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產品定價表(外貿怎么給客戶報價單外貿如何給客戶報價)

时间:2024-06-02 06:38:21 编辑: 来源:

關于外貿報價問題!!!

1- 首先仔細閱讀客戶的郵件, 最好是打印成紙質的, 把客戶的要求一一看清楚, 把客戶提到的還有你自己能想要的關于產品的一切問題都考慮一下, 挑選客戶最適合的, 公司比較有優勢的產品。2- 做一份公司統一的制式的報價單,一般報價包含幾個要素, 公司抬頭(包括公司名稱, 電話傳真, 地址, 買粉絲等), 產品詳細規格資料, 產品包裝, 數量, 產品報價, 報價術語(FOB, CFR, CIF等), 起運港和目的港, 付款條件, 生產周期, 報價的有效期等,專業的報價需要把客戶需要知道的信息都包含在內, 至于報價單的格式可以按照公司的要求自行制作。3- 報價的計算, 這是報價最重要的部分,我們的價格是怎么算出來的,報價多少才能留住客戶, 又可以保證自己的利潤:FOB = 進貨成本 + 國內費用 + 凈利潤

CFR = 進貨成本 + 國內費用 + 國外運費 + 凈利潤

CIF = 進貨成本 + 國內費用 + 國外運費 + 國外保險費 + 凈利潤

CIF = FOB + INSURANCE + FREIGHT CIF = CFR + INSURANCECIF = (FOB + FREIGHT) / (1-保險加成 X 保險費率)

怎樣做外貿報價單

一份好的報價單具有以下三種功能

一、提供詳細、規范的產品信息

我們絕對不能僅僅是在郵件里報個價這么簡單,還要將產品的圖片、型號、尺寸、包裝、付款方式等等在報價單中體現,這些信息細致全面,一目了然,才能對客戶有吸引力。

二、方便客戶統計和匯總資料

客戶會對來自不同供應商的報價單進行比較篩選并選擇入圍的目標對象,并將結果遞交給決策人。如果你的報價單下載下來就可以用,那么你被選中并且被傳閱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三、方便客戶歸檔,作為備忘再次使用

你的報價單不一定在第一輪采購中獲得青睞(別人可能做得比你好),但是只要你被客戶選中并歸檔成為備忘的目標,那么你可能在接下來的采購中成為客戶聯系的對象。

國際貿易條件的商品的價格

商品的價格,始終是交易磋商的核心條款、在國際貿易中,正確掌握作價原則,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作好成本核算,是對外報價必須做好的工作。

進出商品的計價原則

在確定進出口商品價格時,國際市場行情和購銷意圖,是商品定價的最主要的依據。市場行情既反映了當前的價格水平,又反映了未來價格變動的趨勢。正確把握市場行情,才能以有利的價格條件成交。

我們在出口商品報價時,尤其應重視國際市場的價格、有些出口商采用低價作為競爭手段,導致被進口國有關企業指控“傾銷”。對此,我們一方面應積極應訴,另一方面在報價時應充分重視市場價格水平。 國際貿易中,對于現匯貿易,應采用可兌換貨幣。我國的人民幣,已實行經常項目下可兌換,所以也是我國對外貿易中使用的貨幣之一、可兌換貨幣的價值,因匯率的變動而變動,故而買賣雙方均應密切注意貨幣匯率的升降趨勢。選擇合適的貨幣,以減少由于匯率波動而帶來的風險。

通常,買賣雙方愿意選擇匯率穩定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但在匯率不穩定的情況下,出口方傾向于選用”硬幣”,即幣值堅挺,匯率看漲的貨幣,而進口方則傾向于選用“軟幣”,即幣值疲軟,匯率看跌的貨幣。合同中采用何種貨幣要由雙方自愿協商決定。若采用的計價貨幣對其中一方不利,這一方應采取合適的保值措施,比如遠期外匯買賣,井應把所承擔的匯率風險考慮到貨價中去。 在商品價格中,有時會包含傭金和折扣。

A.傭金

傭金(Commission)是指賣方或買方支付給中間商代理買賣或介紹交易的服務酬金。我國的外貿專業公司,在代理國內企業進出口業務時,通常由雙方簽訂協議規定代理傭金比率,而對外報價時,傭金率不明示在價格中,這種傭金稱之為“暗傭”。如果在價格條款中,明確表示傭金多少,稱為“明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主要出現在我國出口企業向國外中間商的報價中。包含傭金的合同價格,稱為含傭價,通常以含傭價乘以傭金率,得出傭金額。其計算公式為:傭金=含傭價X傭金率而傭金=含傭價-凈價整理后得含傭價和凈價的關系:含擁價=凈價/1-擁金率傭金通常以英文縮寫字母C表示。比如每公噸1000美元CFR西雅圖包含傭金2%,可寫成:每公噸1000美元CFRC2西雅圖。其中的“C2”即表示傭金率為2%。賣方應在收妥貨款后,再向中間商支付傭金。

B.折扣

折扣(Dis買粉絲unt)是賣方在原價格的基礎上給予買方的一定比例的價格減讓。 使用折扣方式減讓價格,而不直接降低報價,使賣方既保持了商品的價位,又明確表明了給予買方的某種優惠,是一種促銷手段、如數量折扣、清倉折扣、新產品的促銷折扣等。比如每件20美元CIF紐約減5%折扣。賣方在開具發票時,應標明折扣,并在總價中將折扣減去。 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主要有兩個經濟效益指標:

A.出口商品換匯成本(換匯率)

該指標反映出口商品每取得一美元的外匯凈收入所耗費的人民幣成本。換匯成本越低,出口的經濟效益越好、計算公式為 :出口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元)/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這里的出口總成本,包括進貨(或生產)成本,國內費用(儲運、管理,預期利潤等,通常以費用定額率表示)及稅金。出口外匯凈收入指的是扣除運費和保險費后的FOB外匯凈收入。例:某商品國內進價為人民幣7270元,加工費900元,流通費700元,稅金30元,出口銷售外匯凈收入為1100美元,則:出口總成本=7270+900+700+30=8900元(人民幣)換匯成本=8900元人民幣/1100美元=8人民幣元/美元

B.出口商品盈虧率

該指標說明出口商品盈虧額在出口總成本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值為盈負值為虧。出口商品盈虧率=(出口人民幣凈收入-出口總成本)/出口總成本 X 100%其中 出口人民幣凈收入=FOB出口外匯凈收入 X 銀行外匯買入價盈虧率和換匯成本之間的關系為:出口商品盈虧率=[1-出口換匯成本/銀行外匯買入價]X 100%可見,換匯成本高于銀行買入價,盈虧率是負值。換匯成本低于銀行外匯買入價,出口才有盈利。

外貿報價技巧都有那些?我是個外貿新人,對于如何報價還不是很清楚,幫我下!

首先我們要明白:

價格永遠不是銷售的決定因素!

談價格為了不陷入“價格戰”,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價格轉化為價值的談判方法。

我用“三步曲”來解決:

第一步:簡明扼要,宣傳公司和品牌;

第二步:尋找客戶問題的重心,由淺入深,層層深入;

第三步:說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直到完全闡明自己品牌的優勢后,才可談到價格。過早談價,勢必會造成價格戰;好業務一般至少會在客戶三次詢價后才談到價格。

應對價格異議

盡管銷售人員在報價之前已經向客戶充分地展示了產品的價值,但是仍然可能遇到客戶對價格存在異議的情況,因為客戶總是希望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實惠的產品。這個時候銷售員就需要掌握處理價格異議的技巧。

在商業操作環節中,價格是最重要的地方,而如何跟客戶談價格是最重要的環節。客戶直接不詢價購買的情況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是聯系買家進行協商價格。很多時候我們的報價都是有去無返。因為我們對價格是沒有什么控制權的。一般價格是多少就是多少,我們改變不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其實客戶說你的價格高,有時只是他們的習慣,或者說只是一個本能反應。這個時候,不管你是銷售的什么,都不要急著去否定客戶。新手一般都會馬上說:“這個價格不高了或者直接告訴客戶,價格就是這么定的,我無能為力。”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在客戶面前否定客戶或者告訴他你沒有決定價格的權利,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2、你只需要禮貌和好奇的問他:“您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一般客戶這樣說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他現在根本就不想買,所以不管你給他什么價格他都會覺得高。你需要仔細分辨,如果這個客戶確實是還不想買的話,直接問他:“您認為什么時候可能需要這個產品?在您認真考慮購買這個產品前,還有什么是我們必須做到的?”

3、二是這個客戶想從你這里得到一個更好的價格。一般我們都認為報價高于真實售價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行為。或者從他的經驗及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來看,他確實覺得價格高了。 對于這種情況,你需要證明你的價格并不貴,一般最簡單的回應方法就是:“您覺得貴了多少?”如果客戶把你的價格與競爭對手做比較,你只需要證明你的價格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是合理的。如果你的產品值1500塊,競爭對手是1400,那么有問題的就只是那100塊錢。所以,第一你要解釋相比競爭對手而言,客戶可以從你的產品中多得到100塊錢的使用價值;第二你要向客戶證明,和他得到的好處相比,這100塊錢完全可以忽略。

5、有時遇到特別難纏的客戶,我一般會跟他講這樣一個道理:“低價格永遠意味著高風險”。我們永遠秉承著等價交換的原則在做交易。付出的太少往往會伴隨著高風險。我們的產品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上,定價是非常合理的。也許我們的價格不是最低的,也可能不是你最想要的,但我們給你的一定是性價比最高的產品。一般的工程采購人員,對風險的憂慮往往大于對價格的憂慮。

另外,永遠不要輕易做出價格讓步,除非客戶已經明確的表明了要購買你的產品。也不要輕易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刺激購買欲望,因為這在銷售過程中來說太早了。降價是你在最關鍵時刻把潛在客戶心理防線擊潰的殺手锏,如果你過早使用的話,在最后臨門一腳的時候你就沒什么可以用了。我見過太多的銷售把價格降到了賠錢,但最終還是丟掉了單子。

不要急著談價格

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說的是一個銷售員向客戶推薦牙膏,客戶本能地問他多少錢,銷售員心直口快,同時也缺乏經驗,他告訴對方牙膏30 塊一支,客戶立刻覺得“太貴了”,后來不管那個銷售員再怎么解釋,都無濟于事。這個時候銷售員也許會問,不急著和客戶談價格那談什么呢?

1.先價值,后價格

銷售人員在向客戶介紹產品的時候,要避免過早提出或討論價格,應該等客戶對產品的價值有了起碼的認識后,再與其討論價格。客戶對產品的購買欲望越強烈,他對價格問題的考慮就越少。讓客戶認同產品價值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產品示范,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任你再怎么滔滔不絕地講解都比不上讓客戶真真切切地看一遍產品展示來得實在。

2.了解客戶的購物經驗

客戶對于產品價格的反應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自己的購物經驗。個人經驗往往來自于自身的接受程度所形成的、對某種產品某個價位的知覺與判斷。客戶多次購買了某種價格高的商品回去使用后發現很好,就會不斷強化 “價高質高”的判斷和認識。反之,當客戶多次購買價格低的商品發現不如意后,同樣也會增加 “便宜沒好貨”的感知。

值得強調的是,在一對一個性化的銷售過程中,銷售員完全有時間了解到客戶的購物經驗,從而對客戶能夠接受的價位進行準確地判斷。有個做暢想外貿軟件的銷售員,就是在與客戶的交談中了解到客戶之前購買軟件的價格,再結合客戶的需求,對客戶的心里價位進行了界定,從而輕而易舉的拿下了那筆價值上萬的訂單。

總之,價格是銷售的最后一關,支付能力與支付意愿之間總是有差異,購買意愿沒有形成之前,談價格是沒有意義的,沒有購買欲望,就沒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