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和訴求(2018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2019年預判:困難重重打響經濟保衛戰)

时间:2024-06-03 14:49:49 编辑: 来源:

疫情下的企業生存現狀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里,深圳因遭受疫情沖擊,全市經歷了一場“疫情阻擊戰”,截至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然而,在本波疫情期間,深圳許多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了不小困擾。為進一步了解疫情對中小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和企業面臨的困難和訴求,證券時報聯合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開展了2022年疫情下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狀況調查,通過對創投機構被投企業這一群體的調查來管窺當前疫情散發下的中小企業運行現狀。

本次接受調查并成功收回問卷的企業有97家,約43%為科技企業、29%為制造業企業,另有約23%的企業為消費、互聯網和醫療健康類企業。在企業規模方面,有48%的企業員工人數為100~500人,另有26%企業的員工人數在500以上。從業務模式來看,55%的受訪企業業務模式為純線下業務,有38%的企業業務模式為“線上+線下”。

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93%的受訪企業表示疫情對其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主要體現在停工停業拖延生產進度、原材料等供應鏈供給跟不上、訂單執行延后等。問卷調查以外,證券時報記者還分別對醫療、消費、科技、高端制造、素質教育培訓機構等行業做了訪談。

接受記者訪談的企業,談及當前面臨的問題也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停工停產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二是市場需求一定程度上出現萎縮;三是有資金需求卻融資難。企業呼吁,政府加大對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科創型企業的減稅降費措施,從而緩解企業在科研投入方面的壓力,此外,建議進一步推動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純信用貸款,緩解中小企業在發展階段的融資難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包括深圳多地政府紛紛出臺紓困中小企業的措施,有力地維護和穩定了經濟社會發展秩序,并提振了市場主體的發展信心。

停工停業拖累生產進度

“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是最直接的,線下全部停課,課程內容也不適合線上授課,所以整個運營是完全停滯的。”UBTV小主播深圳前海&后海校區創始人何逸告訴記者,目前機構有學員300人左右,粗略統計,停課一周,損失大約五六萬,停課一個月就要損失約30萬元了。

受到深圳年前年后的新一輪疫情沖擊,何逸的培訓機構今年以來沒有開過張。她表示,如果3月份情況沒有好轉,就只好繼續休息。按照勞動法規定,休息期所有員工工資第一個月全額發放,第二個月起按照深圳市基本工資標準發放基本工資。“我和房東溝通了,如果3月還不能上課的話,他可能會適當降租。”

何逸表示,作為企業肯定會積極配合抗疫,但也希望政府能更加精準地防疫,逐步有序地放開,保證企業能正常運營。“我們沒法停工太久,最多一兩個月,否則之后很多東西要再調動起來就很麻煩,這個是重點。”

陸女士是深圳石巖的一名外貿企業主,春節后因受深圳石巖片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她所在的工廠停工停產了十來天,直接經濟損失大幾十萬,拋開人工房租這些,在停工期間,她最擔心的是影響貨品的交期,外貿訂單完全按合約辦事,沒有回旋的空間,如果逾期將支付賠款甚至取消訂單。因此在石巖2月中旬可以復工后,她迅速帶上所有員工,再從勞務中介處請了臨時工,夜以繼日地生產,終于趕出了貨,這才松了口氣。

陸女士與何逸持同樣態度,她本人對疫情防控最主要的訴求是“要快”,出現問題后能盡快撲滅,如果時間拖長了,企業耗不起。她也聽說一些底子較薄的同行,遭遇停工停產后處境非常困難,“因為疫情影響,我這幾年在日常經營時要時時考慮風險管理的收益,重視現金流的管理,沒有以前那么激進了。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朋友從求發展到求生存在轉變。”

深圳一手機產業鏈上游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他的工廠100多人,若停工一周,將損失200萬的業績,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如房租,人工等)。相比經濟損失,他更擔心的是流失客戶,一旦他停工,客戶會把訂單轉給其他同行生產,此前碰到這種情況時,即使不賺錢甚至賠本,他也會馬上把訂單發到其他沒有停工的企業,“開發一個客戶很難,流失一個客戶卻很容易。”該負責人表示。

不過,停工停業畢竟非常態,大多數企業主認為,扛過去了又是“艷陽天”。何逸預計今年一季度僅能完成原計劃營業收入的30%,但她對前景表示樂觀,認為創業要看長遠,需求和消費并沒有減少,只是暫時延緩。“強者生存,近期我已經知道有一小部分機構關閉,意味著能活下來的機構競爭壓力就會變小。而且,疫情期間,我們一直跟家長有很好的交流,信任度和口碑反而提高了。”

需求萎縮業務拓展受阻

相對于停工停業所帶來的短期沖擊,更令企業主擔憂的是,疫情導致的長期需求萎縮。在某些行業,這種現象已經發生。

“除了新冠檢測相關的企業,整個體外診斷行業受疫情影響,全行業的業務應該萎縮了40%以上。”加美生物創始人劉小龍判斷,這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體外診斷(IVD)企業,2021年6月開始銷售產品。劉小龍表示,疫情下醫院服務受限,還有一些醫院和科室出現階段性停診,醫院病人因此減少許多,醫院對體外診斷方面的醫療器械需求也相應減少。

據記者了解,當前除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器械及耗材需求大幅增加之外,醫院對其他醫療器械的需求確實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成立于2017年的世格賽思,主要從事微創醫療器械研發、制造和銷售,創始人馮耿超向記者表示,現在許多非急病、重病的患者都會延緩手術計劃,外科手術量就出現下降,進而使得醫院對外科手術耗材的需求量也減少了。“原來一個醫院可能有100位住院病人,現在只有70~80位,需求確實是萎縮的。”

而實際上,除了與疫情相關的醫療行業之外,許多行業都尚未從2020年疫情中完全恢復過來。“我以前每年換一個最新款的手機,但現在的手機已經用了3年了。”深圳的曾先生是一名消費電子產業鏈下游供應商,他所在的行業訂單減少,從而導致競爭加劇,價格戰激烈,與此同時,生產、服務研發、供應鏈等各方面成本卻不斷上漲,導致利潤一降再降。

曾先生告訴記者,反復爆發的疫情對各行各業都帶來持續深遠的影響,進而影響了人們的消費熱情。由于消費需求不振,整個產業鏈都受到影響,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同時造成流動性緊張。他近期剛收到一張3個月的承兌匯票,是去年8月份就交貨的訂單,這意味著他從交貨到收款,需要9個月時間,付款周期被拖得很長。為了應對付款周期拉長所造成的資金缺口,他已將家庭名下的所有商品房抵押貸款,他向記者表示:“目前仍有一定的資金需求,但信用貸款太貴,企業利潤不足以支撐。即使是3.75%左右的經營抵押貸款,仍占了企業利潤的絕大部分。”

曾先生表示,目前大量商兌匯票橫行,既沒有提高社會效率,反而對企業的流動性帶來嚴重的傷害。企業經營需要正常的現金流,對于很多穩健經營的企業來說,只要每月及時收回貨款,基本不需要銀行信貸支持,更不需要紓困。

“我們的產品銷售其中一個銷售對象是民航業,如今疫情沖擊最大的就是民航,這部分業務去年占比會有30%~40%,現在我們做了業務調整,目前只占10%左右了。”超節點創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曉濤對記者表示,民航業務板塊的收縮,就必須擴大其他板塊的業務量,才能保持整體業務量不下滑

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需求特點

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需求特點

應該主要有幾個方面吧: 1、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素質。2、強烈的終身學習欲望和較強的學習能力。3、敏捷高效的思維和決策能力。4、豐富的想象力。 5、團隊合作能力。6、自信心和毅力 7、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 8、人際交往能力 9.具備較高的情商和錢商。

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特點

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比較短缺,一方面是畢業生就業難,說明社會需求更需要應用型人才。

新形式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特點是什么?

新形式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特點是:3Q人才

好人才就是具備“3Q”的人才,所謂3Q,就是要具備IQ、EQ、AQ。

IQ:專業知識、邏輯思考能力、學習能力

通常意義的IQ是指智商,是用來衡量一個人思考和推理能力的一般方法。然而在職場中的IQ,是指與職位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除此以外,IQ還代表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個人當前具備的能力,經過兩三年就會有相當地折損,因此不斷學習的能力格外重要。而在技能方央,不僅是專業技能,溝通與英文能力也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如果無法良好溝通,再有才干也難以充分發揮。

EQ:工作熱情

EQ是指一個人的“情緒智商”,要看一個人對于工作與生命是否充滿熱情,是否是個有“同情心”與“敏感度”的人,同時還要看是否能夠與他人互信,相互激蕩出潛能。

AQ:搞壓能力

AQ則是“逆境商數”,強調一個人毅力、魄力與耐力,面對逆境是否有正面積極的心態,面臨困難是否不輕易放棄。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的新特點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管理決策模式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將面臨著各種風險,企業一旦決策失誤,達不到預期目標,或決策不及時失去良機,均將受到市場的無情懲罰。為了避免決策失誤,提高決策水平,必須構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管理決策模式。這種模式是充分體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分散化和制度化原則,由資訊系統、買粉絲系統、行動系統、執行和反饋系統相互作用構成的有機體系。

一、決策資訊系統在現代企業管理決策中,資訊是決策的出發點和依據,從技術上講,決策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利用資訊的過程。

二、決策智囊系統決策智囊系統是不生產任何物質產品,依靠專家的集體智慧,進行管理決策研究的機構。它是現代企業管理決策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社會對人才需求狀況調查

1.電子資訊類 電子資訊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根據資訊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資訊產業仍將以高于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資訊產品制造業、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等產業 ;新興通訊業務如資料通訊、多媒體、網際網路、電話資訊服務、手機簡訊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充套件;值得關注的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路游戲等。目前,資訊科技支援人才需求中排除技術故障、裝置和顧客服務、硬體和軟體安裝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統操作、監視與維修等四類人才最為短缺。此外,電子商務和互動媒體、資料庫開發和軟體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相關專業

電子資訊工程、通訊工程、資訊對抗技術、資訊工程、資訊與計算科學等。

2.生物技術類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科技經濟發展起來是必然趨勢。據了解,目前在全國年產值過億元的生物技術企業已蓬勃發展起來,各地把生物技術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但生物技術的開發需要具有獨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科學素質,特別是具有創造能力和付諸實現能力的新型人才。生物科研人才近年來一直是國際人才競爭的焦點之一。我國目前無論是生物技術的研究人員,還是生物技術產品開發的人才,都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對生物技術人才有極大需求。有關專家預計,隨著基因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這類高技術專業人才的缺口會越來越大。

相關專業

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資源科學等。

3.現代醫藥類 全球現代醫藥技術產業繼續呈高速增長態勢,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已經成為醫藥產業新的國際競爭焦點。有關專家指出,面對日趨直接而激烈的國際化市場競爭,我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