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企業現狀專家分析(外貿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么?)

时间:2024-06-01 10:05:43 编辑: 来源:

外貿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么?

外貿發展現狀及趨勢:

改革開放前,中國對外貿易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和國家統負盈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貿體制經歷了由指令性計劃管理到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由經營權高度壟斷到全面放開、由企業吃國家“大鍋飯”到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轉變。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外貿體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單一計劃管理體制,下放外貿管理權和經營權,實行外匯留成制度并建立外匯調劑市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使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新的經營主體進入外貿領域,打破了國有外貿企業的壟斷。此后,中國推行了外貿經營承包制,用指導性計劃逐步取代指令性計劃。按照國際貿易通行規則,建立了出口退稅制度。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服務貿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規模迅速擴大,結構逐步優化,排名也進入世界前列。旅游、運輸等領域的服務貿易增勢平穩,建筑、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買粉絲等領域的跨境服務以及承接服務外包快速增長。對外貿易與國內投資、消費一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我國外貿發展意義包括:

1、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發展對外貿易,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發展對外貿易,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外貿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么?

外貿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1、對外貿易行業貨物貿易發展狀況:貨物貿易增長強勁,增速顯著加快;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長,進口增幅不一;對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出現新的增長;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

2、中國對外貿易行業貿易過程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對外貿易外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貿易的比重較大;全球經濟不景氣,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出口貿易高度依賴發達國家。

3、外貿業務員發展方向。在外貿行業前景發展盛行的情況下,需要貿易網站員,而做外貿業務的人需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平和的心態和毅力,擁有專業技能。

4、高級外貿跟單發展方向。找到客戶后,從新產品的打樣-審單-合同評審-貨物跟單,還包括后期的和貨代聯系,做出口單據和進口單據,定期催款和后期的服務工作。

5、高級單證發展方向。這個職位至少要求要懂得FOB,CIF這兩種貿易條件下的操作,空運,海運,電放等運輸方式的操作,T/T,L/C的操作,懂得辦C/O,FORM-A的辦理,以及報檢,同時還要會做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

中國外貿企業發展現狀

(一)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前所未有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民營企業已然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主體。2005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為2233.1億美元,同比增長39%,占進出口總額的15.7%;2013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1.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0.5%,占進出口33.3%;2013年進出口總額較2005年增長6.2倍,年均增長

25.6%。民營企業進出口保持高速增長,且占比在不斷提高。其中2005年民營企業出口總額為1488.7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9.5%;2013年出口額為9144.6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41.4%,較2005年增長6.1倍,年均增長14.2%。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占我國出口的比重從2005年19.5%上升到2013年41.4%,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二)月度貿易額高位波動,8月進出口貿易額環比小幅下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市場主體,同時,民營企業是創造市場活力、拉動經濟增長的基本力量。今年1季度我國民營企業月度貿易額除2月份和3月份受春節假期因素影響當月貿易額較低外,1月月度貿易額呈增長態勢;進入2季度后,我國民營企業月度貿易額呈回落之勢,4月出現同比下降,6月出現環比下降;進入3季度后,月度貿易額再度回升,7月份創今年以來新高,當月進出口1327.8億美元,同比增長18.4%,環比增長14.3%;8月份進出口1327.8億美元,同比增長16.2%,環比下降4.2%。

(三)歐盟、東盟和美國是我國民營企業主要的貿易伙伴,出口市場相對分散。今年前8月我國民營企業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歐盟、東盟和美國的進出口總額分別為1335.4億美元、1330.1億美元和109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2%、16.8%和8%;三者合計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的39.6%。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市場相對分散,出口覆蓋面已達231個國家(地區),前8月排名前六位的出口市場分別為歐盟、東盟、美國、香港、韓國和日本,出口額分別為1017.9億美元、871.5億美元、778.3億美元、770億美元、254.7億美元和222.6億美元,對這六個國家(地區)合計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國別出口總額的61.8%。

(四)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七成以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出口大幅減少。前8月,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主要以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為主,其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總額為6870.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的72.3%;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991.8億美元,增長15.1%,占比10.4%;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出口額為794.3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44.8%,占比8.4%。

我國民營企業對外出口的貢獻達到6332.9億美元,同比增長6.8%。其中,一般貿易的出口達到4843.6億美元,增長13.3%,是所有貿易方式中對出口貢獻最大的;其次是加工貿易,對出口的貢獻為662.7億美元,增長6.7%,與一般貿易相比,加工貿易對出口的貢獻較小。

(五)出口和進口均以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前8月,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前五大商品分別為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及制品和農產品,上述五種商品比重高達76.5%。其中機電產品出口額2518.7億美元,同比微降0.01%,占比39.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809.7億美元,下降18.8%,占比12.8%;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71.3億美元,增長12.6%,占比12.2%。

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口產品主要以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農產品、鐵礦砂及其精礦和初級形狀的塑料為主,比重超8成。其中機電產品進口1126.6億美元,下降11.9%;高新技術產品進口801.4億美元,下降17.4%;農產品進口425億美元,增長22.8%;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260.5億美元,增長4.6%;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129.8億美元,增長15.3%;上述五種商品進口額合計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口總額的86.6%。

(六)鑒于當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出口方面,我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應立足穩中求進,著重于穩定增長,優化產品出口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努力克服成本升高和貿易摩擦增多等困難,同時,我國民營企業也應該著眼于未來,加大外貿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加速貿易方式的轉變,增強對外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七)此外,在進口方面,應放寬限制、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民營企業擴大進口規模,支持民營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扶持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市場示范應用、引導民間資本設立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民營企業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融資等10大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發展壯大。上述政策的實施,將拓寬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緩解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困難,有利于企業的轉型升級,推動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中國中小出口企業對外貿易現狀

對外貿易現狀分析

從宏觀層面分析,我國對外貿易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進出口貿易總額逐年增大。根據商務部的統計資料,中國的對外進出口從1978年206.4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6207.7億美元,2003年進出口總值更達到8512.1億美元,再創新高。

2.經貿格局發生了變化,但實質出口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工業附加值不高。以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美國(加上香港的轉口貿易,對美貿易占到中國總貿易的25%以上)為例。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02年中國對美出口排在前五項的商品分別是雜項制品(18.44%)、辦公用機械及自動數據處置設備(11.7%)、電信及聲音的錄制及重放裝置設備(10.74%)、鞋靴(8.7%)、電力機械器具(8.09%)。單從數據來看,中國對美出口以紡織服裝為主的格局已開頭發生變化,演算機通信類產品出口份額在上升。但是結合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可以看到,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貿易類。仍然是以勞動密集型

型產品為主、工業附加值不高。

3.貿易伙伴過于集中、抗風險能力不足。我國的貿易伙伴仍相對集中在歐亞和美洲,特殊是有限的幾個世界主要國家,如排前3位的分別為日、美和歐盟,對這三者的貿易額占到總額的近一半。這種貿易格局不具備足夠的抗風險能力,一個分明的例子就是近來由于這幾個主要貿易伙伴經濟不景氣紛紛采取保守的貿易政策使得中國的對外貿易額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到2003年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為255.4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6.1%。

4.傳統的優勢產業受到國際市場比較大的影響。我國傳統的優勢產業主要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近幾年這些產業商品的國際市場有萎縮的現象,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新興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對我國出口貿易的沖擊,如墨西哥對我國紡織業的沖擊;(2)發達國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限制進口,如美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內產業限制進口,歐盟為了新加入的國家的利益限制進口等;(3)隨著中國經濟能力的增強,外國取消對中國的優惠政策。如歐盟決定取消對我國乳、蛋制品等六類產品的普惠制。這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就是歐美等國家不斷對我國多種商品提出傾銷的控訴,使我國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響,一些優勢產業因此出現下滑的跡象。

從微觀層面分析,我國外貿企業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國際貿易及國際金融方面的人才缺乏使企業承擔更大的經營風險。有專家猜測過,中國入世后外貿及金融方面的人才缺口也許在20萬左右,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取得進出口許可權,這方面的人才缺口將會更大。在這種情況下總會有一些企業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并因此要承擔兩方面的額外風險:(1)由于不熟悉wto規則所需要承擔的風險;(2)由于金融知識的匱乏所要承擔的風險。假如不能規避這兩方面風險,企業就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

2.信息不對稱導致無序競爭。出口企業很難猜測自己將要進軍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容量、有多少競爭對手。但對立一方則不同,它根本上可以搞清楚目標進口地的該種商品的產能,舉例來說,中國的一家企業想對美國出口家具,它是不清楚全世界會有多少家具制造商將向美國提供家具的,但美方則不同,假如它想從中國進口家具完全可以通過—些正常的信息渠道調查清楚中國家具產業的產能。這種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是行業的無序競爭:看到去年某種商品出口旺盛,今年大家就會都來生產

搜索关键词: