東、廣西一帶有名的漢族特色小吃,流傳于廣東惠州和原來惠陽地區如東莞、深圳、香港新界等地,曾是過節必然有的小吃,以前惠州人在春節前都要準備大量應節食品。特點是香脆可口。

四、蛋散

蛋散,珠三角比較有名的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落油鑊炸,炸到淺黃色時便撈起,蘸麥芽糖便可吃。在過年的時候,人們會將蛋散、油角、煎堆、笑口棗等有好意頭的東西包在一起,像一個小禮包一樣送給親友。

五、笑口棗

笑口栆,或稱細煎堆,是一種中國人在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吃的食品。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六、咸水角

咸水角是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常見的漢族名點。廣東人過年在做油角、煎堆時,往往也會做一些咸水角作為過年食品。

七、廣東年糕

年糕,是每逢過年不可或缺的應節食物。每個地方對年糕的做法和吃法都各有特色。廣東年糕是廣東省傳統的漢族名點,屬于粵菜系。在廣東省特色的春節年節食品。它的特點是入口香甜軟滑,所屬菜系為甜品。所屬類型為甜品小食。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八、蘿卜糕

蘿卜糕是一種常見于粵時茶樓的點心,同時也是廣東人每逢過年時必備的賀年糕點之一,意為“高升”,跟吃年糕的意頭相似。除廣東以外,蘿卜糕在臺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地區亦甚為普遍,當地華人以閩南、潮汕語稱之為“菜頭粿”。

九、倫教糕

倫教糕的制作起源于廣東順德區倫教鎮,是嶺南典型的漢族糕點名吃。由于品質、風味特殊。倫教糕是由秈米粉用酵母發醇,使淀粉質轉變為淀粉和糊精的混合體,再蒸制成型,其透明程度較高。軟韌性則近似用糯米的制品。

十、湯圓

湯圓,或稱元宵,是一種中國人在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吃的食品。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

十一、糖果

過年嘛,糖果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廣東人過年吃糖果除了寄望生活甜甜蜜蜜以外,意思還有很多,每一種所代表的都不一樣。

十二、炒米餅

廣東有一首很流行的兒歌:“凼凼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摞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說明廣東都有春節做炒米餅的習俗。

十三、雞仔餅

廣州名餅雞仔餅,原名“小鳳餅”,是清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雞仔餅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這是廣東常用以人贈送親友的“手信”之一。

十四、廣式臘腸

廣式臘腸具有外形美觀、色澤明亮、香味醇厚、鮮味可口、皮薄肉嫩的特色。廣式香腸的花色品種繁多,這是適合過年贈親送友的年貨之一。

十五、海味干貨

海味干貨多指曬干后,加工的食物,能保存的時間較長,價值也相對較高。海味干貨包括的東西很多,包括發菜、冬菇、蠔屎、魚翅、干鮑等等都屬于海味干貨。因為這些東西體面,而且又是過年的時候會用到,所以很多老板都會選擇它來發給員工,而且也非常的適合用來送禮。

廣東年貨有哪些

廣東過年的年貨少不了廣式臘味、廣式糕點小吃以及鮮花,臘味包括臘肉、臘腸、臘豬皮等,糕點包括年糕、糖環、蘿卜糕、蛋散、煎堆等,鮮花主要有桃花、年桔,桃花意味著大展宏圖,年桔則是大吉大利。

年貨

在春節置辦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干的、鮮的、生的、熟的。

古代交通不方便,物資比較缺乏,為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歡樂,家家戶戶在節前10天左右準備年貨。

對于普通百姓,年貨是一桌難得吃上一頓的好飯菜,年貨是試穿很久終于買到手的新衣服,年貨是小孩子口袋里紅紅綠綠的水果糖等。

廣州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

在廣東過年要吃什么?除夕的“年夜飯” 非常重要,不但豐富多彩,還很講究“意頭”: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余)、蠔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蒜(寓會計算),以求吉利。

但其實,過年除了這些豐盛佳肴,廣東傳統小食也數不勝數,給春節增添濃濃年味和溫馨親情。不如跟楠楠來看看廣東有哪些好吃的傳統小食和年貨吧~

年糕

在廣東,過年的時候必備的年貨是年糕,皆因它有個好彩頭——“年高”,有發財、步步高、甜蜜的意義,寓意新的一年圓滿甜美的生活。廣東人喜歡把年糕切成片,放進鍋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氣撲鼻,里面則是黏稠軟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歡極了。

最傳統的廣式年糕呈深橙色,樣子樸實無華,吃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現在,不少商家還將年糕做成鯉魚的形狀,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有了年年有余的意思,成了雙重好意頭,不少人除了自己吃,還喜歡買這些鯉魚年糕送禮。

煎堆

所謂“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廣東人制作煎堆由來已久,在煎堆“家族”中,品種眾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龍江煎堆等。而廣州地區、港澳地區則以九江煎堆為主。

煎堆五味調和,咸甜適當,意謂人丁興旺,花開富貴,合家平安,萬事大吉,寓示著人們的美愿,為民間過年必備的食品。而現在也逐漸流行送煎堆,而這也代表了對朋友的祝福。

油角

廣州人過年要炸油角仔,取“起鑊”意頭,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以前的廣州人,不管富家還是窮人,到了歲晚,總要開油鑊。油角有大有小預示一家平安。角仔象征的吉祥意義:形狀像“荷包”,亦即錢包。

雖然叫油角,做法好似炸餃子。但油角的餡是甜的,還拌以椰絲、炒花生、芝麻等等香實果攪碎而成,包在餃子皮里。與包餃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邊而是鎖邊,對折粘合后,用指甲沿邊一路輕捏成麻繩狀,然后適度煎炸即可食用。

笑口棗

笑口棗是廣州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種,因其經油炸后上端裂開而得名。笑口棗香甜暄酥,十分可口。廣州一般的吃早茶的地方,都有笑口棗。同時笑口棗也是廣州人春節必備年貨之一。

蘿卜糕

蘿卜糕是一種常見于粵式茶樓的點心,同時也是廣東人每逢過年時必備的賀年糕點之一,意為“步步糕升”。除廣東以外,蘿卜糕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地區亦甚為普遍,當地華人以閩南、潮汕語稱之為“菜頭粿”。

盆菜

吃盆菜是廣東沿海地區和香港新界乃至東南亞喜慶節日的傳統習俗。過年時,一家人圍在一起,一邊品嘗豐盛且熱氣騰騰的盆菜,一邊閑話家常,其樂融融。

一盆菜里可薈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爐,基本原則是"和味"。大家圍著熱烘烘的盆菜,一邊品嘗,一邊慶祝。人們喜歡逢年過節時吃盆菜,所以盆菜就有了喜慶團聚的意義。

看了那么多廣東傳統美食和小吃,你的胃是不是也開始咕咕作響啦?

很多時候,美味的食物總和熟悉的地方相連。當回到家中聽到爸媽對你的體貼嘮叨,與三五好友出門吃著當地特色美食,每個春節里,都有著屬于自己回味良久的美食回憶。

求廣州的春節習俗。有舞龍舞獅、拜年、送桔子、逛花市、給紅包、吃團圓飯等等的習俗,最好還有傳說哦!

過年,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民俗活動,五千多年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與這最大的年文化有著密切關系。廣州市民過年,也有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相隨。然而一代代人過去了,廣州人的春節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改變,連財神也有了卡通版。一些代代相傳的民俗更被年輕人淡忘。下面,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一說廣州的傳統春節。包括新春喜慶日程、廣州春節的最大特色迎春花市和新春食品等。

新春喜慶日程-了廣州人過年忙碌又熱鬧。

廣州自臘月廿三“謝灶”那天開始,便進入了年關,每天活動都有嚴密的安排。即廿三謝灶、廿四開炸、廿五蒸糕、廿六掃尾、廿七洗嘢(嘢,廣州方言,即東西),廿八包粽、廿九貼春聯、卅團年。這是節前的安排。

謝灶 :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說到貢品,想起小時候奶奶說過的一句話:“冬柑,年橙,謝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時候要用柑桔,過年用橙,而謝灶就要桔)。并寫好一張“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從謝灶那天起,就開始進入年關了,人們忙碌起來。廿四開炸,我想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的習俗了。《粵東筆記》所云:“廣州之俗,歲終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為煎堆心餡;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饋親友,又以糯飯盤結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雜白糖沙入豬油煎之,名沙壅。”開炸的東西大概會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廣州市除蒸年糕外,還喜歡做蘿卜糕、倫敦糕、馬蹄糕、九層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掃屋,以便干干凈凈迎新春。還有“迎春掃塵歌”:臘年二十三,曬被洗衣衫;臘月二十四,清潔房邊地;臘月二十五,掃房撣塵土;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臘月二十七,里外洗歸一;臘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臘月二十九,臟物都搬走。

至于廿八包粽,我從來沒有聽過,問了家里的老人,他們都說廣州現在沒有這樣的習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后來看了一些資料,這樣的習俗在粵西地區還有保留。我們家廿八會去買魷魚、發菜、冬菇、蝦米、粉絲等年貨。廿九貼春聯包括貼門對、橫額、單語等。單語多寫著:“天官賜福”,“新春大吉”,“萬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發財”。這些單語都是要按照神位來張貼的。三十團年,劏雞殺鴨,拜祭天地、祖宗、接財神等,這一天,家庭主婦們都會很忙。晚上全家吃團年飯,然后就正式進入新的一年。

這里要另外說一個傳統的習俗,廣州人叫“開門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時,到了交子之際,便打開大門說“開門大吉”,或者貼上紅底燙金的“開門大吉”單語,燒開門炮。此時各家各戶,點燃鞭炮。有些人為了“搶炮頭”,提起幾分鐘把炮燒響。其他人聞聲接引,一時鞭炮齊鳴,,震耳欲聾,持續幾個時辰。兩三點后才逐漸安靜下來。四點多鐘,鞭炮又一次響起來,到天亮方止。開門出去,家家門口,大街小巷,都鋪滿了一層星碎的炮竹紅紙,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但是現在的廣州,由于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經沒有這樣的新年習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