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面臨的困難(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外銷轉內銷怎么做)

时间:2024-06-03 04:33:40 编辑: 来源:

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問題

沒有報關單只能視同內銷交納增值稅,按你USD貨款全額*匯率的人民幣價款/1.17*17%交納增值稅,進項稅如果沒經出口退稅部門批準為可抵扣進項稅的話是不能抵扣的。

因為正常的轉內銷要經出口退稅部門辦理手續,并取得批準可抵扣進項稅證明后(也要認證通過的進項稅票)才可以進行抵扣進項稅。因為你沒有報關單單據,所以沒法證明你的離岸價是多少,只能依據貨款全額計算交納增值稅。

如果你去出口退稅部門辦理出口轉內銷手續了,批準抵扣了,你的進項稅是可以抵扣的。

先去國稅出口退稅大廳做買粉絲吧,可能還要在出口退稅軟件中做一下操作,打出報表辦理。所以要先買粉絲后辦理。因為我現在好久不做這個業務了,具體規定不是太清楚了。也許現在有了新的規定。

外貿工廠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外貿工廠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分為四個,第一個是人才的缺失,第二個是風險比較大,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第三個是成本比較高,為外貿平臺成本高,參展成本高,團隊成本高等,第四個就是效果差,可能投入與收入不平衡,打水漂的可能很大

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外銷轉內銷怎么做

一、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外銷轉內銷怎么做

沒太明白你的意思,關鍵是你這批貨到底出沒出口,報沒報關,如果已經出口,報關了,地址錯了跟退稅沒什么太大關系,稅務局關心的是你的報關金額。這樣你就正常申報退稅就行了。如果沒出去,沒報關,那就不能申報退稅,出口退稅申報系統里什么也不能做,你這筆貨要到退稅科去辦出口轉內銷,然后進項發票抵扣,外銷收入要按17%補稅。

二、如何從以前的外貿轉成內貿啊?

從“貼牌”代工到自有品牌全流程的服務

做內貿必須有自己的品牌,這既需要專業支持,又需要資金投入,外貿企業往往心中無底,之前都是給國外企業做“貼牌”代工。最大的困難就在于渠道和品牌,建立國內營銷隊伍、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非易事。

2.產品設計和知識產權問題

許多外貿企業雖然在產品上有一定的優勢,但設計、技術、款式、甚至原材料都是國外廠家的,直接投入市場有知識產權問題。

3.銷售渠道的差異

對外貿企業來講,國內市場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既沒有銷售網絡,也不熟悉國內消費者需求。中國外貿企業轉做內銷,不能再沿用外貿的訂單制貿易銷售體系,必須主動做品牌、做渠道,從產品提供商向價值提供商轉變。內貿市場渠道建設成本高、周期長,外貿企業既缺乏經驗,又沒有投入的心理準備。

4.銷售方式的不同

由于外貿的特點是大批量、少批次,內貿少批量、多批次的特點讓外貿企業很不適應。外貿和內貿是完全不同的生意模式,外貿團隊做內貿,水土不服。

5.非美元結算問題

不再用美元議價和結算是企業規避匯率損失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改用其他貨幣計價,尤其是人民幣直接結算,涉及買賣雙方交易習慣調整的問題。

6.付款方式的風險差異

對外貿易中普遍運用預付款制度、出口信用保險手段,但在國內貿易中,由于存在高額進場費、各種名目的雜費以及動輒幾個月的賬期,風險很大,增加了外貿企業的擔憂。融資和資金回流,內貿比外貿困難得多,慢得多,風險也大得多。

外貿轉內貿的市場營銷將是重大變革:

首先,客戶市場不同,訴求不同,核心產品的定位不同。

國際市場客戶更看重質量,國內市場客戶更看重價格。這樣,在兩個市場的產品設計、材質選擇,定價,性價比上面都會有所不同。這樣的話,在國內外兩個不同的市場進行GoogleAdWords這樣的搜索引擎營銷廣告投放時,關鍵字的選擇就會完全不同。

關鍵字的選擇需要緊扣產品的核心定位和當地客戶的喜好和訴求。關鍵字出價方面也是和產品的定價和覆蓋的人群息息相關的。所以這些細節上會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其次,國內和國外不同國家的客戶工作時間不同,導致營銷廣告投放的時間段完全不同。

三、外貿企業如何轉型做內銷?

這年頭個個都說要做外貿,咋的不說外貿賺錢,就說外貿的發展空間和前景,近幾年外貿的興起主要原因并非是國家有多少優惠措施,而是中國雖說是個制造大國,但是是國內市場需求空間越來越小,甚至有的行業個個行業停止了需求,也就是停止了發展,當然不一樣了,如果不想跟國內然還可以賺取退稅,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促使很多企業和個人做外貿的原因。我不知道兄弟是因是,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外貿不僅可以賺到錢也是可以做到很好的。你可以去一些B2B的外貿平的產品,像香港國際錯的。我就不相信,,付出財力物力后,還賺不到錢

四、外貿企業如何轉型做內銷?

外貿型企業轉型做內銷要注意這些問題。第一,產品內銷外銷的價格不同,造成了利潤率的不同。在國內,同一樣產品通常有非常多的企業在做,所以產品的價格比較透明,也比較低;出口產品的價格普遍比內銷的價格高。產品內銷的利潤率底很多,造成了內銷要靠出貨量來取勝。所以轉內銷,企業應該更積極地去溝通客戶,提高市場占有率,擴大出貨量。第二,回款的時間不同。對外型企業收貨款的時間周期普遍比較短。但是國內的話,會經常出現拖貨款的情況,所以轉內銷的話,企業要準備好更充足的流動資金,以免被拖垮。第三,售后方式不同。由于國內相對于國外,距離比較近,物流成本比較低,所以內銷售后率是比較高的,造成了內銷售后成本比較高,所以企業要控制好產品質量和售后的關系。

外貿出口企業轉內銷如何做稅務處理

符合下列三種情況需要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開具《出口貨物轉內銷證明》:

1.外貿企業發生原記入出口庫存賬的出口貨物轉內銷或視同內銷貨物征稅的,應于發生內銷或視同內銷貨物的當月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開具《出口貨物轉內銷證明》。

2.外貿企業已申報退(免)稅的出口貨物發生退運并轉內銷的,應于發生內銷或視同內銷貨物的當月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開具《出口貨物轉內銷證明》。

3.外貿企業轉為生產企業,在批準變更退稅計算方法次月的增值稅納稅申報期內,可將原計入出口庫存賬的且未申報免退稅的出口貨物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出口轉內銷證明》。外貿企業應在取得出口貨物轉內銷證明的下一個增值稅納稅申報期內申報納稅時,以此作為進項稅額的抵扣憑證使用。

國辦發文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外貿企業高管詳解十大舉措

為了幫扶涉及近2億人就業的外貿企業紓困發展,國務院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

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這一文件的出臺略早于外界預期。

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

一般來說,出口產品往往都是只有外文標識。此次《意見》指出,企業只要為這些產品加帖中文標識,并對中外文一致性負責即可轉內銷。

《意見》還稱,出口轉內銷產品涉及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的,應當依法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繼續深化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改革,簡化出口轉內銷產品認證程序,縮短辦理時間。

促進“三同”發展

《意見》第二條指出,促進“同線同標同質”發展。支持企業發展“同線同標同質”(下稱“三同”)產品,即在同一生產線上按照相同標準、相同質量要求生產既能出口又可內銷的產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實現內外銷轉型。擴大“三同”適用范圍至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

同時,開通國內生產銷售審批快速通道。加快完善“三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功能。開展“三同”產品宣傳推廣活動,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

“我們正在考慮注冊一個屬于自己的商標,不過國內的銷售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外銷市場很好賣的產品,在國內不一定銷售得很好。”王偉說,即使有了自己的品牌,也還需要較大的金錢、人力和時間投入,才有可能培育起來。

趙忠秀表示,支持發展“三同”產品,有利于外貿企業打通國內外市場。

在孟卓看來,在疫情的背景下,國家對于“三同”發展的扶持,讓外貿企業及產品可出口也可內銷,減弱了外貿企業及相關供應鏈對于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增強了主動性。

加強知識產權保障

受全球疫情影響,部分外貿企業遭遇了國外客戶毀約或棄單的情況,大量完成的貼牌產品無法如期出口。那么,這些產品轉內銷,如何處理知識產權的難題?

《意見》第三條即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障。支持外貿企業與品牌商協商出口轉內銷產品涉及的知識產權授權,做好專利申請、商標注冊和著作權登記。加強對外貿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的指導和服務。

趙忠秀認為,不少出口產品都存在銷售區域保護等相關要求,《意見》為企業出口轉內銷解決了這類法律障礙。

多渠道支持轉內銷

《意見》還指出,搭建轉內銷平臺。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臺,依托各類網上購物節,設置外貿產品專區。在符合國內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引導主要步行街組織開展出口產品轉內銷專題活動。組織各地大型商業企業與外貿企業開展訂單直采,設立外貿產品銷售專區、專柜。組織國內采購商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等采購外貿產品。

《意見》還提到了當下熱門的“直播帶貨”這類關鍵詞。《意見》稱,精準對接消費需求。引導外貿企業精準對接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發揮質量、研發等優勢,應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通過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創建自有品牌,培育和發展新的消費熱點,推動消費回升。鼓勵外貿企業充分利用網上銷售、直播帶貨、場景體驗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每天下午一點,浙江星寶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吉英都會在義烏國際商城的商鋪里打開直播燈和多部手機,在抖音、快手以及買粉絲goods等平臺網絡直播。這些直播平臺成為了他們拓展貿易的全新渠道。

官方數據顯示,試圖從“賣全球”轉型到“買賣全球”的義烏,今年前5個月,當地網紅直播超5.4萬場,實現零售額80.98億元,占義烏整個內貿網絡零售交易額638億元的近八分之一,領跑全省。

趙忠秀表示,《意見》鼓勵外貿企業主動對接電商平臺,促進生產端和銷售渠道對接,有利于通過電商和博覽會這些載體,實現生產和銷售無縫對接。同時,打通國內國外消費市場,也為國內的消費升級帶來了機會。

加大保險等支持力度

《意見》還明確做好融資服務和支持,加大保險支持力度。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對出口產品轉內銷提供金融支持,加強供應鏈金融服務,結合實際開展內銷保險項下的保單融資業務,加大流動性資金貸款等經營周轉類信貸支持。

孟卓表示,出口信用保險如果能覆蓋內銷產品,會讓外貿企業轉內銷安心很多。他坦言,外貿產品不敢轉內銷一定程度上也因為國內拖款和欠款情況較多。畢竟出口的訂單,因為有出口信用保險可以有效防范客戶倒閉或欠款等風險。

趙忠秀則稱,不管是內銷征稅手續的便利化,還是各種融資服務和保險及資金支持,都為企業轉內銷創造了更好的營商環境。

《意見》最后還特別強調,加強組織實施,各地方要根據本地區實際出臺針對性配套措施,商務部要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并組織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