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企業購進貨物出口后按規定計算的應退稅額應當(出口貨物的退稅率)

时间:2024-06-07 06:17:48 编辑: 来源:

13個增值稅出口退稅怎么算

法律主觀:

增值稅就是出口退稅的主要稅種之一,當事人可以通過申報退還增值稅,如果當事人不知道可以退多少增值稅的,可以參照增值稅出口退稅公式進行計算。

一、增值稅出口退稅計算

“免、抵、退”稅的計算方法可總結為:“免、剔、抵、退”。免是指外銷金額免稅;剔是應從本期進項稅額中剔除的一塊,這部分金額為外銷金額乘以征稅率與退稅率之差;抵是本期進項稅額應全部先用于頂抵內銷的銷項稅;退是指未抵完的進項稅再退。通過免、抵、退就可以計算出本期應納稅額。如果應納稅額為正數,則說明要繳納增值稅;如果為負數,則允許退稅。在確定應退稅額時,將“當期出口貨物的離岸價×匯率×退稅率”與“當期應納稅額(負數)的絕對值”進行比較,其中數額小的即為應退稅金額。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出口貨物使用到了免稅購進的材料,在計算出口退稅時還要特別作出調整處理。

具體計算方法與計算公式如下:

第一種情況:出口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都是從國內正常采購(即無免稅采購)

第一步: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留抵進項稅額

=內銷銷項-(內銷進項+外銷進項-不得免抵)-上期留抵進項

=內銷應交稅額-外銷應退

如果上式>0表示當期應納稅額

如果上式<0表示當期應退的稅額(其中包括部分退稅和全部退稅

第三步: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

第四步:

將第二步與第三步的得數(絕對值)進行比較,較小者為退稅額。

第二種情況:出口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為免稅采購

第一步: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第二步: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第三步: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留抵進項稅額

=內銷銷項-(內銷進項+外銷進項-不得免抵)-上期留抵進項

=內銷應交稅額-外銷應退

如果上式>0表示當期應納稅額

如果上式<0表示當期應退的稅額(其中包括部分退稅和全部退稅

第四步: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第五步: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第六步:將第三步與第五步的得數(絕對值)進行比較,較小者為退稅額。

二、出口退稅的登記

1、出口企業應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及其授權批準其出口經營權的批件、工商營業執照、海關代碼證書和稅務登記證于批準之日起三十日內向所在地主管退稅業務的稅務機關填寫《出口企業退稅登記表》(生產企業填寫一式三份,退稅機關、基層退稅部門、企業各一份),申請辦理退稅登記證;外貿企業購進的出口貨物,外貿企業應在購進貨物后按規定及時要求供貨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普通發票;其購進貨物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屬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退稅(以國家實時政策為準)部門應要求外貿企業自開票之日起30日內辦理認證手續。

2、沒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應在發生第一筆委托出口業務之前,需持委托出口協議、工商營業執照和國稅稅務登記證向所在地主管退稅業務的稅務機關辦理注冊退稅登記。

3、出口企業退稅稅務登記內容發生變化時,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注冊登記的,應當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之日起三十日內,持有關證件向退稅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稅務登記,填寫《退稅登記變更表》(生產企業填寫一式兩份,退稅機關、企業各一份)。按照規定企業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注冊登記的,應當自有關機關批準或者宣布變更之日起三十日內,持有關證件向退稅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稅務登記。

三、增值稅的免征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規定了下列7個項目免征增值稅:

1.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2.避孕藥品和用具;

3.古舊圖書;

4.直接用于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5.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6.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7.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根據法律規定可以得知,增值稅出口退稅可以總結為四個字,免、剔、抵、退,大家只要圍繞這四個字進行計算就能夠得出增值稅出口退稅額。

出口退稅 會計處理及記帳憑證

出口退稅 會計處理及記帳憑證

1.是報關單上的金額。

2.(1)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有出口貨物的,電子口岸中有出口資訊)

(2)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出口產品退稅率差進項轉出,不得免抵稅額要計入成本)

3)借:其他應收款-出口退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4)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這兩個是收到國稅返還的出口申報匯總表,有當期應退稅額和當期免抵稅額。

(5)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出口退稅(收到退稅款)

出口退稅會計處理

做賬方式相同,

原幣金額 匯率 本幣金額

借:銀行存款 50000 6.83左右

****

貸:預收賬款 50000 6.83左右

****

等總金額的發票開出去,再做一個收入,同時沖銷預收賬款。

做賬其實沒什么不同,只是有一個匯率的問題,這個匯率依據公司情況而定,我們一般是使用上月底的匯率入賬。到月末再調整匯兌損益。

出口退稅的會計處理

簡單的說,出口退稅不予抵減,是指退稅率低于17%的出口商品,需要將進項稅額減掉征退稅差.比如:某商品增值稅率17%,出口退稅率13%,在出口申報時后,就要將進項稅額減掉(出口貨物FOB*(17%-13)),做進項稅額轉出,在申報時填到附表2:免抵退貨物不得抵扣稅額.

例如:本期出口FOB:10000元,就要轉出:10000*0.04=400元,這400元做進項稅額轉出.

某生產企業出口10000的貨物(不含稅),采用“免,抵,退”稅收管理辦法,800 3、出口退稅申報確認退稅率為9% 借:應收補貼款-退稅 900 貸:應交稅

一、歸納起來,“免、抵、退”稅的計算可分為四個步驟:

(1)計算當期應納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上期末留抵稅額

若應納稅額為正數,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則仍應交納增值稅;若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未抵扣稅額,則有資格申請退稅,但到底能退多少,還要進行計算比較。

(2)計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出口貨物征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相關會計處理為:

根據“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計算免抵退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稅購進原料包括從國內購進免稅原料和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其中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公式為:

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貨物到岸價+海關實征關稅和消費稅

(4)確定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

1、若應納稅額為零或正數時,即:沒有留抵稅額,當期應退稅額為零;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免抵退稅額全部作為“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若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有留抵稅額時,則可以免抵退稅額為限享受退稅:

(1)若期末未抵扣稅額≤免抵退稅額,則:當期應退稅額=期末未抵扣稅額,當期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期末未抵扣稅額。

相關會計處理(根據稅務局“免抵退審批通知單”)為:

借:應收補貼款 -出口退稅  (與通知單上所載“應退稅額”一致)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與通知單上所載“免抵稅額”一致)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與通知單上所載“免抵退稅額”一致)

(2)若期末未抵扣稅額≥免抵退稅額,可全部退稅,則:當期應退稅額=免抵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0。

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應收補貼款”所對應的金額,才是真正的退稅,根據“當期應退稅額”的計算過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進項稅額。

應收補貼款科目在會計上屬于過渡科目,不應結轉利潤,待補貼款到賬后,該科目余額自然歸零。

由此可見,“出口退稅”貸方專欄核算的是“當期免抵稅額”與“當期應退稅額”之和,即稅法中規定的“當期免抵退稅額”(=出口銷售額*退稅率)。

而出口貨物實際執行的“超低稅率”計算的“銷項稅額”被計入了“進項稅額轉出”貸方專欄。如果將該部分數額與“出口退稅”貸方專欄數額相加,其實也就是內銷情況下,應當交納的銷項稅額。在內銷情況下,增值稅(銷項稅)應由購買方支付,但由于出口實行免稅政策,購買方免于向銷售方支付增值稅款(這就是免稅的結果),對此,國家以“出口退稅”的辦法進行補償。在這個意義上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