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乘數理論的基本觀點(國際貿易選擇題)

时间:2024-06-02 22:34:56 编辑: 来源:

什么是外貿乘數理論?

對外貿易乘數理論(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Theory) 對外貿易乘數理論是指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凱恩斯主義的 國際 貿易理論 ,它試圖把 對外貿易 與就業理論聯系起來,從增加就業, 提高 國民收入 角度說明保護貿易的重要性

什么是外貿乘數理論?

對外貿易乘數理論(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Theory)

對外貿易乘數理論是指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凱恩斯主義的

國際

貿易理論

,它試圖把

對外貿易

與就業理論聯系起來,從增加就業,

提高

國民收入

角度說明保護貿易的重要性。

試比較國際收支彈性論,乘數論,吸收論和貨幣論的異同

試比較彈性論、吸收論和貨幣論關于本幣貶值對國際收支調節效用的觀點。

答:(一)彈性論、吸收法與貨幣論

(1)彈性論(Elasticity Approach):彈性論是在20世紀30年代國際金本位制度全面崩潰的背景下,由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在馬歇爾微觀經濟學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礎上發展出的一種國際收支調節理論。之后又經美國經濟學勒納(A.P. Lerner)等人進一步完善。彈性分析理論是一種適用于紙幣流通制度的國際收支理論,它著重考慮貨幣貶值取得成功的條件及其對貿易收支和貿易條件的影響。該理論舍棄了勞務進出口和國際間資本流動,貿易收支等同國際收支,同時假定進出口商品供給彈性無窮大。在此基礎上,該理論應用微觀分析方法推導出貨幣貶值改善貿易收支取決于馬歇爾——勒納條件(即,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的成立和時滯效應(即J曲線效應)的大小。

(2)吸收論(Absorption Approach):又稱支出分析法吸收論是經濟學家S•S•亞歷山大于1952《貶值對貿易平衡的影響》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吸收論是從國民收入與國內支出角度來闡釋國際收支差額的理論。它以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為基礎,從國民收入方程式,推導出其基本公式B=Y-A。據此,亞歷山大認為國際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與吸收的總量失衡,任何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都應從收入與吸收的角度來評價。

(3)貨幣論(Mo買粉絲ary Approach):它是認為國際收支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決定國際收支的關鍵是貨幣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的一種國際收支理論貨幣論是指貨幣供求決定一國國際收支狀況的國際收支理論。在嚴格的假定條件下,貨幣論推導出其最基本方程式 。由此,貨幣論強調國際收支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決定國際收支的關鍵是貨幣供給和貨幣需要之間的關系。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都可以通過貨幣政策來解決。為平衡國際收支的其他政策,如貶值、關稅、直接管制等等,只有它們能相對貨幣供給提高名義貨幣需求,或相對名義貨幣需求減少貨幣供給,才能改善國際收支。

(二)關于貶值效應的比較

彈性論、吸收論和貨幣論都分析了貨幣貶值的經濟效應。匯率是一國經濟的重要變量,其變動不僅對貿易收支,而且對國內經濟產生廣泛的影響。由于三種理論有不同的假設前提、理論基礎、基本觀點,它們對貨幣貶值分析也有各有特色。從三種理論假設、觀點出發,我們具體比較它們對貶值效應的論述。

(1)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1彈性論假定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具有完全彈性,也就是說,以本幣計值的出口和以外幣計值的進口均以不變價格提供。這樣,貨幣貶值能否改善貿易收支,取決于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現假定:出口需求彈性為 ,進口需求彈性為 ,二種需求彈性的組合可能有三種可能性:

1 貨幣貶值有利于改善貿易收支;

2 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不發生作用;

3 貨幣貶值將使貿易收支惡化。

上述第一種可能情況就是“馬歇爾——勒納條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即進出口商品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大于1。它是貨幣貶值改善貿易收支的必要條件。

即使滿足了馬歇爾——勒納條件,貶值也不能立即導致貿易差額的改善。在短期內,由于掌握市場信息、擴大出口或削減進口都需要一定時間,即存在“時滯”問題,貶值有可能使貿易差額的變動經歷先惡化后改善的過程。這個過程用曲線描述與英文字母“J”極其相似,因此,貶值后由于時滯作用使貿易差額變動的過程稱“J曲線效應”。

2吸收論認為貨幣貶值影響貿易收支差額,只能通過兩種方式進行:a)貨幣貶值導致該國生產的變化,從而導致貿易收支差額被收入變化和收入引致的吸收變化的兩者差額所改變;b)貨幣貶值可改變與任一既定實際收入水平相聯系的實際吸收量。

貨幣貶值對國際收支狀況的實際效果將取決于三個方面:a)貶值對實際收入所產生的直接效應;b)邊際吸收傾向的大小;c)貶值對吸收的直接效應。

吸收論分別考察了在“非充分就業”和“充分就業"兩種情況下,貨幣貶值在貿易收支上的效果:

第一,在“非充分就業”情況下貨幣貶值在貿易收支上的效果。非充分就業意味著這個國家有閑置的資源。這樣,由于貨幣貶值引起該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下降,將刺激出口商品需求,這樣出口就會擴大,而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價格會上漲,進口就會下降,從而改善國際收支。

第二,在“充分就業”情況下貨幣貶值在貿易收支上的效果。充分就業意味著沒有閑置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改善國際收支只能通過減少總吸收來實現。吸收論認為,貶值將引起進口價格等比例上漲,從而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上升,進而導致該國總吸收減少和國際收支改善。

一般而言,貶值需要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配合,以縮減國內支出,把資源從國內支出轉移到出口部門,才能成功地改善國際收支,保持內外均衡

3貨幣論在考察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時,有如下基本公式(圖片欠奉):

上式中,E為外匯匯率(直接標價法)。在本國貨幣貶值時,外匯匯率(E)會上升。E值上升,首先會提高貿易品的國內價格,并通過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替代性使非貿易品的價格也會提高,因而一般物價水平(P值)也上升。E值和P值同時上升后,為使等式兩邊相等,要么使f(y,i)下降,這意味著貨幣余額下降;要么提高 ,這意味著名義貨幣需求增加。根據貨幣論的基本方程式 ,當名義貨幣需求( )上升,國際收支差額得到改善。但是,國際收支改善的必要前提是,名義貨幣需求相對于國內貨幣供給有凈增長。因此,貨幣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是暫時的,從長期看,改善國際收支的關鍵是控制貨幣供給數量。

(2)貶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彈性論以馬歇爾微觀經濟學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為基礎,揭示了匯率變動通過改變國內外產品之間的相對價格和本國貿易部門和非貿易部門之間的相對價格變動影響進出口供給需求的機制,在嚴格的假定條件下論證了貶值能改善國際收支的馬歇爾——勒納條件,即進出口供給彈性之和大于1。吸收論是建立在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理論上的,它將國際收支同整個國民經濟的諸多變量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因此,它分析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是以分析貶值的國內經濟效應為前提的。貨幣論建立在貨幣主義學說基礎上,注重貨幣層面。貨幣論在分析貶值效應時,主要分析貶值對國內貨幣供需關系的影響,進而對國際收支的影響。而國內貨幣供求關系變動也會對一國國內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彈性論、吸收論和貨幣論關于貶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進行比較。

1彈性論著重考慮貨幣貶值取得成功的條件及其對貿易收支和貿易條件的影響。該理論在嚴格的假設條件的前提下,應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推導出貨幣貶值改善貿易收支取決于馬歇爾——勒納條件(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大于1)的成立及時滯效應(即J曲線效應)的大小。此外,貶值將帶來相對價格變化,將導致貿易條件或改善或惡化,這主要取決于進出口商品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當進口商品供給彈性 與出口商品供給彈性 之積小于進口商品需求彈性與出口商品需求彈性之積時,貶值有助于改善貿易條件。彈性分析法糾正了貶值一定能改善國際收支的看法,正確地指出了:只有在滿足一定的進出口商品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條件下,貨幣貶值才有改善貿易收入的作用和效果。但彈性分析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局限性:a.彈性論把國際收支局限于貿易收支,未考慮進出口勞務、經常轉移和資本與金融項目;b.該理論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忽視匯率變化對一般物價水平和國民收入的影響;c.該理論的假設前提過于嚴格,而且由于進出口商品彈性難于測算,因而,很難適用于實際應用;d.未考慮貶值后繼發的通貨膨脹效應;⑤未明確區分不同貨幣可能帶來的不同后果。

2 吸收論認為貶值是通過收入與吸收起作用的,貶值既對吸收又對收入起作用。貶值的收入效應主要通過閑置資源效應,貿易條件效應、資源配置效應來體現。一般而言,當一國存在閑置資源時,貨幣貶值后,本國出口商品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下降,因而商品出口需求增加,貿易收支改善。貿易差額改善又通過外貿乘數,使國民收入倍增。另一方面,出口需求增加,利潤上升使資源從低效的國內生產部門轉向高效的出口部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尤其是當一國微觀經濟扭曲,資源配置處于非優狀態時,這種資源重新配置會帶來帕累托改善,提高國民收入水平。

在經濟處于充分就業,資源實現優化配置、邊際吸收傾向大于1時,貨幣貶值主要對吸收產生作用。貶值的吸收效應主要由現金余額效應、收入再分配效應和貨幣幻覺效應來體現。吸收論認為,在充分就業條件下,貶值會使國內物價水平上升。物價水平上升會使實際現金余額降低,人們或者減少支出,或者出售資產,因此,在商品市場上,消費減少;在貨幣市場上,利率上升,投資減少。因此,貶值會使國內支出水平下降。另外,物價上升還會通過收入再分配機制和貨幣幻覺等因素使國內支出水平進一步下降。

總之,吸收論認為貶值對國內經濟產生的影響與客觀經濟運行狀態有關。當一國處非充分就業時,貶值有助于增加國民收入,提高就業水平。當一國處于充分就業時,貶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主要是引起物價上升,國內總支出降低。

3 貨幣論認為貶值首先會提高貿易品的出口價格,并通過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替代性使非貿易品的價格也上漲,因而,國內一般物價水平上漲。物價水平的提高會導致實際貨幣余額下降。實際貨幣余額減少,會對實際經濟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在貨幣市場上,人們對名義貨幣需求增加,貨幣需求曲線上升。在貨幣供給不變的條件下,會帶來利率上升;在債券市場上,物價上升使人們將債券需求和供給都增長,但需求上漲的幅度小于供給上漲的幅度。于是,債券價格下降,利率上升;在商品市場上,實際貨幣余額減少會減緩人們對商品的超額需求。因此,實際貨幣余額下降意味著消費和投資下降,進而會使國民收入下降,物價水平回落。這表明,貶值對國內經濟具有緊縮性效應。

試述國際貿易產品生命周期學說的主要內容并予以評價 國濟經濟學論述題,一定要詳解,網上復制粘貼的不要

雷蒙德·弗農(Raymond Vernon)將市場營銷學中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與技術進步結合起來闡述國際貿易的形成和發展。1966年他在《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一文中指出,美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與產品生命周期有密切關系。

這一產品生產的國家轉移理論,假設國家間信息傳遞受到一定的限制、生產函數可變以及各國的消費結構不同,指出產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對生產要素的需要是不同的,而不同國家具有的生產要素富饒程度決定了該國的產品生產階段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